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家门口的社会体育设施,你还满意吗?|纵相调查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0-01-02点击:
来源:东方网·纵相新闻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关于推动中国体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重要的指示。
 
多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百姓对于体育锻炼的意识逐步科学与专业,同时,人民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更是不断提高。
 
你平时有健身的习惯吗?你是否知道如何进行科学健身?你的身边都有哪些公共体育设施?你认为,城市的公共体育服务还有哪些可以提高的空间?
 
经过持续1个月的走访调研,东方网·纵相新闻通过线下采访、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收集了来自小区居民、体育爱好者、运动专家的多方反馈,并经过现场调查,为您全方位剖析当下社会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寻找问题,同时提供相关的解决建议。
 
 
(一)背景与定义
 
2011年5月,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十多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逐渐实现了体育事业均衡发展,同时确保人民能够共享体育发展成果。而这正是公共体育服务的核心理念与价值选择。
 
本次调查以公共体育服务在城市的发展情况为调查背景,从数据统计、案例分析,专家解读等角度为剖析当下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同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在调查之前,东方网·纵相新闻通过走访专家,以及对相关文献进行考证,对部分概念做如下定义。
 
1. 什么是公共体育服务?
 
本文提到的公共体育服务,是指以政府管理部门为核心,民间团体共同参与,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而提供的包括运动场所,公共体育设施、以及运动指导在内的各类体育服务内容。
 
2. 如何评价公共体育服务?
 
根据我国《宪法》以及《体育法》,在我国,任何公民均应享受体育活动的权利和义务,依法享有平等的体育运动权利。
 
因此,评价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最为合适的客体当属广大人民群众。当然,政府考核,数据分析等同样也能客观地体现社会公共服务的情况。因此本次调查也将从普通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各方观点进行不同角度的评价。
 
 
(二)数据分析
 
日常生活中,你有健身的习惯吗?你是否体验过来自社会各方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百姓身边的公共体育服务开展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采取线下采访、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用可视化的数据为您展现这一系列的问题。
 
1.1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分为线上调查,线下走访两个部分。
 
其中线上问卷共向200名市民发放,回收有效问卷144份,其中126份问卷来自18-40岁的居民,占比超过88%。本章节数据均基于这144份样本进行统计与分析。
 
 
1.2 运动习惯与科学健身的开展情况
 
调查中,我们发现居民的固定健身习惯仍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在144份有效问卷中,有多达81位受访居民表示自己“很少健身”,占比超过56%。而只有44%的居民表示有相对固定的健身习惯。
 
在线下走访中,居民坦言自己“很少健身”的原因包括,“工作太忙、无暇健身”、“兼顾家庭,分身乏术”、“不知道该怎样去健身”等等。
 
 
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当下的居民已然拥有一定基本健身意识。受访居民中大部分居民能保证每月1-2次的健身频率。其中24%的居民能做到每周2-3次运动,仅有7%的居民每天都运动。此外,另有19%的居民无法保证每月1-2次的运动。
 
 
然而,在科学健身方面,居民获取相关内容服务的情况堪忧。在144人中,仅有17人接受过健身方面的建议,占比不到12%。有超过65%的居民明确表示,自己“基本没有固定的健身教练或接受过相关指导。”
 
“不知道该去找谁”、“担心会被过度收费”、“只想一个人安静地健身”等都是居民没有去寻求相关健身指导的原因。
 
 
1.3 公共体育设施的布局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下市民的运动场所选择较为多样。其中最多的人群选择在收费健身房进行运动,在本次调查中占比高达35%,另外,小区和公园也是不少居民健身的首选,占比超过31%。
 
“方便”、“实惠”、“有气氛”是市民选择这些场所进行健身的部分原因。
 
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提供健身场所的主体主要为政府以及与体育产业相关的企业,而其他的企事业单位则较少提供相关健身场所。在144人中,仅有8人选择在单位健身,占比不到6%。
 
 
可见,公共体育设施依然是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维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市民对于公共体育设施的感知度是可观的。绝大部分市民确实注意到了身边的体育设施,调查中,近73%的市民关注到相关设施,只有仅16%的市民的身边没有布局相关设备。另有11%的市民则“没注意到”身边的公共体育设施。
 
 
那么,这些公共体育设施都分布在哪里?能否满足市民“最后一公里”的健身需求?
 
对此,受访居民普遍表示,公益性体育设施距离自己并不遥远,超过56%的居民称相关体育设施就设在小区内,31%的居民则表示在1-2公里可到达,仅有13%的市民表示需要借助交通工具。
 
 
1.4 公共体育设施的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市民身边的公共体育服务中,免费健身器材是最为普遍的服务之一,近80%的市民在调查中表示,身边3公里内就有免费健身器材。
 
其次,塑胶健身步道同样也是市民身边较为普遍的公共体育设施,近47%的居民表示自己身边就有可供使用的塑胶健身步道。此外,篮球场、足球场、游泳池也是较为普遍的公共体育服务项目。而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则相对较为少见。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公共体育设施较为普遍,但这些设施的利用率似乎并不高。在144人中,只有3人表示自己每天都会使用这些设施,占比仅为2%。还有41%的市民甚至表示,自己从未使用过相关设施。
 
 
而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超过59%的居民指出,目前的公共体育设施无法满足自身的健身需求。
 
不少市民指出,目前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不可谓不到位,但“运动过程缺乏科学指导”、“布局没有针对性”、“器材较为滞后”、“缺乏必要的维护”等一系列原因都间接导致了部分市民的健身需求尚未得到满足。
 
 
(二)案例分析
 
1.社区:家门口的运动场难吸引年轻人
 
康健社区体育场是上海市首家社区体育场,2004年在徐汇区桂林西街168号首次开放。
 
11月中旬,东方网·纵相新闻来到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康健社区体育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临街的健身房,市民介绍,这里的健身房分为三类,为中老年人设置的乐活空间,提供给年轻人的乐刻运动坊以及为残障人士设置的康健苑。
 
 
乐活空间里大多是康复保健类设施。傍晚7时许,乐活空间里几乎每个器材都有老人在使用,粗略估算有30多人健身。老年人区域还有专业的体医指导专家志愿者现场指导。收费方面,乐活空间一年仅需缴纳888元,此外另免费赠送一个月的时间,价格十分亲民。
 
然而另一边,服务年轻人群的乐刻运动坊则少人问津。记者现场只看到了两个人正在使用跑步机,二楼的私教场馆更是空无一人。
 
但据记者观察,乐刻运动坊中的健身器材和通风设施都很先进,全年24小时开放,一年1999元的价格也比市场上的健身房便宜了不少。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等多方面原因,便宜实惠、设施优良的项目似乎并没有得到年轻群体的青睐。
 
在走访中,记者的另一大感受是,科技元素在社区体育场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智能门禁、节能、摄像头监管、灯光控制、智能人体检测、客流量监管等,从安防、能耗、便捷、科技等层面智能化管理,有效提升健身者运动健身的便利性与舒适性,降低运营管理人力成本。
 
紧跟科技发展脚步,时刻更新体育服务内涵,似乎给社区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了相对不错的范本。
 
 
2.公园:休闲与体育的融合
 
今年9月,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来到了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大华社区内的大华行知公园,这是上海第一个社区体育主题公园。
 
由于大华行知公园周边住宅区密集,步行距离15分钟内的小区超过20个,大华行知公园成了周边居民锻炼的首选场所,人流如织成为了常态。
 
 
公园中央有休闲健身场所,除了人工湖和凉亭等休闲设施,园内有一条环园步道、多片空地和一个健身路径,可供居民进行体育锻炼。
 
环园步道是公园内较受欢迎的设施之一。环园步道由塑胶铺成,居民可在步道上跑步、健走或散步。步道总计800步,每100步处有标识牌提示,步道宽约2.5米,可供2人并排跑步。
 
记者在晚间7:30-9:00这个时间段跑步时体验到,7:30-8:30时约有20人同时在跑步,但散步的居民非常多,跑步时偶尔需要绕过正在散步的居民;8:30起居民逐渐离开,步道空下来,可以比较顺畅地跑步。
 
 
在公园东门入口沿步道向北走,有一片健身路径,器材包括常见的铁质单双杠、转体训练器、转腰器,由于来锻炼的附近居民中有大量的中老年人,会使用这类健身器材,但使用者整体不多。
 
广场舞是公园内最受欢迎的休闲项目。由于园内空地众多,附近居民的舞团几乎占领了园内的每一片地,在公园东门入内的广场上,仅数百平米的场地通常会有2-3个舞团,平均每个团队有10-20人左右。公园内平均每天晚上有5-6个广场舞团在跳舞,以及公园门口外的1个团队。
 
公园内有两处洗手间和两处饮水设施,使用较为便利,记者没有看到排队或拥挤的现象。
 
除此之外,公园北区为一哥体育会馆,包括露天游泳池和网球场,但都是收费场所。
 
公园的体育设施尽管功能简单,但其便利的地理位置、较为阔余的空间给居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不过记者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塑胶步道有些地方铺在土坡上,上下坡时突然加速减速,可能会给跑者带来一些安全隐患;跑道周边有不少做装饰用的大石块、假山,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公园内有一些地方路灯不够,入夜之后一片漆黑,若增加一些照明设施,居民会更加放心。
 
 
3.校园:公共体育服务的有力补充
 
11月中旬,记者就来到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大场地区的上海大学宝山校区。该校区所在的上大路地区附近是上海新兴的居住区,近周边商品房林立,但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相对不多,如果没有学校资源的加入,相关社会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缺口。
 
上大宝山校区内由西北和东北两篇体育场,对外开放的是西北侧的体育场,连带一旁的一篇露天篮球场和一篇室内篮球场。其中,体育场内的跑道免费开放,晚间时分,有不少附近居民在此绕圈跑步或健走,记者在出入口简单测算一下,半小时内的进出人数在100人次左右。
 
 
而露天和室内篮球场则采取收费性质,对非本校学生收取每人15元/小时的费用,此外,篮球场边还有租借篮球的自动借球机,方便空手而来的公众。
 
记者注意到,室内室外加起来有20片左右的篮球场,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且有富余。对此,来此运动的市民也告诉记者,相比于完全盈利性质的场地,这样的价格完全可以接受,场地条件也不错。
 
 
根据媒体报道,据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扣除高尔夫球场)数据显示,在上海市各系统体育场地面积占比中,体育系统占比8.5%,社区体育场占比12.4%,而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面积则占比50.5%。这就意味着,当校园体育设施对公众开放之后,上海的运动爱好者将会有更多的运动选择,而原本并没有优势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大提升。
 
不过,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同样存在着问题和隐患——当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涌入各级校园进行锻炼,那么,在校园管理和运动者的安全保障上,都是很大的挑战。
 
对此,记者在调研中也发现,各校也有一定的安防措施,比如上海大学宝山校区,进出校门需进行身份登记,结合校内停车资源,记者在双休日晚间前往时,私家车并未进行收费。当然,因此带来的人流量,也势必要求校方配备更多的安保力量,记者就注意到,晚间人流增加后,上海大学校方在体育场周边都设置了中央隔离栏,防止乱停车和路中央掉头等阻碍交通的行为。
 
 
4.公共空间:这里有的不止是跑步
 
今年8月,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徐汇滨江地区。凭借完善的设施和优美的环境,该地区已然成为了一个天然的运动空间。
 
在黄浦江两岸贯通开放后,徐汇滨江段目前有长达8.95公里的跑步道、漫步道、骑行道。可满足市民多样的运动需求。
 
 
跑步,是该区域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跑步道也成为了该地区使用率最高的公共运动设施。记者分别在工作日和休息日就行了相应的观察,在工作日的18时-19时,时值上班族下班高峰时期,徐汇滨江的“跑者”已是络绎不绝,1小时内有超过50人,在该区域的红色的塑料跑道上进行慢跑。人群组成较为分散,其中部分是附近的居民,甚至还有在这里上班的市民选择跑步的方式回家。
 
而在周末,更是有各类线上“约跑”人群组团而至,同样的时间段,有多达6个跑步团,每组6-10人不等,同时使用该区域的跑步道。据记者观察,由于该跑步道平均宽度长达3.5米,可容纳2-3人并排跑步的同时,也能给身后的跑者足够的空间。因此,虽然跑者多达百人,但该区域仍然井然有序。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市民的跑步需求,作为跑步道的配套设施,该地区还设置了多处“跑步驿站”,提供淋浴、更衣、寄存、饮水等服务,而除了淋浴之外,大多属于免费便民服务。
 
除了跑步之外,滑板、攀岩、篮球同样也是该地区拥有较高人气的运动。而与之对应的滑板广场、室外攀岩场、休闲营地、篮球场、亲子小运动场等设施同样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前往参与运动。
 
 
不过,记者也在观察中发现了一定的可改进空间。例如,周末傍晚的滑板广场中,有多名孩童来到这里玩耍,不过他们其中大部分孩子并不是来玩滑板的,为滑板爱好者专设的U型坡道等设施成为了孩子们的“滑滑梯”。而在开放的空间中,也缺乏相应的安全提醒。
 
随着运动设施不断完善,徐汇滨江吸引了众多运动爱好者前往。此时,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大前提下,让不同的运动爱好者各取所需,同时“物尽其用”,也成了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难题。
 
 
5.景点也能改造成公共体育设施?
 
11月中旬的一个早上,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西南二环内的天坛公园,这里既是著名游览胜地,也是北京老年人健身的好去处。
 
在天坛公园外坛墙附近的四方形活动场,太空漫步机、腰背按摩器、扭腰器、单双杠、上肢牵引器等近百套健身设施一应俱全,数百人的健身大军正在这里晨练,其中老年人是绝对的主力。天坛公园在老年人中口碑不错,72岁的胡大爷来这里健身已有22年,他告诉记者,在天坛公园健身圈里,像他这样的老人还有不少。
 
“天坛大爷”在北京是个神奇的存在,此前就有媒体报道他们“个个有绝活”。记者在活动场里看到,高手们大多集中在单双杠区,他们时不时做出一个高难度动作,让人大开眼界。
 
 
61岁的王大爷家住丰台,早晨7点多从家里出发,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来天坛公园锻炼,每周要来两到三次。他告诉记者,天坛公园是北京市区最好的公园,这里运动器材齐全,健身氛围浓厚,还能结交到好朋友。70岁的马大爷则告诉记者,自己家附近就有公园,但更乐意每天花40分钟骑车来天坛公园晨练,这个习惯如今已坚持十多年。
 
来天坛健身的老年人为数众多,每天还有大量的游客入园,老年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记者在活动场旁看到,有几位带袖章的保安来回巡逻,为健身的老年人提供保障。
 
 
多位老人向记者反映,健身时饮水和如厕不方便,建议管理处供应开水,在运动区附近搭建简易厕所,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利用名胜古迹的场地为市民提供健身服务是天坛公园的一大亮点。记者了解到,公园旺季、淡季门票分别为15元、10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年满60岁的老年人,不管京内京外都可以凭有效身份证件免费入园,除了运动健身,他们还可以免费游览园中的付费景点。
 
 
四,专家解读
 
1.1 布局公共体育设施的基本逻辑
 
以上海为例,“上海本身最大的不足是城镇区域面积受限,因此公共体育设施的发展和配套只能走经济化路线,而无法大量扩张。”
 
上体运动与健康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员由会贞博士向记者介绍,2019年6月起,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起了运动场地普查项目,8月底已全部完成。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统计,上海市增加了一部分可利用场地—— “可利用场地”包括可以用于全民健身的广场、上海滨江步道,甚至外滩的露台,只要具备体育活动条件的都算在内。
 
由会贞认为,当前公共体育设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属于粗放型的时期,
 
“发展体育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公共服务领域里其他的板块,如卫生和清洁板块,只要加强管理即可。但体育不一样。”
 
 
由会贞认为,发展体育首要的条件就是载体空间,其次是内容服务,两者都是全民健身里非常重要的短板,“没有空间资源,怎么去做体育运动项目?没有有效的教练,怎么去实施指导?”
 
由会贞表示,未来,对于一个区域内的居民的运动健身情况、体质监测情况会成为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这些都依赖于一个前提条件——公共体育设施的储备和供给是否充足,是否满足需求——设施的储备就成了第一要素条件。
 
由会贞介绍,公共体育设施的概念分为三类:
 
一是学校系统内的体育场地;
 
二是体育系统的体育馆;
 
三是商业场地,包括商业化的健身房、健身会所等。
 
此外,还有一部分“可利用场地”,包括公园里的健身设施——近几年公众看到中心城区的公园里辟出的绿道、自行车道,都是体育场地扩展的措施和手段之一。
 
 
1.2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情况
 
如果说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是体育发展的“硬件”,那么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就是相应的“软件”。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国家体育总局认证的、具有社会体育指导资格的人员的会员组织,工作内容包括对全区的公共体育设施排查损坏情况,联系与供应商的合作,同时跟踪公众的需求。
 
由会贞介绍,上海市黄浦区有2000人左右的体育指导员。“千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标体系规定,指导员与人口占比不能低于千分之二,因此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总数应该在6万左右。”
 
由会贞表示,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群体呈现老年化趋势,主要以社区中的老年人为主,因此,近年的改革目标便是将更多年轻的体育爱好者和体育从业者纳入社会指导员的队伍。
 
 
据了解,黄浦区将打造信息化平台,对目前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激活、注册和管理,对于有意愿进入指导员队伍的人,进行培训、聚集,完成国家体育总局的等级考试后,成为真正的指导员。
 
“但作为体育指导员群体的一员,并不是拿到证书就完事了,指导员应该在楼宇里、社区里发挥他(她)的重要作用。全民健身的下一步在于如何科学健身,而现在约96%的公众都缺乏健身运动的知识。”
 
如今中国人越来越爱跑步,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如何跑步、如何科学运动。由会贞表示,未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队伍中会设置专业的马拉松指导员,带领并指导群众跑步。另一方面,在推广第11套广播体操(工间操)的过程中,体育局还会将体育爱好者培养成广播操指导员的计划。此外,运动急救知识也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必修课。
 
由会贞向记者介绍,社会体育指导员未来将分为全科、专科两类:全科指导员应当了解志愿服务的原则、相关法律、运动基本知识等,急救和安全知识是成为指导员的门槛;专科则指的是拥有体育特长的人士,如乒乓球、马拉松等,一旦拥有审核证书后,就可以在公共体育设施空间里发挥科学指导的作用。
 
 
1.3公共体育服务未来的发展方向
 
由会贞博士认为,由于长期受到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影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比较落后;但恰恰是因为不成熟,未来体育产业会是一个潜力产业——当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美金后,一个社会将进入体育运动消费的高峰时期。
 
据由会贞博士介绍,中国田联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国内举办了1565场马拉松。由会贞认为,近年来,马拉松比赛的数量在国内井喷式地增长,这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关,但与体育教育的基础更为相关——70后、80后甚至90后的青少年时期,都没有接受过较为完整、系统的体育教育,长大了就“只会跑步”,但下一代的运动项目增长一定是多元化和复合化的。
 
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是服务“健康上海2030”的指标体系之一。未来要继续提高供给,加强公共体育设施配备的精准和专业性,并在未来的“智慧体育”概念下,推进集成化的管理。
 
未来在体育指导员的信息化平台上,只要从手机上登录小程序,输入所在的地理位置,就能查看到附近有多少指导员,然后建立联系,接受一对一指导;或了解周边有多少指导员在提供何种课程,交一定的公益性费用之后,就可以参与课程。
 
 
(五)有关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的建议
 
1.1 因地制宜的布局,因人而异的指导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公共体育服务拥有较好的社会基础,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然而,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最为缺乏的就是“精准”二字。
 
在当下的布局完成后,有关方面能否通过实地的调研与探查,同时根据市民的建议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包括体育设施器材的更换、场地配比的调整、指导员人数、专业门类的配比等,对公共体育服务进行动态管理,而不是简单的布局了事。
 
设施布局能够做到因地制宜,健身指导能做到因人而异,这一切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时间的锤炼。但同时更需要管理部门下沉的决心。
 
 
1.2 加强内容服务
 
当下,国内大部分城市已然拥有相对良好的公共体育服务。但这些服务并没有完全被广大人民群众有效地感知。人们知道有服务,却不知哪里提供服务;人们知道有公共设施,却不知怎么如何使用;信息的不对称也直接导致一些公共体育服务没有有效地抵达合适的人群。
 
因此,我们建议在内容宣传方向,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充分利用新媒体乃至目前流行的短视频平台进行关于政策的宣导、设施的介绍、科学的指导等多方面的宣传。
 
此外,也可以通过培养个别形象好气质佳,业务能力过关的“网红体育指导员”,加强内容方面宣导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参与到全民健身,以及对社会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关注。
 
加强公共体育的内容服务以及内容形式的升级,将有效地调动公共体育服务的资源,同时也能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相关的服务。
 
 
1.3完善信息化,加强智慧体育建设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体育“触网”乃至“拥抱黑科技”将会是大势所趋。如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的,无论是在智能化的人体检测,还是安全监控等多个领域,智慧体育都可谓是大有可为。
 
未来,在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后,人们或将可以通过APP等工具,自主查询身边的公共体育设施,同时通过线上软件,主动联系相应的社区体育指导员来获得内容服务。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应的设备,对体育设施进行一键报修、查询等多项功能。
 
目前,社区的大部分公共体育设施均为运动器械,尚未接入智能设备。然而,部分生产企业已经研发出相应的智慧体育产品。例如,适合小区居民的智能体质监测仪等产品,均能够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投放。
 
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部分器械的使用说明,可通过可视化的视频甚至VAR演示进行宣导,方便居民锻炼的同时,也可以节约相应的人工成本。
 
以上都是智慧体育的应用领域,从管理角度而言,主动拥抱“智慧体育”不仅对居民提高运动质量大有裨益,对精细化管理的提升更是事半功倍。
 
 
(五)结语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2020年,中国将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全国老百姓的健康问题更是亲切关怀,深情重托。开展全民健身,建设健康中国,是当下重要的国家战略,更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保障与基础。
 
中国,不仅要当一个体育大国,更要做好一个体育强国。在总书记的嘱托下,在人民的关切下,体育产业如何发展,体育服务如何开展等,势必将成为未来核心的目标之一。
 
社会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体育产业以及全民健身战略的一个缩影,承载着政府精细化管理的智慧,以及广大人民对科学健身、健康生活的向往。发展社会公共体育即是对城市规划建设的考验,更是肩负人民健康的伟大使命。
 
社会公共体育仍需发展,也必须要发展。我们也相信,在未来,充分结合社会各方的力量,包括政府的管理能力、社会团体的专业知识以及人民的无限智慧,社会公共体育能够再上一个新台阶,在践行体育强国的建设的同时,不断助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本行业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会观点,内容仅供参。

Copyright © 2013-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