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易剑东教授:体教融合嵌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有何路径​?|第三届体育领域跨年演讲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1-01-26点击:
        编者按:“世界变局• 体育大势• 中国选择”!易剑东教授第三届跨年演讲在北京奥林匹克塔传播空间(4号塔)盛大开讲。此次跨年演讲活动由体育BANK、体银商学院、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联合主办。活动得到北京奥林匹克传播空间、安踏集团、铭泰体育、贵州体育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大力支持。中国移动咪咕视频、易动体育、PP体育、腾讯体育、爱奇艺体育、中国体育、体银视频号、体银小鹅通、体银抖音等直播平台就本次跨年演讲进行了同步直播和点播。体育BANK特别将易剑东教授第三届跨年演讲全文内容整理分篇,全文刊发。今日刊发《体教融合嵌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有何路径》。
 
 
        --体教融合是2020年敏感度最高,同时也被媒体、学界、政界都赋予了很多关注的话题。我认为,体教融合嵌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一方面,要实现师、生、家、校、社的五位一体良性循环,惟其如此,才能真正达成习主席所讲的增强体质、培养兴趣、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人才培养目标。
 
        --另一方面,需要重视和强调体育本就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和应然领域: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要组成领域。
 
        --此外,还需要挖掘和突出体育之于不同对象的特殊性:对学生的价值、对家庭的影响、对教师的作用、对学校的意义、对社会的功能。
 
        --几组数据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为直观地对师、生、家、校、社的本质展开理解。
 
        据Statista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学生能够以每天一次的频率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仅有14.3%,总体而言,这是一个相对体育发达国家而言比较悲观的数据。
 
 
        --但同时,关于“中国父母认为孩子身体不健康成因”的调查数据显示,缺乏锻炼是公认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父母对孩子身体不健康的主因心知肚明,但中国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频率仍然堪忧。是什么让中国家长的意识与行为未能统一?
 
 
        --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病患对运动处方的接受率第一年在80%以上,第二年就降至39%。虽然运动处方能够帮助病患通过运动改善健康状况,尤其对预后康复大有裨益,但能长期坚持者甚少。
 
        --再来关注2019年美国儿童参与体育项目的年度支出情况。冰球是美国儿童参与体育项目支出最高的运动,2583美元的支出相较于美国4万多美元的年人均收入而言,也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足见美国家庭对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支持。
 
 
        --让我感触很深的,是美国女生目前参与体育锻炼的总体情况。
 
        --美国女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总体比例很高,我在美国访学时,经常在纽约中央公园看到女孩在踢球,有些是三五成群的自发运动,有些则是参与周末比赛,足见美国女足的兴起绝非仅仅是强化专业科学训练的结果,而是有赖于强大的群众基础。
 
        --Statista统计显示,在美国,父母们认为女孩参与体育运动极度重要和非常重要的占比合计为70%,可见他们对运动的认知已经非常充分。
 
 
        --此外,美国家长眼中女孩参与体育活动的益处中,排名前三的是:收获快乐、健康、变得自信,而有机会获得奖学金等较为功利的目标排得非常靠后,显然,他们更看重运动对人的均衡发展、精神与生理健康的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国内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功利因素占比的确较重,别看现在北京青少年冰球运动开展得不错,甚至还获得了全国冠军,可不少家长告诉我,一旦冰球打得好,孩子却申不到更好的北美高校,这个冰球风马上就会刮过。不过,即使目前青少年体育参与相对功利,在参与过程中还是会或多或少收获一些非功利价值。但是,如果学校体育的开展把功利性的成绩目标作为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的第一选择,则遗患无穷。
 
 
        --为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学校方面或许可以更进一步地调动家长的力量,Statista关于“美国家长支持女儿参与体育运动方式”的调查,是我们可以参考和借鉴的。
 
 
        --体教融合是否能够真正取得效果,最重要的是驱动师、生、家、校、社共同促进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高层价值取向。
 
        体育对学生的价值,是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还是提升技能和健全人格?
 
        --答案虽不是非此即彼,但其中的确暗含着更高端的追求,如果没有健全人格的意旨,或会被阶段性目标所影响。
 
        --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时看到其体育部的章程中言明要培养学生的领导力。美国企业500强中90%的CEO都有参加大学校队的经历,高水平的体育运动与领导力的提升存在正相关关系。体育在人格培养中的积极影响,无可替代,因此,我们需要从人格和技能的层面上对学生进行体育参与的普遍要求。
 
        体育对老师的作用,是教育成绩和业绩表现,还是竞技成绩和学校奖励?
 
        --在当前目的性、功利化较强的教育制度中,如果体育对教师个人在学校的业绩没有帮助,教师大概率不会支持学生过多参与体育锻炼。因此有观点认为,中考体育与语数外同分,实则是善意的强制。
 
        体育对家庭的影响,是健康成长和一生幸福,还是升学潜力和工作能力?
 
        --为了升学目的而鼓励和支持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家长不在少数,或者说,他们是期望用功利目的带动其他目的的实现,而这种体育参与方式在逻辑上是逆反的。以综合的高远目标为指导展开体育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功利性的收获会随之而来。例如马拉多纳、罗纳尔多这样来自贫民区的球星,从开始踢球的一瞬间,他就企图成为千万富翁吗?恐怕不是,是对足球纯粹的爱与执着支撑他们走向世界足坛之巅。信息洪流之中,时常有关于年逾古稀的老夫妇照顾中年绝症儿女的报道,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这些父母往往会慨叹自己对子女唯一的奢望就是健康。可是,如果作为家长,从孩子年幼时就殷切盼望孩子健康而不过多施加其他压力,或许也不会有后来的悲剧。
 
        体育对学校的意义,是个性特质和品牌彰显,还是丰富文化和培育精神?
 
        --个性特质、品牌彰显、丰富文化、精神培育这几个概念孤立放之于艺术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媒介素养培育而皆准,若从这个层面认识体育,对于学校而言,它是随时可以替换的。甚至有些学校,怀着“体育塑造学校品牌”的目的,聘请有国外执教经历的体育教师、组建特色体育队伍以应对外宣需求,但学校日常运行中不设相关课程。特色体育项目成了宣传学校全方位发展的一面旗、一张牌、一枚棋子,这便是功利的学校体育观。
 
        --若将学生个性特质与学校品牌相结合而后规划学校体育发展,则明显不同。以美国高校暑假招新为例,各名校最重视的吸睛点并非院士人数、诺贝尔奖获得次数,也并非是毕业生中的总统人数和知名企业家人数,而是优秀运动员,尤其是橄榄球、篮球项目的明星球员,甚至是校内的体育场馆建设情况、球队成绩以及现役球星。可喜的是,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顶尖高校目前已经对自己的学校体育品牌建设足够重视,一度包揽CUBA男女篮总冠军,这也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学校体育品牌,同时,学校自己培养出的顶级学生运动员也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提升学校的品牌影响力,如此良性循环,也能通过体育精神的共鸣引发更多在校生的运动参与,从而营造更健康的学校体育氛围,高校也因此在引导学生均衡发展方面更具正向影响力。
 
        体育对社会的功能,是健康人口和高效工作,还是财富创造和精神塑造?
 
        --期待一个公民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就不应该杀鸡取卵,让其在短时间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学习中,而不是锻炼身体。目前我国心理疾患的比例也较高,某高校每年录取的新生中10%以上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高校学生紧张情绪疏导与心理疾病救治方面,运动处方是最值得尝试的办法之一。
 
        --体育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同时也逃脱不了悲哀的阴影。
 
        --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发表了一个观点:疫情时代极不稳定,因此不要做长链条的投入。体育正是一个因果链条相对较长的事物——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精神状态=生活幸福+工作愉快+财富创造,这是一个长链条的良性循环。但正是因为链条太长,在不确定条件下,很多人会规避这个选项,因为不锻炼不会马上离世,可不吃饭真的会饿死。从这个角度看,体育的非功利性及其对人类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导致了它极易被排斥。
 
        来源:体育BANK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Copyright © 2013-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