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十四五」时期的双重开局之年,2021年注定并不平凡。望向接踵而至的大赛和体育强国的目标,整个体育行业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出发,意在打赢这场开局之战。
面对广阔未来,我们不仅需要决心与战备物资,战略的制定也尤为关键。而行业报告,正是透露行业发展态势,释放未来机遇的重要载体。
去年,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在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上,对外发布了《2020年全民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从宏观趋势呈现出全民健身的整体特征以及消费行为现状,着实帮助疫情下的企业在确定战略方向、制定发展规划时,多了一份重要的行业参考。
如今国内疫情防控得力,体育市场逐步回暖,在政策、行业数字化创新、民众运动需求等多方因素的共同推动下,体育产业的市场蛋糕也在进一步扩大,新机遇与新生态不断涌现。
为了帮助企业准确把握体育市场动向,洞悉消费者诉求,今年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又将在2021年中国体博会举办期间发布大动作:
在2021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上发布《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并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体育金融研究中心,在2021城市体育空间论坛暨体育公园专题分享会上推出《2021体育公园研究报告》。
这样两份重量级报告总结行业的同时,也为从业者分享未来的趋势前瞻,充分展示体博会行业风向标的作用。
大众最爱去哪里健身?如何解决体育公园的运营难题?面对一系列问题,2021年中国体博会开幕前,不妨先跟着中国体博会官方新媒体合作伙伴ECO氪体一起先睹为快,了解两份重磅报告里透露的行业趋势与未来。
01
聚焦消费与服务,「大众健身报告」有哪些亮点?
后疫情时代,健身行业尤其是家庭健身,形势一片大好。那么进入2021年,行业走势是否依然如预期乐观?消费者的运动习惯有哪些新的变化?疫情防控得力,生产恢复,消费者闲暇锻炼时间相对减少,是否影响到大众运动健身?体育服务业还有哪些市场机会?
针对这些具体问题,《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紧密围绕「消费」和「服务」两大主题,分成四个篇章:大众健身参与行为特征与变化、大众健身消费行为现状与变化、健身器材消费特征与变化、年度热点消费状况与预期,全面展现近一年来大众健身的新趋势与变化。
《报告》中指出,大众健身参与的运动类型数量总体没有明显变化,大众健身各个运动项目的参与度总体变化不显著,说明在疫情常态化后,随着人们工作快速回归正轨,虽然闲暇时间逐步减少了,但是大众参与健身运动的热情依然未减。
有意思的是,在细分人群特征中,在参与度超过10%的18个运动项目中,除健步/健走、广场舞、钓鱼、太极等4个运动呈现年纪较大的群体参与度高的特征外,其余14个项目均是呈现年轻群体参与度高的特征。骑行、篮球、瑜伽、操课、滑雪等项目呈现明显的年轻化人群特征。
「体教融合」政策的实施,也推动了青少年人群的体育培训投入,家长已逐步开始受到体育考试政策影响,给孩子报体育培训班的意愿有所增强。选择让孩子报体育培训班的家长中,虽然仅有17%出于提升考试成绩或为升学备考做准备,但同比去年提升逾3倍。尤其是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家长已经开始加大为孩子报名体育考试项目培训班的花费投入,而且未来一年预期花费显著增强。
细看用户锻炼时长这一关键要素,87%的大众健身人群,每次锻炼花费0.5-2小时。其中,每次锻炼花费30-60分钟的占比最高,为49%。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规律的运动但没有详细的锻炼计划的人群占比为52%,完全没有规律运动习惯的人群占比为3%,二者合计为55%。这说明大众锻炼的计划性习惯仍有待养成,也证明体育运动专业培训与服务的潜在空间巨大,大众运动项目的粘性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除了对人群画像有细致的调研分析,《报告》对锻炼人群经常参与的运动场景也做了详细的研究。在本年度调查中,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比例超过30%的有6个,体育锻炼场所的选择比例超过20%的有10个,同比去年均有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健身房、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和体育公园,已成为消费者经常选择的前三大锻炼场所。
随着民众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以及商业形态的不断创新,体育综合体等实体类型也成为热门。体育综合体运动健身服务半径更大,服务产品多元,作为汇集全民健身、健身培训、运动赛事、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体育基础设施,对于激活城市消费新动能,推动城市体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硬件设施好、安全、齐全,综合配套服务是消费者选择体育综合体的标签特征。在体育综合体运动锻炼时关注的13个因素中,有4个选择比例超过30%;其中,「硬件设施条件好,对身体损伤小」排在第1位,占比为33%;排在第2-4位的依次为「可进行的健身/运动种类丰富,器材齐全」(32%),「综合性强,可以满足体育锻炼、餐饮、文化、休闲、购物等需要」(31%),「配套服务、设施齐全」(31%)。
实际上,虽然在体育综合体和体育场/馆进行经常性锻炼的比例为28%和23%,同比去年分别提升了9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但从14个经常锻炼场所的选择比例排名数据看,未来体育综合体和体育场/馆选择比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与此同时,就健身房/俱乐部和体育场/馆两个运动场景而言,绝大多数消费者期望场馆提供智能健身器材、智能健康管理、智能管理系统、视频教学系统、手机自助服务、在线运动竞技、在线社区、虚拟互动等智能健身服务。
89%的受访者认为体育健身智能化必要,近1/3受访者购买过智能运动设备,智能健身已具备一定消费基础,但不同运动场景对体育健身智能化的需求程度有所不同。
扫描二维码,报名参加2021中国体育产业峰会,第一时间获取报告信息
02
标准化建设运营成重点,「体育公园报告」面面观
近几年,各地的体育设施建设虽然保障了市民的基本健身活动,但是过往陈旧、单一的运动设施、以及有限的体育场地难以满足多元的健身需求,体育场地资源紧张等问题开始凸显,产业发展和群众需求倒逼基础体育设施建设升级。
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旨在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其中明确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室外健身设施的政策,并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在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
事实上,我国体育公园类别繁多,不同体育公园的规模、设施和建设成本大相径庭,目前我国相关机构尚未对体育公园制订明确的设计规范和等级标准。标准是实践的准则和依据,如果缺乏对「体育公园是什么、要建设什么样的体育公园」的共识,政府与企业、政府各部门间将难以达成一致,协力推动体育公园发展。
在此背景下,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体育金融研究中心,专门针对「体育公园」主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详实的数据和调研,全面梳理出各地体育公园的发展现状,旨在为体育公园的标准化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范例,试图为地方规划建设和体育部门制订的标准提供参考。
《报告》中明确提出,结合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尤其是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短缺的具体情况,相比布局趋于稳定的大型体育场馆、校园体育空间,体育公园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打造体育公园网络,成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工作重点之一。
除了核心建设问题,体育公园的园林养护,加上体育设施的维护管理,成本压力不小,管理不当容易给地方政府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或造成公共资源浪费。如何灵活运用资源、协同各方力量,让体育公园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也是体育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报告》中提供了提供了部分城市的体育公园运营模式,比如盐城「购买器材设施日常检查服务」,南京市溧水区采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模式保障体育公园建成后的维护和运营,以及扬州市政府将体育公园交由当地体育公司运营,公司为市民提供青少年培训、成人业余联赛等体育服务等方式来提升体育公园的运营效率。
《江苏省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
推出《2021体育公园报告》,不仅对于我国下一步体育公园建设和标准制订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也帮助建成投入使用的体育公园进一步突破规划、建设和运营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提供宝贵经验。体育公园的基础建设升级,也将有序带动体育用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盘活市场。
扫描图片二维码,报名参加2021城市体育空间论坛暨体育公园专题分享会,第一时间获取报告信息
03
创新求变,中国体博会助行业赢在「十四五」开局
如今新零售「人货场」时代, 正在推动着体育行业的不断升级与变革。如何把商品给用户进行价值交换,用「场」连接「人」与「货」,不仅是体博会在不断实践的方向,也是整个行业都在探索的问题。
即将出炉的两份行业报告,将有助于全行业更好地认识、了解大众健身行为和消费特征,持续帮助行业在疫情防控新常态下面对变化的市场,从而调整策略去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与困扰。
从联合会的角度来看,也是希望通过专业内容服务行业、服务会员企业,助力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将诸多市场不确定因素转为更多确定的路径,指引行业不断发展。
作为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的风向标,2021年中国体博会持续从消费端出发,突出展会对消费市场撬动的角色和定位,紧跟市场新变化。
据了解,本届展会延续2020年的创新模式,启用展商秀、在线展台、展品速览等板块,打造线上、线下双平台。在展会开幕之前,展商便可通过体博会线上平台,提前对企业和产品进行推介,与观众在线上展开贸易对接。
「场景化」是2021体博会在展馆规划方面的又一亮点。从大的展区划分上看,健身展区涵盖商用健身器材整机、家用健身器材整机、小型训练及健身器材、按摩及家庭保健产品、健身器材配件、康复体测等品类,呈现出行业主导的划分模式,更适合商业健身房的集中采购。
同样以行业主导进行板块划分的,还有体育场馆及体育器材展区。该展区涵盖弹性地面、人造草、场馆营造及泳池、体育器材及配套设施、体育组织、运动木地板及计时屏显、全民健身室外器材等品类。体育消费及服务展区涵盖运动鞋服、足篮排运动、网羽乒球、户外休闲、轮滑滑板、健美大赛营养品及健康生活等品类,呈现出项目主导的划分模式,对于体育爱好者来说具备较强吸引力。
在与部分参展企业的交流中,他们深知从业者在互联网时代,不仅要从宏观上了解体育市场的趋势变化,也要顺应市场发展及时调整自身的产品经营策略,从而争取到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市场红利。
过去一年,企业经营者们在硬件数字化升级的基础上,积极投入到软件与产品创新研发,力求为用户带来专业、服务体验更好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为了有效应对市场变化,部分受访企业也期待即将发布的两份报告,可以为他们在未来一段时间了解市场、读懂用户提供宝贵的行业参考。
事实上,对于当前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一方面仍要积极把握市场新格局,在顺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形势下,继续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优化自身的生产结构,及时准确把握市场走向。
另一方面,还需要抓住新科技革命、消费升级、人口结构变化等市场机遇,通过体博会等综合性平台,继续在产品创新研发以及行业交流上突破,从而真正推动体育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体育服务业的提质增效,提升企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过去几年,体博会已经在展商服务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办展经验,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体博会主动创新求变,通过持续发布有影响力、有价值的行业内容,延续体博会强大品牌力、公信力的同时,也意味着作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头部平台,也正带领全行业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需求、适应行业发展的变化,并从变化中找到规律,在新的时期,朝着体育制造强国的目标迈进。
望向「十四五」的宏伟蓝图,在体博会这样行业风向标的指引下,整个行业正在重装出发,走在通往未来的路上。
来源: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