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足球产业迎来风口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15-11-01点击:

  

 

  从早期广州恒大登顶亚冠联赛,到近期中国国家队杀进亚洲杯八强,伴随着竞技成绩的走高,中国足球市场也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受到海内外的聚焦关注。

  就在日前,德国权威足球杂志《转会市场》给出的一份2015年冬季全球各大联赛转会引援费用的数据中,中超联赛以6422万欧元的净投入位列全球各大联赛之首,甚至将英超、西甲、德甲、意甲、法甲这些欧洲老牌五大联赛远远甩在身后。

  一位供职于国内著名体育网站的研究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超联赛大把‘烧钱’的背后,一方面是对俱乐部竞技成绩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各家俱乐部背后的股东对于足球产业商业回报的看好和乐观态度。”

  很多专业人士认为,中国足球产业目前已经具备投资的价值与可能性。据前瞻产业研究员郑嘉宝介绍,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文化消费领域的一大支柱性产业,其产值超越了很多传统类行业,比如美国的产值规模为4350亿美元,占GDP比重为2.59%,而国内体育产业占比不足1%,未来增值空间十分巨大。

  政策的“风口”

  “只要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这句小米董事长雷军的经典名句,如今成为了判断一个产业能否腾飞的重要标准。从1994年中国开展职业足球联赛以来,足球产业一直不温不火,期间还经历了数次低谷。在沉寂了20年后,如今国内足球产业的“风口”是否已经到来?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务院46号文),文件指出,要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审批;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承办赛事;鼓励发展职业联盟;加快推进体育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

  在许多体育业内资深人士看来,足球产业的“风口”正是源自国务院的46号文。从过去几年的数据来看,2012年中国体育实现增加值仅3135.95亿元,占当年GDP的0.60%, 2013年中国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3575亿元,占2013年GDP比重的0.63%。而国务院在46号文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会超过5万亿元。

  郑嘉宝认为,这表明目前我国正处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但也昭示着未来中国体育产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据前瞻研究院预测,2014年开始,体育产业将年均增长24.59%,2020年,体育产业规模为16659亿元。

  “足球是体育产业的最大单一项目。作为风靡世界的三大运动项目之一,足球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是当今世界上参加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在全球各地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普及。据估计,全球足球迷人数约占世界人口的1/3,从中也显现出足球产业在中国的巨大发展空间。”郑嘉宝表示。

  粤超公司董事长刘孝五认为,国务院的46号文终于把市场打开了,这是近65年以来体育界最重磅的炸弹。过去中国足球产业商业开发程度极低,原因是高度社会化的足球产业话语权掌握在具有行政性质的足协手中。

  据了解,中超公司36%的股权由中国足协掌握,各俱乐部分别拥有4%的股权。足协掌握着中超联赛所有的商业资源,但是运营能力还很弱。俱乐部没有话事权,足球往往沦为赞助商自身的营销工具。而协会去行政化之后,协会会长将于行业内选举产生,这就等于告诉联赛俱乐部的老板们,他们将拥有联赛的话事权,随着俱乐部法人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中国足球产业能够迅速膨胀起来。

  营收模式待完善

  根据德国《转会市场》的数据,排在第二名的德甲联赛2015年冬季净投入为4761万欧元,与首位的中超联赛相差近30%,而第三名英超联赛冬季净投入为3501万欧元,几乎只有中超投入的一半左右,而球星云集的西甲联赛在冬季净投入只有2000万欧元,甚至不到中超联赛的三分之一。

  对于中超联赛的一掷千金,资深体育投资人、中国沃天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郭杰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原因有四:一是此前足球行业内一系列颇有力度的整顿使中国足球的品牌得到恢复和提升;二是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足球产业发展,足球进校园的壁垒正在被打破;三是中超影响力不断扩大,恒大、国安等俱乐部在亚冠、世俱杯上表现不俗;四是国家队成绩也在稳步回升,形象得到扭转。

  但是作为足球产业中运营主体的俱乐部,会如何来消化这部分高昂的成本,也是外界极为关心的一大话题。对此,郭杰认为,不同投入的俱乐部营收模式和营收压力不同,同时我们还要考虑足球外的衍生收益。但总的来说,绝大多数的俱乐部还不能做到收支平衡,因为球员的薪酬虚高而俱乐部自身的营收模式还很不完善,尤其是缺少支柱作用的版权收入。

  有资料显示,2014年中超俱乐部的收入结构中,大部分俱乐部的收入主要依赖于企业冠名(广告赞助,70%以上),而许多俱乐部的冠名权资金来自本身的投资企业,从严格意义上讲并不能作为俱乐部的盈利项目。在严重依赖广告赞助这一点上,中超公司更甚,其赞助商在2014年已经突破十家,赞助收入由2013年的1.89亿元猛增到2014的4亿元,但是赛事版权收入仅由2013年的3600万元涨至2014年的3866万元。可以说毫无起色。

  “中超俱乐部目前的商业来源主要就是商业赞助、门票、俱乐部增融资、联赛分成、球员转会等,版权收入几乎忽略不计,而这块收入上欧洲成熟联赛可以占到三分之二之多。”郭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据了解,在电视转播费用方面,2014年中超公司总计获得360万元的收入,占总收入的9%。以中超16支球队、240场比赛计算下来,平均一场比赛只有区区15万元的转播收入。中超联赛版权收入的尴尬或许已是摆在国内足球产业面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3-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