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启动会,6月16日正式出台机构细则,对校外机构培训加强监管。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正式出台。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从大的趋势看,就是要给孩子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减压,整顿超前教育乱象,把孩子的学习规划与成长发育匹配。
今年,体育史无前例的纳入高考作文选题,引起各界的关注和讨论。应试教育市场在规范的同时,素质教育重视度不断提升,体育将分阶段、城市逐渐纳入中高考。为了让家长、孩子以及整个教育行业重视体育的重要性,将体育纳入升学评分可见中央政府体育强国的决心。
将体育纳入考试体系也只能从外部被动解决体育长期被忽视的地位,要想体育要想得到真正的重视,成为民族整体素质提升的基石,要从意识上将体育文化刻进民族基因,从外部创造体育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的环境。
一、建立系统的体育教育
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基本都是从学校获得,而目前学校内的体育教育以基础体能训练为主,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的体能搭配一些基本项目进行考核,如跳绳、仰卧起坐、跑步等,可以说整个学生生涯的体育课结束后很难有一项或两项体育技能傍身。
而各学校为了突出体育特色成立校队,在学生中选拔已有运动基础和特长的学生进入校队专门训练,目的是参加学校间的竞赛。没有明显专项特长的学生得不到专项运动的训练机会,如果将来体育逐步纳入升学考试,那么孩子之间的两极分化在最初就已经形成,显然有失公平。将来毕业走上社会,学校体育课学到的技能无法发挥,孩子没有在体育运动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体育课也只是起到锻炼体能的作用。
如果可以选择几项适合多数孩子的体育运动项目贯穿青少年的学习生涯,比如乒乓球、篮球等,从小学到高中建立可持续的教学方案,或者根据青少年的发育阶段,在适合的年龄段引入不同种类的体育技能学习,提高孩子在体育运动中的积极性,那么每个孩子既可以从小建立运动习惯和成就感,也可以拥有相伴一生的体育项目成为爱好。体育强国首先应该从基础教育的系统性提升入手。
二、体育明星破圈儿进入大众视野
近日,中国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围绕明星打榜、粉丝社群、网络水军、蹭热度等营销手段,诱导未成年人应援集资、高额消费、投票打榜等现象集中整治。可以说现在的年轻消费群体已经成为推动商业活力的消费主力,商家也捕捉到这一趋势,产品代言都是选择有强大粉丝流量的当红明星。
随着二次元、游戏、短视频的发展,年轻人也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圈层消费,各类品牌代言人都出自年轻人热衷的圈层明星,但鲜有体育明星入局。原因显而易见,体育还没成“圈儿”。
可以说现在的体育圈是体育从业者和体育爱好者的圈子,并没有实现市场化,大众对于体育的普遍印象仍然停留在比赛、竞争、强身健体。体育强国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所有人爱上体育,这就需要真的了解体育、了解体育文化、了解体育精神从中建立自信和乐趣,体育明星无疑是最好的推广者。
在东京奥运会上,随着首金获得者杨倩登上热搜的还有杨倩戴的小黄鸭发卡和胡萝卜皮筋,日销量上万。跳水奥运冠军张家齐喜欢的芭比娃娃、兵乓女单冠军陈梦的乒乓球项链、手链、女子举重冠军侯志慧的 “夺冠三件套”、神秘东方力量风油精、女子自由泳王嘉禾的猫咪泳帽都纷纷喜提热搜,原来地表最强带货女王都在国家队。
网友说:不需要你们直播带货,对“奥运同款”的追求,是我们致敬奥运选手和体育精神的方式。
以往我们对运动员的了解更多是在竞赛中高超的技术体现和拼搏的体育精神。随着短视频、直播互动等网络形式的发展,运动员以更鲜活立体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野,网友们发现他们可盐可甜,赛场上飒爽英姿,赛场下率性可爱。
当苏炳添站在男子百米跑道的C位,跑道的灯光秀照亮夜空,全世界的目光注视着这个黄皮肤的中国人时,苏神注定成为中国奥运史上浓重的一笔。燃炸弹幕,网友纷纷喊话:爱了爱了!泪目、激动!
让运动员推广体育精神以及他们所领衔的体育项目,让他们成为青少年的偶像,是带动青少年热爱体育的最好方式。因此要给体育明星更多“破圈儿”的机会,在不同平台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传播体育文化和精神。
三、体育培训市场尽快成熟,满足日益增长的体教需求
这次奥运会首金获得者杨倩来自清华大学、上交学子斩获赛艇金牌、飞人苏炳添是暨南大学副教授,发表过论文《新时代中国男子100m短跑:回顾与展望》。他们用事实打破了运动员只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传统偏见,体教融合不光产生了大量优秀的运动员,还给人才培养建立了最好的样板。
“双减”政策的落地说明国家在逐步降低学科教育的压力,同时将素质教育的比重逐步提升,希望青少年能够全面发展和成长。其实,学历从来都不是竞争天花板,有远见的父母早在孩子学龄前就开始选择适合孩子的体育项目,放眼国内外优秀学府的人才选拔标准也更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体育特长。
学科之外,体育才是真正的竞争天花板。体育培训也是为数不多可以让孩子走出教室的培训。为何家长给孩子选择的校外培训项目中必有一项体育培训,这是因为体育精神的本质不是输赢的较量,而是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拥有坦然面对人生的勇气。
在这样需求下,市场需要专业的体育培训机构和从业人员,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特点的孩子细分培训领域,创办或引入各类型赛事,拓宽青少年培训的种类和视野。
结语
江苏体研院打造体育产业发展的几年中,深入了解到市场端对体育产业加速发展的需要日益迫切,加上双减政策后青少年培训市场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也因此判断,供应端市场急需匹配消费端市场需求的体育消费空间载体,和新技术应用体系的建立:
1、完善推进体育载体建设促进体育消费:本届东京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的优秀表现以及展示出来的健康活力之美,带动了一波全民健身新高潮,加上素质教育的比重日益增强,无论从年轻人的社交需求、各年龄层的健身需求、还是家长和青少年对体育培训的需求,都需要承载丰富体育内容的载体出现。比如,可以容纳大型运动休闲和娱乐体验项目、并且能满足节假日出行度假需求的体育小镇和体育公园。
随着互联网的成熟与发展,大众的消费行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主要购物行为都在网络上完成,线下商业综合体逐渐成为聚会和体验的场所。如何构建新的体验内容领跑新消费时代的需求是商业运营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可以承载时尚体育内容吸引年轻人消费的体育综合体,将是助力商业消费提升城市活力的新商业形式。
2、以体育科技确保体育产业与时俱进:体育科技成为本次东京奥运会的一大亮点。吕小军吨位级的举重鞋、射击运动员保持身体肌肉稳定的压缩紧身衣、挪威名将瓦尔霍姆的高科技跑鞋。除运动装备外,此次奥运会的VR报道扩展到7个项目、在赛场上应用了英特尔的True View技术,为奥运转播带来了清晰、多点的三维数据观看体验,场馆改造中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体育科技的助力刷新了人们对体育的传统认知。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大众对体育装备、体育培训、体育场馆都将有高更的需求,势必推动一些体育科技逐步推广应用到大众消费和体育培训中去,科学运动和运动科技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这就要求我们的体育消费载体在建设之初做好顶层设计和策划,将未来的发展运营、科技升级、产业融合进行同步考虑。
来源:江苏体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