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可移动冰场,这个冷区里的“冷项目”会趁着冬奥热起来吗? | 创业熊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1-09-29点击:
        冰场曾经很风光。商业体对新鲜业态的追求和申冬奥成功的双重利好,让冰场开始了在商场里的跑马圈地。但风头过后,冰场运营者发现,这个业态多数时候是个“刺多肉少”的生意。另一方面,冰场的低坪效和高建设门槛让也让想投入的商业体犹豫不前。(延展阅读:商业地产里的冰场:还活着,但有点尴尬)
 
        不过,一种叫做短期移动冰场的生意似乎在保留了引流能力的同时,让冰场业态的门槛降了下来,在冰场和商业体之间创造了一种更轻松的结合方式。移动冰场跟随冬奥行情被引入中国,在高开低走之后,曾经陷入沉寂,但近两年,这门生意又因为一家名为乐滑之梦的公司重新被搅动了起来。
 
        “冷区”的热生意——为什么是移动冰场
 
        “已经有很多商场找到我们,团队现在有点忙不过来。”乐滑之梦的负责人赵怡告诉懒熊体育。她表示商业体现在对移动冰场的追捧在意料之中,短期移动冰场既可以做小面积的“填空”,也可以用作大型公共活动空间,在国外早已成了一种专属冬季的生活方式。
 
▲纽约中央公园冰场已经是户外地标。
 
        赵怡做商场运营经理出身,她太了解前同行们的痛点了。
        
        首先,很多商业体都有一片“冷区”——商场里总有那么一片人气洼地或者闲置空间。另一个问题是季节性。冬天是各项活动的淡季,随着人流转入室内,在其他季节还能利用的户外空间成了闲置资产,在商场运营经理看来显得格外扎眼。如何在冬天把闲置空间利用起来、甚至用其引流,成了商业体面临的问题。
 
        虽然现在商业体可选的业态和项目非常多,但是能利用冬季户外空间的项目还是空白。2016年,离开商业地产圈的赵怡看中了短期移动冰场生意,通过大量的搜索和研究,吃透了国外移动冰场的模式以及和商业体的合作案例。
 
▲乐滑之梦在上海长风大悦城1层中央广场(半开放空间)的可移动冰场。
 
        赵怡和有产业互联网整体联合孵化经验的覃宾一拍即合,成立了乐滑之梦,定位为创新型娱乐移动冰场运营品牌,用精细化运营服务商业地产,创造流量。
 
        商场对短期移动冰场项目的热情不难理解。每年只有约三个月运营周期的移动冰场,更像一个大号的快闪店,移动冰场不但消化了闲置时间,还消化了闲置空间,并不占用高坪效业态的空间。而且高颜值冰场本身就是一个吸引眼球的户外景观,其又自带亲子互动属性,引流效果可观。
 
        另一方面,对商场来说,相对建设固定冰场,引入移动冰场的风险是可控的,门槛也更低。“购物中心拼的是业态,能引流的业态太多了,比如网红餐厅之类,颜值高、坪效也高,商场也要平衡它的收益,那它只能拿出闲置的资产给你做。固定冰场要花成本改造,现在很多商业体都是旧改的,体量不足10万平米,很难拿出一两千平米来做固定冰场。”赵怡说。相比之下,移动冰场的起步面积只需要五六百平米,最小的甚至可以做到300平米,相比固定冰场800-1800平米的空间,市场上能搭载移动冰场的商业体空间供给量更大。
 
        乐滑之梦和北京王府中環购物中心的合作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紧邻王府井的王府中環购物中心是东单商圈的人气王。美中不足的是,商场西座因为种种原因,人气始终不如其他区域,这也让商场颇为头疼。从2019年开始,乐滑之梦在西座的户外空间草堂建起了移动冰场。冰场开业后,西座的人流量相比夏天增长了28%。王府中環内部的客流监控设备显示,冰场带来的人流涌向了TheRug Café和BAKER&SPICE等周边店铺,甚至三楼西餐厅The Woods的客流也因此增加不少,有时赵怡去买咖啡都要排队,排在她前面的都是带孩子来滑冰的家长。
 
        对商场来说,移动冰场似乎是个喜闻乐见的项目。那么,移动冰场本身是一门怎样的生意?
 
▲移动冰场不是普通冰场的竞争者,而是冰上人才培养的起点。
 
        建一块移动冰场难吗?
 
        建设一块移动冰场并不难,项目甚至可以“拎包入住”。移动冰场面积大多在500-1000平米之间,不需要像固定冰场一样做大规模的土建,只需要在地面上铺一层隔温板和一层防水布,就可以放置铝管和围挡开始制冰了。目前一块普通的娱乐型移动冰场,最快可以在24小时内安装完毕。
 
        移动冰场的能耗也不高,相比同等面积的普通冰场,移动冰场的能耗要低30-40%。500平米的龙湖上海闵行天街冰乐园项目,在近三个月的运营时间里,电费花销为4.6万元,平均下来日均能耗只有500元出头。赵怡透露,目前一块1000平米的移动冰场,前期硬件和美陈的总投入在200万元左右。
 
▲因为温差原因,户外移动冰场的滑行体验和普通冰场略有不同。
 
        移动冰场是一门什么生意?
 
        乐滑之梦将自己定位成连锁移动冰场运营商,因此在头几年团队把精力放在了标准化上,根据冰场面积大小和商业体的体量、周边情况,做出了几套单店模板,目前300平、500平米的单店模型已经比较成熟。
 
        在人力方面,移动冰场可以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块移动冰场的配置是全职店长1人、店员10人左右,其中持证教练2人左右,其余为保障员工。因为项目的短期属性,单店只有店长一名全职员工,其他员工和教练均采用劳动派遣的用工形式,兼职服务项目。
 
        冰场和商业体的合作模式一般要根据商业体的条件来定,还没有做到完全的标准化,目前乐滑之梦还是希望和商业双方共同投资、共享收益。流水扣点也是团队可以接受的合作方式,单纯支付租金的合作则要视场地具体条件来确定。
 
        营收方面,乐滑之梦目前的客群中有大概60%来自周边社区,以亲子消费为主。项目营收中80-90%来自门票,教练课的收入只占10%左右,但教练课收入的60-70%都要贴给教练,刨去教练的底薪和提成,这块业务基本不挣钱,安排教练只是为了给客人方便。
 
        目前,乐滑之梦一块冰场一个运营周期的总成本在3000元/平米左右,营收在几百万量级,每个冰场基本都能保证盈利,赵怡也表示项目的毛利“不错”。从单店数字看,移动冰场似乎是个相当有利可图的生意,如果能多店扩张,一个运营周期的利润更是可观。而且移动冰场摆脱了限制固定冰场扩张的教练供给瓶颈,可做移动冰场的空间也多于可用作固定冰场用地的空间。但市场上的玩家似乎并不多,问题在哪?
 
▲乐滑之梦的产品定价。
 
        运营移动冰场,没那么简单
 
        移动冰场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有些坎坷。
 
        冰场业态在世纪之交第一次出现在了中国的商场里,长期以来,业内对冰场业态的理解也仅限于大面积的,主要承接培训业务的室内固定冰场。早期行业对移动冰场的模式和技术并不了解,国外的设备商一开始也似乎并没有进入中国的打算。
 
        申冬奥成功后,冰上项目迎来了一波行情,创业者们开始从国外寻找好项目,移动冰场生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了中国。
 
        移动冰场进入国内后的第一个大项目就打响了。2015年,和荷兰移动冰场设备商Ice World合作的北京五棵松“冰世界”开业,当年就获得了成功,盈利不俗。当时移动冰场在国内还是新鲜业态,人们对它认识有限,其因此被赋予了很大的想象空间,2015年前后,也正是体育投融资的风口期,行业也迎来了一波小高潮。
 
        有的个体投资者还没有搞懂技术和商业逻辑就仓促入场,还有一些硬件设备商也涌进了市场,以为凭借技术优势可以“躺赚”。但实操下来,他们发现运营一块冰场远比卖设备要“操心”,项目人流量迟迟不见起色最终只能停掉。短期移动冰场的模式开始受到质疑,很多从业者也得出了这门生意根本“不赚钱”的结论,市场也冷了下来。
 
        不管是当年陷入低谷,还是现在的玩家寥寥,限制移动冰场项目发展的瓶颈都是运营。
 
        赵怡表示要做好移动冰场并不简单,需要全链条的精细化运营。运营从选址就开始了,选址上乐滑之梦主要考量的是城市消费潜力和地块周边的消费力、人流量和交通便利程度。“有人看中了这个生意,想和我们合作在他老家的公园做移动冰场,被我劝退了,我们分析之后认为那边的消费力撑不起来业务,事实上有些地方并不适合这门生意。”
 
        移动冰场的人气也不是“想当然”就有的。乐滑之梦合作的票务代理渠道多达几十家,第一年和王府中環合作,商场方也投入了广告资源,项目开业前就通过票务网站等渠道卖出了两万张票。
 
▲冰场针对儿童消费者配备了滑冰工具Tommy和Bobby,冰鞋是能快速穿戴的娱乐冰刀鞋。
 
        另外项目对场地的颜值要求非常高,也需要了解娱乐性IP的玩法。9月初在上海长风大悦城启动的长期冰场项目——乐滑之梦冰上体验中心就以极地冰川乐园为主题,用于投影的动画出自央美设计师。团队在项目中加入了教育属性,为孩子们准备了极地冰川和极地动物的科普迷你手册。
 
        因此移动冰场生意并不是圈起一块地那么简单,背后需要一整套精细的打法。“这两年有人看到我们做的还不错,觉得很惊讶,我们也让一些同行找回了一点信心。”赵怡说。
 
▲上海长风大悦城乐滑之梦冰上体验中心在美陈方面的投入不小。
 
        扩张的瓶颈在哪?
 
        虽然新建一块移动冰场要比建一座固定冰场要简单地多,但乐滑之梦扩张的似乎脚步并不快。
 
        赵怡认为一个原因是团队还需要锻炼,管理半径还跟不上。但她坦言更直接的原因是钱。近些年资本投资趋于保守,更喜欢茶饮这些高估值、高市盈率的行业和项目,对赚钱难的体育项目缺乏热情。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团队的试错空间很小,必须保证每个项目都要盈利,因此团队在筛选项目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每开拓一个新城市,都需要下很多功夫,要了解这个地方的消费习惯,媒体使用习惯,属地政府管理政策等等,走不了捷径,所以扩张速度不可能很快。”赵怡说。
 
        “移动冰场是个不错的生意,但大家觉得它还是个1+1的项目,所以我们希望把移动冰场变成一个平台,让它成为一种冬季生活方式的展示平台,生活方式可搭载的东西就多了,有可能能带来几十倍甚至乘数效应增长的点,所以我们才要IP化,通过IP联名连接更多的产业领域。”
 
        乐滑之梦团队现在很忙。在非运营周期,团队会对外输出项目,将设备租赁给合作伙伴,同时派遣店长帮助设备承租方开展项目,提升人效。团队也开始试水长期冰场。“乐滑之梦还是以短期项目为主,但我们也要有长期冰场,如果只做短期项目,下半年做什么?”赵怡说。虽然第一家长期店已经开在了上海,不过赵怡坦言长期冰场还只是个尝试。如何突破固定冰场的运营方式,做出差异化,保证用户粘性,这些都需要团队持续的探索。
 
        来源:懒熊体育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本行业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会观点,内容仅供参。

Copyright © 2013-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