协会新闻
通知公告
协会视角
研报观点
标准化动态
行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新闻 > 协会新闻 >

四个要点,解读《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2-04-12点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8个方面系统性地提出了29项改革措施,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有效保障。
 
 
        具体而言,《意见》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到2035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总的来看,“更高水平”将落实在8个方面:更灵活的体制机制、更均衡的资源布局、更绿色的健身载体、更丰富的赛事活动、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更科学的运动方式、更浓厚的社会氛围、更强大的要素支撑。
 
        对于中国体育用品业而言,有哪些政策趋势值得关注?联合会将四大要点整理如下,供行业参考。
 
        立足人民,夯实全民健身群众基础
 
        “立足人民,服务全民”是《意见》的最大特点之一。
 
        《意见》围绕服务全民、全民共建、全民共享,提出了要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落实全龄友好理念,夯实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群众基础,为各个年龄层面的群众提供帮扶,满足不同群体的健身权利。
 
        首先是针对未成年人群体,《意见》提出了建立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设施器材标准,培养未成年人参与体育项目兴趣。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向青少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让每个青少年较好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培育运动项目人口。
 
        近年来,在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体教融合的不断深入下,以青少年培训为主的体育教培市场愈发火热。据国家统计局在2020年底发布的数据显示,体育教育与培训行业在2019年同年的体育产业总产出中占比为6.5%,达到了1909.4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在2015年仅为247.6亿元。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孕育而生。据2021年普华永道发布的行业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全年体育培训相关企业新增6.7万家,同比增长76.3%;2021年上半年新增4.8万家,同比增长108.7%。在国内体育教培消费市场的强劲增长势头下,势必将持续推进体育设施、体育用品装备以及体育器材市场的发展,这也会给体育用品业带来新的机遇。
 
        除了低年龄人群,老残群体也同样是重点关注人群。《意见》提出为老年人使用场地设施和器材提供必要帮扶,解决老年人运用体育智能技术困难问题。营造无障碍体育环境,为残疾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便利;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强以体育运动康复为特色的专科能力建设。推动国民体质监测站点与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倡导“运动是良医”理念。
 
        当下,我国正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入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围绕老年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多锻炼、少生病”越来越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健身器材作为老年人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老年人保持身体的活动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根据老年人生理的特殊性,能否打造符合老年人身心要求的适老化器材、健身装备以及个性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背景下,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近年来高度关注老年人健身相关标准和规范的研制工作。2020年,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的指导下,由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牵头研制的《老年人室内健身场所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对外发布;此外,围绕老年人室内健身器材的《老年人室内运动健康设施要求》团体标准也在紧锣密鼓的研制中。
 
        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
        推动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
 
        如何控制大型综合体育场馆的规模和数量,将体育场馆的管理和效果应用发挥最大作用,是本次《意见》提出的一项重要命题。
 
        具体而言,《意见》总结过往经验,提出要控制大型综合体育场馆的规模和数量,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
 
        新载体的“新”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是新导向,即全民健身的导向。要推动健身场地设施由服务大型竞技赛事,向服务老百姓日常健身转变,由贪大求洋向绿色生态和经济实用来转变;其二是新空间。制定国家不到体系建设总体方案和建设指南,以绿色生态空间为主,场馆要坚持绿色生态,降低耗能,推广绿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打造运动场景;最后是新活动——近年来,冰雪、徒步、登山、攀岩等运动方式方兴未艾,在完善相关户外运动配套设施的同时,公共户外运动空间可配套建设智能化淋浴、更衣、储物等设施。支持建设符合环保和安全等要求的气膜结构健身馆等新型健身场地设施。
 
 
        此外,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推进健身设施绿色低碳转型已势在必行。《意见》提出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提升行动,推广绿色建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实施节能降本改造,加快运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进场馆管理和赛事服务。
 
        对于体育用品企业而言,政策中有关健身设施建设的趋势固然重要,但更需要统筹规划好政策中的具体要求。意见提出,“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规定“新建居住区要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公共健身设施,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不得交付使用”。
 
        可以看出,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意见》的措施兼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从公共健身使用者实际出发,使企业在有据可依,有时可循,也给体育用品业企业实际生产和经营提供了可以参考的方向。
 
        统筹城乡均衡发展,促进供需整体协调
 
        此外,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民健身的布局策略。和过去的文件相比,本次《意见》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结合以往的调研情况来看,各地在布局建设体育设施初期,就侧重中心城镇的规划布局和集中居住的功能定位,往往会出现城市建有经营性健身场馆多于公益性健身场所,导致人民群众“一场难求”、“望价兴叹”,反观郊区、农村,体育设施却有不同程度的闲置。
 
        那么,如何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解决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意见》给出了“让人口成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定位器’”这样一份答案,即引导和指导地方优先在人口密度大、辐射人口多、体育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布局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跟着人转、跟着人走。
 
        《意见》重点强调,按人口要素统筹资源布局。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向基础薄弱区域和群众身边倾斜力度,于常住人口总量、结构、流动趋势相衔接。同时指出,对当前一些城市、农村的常住人口在流出,对于这些地方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也不能被忽略、被遗忘。通过标准化来促进均等化,让大家无论身处农村还是城市,都能够享受到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全国范围内将推动建设2000个体育公园等健身设施,完成5000个乡镇街道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使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公平可及地惠及人民群众。2021年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1体育公园研究报告》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业案例与发展方向。
 
        可以预见的是,体育公园建设工作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体育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而在公共招标中,具备设计、施工资质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将比单一的产品或设备供应更具竞争,相关体育用品业企业也可以“化零为整”,向着更上游的方向前行,从而把握时代的脉搏。
 
        聚焦社会力量,构建全民健身更高水平
 
        如果说《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明晰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方向,那么《意见》则为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找准了方向。
 
        《意见》从8个方面系统提出了29项改革措施,其中8次提到“社会力量”,社会力量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添了新引擎,是全民健身高水平发展的强劲动能。
 
 
        《意见》从多个维度定义了“更高水平”的内涵。在设施方面,除了提出2025年、2035年人均场地面积数量目标,还提出建立国家步道体系,推动体育公园拆墙透绿,完善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在赛事方面,提出要建立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和各级各类群众赛事体系、培养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职业联赛。
 
        全民健身是人民幸福感获得的基本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构建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仅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健身需求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重要支撑。
 
        《意见》的出台,无疑将有效推动体育产业转向以全民健身为重心,带动以往以专业竞技体育为主要模式向全民健身产业为基础、职业体育为龙头的全民健身发展路线转移。
 
        站在时代的涛头,深刻理解和把握“全民健身”文件中所蕴含的一系列要点,将会帮助中国体育用品相关企业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中把握发展机遇,拥抱体育产业的新时代与大未来。

Copyright © 2013-2022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