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珠三角制造业走访:许绍发与张辉伦的“合赋模式”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17-12-05点击:

  文/崔衎衎 董文渊

  11月2日 阴 番禺

  虽然到了番禺,但广州城沙面岛的模样,却困扰了我们一个白天。在加尔各答风格的图书馆里,以及随处可见的凉茶店和中药铺边,还有珠江边上的夜间排档上——失眠的困倦袭来,使得这些场景时不时浮现在我脑海里。

  而在番禺的一个工厂集群的镇子里,我们则见到了“传说中的”合赋的老板张辉伦。

  他所做之事,我在江湖早有耳闻。他或许正在书写一件能彻底改变乒乓球市场格局的事情。

  近五年的乒乓世界,让球拍的生意正在失去重要性,作为球拍的必搭品和消耗量最大的乒球装备——球本身的市场地位之争,变得比以前更加富有压迫感和窒息感。

  有缝球和无缝球之争论,似乎国际乒联有以近两年发明的无缝球为定论的可能——旋转稳定的三星球,或许也会是未来的乒乓球趋势。

  小小乒球,不仅能改变竞技比赛的国际格局,更改变这个行业的生态和商业布局。尽管国家新近出台的、越来越严厉的环保法令,对生产乒乓球的企业在环保安全方面的承诺和要求极高。不过,却不影响球领域的白热化竞争。

  “许绍发的故事,匹配你的无缝球,真的能为你撬动单价平均高于市场均价一倍的价格区间吗?”我问他。

  我知道,这样的发问,又将我们的回忆一同勾回到了几十年前。

  说起作为球员的许绍发,人们总把他和高抛发球和怪异的旋球划等号,他确实是在国际比赛中第一个使用这种技术。在乒乓球板与乒乓球之间,能够划出鬼魅乐章的,非他莫属。他十三岁才开始打乒乓球的,要是在今天这根本不可能,刘国梁和孔令辉十二岁已经进了中国青年队了,而许绍发十三岁,才买了第一块乒乓球拍……

  然而,高抛发球这项技术最初是一位吉林运动员创造的,许绍发从队友那里学到了这种发球,并且很快青胜于蓝。1965年他出访日本,队领导不让他使用这一技术,而是准备作为世界大赛中国队的杀手锏。在备战1967年世乒赛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中国运动员都在学高抛发球,但直到1973年的世锦赛,才由许绍发率先让这种技术在世界上亮相,并从此风靡,说这是乒乓球技术的一次革命,毫不为过。

  张辉伦说,这或许就是合赋旗下由许绍发名字为品牌命名的无缝球,比别人卖贵一倍的逻辑之一。不仅因为用登峰造极的传奇人物来命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营销战略举措,还因为背后的支持——合赋与众不同的设备和制造能力,以及显而易见的专注和聚焦。

  在自然界,有两种力量,一种是进化,另一种则是变异。新物种的诞生,靠的就是变异,在不同的分支上变异出不同的物种来。而在商业界,作为自然界的延伸,实际上也存在着这两种力量。首先是商业界里的进化改良。与此同时,还有一种改变,在无声无息中发生,这种重要的改革,叫做分化,分化也是我们常提到的创新。

  在乒乓球的发展进程中,随着运动的推广和普及,以及竞技水准和赛事转播的要求,进化改良出了大球。而在分化创新中,又诞生出了无缝球。继而诞生了许绍发的专注于做无缝球的品牌,并逐渐占据受众心智。

  毋庸置疑,乒乓球的品类分化,未来将以更快速、更加具体的方式,进入传统企业熟悉的日常经营和思维方式中。一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更大的不安,愈发会在老牌的、看起来强大的企业心智中滋长。

  而一个专业新品类的乒球成熟品牌,在把握住乒乓球市场分化的趋势前提下,通过创新品类和启用新品牌,加上一个传奇人物的好名字,实现了许绍发的“一词定位”——这就是张辉伦的“合赋模式”,在乒球市场,变得如此聚焦而强大的秘诀。

  过去那套肤浅的、滞后的进步主义信条,将会因此被摧毁吗?毕竟,体育消费者的心智,有时也会被迫在品牌强权与丛林法则之间作出选择。

  我不知道。只是一个更能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新商业思维影响的行业,往往能创造整个行业全盘的繁荣与进步;相反,当它以傲慢与封闭的态度示人时,就往往会导致倒退与衰败。

  种种原因,番禺之行,意外地帮助我们找到了打开乒乓球行业的一种方式,因为它代表了一个更自由、更多元的可能性。如果说未来的商业世界注定属于新品类的话,那么在我们这个行业里,今天的新物种,注定很快就会是未来的领军企业吗?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本行业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会观点,内容仅供参。

Copyright © 2013-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