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国务院46号文件以来,无论体育产业还是体育用品业都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在22日举行的2017中国体育用品业高峰论坛上,各界体育产业和体育用品业专家在肯定整个行业前景的同时,更多探讨的是现有问题和未来趋势,加快转型升级、注重消费体验成为他们给出的方案。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既欣喜于行业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也认为目前体育用品业的低品质、低附加值、低效益、同质化严重等问题还非常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否则就走不快,走不远,更走不好。
他提出要推动六个升级,即产业结构、价值链、功能、品牌、质量和生产方式的升级。要以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体育用品产业,从总体结构上还要大力发展冰雪装备产业。生产销售方式上,要用好互联网和大数据,逐步推行个性化定制和生产,开拓渠道。
“跟国外同行聊天,他们认为中国体育用品业在生产这个环节是很不错的,量大,但真正的附加值只有30%左右在我们手上,多数都在国外,这种状况急需改变,”赵勇说,“要抓好"微笑曲线"的两端,下大工夫来抓体育用品的创意、设计、新产品的研发和线上线下的销售。”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主席李桦认为,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将会持续担当国民经济新增长的重要角色,但更需要看到,体育用品行业处于优胜劣汰加速、市场深度洗牌的过程,对于各方而言唯有加快升级步伐、真正建立核心优势才有可能把握好这一历史契机。
对此他分享了自己的四个观点。一,发力工匠精神,加速核心竞争力升级。二,携手推进标准化工作,构建行业健康发展基础。三,兼顾渠道下沉与电商平台,探索新零售新发展。第四,聚焦体育消费升级趋势,抢抓战略先手。“运动消费品已从相对匮乏时期的"有没有",升级为消费更多样、专业、细分的"好不好",回归运动本源、聚焦细分市场成为重点突破方向。同时,行业也在更多融合新一代消费者、新中产人群的消费习惯特征。因此从业各方需要深入研究体育消费的新升级动向,洞察市场需求。”
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副总裁斯蒂芬妮·伯克特表示,我们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时期,其代表性的特征就是一系列新技术的开发,这会带来行业的转型与转变,但也为每一个参与者带来了大量机遇。
她强调需要关注消费者的体验,因为千禧一代的消费者更加关注用户体验,而不仅仅是付费购买不同产品,他们的健康意识也更强。她说,此前就有一位研究零售渠道的专家很有预见性地提出,在新兴的零售渠道中可针对特定的人群举办各种培训,提供各种定制化的产品,而目前世界著名的几大体育运动品牌,不管是从纽约还是到上海都可以看到它们这种新渠道,即将部分的零售店铺转化为品牌体验店。
这也是目前向专业零售商转型的李宁公司的重点。经历连续三年巨额亏损后,李宁公司终于在2015年实现扭亏为盈,去年净利润达6.43亿元人民币。李宁公司董事长李宁当日在论坛表示:“我们和国内很多企业一样,在中国越来越发达,很多国际知名品牌进入和国内品牌涌现以后,利润空间就缩小了。过去这几年国内体育用品的消费是在成长的,但是国际品牌获得了很大收益空间,因为它们更接近于做专业的产品。所以改造李宁公司是希望公司能够从同质化解脱出来,有一个新的增长方向。”
他表示,希望能将运动基因延续在公司里,打造李宁产品体验、购买体验和运动体验。“把体验给到用户,和他们互动,做出一个有运动、科技和时尚体验的产品,而不是一双鞋子、一件衣服等。我们也希望用户在购买上能有更多的一些体验,包括互联网的应用,店面的互动,获得的其他一些服务。”
21日,上海地区最大的李宁品牌体验店亮相“世博源”,不仅涵盖了李宁旗下所有的产品及系列,还提供一对一铁笼篮球区域、专业的跑姿测试设备、体成分测试仪、iRun跑步俱乐部的互动平台、会员DIY定制服务并配备专业顾问给消费者提出建议。
李宁觉得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中国还缺少对消费品零售的业态,至少是很初级和不成熟,这也是他们公司运营上碰到的难题。“零售业态里面涉及商品的规划、渠道、货品上架下架、物流,有一个体系。在中国没有这种程序时,对我们来讲就很辛苦,我们这边既要做品牌,生产设计,那边还要把东西卖出去。”他表示要在未来五年逐步改造公司商业模式,建立零售运营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再去发挥,去创造我们的品牌、运动产品。”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本行业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会观点,内容仅供参。
Copyright © 2013-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