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提炼《“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体育用品行业有哪些新机遇?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1-11-05点击: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印发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在《规划》中,详细总结了“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取得的成就,并系统谋划、全面部署了“十四五”时期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指导下,助力2035年建设体育强国远景目标的实现。
 
        《规划》中,明确指出了“十四五”期间目标:全民健身水平达到新高度,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体育产业发展形成新成果,取得显著进展。产品和服务供给适应个性化、差异化、品质化消费需求,基本形成消费引领、创新驱动、主体活跃、结构更优的发展格局。预计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超过2.8万亿元。
 
        过去几年,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加快,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体育场地、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仍然不足,体育消费的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还无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现实需要,体育创新能力还不足以适应高质量的发展需求。而从另一方面看,这些问题恰恰也成为体育产业持续深化改革过程中孕育出的广阔市场机遇。
 
        那么对于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而言,在“十四五”规划中,有哪些重点领域和发展趋势值得关注呢?
 
        修订《体育标准化管理办法》
        为建设体育强国提供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
 
        在“十四五”规划中,标准化建设将在体育场地、体育赛事、体育新业态等方面持续发力,充分发挥“标准化”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催化作用。通过加快开展体育标准化建设,以汇聚行业融合的创新要素,推动行业各领域的标准研制,从而为促进体育高质量的创新发展提供新的依据。
 
        首先是修订《体育标准化管理办法》,以探索建立更为高效的体育标准化建设工作机制。通过出台体育项目目录,从而加强体育项目的技术技能、场地设施、器材装备、从业资质、安全规范等方面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相衔接的体育标准化体系。
 
 
        其次是构建体育赛事的活动标准体系,制定运动项目办赛指南和参赛指引,明确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举办的条件、标准、规则和程序。这一标准体系的建立,将有助于加强体育赛事活动信息收集,制定年度体育赛事活动目录、服务指导目录和高危险性体育赛事活动目录。从而建立起健全的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等级评定或评估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中也特别指出为加强冰雪运动基础性工作,将研究制定一批冰雪运动规范化发展急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提升各行业、各地区、各群体参与力度,引导社会各界投入冰雪运动发展,推出更多更好的冰雪惠民服务,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将标准化工作融入体育产业整体规划和综合布局,涵盖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体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了协调推进、政策支持、营造氛围、规范程序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比如作为最易普及、最为便捷、最适宜各类人群健身所需的群众性体育设施,健身步道一直以来都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的重要手段。围绕健身步道的范围和技术要求提出“调整三级健走步道中木板材质调至二级健走步道”、“登山步道技术要求待进一步研究”、“骑行道技术指标查询相应国内外标准”等已经在制定中。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运动地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第三次主任委员会工作讨论会前不久在河南省新乡市召开。专委会对《中国运动地材行业调研》初稿修订进行了分工,计划于2022年体博会期间发布。并将借此机会,团结行业更多的优质企业,共同探究行业核心问题,制定行业标准,促进运动地材行业健康发展。 
 
        标准化工作正在推动体育产业的技术创新、转型升级以及服务提升,或将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公共体育服务品牌和体育制造业标杆企业,为持续创建知名体育品牌,进一步深化体育标准化工作提供示范和样板。标准化在体育各领域的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真正为促进体育强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
 
        加大体育公共设施供给
        农村专项运动场地建设
 
        长期以来,体育场地设施的供给不足一直都是各地体育发展中的一处瓶颈,面对民众不断增长的体育设施需求,各地都在为扩大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满足市民体育健身需求想办法,出实招。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体育金融研究中心,专门针对“体育公园”主题进行了调研,通过详实的数据和调研,全面梳理出各地体育公园的发展现状,旨在为体育公园的标准化建设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范例,试图为地方规划建设和体育部门制订的标准提供参考。
 
 
        结合我国体育场地设施,尤其是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短缺的具体情况,相比布局趋于稳定的大型体育场馆、校园体育空间,体育公园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打造体育公园网络,成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工作重点之一。
 
        《规划》中,加大公共体育设施供给占据相当大的篇幅,组织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程,利用中央资金支持地方重点推进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社会足球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展“百城千冰”群众滑冰场建设,在农村重点加强乡镇级专项运动场地建设等一系列措施证明,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成为重点。
 
        与此同时,体育公共设施建设进一步普惠到乡村,紧密结合美丽宜居的乡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鼓励创建休闲健身区、功能区和田园景区,持续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完善绩效评价及资金补助政策。
 
        根据规划,未来将补齐5000个以上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支持新建或改扩建2000个以上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等。
 
        并且在社区健身设施建设中加大适儿化、适老化健身设施建设,推动县级“两个一”公共健身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即具有一定规模人口的县级区域至少建有一个体育场 (或田径场)、一个全民健身中心(或体育公园、体育馆),同时保证“两个一”建成后得到高效利用,实现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全覆盖。
 
        除了综合性的体育公共设施建设,《规划》中还提到持续推进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力求在2025年全国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0.9块 (其中,全国社会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专项行动重点推进城市等有条件的地区达到1块以上)。
 
 
        以此为契机,推进社会足球场地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创新。并鼓励社会力量优先投资建设运营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立完善由政府支持政策清单和项目主体责任清单构成的清单责任制度和高效的协调落实机制,实现场地数量、利用率和运营主体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降低建设运营成本和服务价格,,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除此之外,推动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利用公园、城市广场等公共用地,因地制宜建设临时性冰雪场地,引导支持配建一批举步可就、经济环保的群众性冰雪场地设施也被明确。
 
        事实上,体育正在成为民众健康的生活方式,公共体育设施的完善,是促进人们体育生活的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一系列推动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的政策落地,规划中属于体育的用地、空间及设施将加快回归给体育,围绕体育公共设施建设、优化所带来的市场机遇,也将拉动体育行业生产力,并在完善自身产业体系建设的同时,有效连接起其他行业,释放体育市场活力。体育“新基建“的全面展开,也将全面推动体育用品行业的产品革新与生产。
 
        把握科技变革机遇期
        加快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
 
        对标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要求,把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期,《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加快体育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事实上,加快推进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技术在竞赛表演、健身休闲、教育培训、体育用品制造、设施建设等细分领域的深度应用,将有助于实现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有助于形成行业规模经济,利于深挖消费潜能、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的新亮点,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硬件设施方面,通过开发公共体育场馆二维码系统,推动地方数字化升级改造不少于1000个体育场馆,打造一批智慧体育场馆,建设一万个以上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体育公园、智慧健身中心等智慧化健身场地设施,加快体育场地设施数字化改造。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本行业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会观点,内容仅供参。

Copyright © 2013-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