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懒熊青少年体育
图片来源:unsplash
自武汉1月23日封城算起,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稳定, 复工复课的消息逐步释出,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政策,生活正在逐步回归正轨。但是对于青少年培训行业的从业者来说,“行业拐点”似乎还没有到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鄂京津冀仍保持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超过十个省市保持在疫情防控二级响应。具体到复课时间,
截至4月7日,24个省市明确了复课时间,但是除部分疫情稳定省市之外,大部分复课消息还是针对初三、高三以及中职、高职的学生。对于青少年教育公司最为重要的小学阶段和年龄更低的阶段来说,还未有明确复课消息。并且就在3月30日,部分省市的教育部门进一步明确了复课后周六集中安排上课的消息,暑假也会相应顺延。
懒熊青少年体育在之前对此进行了相应的预判,并且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在二月中旬,懒熊青少年体育发起了一次体育教育公司的调查问卷,获得了来自全国29个省100个城市362家体育教育公司高管的反馈。我们整理了问卷结果并且进行相应的分析,结合当下疫情的长尾效应,挑出了几条对体育教育公司有指导意义的分析结果,进行相应解读。
一、OMO模式的“主动尝试与被动接受”
OMO模式在之前的体育教育领域,并不是一个大热的话题,因为其旨在解决线上线下打通的问题,而体育领域的教育培训项目,恰恰是看到了其极强的线下粘性。菲动体能的CEO在懒熊体育的在线课程中就有提到,起初在创立菲动体能时就是看中了当线教育愈发火热时,体育教育是最不容易击穿的细分领域之一。
但是一场疫情,迅速地将各个机构拉到了线上,或主动或被动地开始接受OMO模式的“支配”。
我们将公司按照在籍学员人数来进行划分,并且对已经开展了线上课程的机构进行统计(2月12日之前),结果发现,在籍学员人数越多的机构,开展线上课程的比例越高。参与调查的362家体育教育公司中,有210家于2月12日之前已经开展了相关线上课程的服务,占比超过半数,达到56%。其中,在籍人数100人以下的机构中,有46%的机构选择了开展线上课程;在籍人数100-500人的机构中,开设线上课程的比例达到56%;在籍人数500-1000人的机构中,开设线上课程的占比为61%;在籍人数1000-3000人和3000人以上的机构中,开设线上课程的机构比例均超过80%,分别为81%和87%。
这表明,一方面在居家隔离的情况下,这似乎是体育教育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规模较大的机构在这方面无论从反应速度还是课程储备,再到具体实施以及课程价值方面都更胜一筹。同时,我们也通过回访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当时没有开设线上课程的机构也在随后的运营中逐步开设了相关课程,并且在进行自发性的迭代。
对于一些规模达到一定基础的体育教育公司来说,OMO模式可能已经早在备选之列,在等一个合适的契机。赫石的联合创始人郝萌萌早前对懒熊青少年体育曾表示,对于OMO模式的探索已经进行很久,疫情之下,提前上线了一部分功能,开始做直播课程。近期,动因、YBDL也都相应的推出了自己的付费课程。而对于行业内的大部分从业者来说,这个模式仿佛离自己有不小的距离。但是疫情之下,所有机构都被摆在了OMO模式之下,像不像,三分样。一部分中小机构表示,最一开始就是想通过线上课程维持客户粘性,稳定家长情绪,同时证明自己还活着,不会“跑路”。
头部机构的不断尝试,传递出的信息是这可能是一个将来发展的方向。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存在的问题依旧很多,如录播和直播的形势如何选择搭配、直播课的体验如何把控、教练团队如何适应调整等。就像巨石达阵联合创始人董宇在懒熊直播课程中所述,这种商业模式虽然很早就得到了业内的关注,比如像健身行业里,在这方面的投入更大的KEEP,但都还没有形成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对于青少年培训来说,我们更加希望市场上能有跑出来的机构,跑通这个模式。对于OMO 模式,现在下任何结论都为时尚早。
二、退费潮是否会加剧行业困境
退费在疫情之前就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担忧。2019年教陪行业不断爆出的“跑路”机构无疑一遍又一遍地拉紧了这根弦儿。在问卷发放的2月初,我们通过分析回收的数据来看,退费并没有给机构带来太大的麻烦,或者说暂时不是主要矛盾。
在调研的362家机构中,在籍学员人数越多的机构,遇到的退费相关问题越少。在籍学员人数在100人以下的机构中,有13家机构面临相关问题;在籍学员人数在100-500人的机构中,有7家机构面临相关问题;在籍学员人数在500-1000人的机构中,有4家机构面临相关问题;在籍学员人数在1000-3000人的机构中,有2家机构面临相关问题;在籍学员人数在3000人以上的机构中,仅有1家机构面临相关问题。
退费问题的咨询人数并未随着在籍学员人数的增加而增加,反而呈现递减趋势。这一方面来自于长久以来对于机构的信任,另一方面,大机构逐步推出的线上课程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同时近期我们通过回访机构来看,退费相关问题仍旧不是家长最为关心的内容。疫情之下,家长能够对于机构有更加充分的理解,虽然也有一些机构破产的消息登出,但是绝大多数家长还是能够理解,并且会等到疫情结束之后再对相关问题进行考虑。
三、现金流状况的个性化差异
此次疫情之下,现金流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热搜之首”。不仅在体育教育领域,甚至不止于教培行业,所有无法及时复工的行业都在衡量着自己的现金流状况。
懒熊青少年体育通过对现金流状况和2019年总体营收的分析发现,在能够生存的前提下,1-3个月是大多机构的选择,362家机构中,有156家机构的现金流状况落在此区间,占比43%。尤其对于中小体量的机构,这一选项均为占比最大的部分,其中,在营收100万以下的机构中占比42%,在营收100-200万的机构中占比44%,在营收为200-500万的机构中占比58%。而对于体量较大的机构来说,可运转半年以上的机构占比相较于较小体量的机构高出很多。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大机构抗风险能力还是优于小机构。
根据目前国内的疫情的发展状况来看,培训行业的线下业务全面复苏恐怕要到5、6月份。从问卷调查的2月初算起,机构大部分的现金流要支撑4个月,或许才能帮助机构度过难关。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将现金流的状况进一步细分,将能够维持4个月以上的机构挑选出来,观察他们的员工数量。分析发现,员工人数少的机构,无论营收处于什么范围,在现金流方面都相对表现更好。在二月初,大部分机构并没有采取较为激进的措施,如裁员或减薪。这种状况下,人力成本成为最为主要的负担。场地成本是另一部分主要负担,但是其差异并未像人力成本这样,导致较为明显的差别。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人数精简的机构、规模较大的机构在现金流方面会更加从容。但是从数据中我们也能看到,无法判断现金流状况、现金流已断及只能运转1-3个月的机构占比更为突出,在362家机构中有247家,占比达到68%。这充分说明,整个行业的现金流并不理想。
归根结底,还是预付费模式下的粗放型增长、行业不规范时期的盲目扩张以及野蛮生长带来的问题。调整“年卡思维”,逐步缩短付费周期,并且改善预付费下的资金利用状况,调整员工的绩效考核模式,理顺新状态下的权责发生制,才能从根源上改善现金流状况,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