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体育赛事、产业遭受重创。此时,基于互联网的电子竞技、虚拟体育产业化危为机,在夹缝中谋求生存,足球、篮球、网球、斯诺克、马拉松等项目纷纷推出线上竞赛;一些赛事采用空场比赛、线上直播的方式“续命”,将体育产业放上“云端”更是成为特殊时期的救命法宝。疫情过后,这支主打“线上”、“虚拟”牌的力量会否异军突起,成为新的体育产业支柱?
本报记者独家专访广东省体育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易洪陶和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谭建湘,听听他们解读疫情之下的体育产业,分析走上“云端”的体育产业到底靠不靠谱。
疫情对体育产业产生哪些冲击?
疫情逼停全球体育赛事,产业链就此中断,毫无疑问,2020年世界体坛遭遇了“冰封时刻”,围绕体育展开的一切商业行为全部中断,不管是赛事运营方、运动员和团队、经纪人、媒体,还是普通体育爱好者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罕见。裁员、降薪尚不足以弥补损失的单项体育组织,甚至要以“清盘破产”谋求东山再起……这一次疫情冲击波,重创全球体坛。
“的确,负面影响和损失都非常大。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46号文),中国体育产业驶入快速通道,中超、CBA联赛异常火爆,每年马拉松赛事接近2000场,群众体育方兴未艾……这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体系,很难精确评估体育产业受疫情冲击的损失。就世界范围而言,体育产业损失更是惊人,东京奥运会、欧洲杯足球赛、欧洲足球五大联赛、美国体育四大联盟、各种职业赛事全面停摆,全球经济也将受到拖累,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易洪陶表示。
疫情这么严重,也是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体育赛事本身就需要场景展示和大众参与、融入,再通过媒介传播,从而产生商业价值,没有了赛事的载体,产业受冲击已经在所难免。百年奥运历史上因为疫情延期,这也是破天荒第一次。
谭建湘表示,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处理好两件事:一是上半年积压了这么多赛事,下半年应该怎么做,需要早做预案;二是根据疫情形势做判断,精准施策,在严格防控的前提下实现体育产业的复工复产,还是要按照政府的要求以及分级、分类的原则,不同地区区别对待,疫情基本趋于稳定的地方,体育赛事可以适当放开,比如一些不需要大规模观众聚集、通过电视转播更方便欣赏的项目,可以考虑率先有限制地放开。
广东作为我国的体育强省,体育产业在全省GDP的比重位居全国前列,疫情期间竞技体育(赛事、训练)、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广东省从政策、资金、资源、理论指引等方面有哪些支持,以推动体育产业复工复产?
“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省体育局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业平稳健康发展扩大市场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加大财政支持、金融社保税费支持、场馆园区租金减免力度到拓宽体育企业承接公共体育服务的渠道、加快推进场地设施建设、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培育体育消费新热点等方面促进体育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省体育局将在推动我省体育企业复工复产,逐步恢复和激发体育市场活力方面持续用力。”易洪陶表示。
怎样看待云端体育的绝处逢生?
东京奥运会、欧洲杯足球赛、温网锦标赛等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赛事取消或延期举行,经济损失自不待言,与此同时,疫情也变化了很多东西。
谭建湘表示,“现实中比赛全面停摆,直接中断了产业链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展示场景、比赛氛围,转播权、门票、衍生品等销售活动全面终止;此时,开始有大量体育活动转向线上,比如视频直播的中国射击队网络对抗赛、线上围棋赛、电子竞技等,在特殊时期,危与机完成了一次转换。”
“我认同这种观点,危机危机,就是要化危为机,透过现象看本质。疫情期间,国家体育总局在3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是积极开展国家体育消费城市试点工作,加快推动研制赛事活动的安保、自然资源开放等配套政策,推动协会实体化改革,释放更多体育资源;二是鼓励各地创新支持政策,包括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利用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安排专项帮扶资金等。各地都出台了刺激体育产业发展的新举措,包括赛事补贴、减免场馆租金、发放优惠券等;三是鼓励企业创新发展,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新技术,培育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线上培训等新业态。培育体育产业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助力体育产业提质升级。”
疫情期间,除了赛事延期或取消信息备受关注外,线上体育、智慧体育着实火了一把,难怪业内人士把这件事誉为“将体育搬上‘云端’”,这是体育事业的一次“被动升级”,在各种“停摆”的危机中寻求生存空间。
虽然如今疫情防控初见成效,但还没有到全面恢复的阶段,但客观现实摆在这里,一些联赛压在下半年也打不完,这就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
“比如空场比赛,也不是不可行,虽然主办方没有了门票收益,但同时电视和网络直播,可以让赞助商权益得到部分保全,联赛也可以正常运行,产业形成闭环,加速云端体育快速发展。”谭建湘表示。
据了解,国家体育总局人力中心组织实施的2020年体育经纪人职业能力测评工作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启动,前期培训的6天全部转为线上网络教学,学员可以利用周末时间接受培训,节约了不少时间和资金成本,受到广泛好评。
谭建湘认为,因地制宜地转变授课方式是应对疫情的需要,以后可能都会采用这种方式。从另一个层面讲,体育经纪人职业能力测评工作也是国家体育总局力推的“人才储备计划”,为未来体育产业加速发展做足准备工作。
现实和云端主导产业的未来
根据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旅厅、省体育局《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业平稳健康发展扩大市场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精神,在省体育局的指导下,广东省体育基金会积极配合广东省中行征集体育产业融资需求,针对体育行业推出“中银体育通宝”融资服务。
易洪陶表示,首笔贷款已成功获得审批,得到了政府和业界的认可与欢迎。这也大大丰富了体育产业的内容,拓宽了产业发展的思路,可以成为金融助推产业发展的案例。
新技术的应用无疑给世界体坛带来了新的契机,随着5G技术的全面应用,基于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体育产业新形态正在加速发展。据了解,VR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巨大突破,未来穿戴装备会大行其道,虚拟现实技术还原比赛场景,让普通消费者通过购买服务享受完全不同的体验,这将极大地拉动体育消费。
就像过去人们探讨“机器人取代人类”的话题一样,云端体育有一天会不会大面积替代现实体育呢?
“科技革命肯定会引发体育革命,但我不认为虚拟可以替代现实,我认为线上线下结合、双轮驱动的模式更具可行性,”谭建湘表示,“云端技术肯定会被当做重要的商业领域来开拓,中间会产生大量的商业机会,一些科技企业已经开始在这些领域发力。”
“据我所知国际田联正在物色技术领域的合作伙伴,准备在线上马拉松方向发力,”易洪陶表示,“广东科技企业在这方面有优势,可以更多参与国际竞争,这是有一片商业蓝海。未来体育产业不应该局限于现在的几大块,应该更多从体育消费入手开拓新领域。”
事实上,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观、运动观,大家更关注自身健康,以服务业为主要特征的体育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长远看好体育表演、健身休闲、体育培训等领域,体育产业也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谭建湘表示,我认为,运动是以个人体验为主的类别,与新技术结合、凸显个性化等特征会更加明显,新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和费德勒或者泰格·伍兹打场球,甚至在虚拟场景中交流互动,相信这是非常吸引人的要素。
照这么说,虚拟世界也可以大汗淋漓、贡献GDP,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有一天云端体育就彻底替代现实体育活动了。
“科技发展、商业驱动会改变体育运动、体育消费的形态,一切皆有可能。”易洪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