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安踏H1财报解读:安踏凭什么坐上了中国市场运动品牌龙头椅?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2-08-27点击:

        逆势中超出市场预期
 
        8月23日,安踏体育(02020.HK)发布了2022半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安踏集团上半年总营收创新高,达到259.65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远超之前市场预计的5%-7%。整体毛利率同比轻微下降1.2%至62%。
 
        去年1月,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在一次讲话中,明确了驱动集团未来发展的三条增长曲线:分别是集团母品牌安踏品牌;FILA引领的中高端时尚运动群高品质增长曲线以及迪桑特(DESCENTE)、可隆体育(KOLON SPORT)、始祖鸟(ARC'TERYX)等国际品牌为主导的“高潜力增曲线”。
 
        其中安踏收益增长26.3%至133.6亿元,FILA(斐乐)收益为107.8亿元,营收仅同比下降0.5%,其他品牌收益为18.28亿元。
 
 
        上半年,一二线城市受疫情影响较大,对于定位高端时尚运动品牌、在一二线城市布局较多的FILA来说情况不容乐观,但FILA策略性拓展电商业务,最大限度发挥了全渠道的协同效应。可以说,在逆势中稳住了基本盘面。
 
        超出市场预期的财报数据,依旧得益于安踏体育「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的新十年战略规划。
 
        具体到产品类别营收,其中鞋类收入为111.1亿,占比42.8%;服装类收入为140.4亿,占比54.1%;配饰为8.18亿,占比3.1%。各项数据同比均有上涨,其中鞋类涨幅最高,达25.8%。
 
        需要指出的是,本期安踏集团的营收,超过了李宁、耐克中国、阿迪中国,跻身中国市场之首。
 
        过去30年里,安踏集团凭借成熟的垂直整合业务模式从一家传统鞋履制造商,发展为全球体育用品公司,再到被公认为“世界第三大运动品牌”。
 
        如今,安踏凭什么坐上了中国运动品牌龙头椅?与行业领头羊一争高下的能力又来自于哪?国货真的崛起了吗?
 
        阿迪犯错,耐克受困,安踏拿走龙头棍
 
        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是:安踏集团本期营收体量相当于1.1个耐克中国、2.13个阿迪达斯中国。
 
        其中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地区销售额连连挫败,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下滑。在今年的第一个季度,更是大跌35%。
 
        面对如此糟糕的数据,阿迪达斯CEO罗思德 (Kasper Rorsted)公开承认,在中国市场犯了错误,称不了解中国消费者。有分析师指出,实际上阿迪或者耐克对中国市场很了解,但就是消费者变了。
 
        新疆棉事件一年后,阿迪、耐克业绩大幅下降,受这次事件影响,安踏、李宁等一众长期受困于阿迪耐克的国货品牌迎来一波打破“国际双雄”坐庄格局的机会。
 
        据《2022年轻人国货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年轻的消费者们较以往购买了更多的国货商品。在形成一定销售规模的品牌中,95后国货用户数占比同比提升11%,购买国产商品与进口商品的用户数总体比值为1.7,而这一数字在2021年同期为1.3。
  
        罗思德也说道,现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喜欢产品有一种中国的感觉。所谓“中国的感觉”,外界认为是指以安踏、李宁为首掀起的运动品牌国潮风。
 
 
        凯兴资本合伙人辛颖告诉笔者:“现在大家对运动用品的需求在不断升级,过去讲消费升级的时候,其实就能看到背后的这种文化诉求,所以国潮在近两年比较流行,这跟年轻一代消费文化提升是有关系的。”
 
        辛颖也提到,国潮只是一方面,甚至阿迪、耐克也会本地化的表达,如果把安踏此次的表现归功于国潮,维度就太单一了。
 
        同时,一次赶超说明不了一切,尽管阿迪达斯稍显“躺平”,但耐克还在努力维持中国市场。未来中国地区运动品牌的市场格局,可能是风云变幻的。不过,有分析师指出,当下运动品牌行业在国内市场的状态可能会成为长期现象。
 
        安踏上位三板斧
 
        运动品牌市场份额此消彼长,而阿迪、耐克让出的份额,被国货们抢走了,尤其是安踏。安踏凭借苦练内功三板斧,终于在这个中期坐上了国内运动品牌市场的龙头椅。
 
        第一板斧:DTC模式转型成功
 
        2022上半年,安踏分部营收为133.6亿,贡献集团整体收益的51.5%,同比增长26.3%。财报表示,收益增长主要归因于电商业务增长与DTC模式转型。
 
        实际上,安踏近几年一直在积极推进自建DTC管理能力,在去年,这一模式就为安踏主品牌带去35.6%的营收,同比增长485%。、今年,安踏持续推进DTC转型,DTC业务(线上+线下)占比已达70%。
 
        据一位近安踏人士,安踏目前在全国90%以上地区采用直营模式,DTC转型后线下门店整体坪效在1300元/平米,毛利稍高于40%。
 
        当然,DTC转型的评判标准不全在直营占比上,主要还是看公司管理层对渠道的控制力,例如严控费用、加快货物分配流程、提升库存效率等,占比只是DTC转型结果的缩影。
 
        第二板斧:多品牌协调战略
 
        近几年海外小众品牌也在不停蚕食市场,例如lululemon、On Running、HOKA等,这也是阿迪们在中国市场失利的原因之一。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lululemon,尽管受上半年疫情影响,在大陆的71家门店有多达三分之一经历了停业,定位于“新型中产阶级”中高端群体的lululemon在大中华区仍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同比增长幅度。
 
        今年7月,lululemon更是以374亿美元的市值超越阿迪达斯,成为仅次于耐克的全球第二大运动品牌。
 
        疫情后,激起了飞盘、露营、滑板等小众户外活动的风潮,人们适应了运动健身的场景转换,新场景引发了民众对于相关产品的需求,各大运动品牌在塑造细分品类标杆的战场上竞争愈发激烈。
 
        多品牌协同战术方针为安踏集团抢夺更多市场份额起到了重要作用,旗下小众国际运动品牌在各自赛道高速成长。
 
        多品牌策略其中的专业运动群包括安踏、安踏儿童;时尚运动群包括FILA、FILA FUSION以及FILA KIDS;户外运动群则包括迪桑特和可隆体育。
 
        安踏三大运动品牌群与市场需求匹配,为消费者提供了差异化的优质产品,尤其是户外运动群,为多种运动场景提供了高质感商品的选项。
 
        桑特专注于滑雪、高尔夫、铁人三项三大专业运动领域,打造高端、专业商品,开辟了高端社群。可隆体育则打造轻户外生活方式,发力女性商品,建立露营徒步和女子户外运动心智。相比之下,单品牌战略终究是双拳难敌四手。
 
        第三板斧:打响国货科技反击战
 
        月初,在“2022安踏创新科技大会”上,安踏奥运冠军跑鞋正式发布,跑鞋搭载了两项核心奥运科技——安踏氮科技与碳管悬架系统。
 
        据安踏研发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推出的「奥运冠军跑鞋」以国家队运动员需求为核心,专为中国国家队5-10公里跑步训练而打造。在两项核心技术的加持下,跑鞋的耐受性、缓震性及稳定性等都将大大提升。
 
        安踏各项自主研发的科技彰显了其运动基因和专业形象,对提升品牌价值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反观阿迪达斯,在技术研发上早就开始落伍。普遍印象中阿迪上一次技术迭代还是2013年推出Boots技术。
 
        尽管在今年1月,阿迪达斯发售了一款搭载全新中底科技的跑鞋---ADISTAR,但似乎市场反馈并不理想。
 
        加之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过后,中国用户对于奥运冠军的关注度达到前所未有高峰。尤其是今年冬奥会后,为安踏带来了非常耀眼的品牌曝光。
 
 
        实际上,安踏与奥运有着长达13年的合作。这个晋江走出来的运动品牌,陪伴中国奥运团远赴伦敦、里约、也一同到过家门口北京,未来还将携手去到巴黎。
 
        这次奥运冠军跑鞋的推出,无疑表明安踏与奥运有着更加深度的绑定,也成为用户选择安踏的理由之一。
 
        阿迪耐克甚至李宁恐怕在短时间内,也很难接下安踏这三板斧。
 
        此次中期财报公布后,安踏体育股价最高涨幅达到15.14%, 不得不承认,民众对于国产运动品牌的信心已经被拉高。借用一位投资人的话:“短期之内的比较都没有太大意义,但长期地看,中国一定会出一个能超越耐克或者阿迪的公司。”
 
        安踏究竟能不能稳拿龙头棍?这似乎也成为了中国运动品牌市场新格局是否打开的关键,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 体育产业独立评论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3-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