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场馆建设运营,模式越来越多元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16-07-12点击:

  体育场馆作为体育赛事与其他活动的基础载体,在体育产业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日前举行的首届全国城区体育产业资源与项目交流大会上,关于体育场馆运营建设的话题受到与会嘉宾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伴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特别是“PPP模式”(政府与私人组织的合作),让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PPP模式中,体育产业能够切入的是体育场馆、体育产业园区、示范区、特色小镇的建设与运营,甚至是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也可以采用PPP模式。在我国的PPP项目中,学院、医院、体育类项目占总项目数的12.5%.”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体育产业办公室主任张薇在作《国家战略、政策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促进》专题演讲时表示,在近期举办的PPP论坛上,新加坡专家的报告中专门介绍了“新加坡体育城”的案例,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PPP专栏”中也介绍了“深圳大运中心项目”,由此可见,PPP在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开发运营中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据张薇透露,为了探讨和推进体育产业PPP模式,近期该中心体育产业办公室将启动《采用PPP模式建设运营体育场馆的调查研究》课题,并正在筹备举办“全国体育产业PPP论坛”.张薇认为,PPP战略和政策必将会促进我国体育场馆运营建设的发展和升级。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全国共有体育场地169万个,其中,体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仅占1.43%;教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占38.98%;军队系统管理体育场地占3.08%;其他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占56.51%.”据北京市东城区体育局副局长马力介绍,仅占1.43%的体育系统管理的体育场地,却承载着众多的任务:首先它是竞技体育的摇篮;其次是全民健身的主战场;再次是体育系统主体产业的主阵地;最后还是一些大中小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

  随着政府放松体育赛事审批和对场馆运营的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体育场馆运营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马力建议,国家应开始加速体育场馆经营的社会化、市场化步伐,应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去解决公共体育场馆盘活问题。

  据南京运享通科技北方分公司总经理方敏杰介绍,场馆智能化平台可有效减少人力资源成本、能耗成本、财物风险以及重复投资,增加场地销售收入、会员卡销售、运动数据商业变现、商业广告以及商户管理费等收入,为场馆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品牌输出、连锁化经营打下坚实基础。“以信息化手段推进场馆管理的精细化与服务流程标准化。通过对场馆的信息化改造,将场馆运营的所有信息有序存放、集中管控,可大幅提升场馆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方敏杰表示,在会上进行项目推介和对接交流后,已与上海、大连、南京、哈尔滨等地多家场馆运营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

  场馆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场馆运营管理模式多元化,是体育场馆建设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这必将更加有力地保障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发展。

  (来源:中国体育报)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本行业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会观点,内容仅供参。

Copyright © 2013-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