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疫情,为什么不能是中国体育的机会?|颜强专栏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0-07-05点击:
因为疫情,2020这个「体育大年」却给体育来了个当头棒。但是,体育赛事的缺失,并不能削减核心体育受众群对于体育内容需求的热度。
 
因此,「新冠」疫情虽然给中国体育造成了暂时的影响与困难,但也催生了新的机遇与挑战。ECO氪体特别邀请到了资深体育媒体人颜强老师,为大家分析,疫情之下体育从业者该如何「危」中见机。
 

 
美国职业体育的发展和繁荣,给世界体育带来最大的影响,是娱乐化的手段——用这种结合意识形态的包装手段,推进美国职业体育的高度商业化,实现美国职业体育市场化,让职业体育成为赚钱的生意。
 
可以说这是直接明了的生意模式,所以北美四大体育联盟,组成的个体,更是「球队」,而不是「俱乐部」;更是「企业」(enterprise),而不是社区载体。这种模式,随着美国职业体育赛事传播,形成了全球化影响,对中国体育,尤其因为NBA的传播,深度影响了中国体育产业的定位。
 
但体育绝对不应该「就是娱乐」。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发展环境,意味着在中国的社会环境和市场状况里,体育可以和娱乐合作,却绝对不能与娱乐完全合流。
 
NBA会将自己的媒介推广机构,更名为NBAE——NBA entertainment,娱乐成为了他们的主旨诉求。可是在中国,经营任何职业体育,不管联赛项目,还是适合视频传播的一些赛事,娱乐化手段不可缺乏,应该得到大量使用,但如果完全将体育等同于娱乐,体育将会失去自己最分明的文化特征:
 
体育关乎个体,体育关乎社会上每一个人。体育带给每一位内容消费者的影响,应该是让他看完比赛、享受完「体育娱乐」之后,离开这种被动内容吸收和消化的环境,自己身体力行,去体验、实践和验证体育。这是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存在,在中国成败的根本。
 
在一个非运动化的国家、一个严重缺乏运动机会的社会环境里,照搬美国那一套,中国体育只会变成四不像,能培养出来的,更会是在美国绝不鲜见的「沙发土豆」,而不是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优质国民。
 
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众多北欧国家,都有着悠长的运动文化传统,在各自教育体系当中,体育具备崇高地位。
 
然而这些在中国都并不具备:我们的体育基础人群严重不足、青少年体育运动参与时间严重不够。先天不足,然后妄谈体育娱乐化,会让体育在还根本不具备成为独立产业的时候,过早陷入过度商业化泥滩。
 
这是中国体育30年发展的缺陷,许多后遗症至今尚未显现完全,更谈不上根除。不管是中国的职业篮球和职业足球,还是一些其他得不到奥运增光计划支持、得不到国家政策宽待的运动项目,只能更依赖于社会资源和市场。娱乐化或许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但很多时候却是在饮鸩止渴。
 
疫情更是突如其来的一柄巨斧,生生隔断了本就补给不足的营养源。疫情爆发以来,社会百行莫不遭受重灾,体育尤其严重,但因为中国体育本就不是社会重要行业,哪怕消费深度萎缩、用户极度下滑、内容产品流量暴跌,这些都是「在劫难逃」的结果。
 
危机之中,却也蕴涵着变化的机会。肆客和知萌联合推出的这份调查问卷,让我们发现,疫情初期,公众参与运动频率有所下降。所幸这只是疫情初期的影响。疫情延续一段时间后,体育运动的参与,反倒可能会成为生活常态。
 
在疫情肆虐的同时,更多人意识到自身健康、肌体抵抗力的重要,运动变成了一种更重要的生活需求,这是基于大众健康意识背景下的运动意识提升。
 
这份报告调查显示。有超过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55.7%,在疫情期间会保持或者加强运动。有18.1%的被调查者,原本没有运动习惯,而疫情期间开始接触运动。
 
这样的「接触」、「开始」、「保持」和「加强」,会对大家的生活带来根本性改变,这甚至可能会是移风易俗的改变,而这正是中国体育真正的机会。会是比CBA重启、中超开赛,乃至奥运启动更有价值的机会——职业和国际赛事,能扩大体育影响力、吸引更多体育消费者,然而这种扩大和吸引的终极目标,还是要让更多人参与运动。
 
真正身体力行参与运动的,才是体育产业最坚实的用户基础。
 
和许多欧美国家相比,中国并不是一个有运动文化传承的国家。在我们的大众教育里,体育从来不被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虽然大家越来越明白,身心的健康,是每一代国民成长最重要的个体素质条件。然而在传统惯性和现实功利面前,我们积重难返。
 
疫情是一种全球深度打击,对所有社会的一种无情摧残,但疫情的存在,也会给所有人带来一个窗口机会,让大家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性。
 
报告显示,在疫情期间有更多的用户,每天都会浏览体育内容上花费更多时间、会消费更多包括内容和实际运动用品在内的体育产品。同时短视频这种传播形式的主流化,让更多体育资讯能快速精准抵达用户,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这对于体育内容的传播,是极好的帮助。
 
职业体育赛事的传播,利用娱乐化的手段,而包装成为成熟的真正真人秀产品,势必会让疫情初期那些因为各种赛事停摆而离散的人群,重新聚合。
 
但中国体育真正要做的,是搭建一座能嫁接这些职业体育赛事,和社会个体生活之间的桥梁——让人不仅能更多地欣赏足球篮球,更要让人能在看完比赛之后,起而行之。
 
疫情隔绝了太多社交机会、限制了太多体育运动场馆的进入,然而真正有了运动欲望的人、真正关注自己身心健康的人,不会受外界短期拘束的影响。中国社会更需要引导的,是每个社会个体对体育运动的内心驱动。这样形成的改变,不管是商业化品牌营销、品牌知名度扩展,还是明星个体的形象塑造,乃至职业赛事的传播扩散,都能形成一种全新氛围。

来源:体育产业生态圈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本行业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会观点,内容仅供参。

Copyright © 2013-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