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专家解读丨助优扶强 我省体育产业借势腾飞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0-05-04点击:
        来源:浙报融媒体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意见》),给我省接下来的体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端就《意见》部分热点问题连线了省体育局经济处处长姜建成、省体育局竞赛处处长毛鹏飞、省体育总会秘书长王苗永、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产业与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郑芳教授、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杨明等业内专家,请他们就热点问题作出详细解读。
 
        《意见》的重要性在哪里?
 
        姜建成:这是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印发后,在全国我省率先出台了“地方化”版本。
        
        事实上,这也是浙江在疫情防控工作趋稳向好时,推出的体育类重磅文件。消费是拉动经济三架马车之一,在浙江体育消费一直没有缺位,近几年增速明显。2018年,全省举办各类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达321场,数量全国领先,其中800人以上规模的赛事159场,参赛者达到66万人次。全省已建有室内滑雪馆3个、真冰场9个、室外滑雪场12个,2018年有138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实现冰雪场所营收约1.88亿元。《意见》的推出也有助于聚焦破解近几年制约浙江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瓶颈、要素不足等问题,从而实现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美好愿景。
 
        《意见》以繁荣竞赛表演产业、壮大健身休闲产业为突破点,推动构建多样化、多层次、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满足全人群的体育需求。《意见》分为7大部分,共20条,力求每条都体现浙江特色,突出政策可落地可实施,《意见》明确了具体工作任务、责任单位和保障措施,每条都一一对应,每一项任务的责任单位都是省级主管部门,突出了专业人办专业事,同时也凸显多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的落地方式。
 
        《意见》制定了到 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 1.8%,完成难度有多大?
 
        郑芳:近几年,浙江体育产业快速增长。这个数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目标,是付出努力能够达标的目标。2014-2017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年均增长率为15.08%,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8.68%,远远高于同期GDP增速。根据《2018年浙江省体育产业公报》显示,2018年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出2304亿元,在2018年距离目标还有近2700亿元,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来说,是可以达到的。
 
        此外,目前浙江体育及相关产业的经营单位约20000家,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18个,A股上市体育企业4家。同时,浙江体育产业发展倡导体育制造业也着重服务业,做到服务、制造两手抓,这样一来服务业的占比在不断提升,这也意味着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主要依托市场主体的力量,尤其是引导扶持社会资本办体育,是浙江体育产业的特色,在此方面依旧有着十分大的增量空间。
 
 
        《意见》中明确提到了一组奖励数据,例如国内外品牌赛事的支持、职业联赛的奖励、体育综合体的扶持等,这样的力度在全国处于怎样的水平?
 
        姜建成:这是浙江历史上对于体育品牌赛事,扶持力度最大的项目之一。放眼全国,这样的补助额度也是能够排在前列的。希望通过重金激励政府部门,或者社会力量来办大赛,快马加鞭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国内外体育品牌赛事。
 
        事实上,浙江本土的品牌赛事每年都在持续增长,比如大家熟知的杭州马拉松、浙江自行车联赛、国际(杭州)毅行大会等户外运动赛事。我们要利用好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资源持续发力,吸引长三角、甚至全国的体育人前来参与。打造优秀的品牌赛事,将会拉动体育经济,引领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也是省体育局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2017年,省体育局还建立了《浙江省重点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名录库》,就是希望通过政府持续引领,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品牌赛事典型。入库赛事,可享受省体育局赛事重点宣传推介、体育产业发展资金优先申报等倾斜。目前,库里已经有61项国内品牌赛事,到2025年,赛事数量预计将达到100项。
 
        《意见》提到探索省级综合性运动会市场化办赛模式,那么市场化办赛模式有什么优势以及难点?
 
        毛鹏飞:市场化办赛是体育赛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由原本体育部门单一办赛向体育部门与社会力量共同合作办赛,其主要目的和优势是借助社会力量让体育赛事的综合效应达到最大化。
 
        目前,省运会、省体育大会、省海洋运动会等省级综合性运动会在市场化运作上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在多个赛事环节上形成了经验。例如开闭幕式环节由专业的赛事公司操办,通过赛事公司拓宽冠名、招商、赞助的渠道。赛事报名环节由专业网络公司进行运营,确保信息准确无误。赛事宣传环节也由专业的传媒机构进行总体策划。总体而言,一项省级综合性运动会的举办,政府牵头做“总设计师”进行顶层设计和规划策划,各执行环节交由市场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让赛事公司、广告公司、传媒公司等都参与到赛事举办的过程中,调动起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市场活力,更有助于赛事IP的打造和培育。
 
        赛事的社会综合效应如何最大化是目前探索市场化办赛模式一直在思考的,一项赛事在招商、竞赛组织、运营、宣传、后勤各环节都存在经济点,只有每个环节都由专业的人来做,才能把一项赛事做强做优。为此,省体育局也制定了相关标准对参与的市场主体进行管理和监督。
 
        深化体育协会改革是近年来各家体育协会都在推进的工作。如何做强体育社会组织,让体育社团更具有活力?这其中的痛点、难点应该如何解决?
 
        王苗永:改革成本高是延缓我省体育社团改革最大的瓶颈。
 
        事实上,我省体育协会的改革其实在三年以前就在进行,其中篮球协会、足球协会成效相对明显。以篮协为例,目前全省各地纷纷组建当地的篮球协会,业余篮球比赛也层出不穷,也正是因此,篮球培训在我省也发展得红红火火,是少量补助资金投入带动较大的社会资金运转的。但是,也要看到其中的不足——造血能力差,主要资金来源还是依靠政府补助。全省一共有66家专业体育社团,但是很难一碗水端平。
 
        所以,在后续政府层面必须要有开拓性思维以及务实的工作态度。省体育总会日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体育协会专职秘书长以及部分体育协会会长(候选人)就是这方面的尝试。通过专业人士介入,更多的管理型人才进入体育协会,能够改良体育社团的基因,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并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不过当《意见》下发后,各方群策群力,势必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此外,体育社团本身也要积极“动”起来,发挥自身能力破题。
 
        《意见》从消费需求、消费行为、消费模式、消费新业态、消费场景以及消费环境等多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未来体育消费新生态是什么样的?
 
        杨明: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体育产业只有两个端:供给和需求。以前常强调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下,丰富供给、强化供给,但实际上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即平衡比例关系或协调发展关系,才能促进整个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此外,以往过多强调供给,没有看到消费需求升级、消费结构改变对于体育产业发展形成的巨大推动作用。如今《意见》中提到促进体育消费,正是看清了体育消费的作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体育产业。
 
        关于《意见》中促进体育消费的一系列做法,其相当一部分取自于我省以往的经验性做法,并加以总结、继承;与此同时,也吸收了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做法,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新要求、新内容、新方案。凭借以往的经验来看,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
 
        可以预想,未来会形成一种全新的体育消费生态:居民会树立正确良好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体育消费成为居民日常消费式行为;体育消费的信息服务、公共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形成高中端消费比例适当、各类体育消费产品齐全、城乡体育消费各有特色又均衡发展的体育消费格局;产生一种引领式的体育消费政策环境。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本行业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会观点,内容仅供参。

Copyright © 2013-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