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银四的招聘旺季,很多公司加大了对实习生招聘的诉求。实习生,一个最最基础的岗位,按理说招聘起来会非常容易,但是今年很多用人单位的反馈却不是这样。
在体育实习生难招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01
体育实习生,都去哪儿了?
自从去年新冠肺炎大爆发以来,体育产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也直接导致了众多体育公司降薪裁员、停招缩招。
当看到就业大环境的萎靡不振,加上内心对于工作的恐惧,很多学生便选择了考公务员,争夺铁饭碗;要么主动考研,要么被迫内卷。
考研和考公,需要个人的努力,加上一丝丝的运气,影响因素并不是单一的维度。学生们是否能够抢到铁饭碗、考研上岸,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能够知道的是,端起铁饭碗和成功上岸的,永远是少数。
大多数人,最终还是要被市场化体育公司(非企事业编制)吸收的。但是,在内卷的过程当中,有众多合适的劳动力并未及时输送到人才市场。
由人才缺乏引发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
体育公司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导致业务发展缓慢,也就创造不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求职者还是找不到心仪的岗位。
那怎么办,接着读个博吗?拖延时间,从本质上解决不了问题。
除了考研、考公,还有没有其他的影响因素?
当然是有的,随着北上广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新一线的崛起,一线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也逐渐降低。因此就会产生人越来越难招的感觉。
用工资减去生活成本,北京真不一定比成都要高。除了薪资待遇,越来越多的人把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放到了职业选择的考量当中。
另一个对比就是体育行业VS其他领域,同样是做销售、做媒体,其他领域的岗位比体育更赚钱。当然,这里说的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体育产业的基础不够牢固。有爆发的幻想,没有爆发的基础。咱们国家的物流、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好,体育基础设施呢?
看看身边有多少足球场,有多少篮球场就知道了。等到基础夯实了,产业真正稳固发展了,从业者的平均薪资也就提升了。
站在第三方的视角看待这个问题,也许会发现,其实投递简历的实习生人数并不少。那是什么原因让企业觉得实习生难招呢?
答案是:实习生不少,少的是合适的、匹配度高、性价比高的实习生。
在很多学生的眼中,实习生就等同于一个0经验的学生可以尝试的岗位,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实习岗位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去和企业进行磨合,看看这份工作你是否真的喜欢,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为了给正式岗位挑选好的苗子。
用人单位对于招聘人才的标准提升,吸纳更加优质的人才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这是好事。但尴尬的一点在于标准提升了,薪资却维持原状,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内卷。
02
怎样尽可能避免内卷,逃离恶性循环?
和上百家体育公司打过交道之后,个人认为,除了对于学历有硬性要求的岗位以外,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找到达到自身预期80%的岗位,能就业就优先选择就业。
学生要对行业的情况、自身的定位、以及自己能够产生的价值有一个基本的认知。100%满意的岗位,可遇不可求,遇到了是幸运,遇不到也很正常,不必过分苛求。
学历的硬性要求,指的就是一些组织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以及高校编制。
应聘相应的岗位必须是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甚至还需要海外留学经历。在这种情况下,你肯定要优先选择学历,该上学就接着学。
学生需要思考你考研的目标是什么,考研能否达成你的目的,有没有其他的方式能够帮你达成?
求职市场化的体育公司,实践经验优于学历。
只有学历的证书仅仅是一张白纸,尤其是非教育类、非医学类的体育专业。在证书的背后,你对于知识的吸收和运用情况,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后期需要学历,考个在职研究生也是可以的。既能够在公司当中占一个不错的坑,也不会把自己完全赌在考公和考研这条路上。
03
从事体育工作的好处?
很多人都觉得体育行业工作不好。的确,体育行业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薪资较低、工作琐碎、晋升通道不明显等等。
但是,你怎么就能够确定,其他行业工作就一定比体育工作更好呢?
计算机、互联网、科技等领域,薪资高,待遇好。你是否有能力去竞争,你怎么能够保证几年之后不被更年轻的劳动力替换呢?如果你认为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很强,那这话当我没说。
对于大多数人,虽然体育产业发展的比较慢,但不论多慢,都处在上涨的趋势,属于朝阳产业。体育工作也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往往是知识+应用的结合,科技和AI无法替代。
体育行业虽然入行门槛低,但是想要做好了并不容易。所以,只要你肯踏实下来,并且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能力,你就能超过很大一部分人。
来源:体育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