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新闻 > 协会新闻 >

激荡十年,中国体育产业请回答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3-04-27点击:

        “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是体育行业从业者都耳熟能详的14年46号文(即《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定下的目标。在46号文出台即将十周年之际,在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体育产业下半场哨声即将吹响的时刻,需要一次复盘,是回顾过往的风云激荡,更是为开启未来的新出发、再启程。
 
 
        启航,共同“乘风破浪”
 
        2008年北京奥运的顺利举办,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全面腾飞提供了百年难遇的发展契机,体育用品业高速发展,让整个行业充满对于行业“春天”的无限期待,一位国内某体育用品企业的老总曾回忆说,当时这个行业被形容为“遍地是黄金”。
 
        但春天终究会过去,随之而来的却并非夏日。从2011年开始,一场寒流席卷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十几年都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发展的国产运动鞋服市场,发展放缓、停滞乃至倒退,严重的库存问题,引发行业内外一片哀鸿。
 
        “中国运动服、鞋生产企业的一大问题就是,商品和经营模式同质化严重。”李宁在2013年中国体育用品业高峰论坛上如此总结。随着收入水平的继续提高,中国消费者对运动鞋服的需求标准也在提升,物美价廉的吸引力持续衰减;制造成本的快速上涨,也在抵消国产体育用品的低价优势;加之国际体育品牌对在低线市场的持续发力,行业竞争愈演愈烈。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值此危机时刻,“抱团取暖,重新打造核心竞争力”,成为当时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共识。于2013年创办的“中国体育用品业高峰论坛”(即中国体育产业峰会的前身),成为当时体育产业各方凝心聚力、开启深度思考的重要标志,论坛之上,行业龙头企业给出零售转型、品牌重塑等主动求变的答案。
 

2013中国体育用品业高峰论坛现场
 
        而十年之后来看,正是有了寒冬时刻的战略思考,持续加速了行业转型升级,DTC模式、多品牌战略、国潮模式与数字转型等,竞争力重塑持续深化,开创了属于中国品牌的“弯道超车”时代。
 
 
        在从业者纷纷寻求变革的同时,政策的“春风”也在悄然酝酿。
 
        2014年10月20日,46号文出台,成为中国体育产业飞速发展的又一重要节点,爆发式增长自此开启。2015年到2019年,体育产业总规模涨幅达到72.35%,体育产业增加值涨幅达到104.72%,年均增长率均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比重也由2015年的0.80%上升至1.14%。“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1%”这两个关键指标均以达成,标志着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2019中国体育用品业年度峰会现场
 
        回顾这一阶段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几条关键线索值得注意:
 
        · 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两大国家战略助力产业发展
 
        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面推进两大战略。
 
 
        · 体育消费升级,体育产业的关键命题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消费驱动,相关数据统计,2018年,我国人均GDP已达9123.03美元,但人均体育消费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0%,体育消费活力不足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 体育制造,创新成为主旋律
 
        “创新”,让安踏、李宁、特步为代表的中国运动品牌营收不断突破,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提出,实现集团高质量增长的目标,首先就要重构思维;李宁“刮起”中国元素风潮,频登国际时装展;深耕路跑领域的特步重磅推出“国人竞速”计划……
 
 
        在2016年的体育产业峰会上,也旗帜鲜明地提出:“体育用品进入‘新国货’阶段。指出国产品牌实现制造能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的过程,必将有机会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以‘新国货’的身份赢得更加广阔的新市场。”
 
2016中国体育用品业年度峰会现场
 
        乘政策东风,体育产业扬帆起航,迈向“大航海时代”。远处的“新大陆”固然重要,但正确的航线、风向也很关键。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体育产业的繁荣,同样意味着更多的考验。
 
        逆风,是激流勇进,更是加速转型升级
 
        2018年3月13日,“乐视体育”被申请清盘,正式迎来谢幕时刻。
 
        这家估值一度高达200亿的公司是中国体育产业“蒙眼狂奔”时代的缩影。2014年以来的体育产业政策红利期,让体育迅速化身创投领域的“宠儿”。赛事版权、体育服务O2O、青少年培训、互联网体育等赛道一时热闹非凡。
 
 
        但体育因其独特的“慢产业”特点,很多所谓互联网的“速成”打法,在体育底层逻辑和发展规律面前失效了,当资本寒冬到来,没有坚实基础的空中楼阁轰然崩塌。
 
        “尊重客观规律,从内生增长动能出发”,这是在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上有关各方就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共识,在热潮退去、市场趋于理性后回头看,这一冷静的判断可谓振聋发聩,历久弥新。
 
        新华社体育记者林德韧用“生存之上,生活之下”来反映这一阶段的体育产业生存状态。当时的从业者大多相信:体育产业在转型升级,道路或许坎坷,但前景一定乐观。谁也没有想到中国体育产业将迎来最大的危急时刻,“活下去”将成为主旋律。
 
 
        2020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对体育产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为27372亿元,同比下降7.2%;增加值为10735亿元,同比下降4.6%。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鲍明晓教授体育产业峰会上分析道:“因为它是一个集聚性的服务业,所以疫情开始时受管制最早,复工复产时又排到最后。这是全行业的问题,所以大家都要做出一些牺牲,比如降薪减租等。”
 
 
        面对又一次的“行业寒冬”,从业者们没有放弃,通过各种方式探索新的发展之路。国产体育品牌最先通过线上营销展开了积极自救,复工复产;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扶持措施,因地制宜进行政策创新,促进体育消费。
 
        正所谓“福祸相依”,疫情中的创新行动,也创造了更多新成果,国产体育品牌的线上销售收入占比普遍超过30%,并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当然越是危机时刻,越是要重振信心,正如疫情期间,中国体育产业峰会的主题 “拓新,逆风蝶变”、“共进,赢在开局”,聚焦体育复工复产重点举措、复苏效果以及“十四五”时期国内体育产业待破解的新难题、待实施的新路径及待发展的新趋势,提振行业信心,助力产业复苏。
 
        值得欣慰的是,疫情虽然对体育产业造成巨大冲击,但也释放了体育在国民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巨大刚需动能。
 
        在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上连续发布的《大众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显示:居家期间的健身行为、体育用品相关消费均有明显提升,疫情期间持续保持健身参与率达到93%,体育用品消费率达到65%,平均消费金额1972元,市场潜力巨大。
 
 
        过往几年的“逆风”期,是危机重重,甚至生存压力的挑战,但同样是“大浪淘沙始见金”,特别是体育相关生活方式的深度培育,持续推进内生增长动能引擎的重塑进程,与之同时,我们可看到企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体育科技创新能力显著突破,“体育+”融合场景显著拓展,体育产业的强势复苏指日可待。
 
        远航,稳舵扬帆,砥砺前行
 
        2022年北京冬奥会揭开体育产业稳步复苏的序幕。冰雪产业长产业链形成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强大动能得到不断释放。同时伴随“后疫情”时代正式到来,中国体育产业的重新加速,势不可挡。
 
        · “全民健身热”提振体育消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既有登山、骑行、滑雪等户外运动蓬勃发展,也有足球、篮球、羽毛球、游泳等大众项目的一场难求,还有击剑、马术、帆船、冰球、飞盘、陆冲等新兴时尚运动方兴未艾。全民健身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将体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购买体育装备、参与体育培训、体验时尚运动、观看体育比赛、租用体育场地等体育消费正成为百姓消费的新热点。
 
        而中国的旅游市场正由传统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换,体育旅游成为旅游消费的新亮点,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燃烧卡路里”的方式度过假期,绿道骑行、徒步越野、水上运动等体育旅游全面开花。
 
 
        · 国产体育品牌快速崛起,持续发力 “内循环”
 
        国产体育品牌们的“超车之路”实现历史性突破,安踏成为国内市场第一大体育品牌,李宁上升到第三名。国产体育品牌的这十年,不仅用好了政策驱动、国潮兴起、全民健身热潮等外部助力,更是完成自身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的全面升级,特别是真正实现了本土市场深耕,保持增速的同时创造出非凡佳绩。
 
        · “双减”落地,需求激增,青少年体育培训市场蓬勃发展
 
        正如《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发布的调研数据:超六成受访家长认为“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闲暇时间增加,超四成青少年增加了体育运动上的消费,球类和游泳成为最热门的青少年体育培训项目。
 
        青少年体育不仅是家庭体育消费支出的重点,而且具备巨大的拉动效应。少年儿童的运动习惯培育有望从更深层次改变国民体育生活方式,不仅是体育项目自身发展,更是体育消费习惯的长期培育。
 
图源:《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
 
        · 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数字体育担当发展新驱动
 
        智慧化、数字化过往两年成为体育产业各领域的高频词,从生产制造到销售渠道,从产品设计到消费场景,诸多智能科技的应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正如最近几年的体博会上,个人健身科技设备、校园体育智能化管理、无人管理的社区全民健身场馆,一系列科技应用成果成为行业广泛关注热点,正在有效打通线上线下场景,深度破解民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瓶颈和痛点,提升运动生活方式的黏性。
 
 
        “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经济体量排名靠前的国家,体育消费潜力和产业规模化发展潜力远超任何国家,政府和市场‘两手都要硬’的中国特色发展模式是中国体育发展最恰当的选择。”江小涓教授的判断,在2019年峰会上掷地有声,在2023年的今天也依旧能为我们鼓舞信心。
 
        回顾过往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见证行业寒冬,加速于政策红利与资本浪潮,再回归体育本源价值、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体育产业历经磨砺,在曲折中不断前行,核心竞争力不断重塑与持续迭代。
        
        不可否认,过往三年的疫情冲击巨大,但相比十年之前,体育生活方式更加成熟,政策支持更加系统全面,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我们有理由相信拥有强大韧性的体育产业已经为能级跃升做好准备,更有理由相信十年前定下的五万亿目标,能够如期实现。由此也让峰会十年里程碑的主题拥有了更为深刻的内涵,或许这就是“行业思考引领者”给出的回答“聚势,共创新未来”。
 
        十年相伴,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中国体育产业峰会的见证、亲历与引领,将在5月厦门开启新的篇章。
 
 
        本年度峰会将以“聚势,共创新未来”为主题,将于2023年5月25日(周四)上午9:00-12:00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酒店厦门厅举行。峰会参会嘉宾将采取定向邀请制和报名制相结合的方式,如有参会意向,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并妥善填写表单,报名结果以组委会通知为准。
 
 
        在2023年体育产业峰会即将开幕之际,我们决定记录下这些“我与体育产业”或者“我与体博会”的故事。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故事,分享您与体育的不解之缘~
 

Copyright © 2013-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