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央视解读丨成都体育产业发展逆势崛起的秘诀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1-09-04点击:
        从《2020年成都市居民体育消费调查报告》中(以下简称报告)可以获悉,2020年成都市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481.2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为2298.1元,占2020年成都市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7%。
 
        《报告》显示,成都市民经常性参与前五的运动分别为跑步(58.9%)、篮球(22.6%)、游泳(19.3%)、户外运动(17.1%)、足球(8.9%),其次是跳绳(踢毽子)、自行车、乒乓球、广场舞、羽毛球,占比均在3%以上。近六成成都市民最爱跑步,也反映出成都作为公园城市的强大运动号召力,目前已累计建成的4000多公里的天府绿道,是成都人最好的户外跑场。同时,“15分钟运动圈”的打造,也让成都市民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从体育消费类型来看,体育用品(910.6元)、健身休闲(486.9元)、体育旅游(392.9元)排名前三。体育用品作为成都市民体育消费的第一选择,在人均体育消费中占比高达39.60%。健身休闲与体育旅游消费跻身二、三位,充分说明近年来成都不断推出体育消费新场景,吸引成都市民打卡体验,推动了农商文旅体的融合发展。而在体育用品消费中,成都人最爱购买的单品前三位分别为运动服装和鞋帽、运动健身设备与器材用品、户外运动装备。
 
        随着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临近,体育产业在成都成为愈加重要的新动能。虽然受疫情影响,在2020年,全国体育用品公司大部分呈现业绩下滑态势,但成都体育产业却实现逆势上扬,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各界高度关注。8月30日,央视财经频道对成都体育产业发展进行了重点报道。
 
        — 1 — 
        大赛事大项目拉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成都市规划,2025年将培育3家以上本土体育上市企业,打造10个以上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单位、项目)和20个省级、50个市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500亿元。”
 
 
        成都正一步一个脚印,为实现上述目标而努力。早在2017年,成都就提出打造“三城三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正是“三城”之一。近几年来,成都成功申办2021年大运会、2022年世乒赛、2023年亚洲杯、2024年汤尤杯、2025年世运会等重大赛事;打造了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等体育新地标;以大赛事大项目拉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2020年体育产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规划建设1.69万公里的天府绿道,成为市民参与休闲运动的生态化新阵地;以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为主要抓手,积极推进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去年11月,2020世界赛事名城发展大会暨成都市体育产业大会在成都召开。大会以“蓉聚体育力量共建赛事名城”为主题,对外首次发布“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机会清单”,总计141个项目。从2015年的体育产业收入392.24亿元,到2020年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800亿元,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强大动能得到进一步释放,驶入平稳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 2 — 
         设立发展专项资金,体育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疫情的出现,使得全国体育产业在近两年都受到了冲击,但成都体育产业仍然实现逆势上扬。成都先后出台多个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并据此设立成都市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对七大类别体育(产业)给予政策引导与扶持,推动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步伐。其中包括:支持竞技人才培养、支持职业体育发展、支持品牌体育赛事打造、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支持体育产业载体发展、支持体育社团发展、支持电竞游戏研发成果转化。
 
 
        在央视报道中,由成都培育的体育科技公司FITURE(拟合未来科技)相关负责人也接受了采访。目前FITURE已经成为全球运动健身领域成长最快、成都首家体育类独角兽企业,完成3亿美元B轮融资,位列新晋独角兽榜单。
 
        今年上半年,成都体育产业持续发展壮大。成都正大力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探索建立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评估体系,制定印发《成都建设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评估方案》。持续发展新业态、营造新场景,发布体育消费新场景110处,以及“运动成都100+”电子地图,不断推动文商旅体农融合发展。
 
 
        此外,成都创办中国(成都)国际体育服务贸易及装备博览会,建立成都体育资源交易平台,策划发布《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纲要》,持续释放赛事名城合作机遇。随着大运会的不断临近以及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成都体育产业还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来源:互联网十体育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本行业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会观点,内容仅供参。

Copyright © 2013-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