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月国产运动品牌博铌斯的创始人汤聪慧有点烦。原因是公司从全球最大眼镜制造商依视路陆逊梯卡预定的一批变色镜片受疫情影响还没到货。“国内的变色镜片不是没有,但变色幅度小,比如从1到2,但依视路帮我们写的这个配方,镜片变色的跨度可以从0到3。这种级别的变色镜片国内还做不了。”汤聪慧说。
这个在外行看来微不足道的差值,正是中国运动眼镜制造行业与国际领先品牌之间的差距,核心材料技术及高端制造能力的缺失是整个行业需要补足的方向。但过去40年间,中国制造的发展之路,也给了一群创业者最可靠的希望,他们想在运动眼镜这个慢热行业做出自己的品牌。
虚火和洗牌
上世纪末,一批国外眼镜品牌开始把供应链转移到国内,其中就包括欧克利和Rudy Project这些运动眼镜品牌,中国的运动眼镜产业在代工的过程中逐渐生长出了供应链和产能。
而接下来几年,户外运动在中国开始起势,在新世纪前十年,跑步和骑行运动迎来井喷,也带动了运动眼镜市场。运动眼镜品牌拓步/CROSSWAY的产品经理耿志斌告诉懒熊体育,这个时期,中国运动眼镜的年消费量从20-30万副,一跃突破了百万副。
但消费量翻番的时候,这波发展的质量却没有跟上,由于当时骑行和跑步刚刚兴起,市场以低端消费为主,甚至很多人的眼镜是赠品。一方面是突然涌现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是不懂行和要求不高的用户,运动眼镜行业开始迅速山寨化,最后陷入了价格战。“当时做手套的也来做眼镜,做衣服的人也做眼镜,就是大家都做眼镜。反正只要搞个工厂,打个logo,我就能卖,也没什么品质的要求,怎么都能卖出去,我们的出厂价一开始是将近200块一副,但后来大家都在打价格战,最后打到一副眼镜只有20块。”耿志斌回忆道。
但虚火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户外运动退烧,2016年前后运动眼镜泡沫也迅速破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中国运动眼镜行业销售收入增速从2014年的32.39%降至2016年的10.42%。需求的萎缩让行业经历了一轮洗牌。
总体看,目前我国运动眼镜行业仍由欧克利等国外品牌主导,国产品牌方面,相关供应链主要集中在厦门、东莞和浙江的温州等地。行业虽然诞生了拓步、博铌斯等具有代表性的第二梯队国产品牌,但行业总体看小而散,杂牌和山寨产品占领了大量的初级需求,新入局的企业并不多。一位业内人士向懒熊体育透露:“国内真正在用心按做品牌的思路在做产品的运动眼镜品牌也就不到十家,虽然运动眼镜市场整体的出货量不少,但基本都是单价在几十块到百元左右的厂货和仿货。”可以说这些年中国运动眼镜的发展不温不火,甚至有些不景气。
▲虽然已经涌现出了拓步和博铌斯等有诚意的品牌,但中国运动眼镜的整体发展水平还不够。
一把叫欧克利的尺子
从国际上看,运动眼镜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根据调查机构Grand View Research的一份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运动眼镜(包括滑雪镜、户外旅行用眼镜和水上运动眼镜)的市场规模为91.5亿美元(约合585亿人民币),并预测2025年全球市场的销售额会达到114.1亿美元(约合730亿人民币)。
全球运动眼镜行业在发展中诞生出了头部品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Oakley(欧克利)。1975年,一个叫詹姆斯·詹纳德的美国年轻人厌倦了南加州大学的生活中途辍学,热爱摩托车与户外运动的他从车库开始创业,最早主要生产摩托车防滑把手。80年代初,Oakley开始推出骑行护目镜和雪镜,运动眼镜也逐渐成了欧克利的主业。1995年公司就已经上市,2007年欧克利被眼镜业巨头陆逊梯卡集团收购,收购价达到了21亿美元。欧克利现在坐拥900多项专利,覆盖了滑雪、登山、骑行、沙滩排球等大多数运动项目,公司目前在全球有388家门店,年营收估计在12-15亿美元之间。
产品力成就了强大的品牌力,品牌力才是欧克利最值钱的资产,NBA的乔丹和罗德曼,演艺明星罗伯特·德尼罗、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麦当娜等都是Oakley产品的忠实用户,欧克利成了酷和潮的代名词。成了运动眼镜品类的“苹果”。要标示中国运动眼镜行业的发展程度,欧克利是一把可比照的尺子。
▲2018年陆逊梯卡宣布和依视路合并,很多熟悉的眼镜品牌和连锁经销商都被这家巨头买下。
国产品牌的差距
运动眼镜的新品开发分为材料研发,设计,开模打样和生产等几个主要环节。虽然和芯片、精密机床这些国之重器比,作为个人消费品的运动眼镜本身技术密度并不高。但相比于光学眼镜和普通太阳镜,运动眼镜则是有着制造技术的绝对门槛,中国品牌在研发这一关键环节中仍有一些关键节点还差了“一点儿”。比如材料的制造。
眼下,制造镜架的高分子材料90%左右来自法国阿科玛公司和瑞士EMS公司(EMS公司的EMS-TR90材料是高端运动眼镜的主流镜架材料)。购买通用材料进行再加工,组装成一副品质过关的运动眼镜对代工多年的中国工厂来说已经驾轻就熟。
以欧克利为例,目前产品设计仍然在美国完成,在中国东莞的代工厂的主要角色是执行部门和打样部门,用发来的设计图打样,开模具试模。
镜片材料也是国产运动眼镜的瓶颈,材料制造能力的缺乏不完全是运动眼镜行业自己的原因,而是和上游材料科学的研发能力有关。最典型的就是困扰汤聪慧的变色镜片。
业内人士表示眼镜变色速度快不快,变色幅度大不大,用户一下就能看出来,像依视路这种变色幅度和质量,不但国内,在全世界范围做到的也少。这背后的是材料科学的范畴,并不是一个眼镜工厂能解决的。
耿志斌则提到了欧克利著名PRIZM技术。耿志斌和他的团队了解到这个技术是通过在镜片基材里加一种色粉实现的,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粉末恰恰技术壁垒的所在。“我们想色粉能有多贵,但是发现第一你买不到,因为人家有专利,没有人敢去抄它的专利,所以很少有厂商做,第二也买不起,我们后来打听到这种色粉是1000美元1克。”
同样的,镜架设计也是国产眼镜目前的短板之一。设计并不是外观设计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人体工学设计,要让镜片贴合面部,佩戴舒服并不简单。眼镜不是平面和规则物体,即使仿造,也无法完全复刻,角度差一点都会形似神不似。
目前中国运动眼镜缺乏设计研发人才,很多工厂只能使用国外的模具进行生产,根据外国人面部参数设计的眼镜中国人用起来体验并不好。“中国人脸宽,颧骨比较凸,鼻梁也比较矮,所以比较胖的人会感觉镜腿夹头,鼻梁和鼻托之间是空的,颧骨也被卡的很难受,所以很多人跑着跑着只能把眼镜夹在头上。”汤聪慧说。
技术上不够拔尖只是表象,中国品牌距离大牌更深层次的差距在软实力上。
首先是行业的整体氛围。国内做运动眼镜的人多是两种情况,一种是看到行业赚钱了,就找工厂代工,这类投机者对眼镜行业并不了解。另一批人是做光学眼镜起家,虽然对眼镜的生产熟门熟路,但不懂运动眼镜这个细分品类,不懂各种运动场景下的细分需求。而欧克利等一些大牌的创始人很多都是运动爱好者,产品因此往往能切中运动人群的痛点。
▲法国品牌Bolle就是职业选手的需求来开发产品,连产品测试都是由运动员完成。
还有一个隐性的差距是影响供应链生态的能力。以镜架材料开发为例,现在经常用作高端镜架的材料是瑞士EMS-GRIVORY公司研发的EMS-TR90记忆性高分子材料,大部分眼镜厂商选择购买成品EMS-TR90,但欧克利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二次研发,改变TR90的硬度等指标。上游供应商还会调拨团队和欧克利共同研发专供原料,这种源头上的开发能力,才是欧克利的底层竞争力。
欧克利有这种控制力,是因为其巨大的采购量。欧克利能迅速做大源于背靠巨大的国内市场,即使现在其最大的市场仍然是美国。做大之后欧克利又能在设备,研发上进行大量投入。欧克利目前的研发团队就达到百人规模,能支撑一项技术试错、不断打磨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在投入和产出之间形成了正向循环。
欧克利的软实力还包括其大量的专利,虽然在国内,侵权的问题还不突出,但未来中国运动眼镜出海时将面临专利制约。
“吃不饱”和“营养不良”
相比美国,中国运动眼镜的基本盘还很小。其中的原因,从宏观上看,是户外人口的比例还很低,而且非专业的运动人口对眼部防护的意识还不强,相比跑鞋、衣服甚至手表运动眼镜的需求优先级都相对靠后。
另外,在中国运动眼镜的使用场景比较狭窄,多是资深户外玩家圈子的刚需消费,来自泛运动场景的需求还不多。而在欧洲,偏运动型眼镜的消费量并不比传统太阳镜小,因为欧洲人把很多时间花在了户外的休闲娱乐、聚会等场景,人们在这些户外场景也会选择偏运动型的眼镜。
这些因素造成国产品牌在营收规模上的吃不饱,“按我的估计,中国大陆地区所有运动眼镜,不管是大牌还是仿货,全部销售量加起来我认为一年不超过100万副,一年的销售额加起来都没有欧克利在中国卖的多。”耿志斌称。欧克利每年在日本的销售额在1.3-1.4亿美元之间,但是在中国只有1000万美元左右。
吃不饱限制了国产品牌在各个环节上投入的营养不良。以生产端为例,运动眼镜需要基础镜片上加一层镀膜,镀膜是把配方药水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进行真空电镀得到的,这个环节技术含量高,属于刀锋竞争力。欧克利目前采用的多是全面镀膜工艺,也就是镀膜药剂喷洒下来时,承载镜片的机器会同时运动,让镜片着色更均匀,但这种工艺配套的设备过于昂贵。国内一些国内厂商的出货量不足以支撑设备成本,因此只能使用固定的机器,因此镀膜的效果常常不均匀。汤聪慧表示博铌斯一年的出货量在5万副左右,和国际大牌比还是正在成长的小品牌。但公司还是采购了可移动的镀膜机器,因此在成本上就很吃亏。博铌斯根据类似的还有开模环节,如果出货量小,很难分摊开模成本。
吃不饱也限制了品牌力的打造,国内品牌只能优先把资金投入到设备和研发上,营销现阶段只能先放一放。而品牌力不足导致有眼部防护意识的专业玩家更认欧克利这种国外品牌,国产产品也很难卖出价钱。这就导致一些不愿意做山寨货,因为对产品有要求,定价相对山寨品价格更贵的国产运动眼镜品牌“两头不靠岸”。家庭式小作坊生产出来的百十来块钱的产品,卖出四五倍的利润都有可能,但是正规工厂,流程和工艺非常复杂,成本上比较吃亏。
有希望,但还要熬
虽然中国运动眼镜面临很多问题,但过去二十年户外运动市场的稳步成长所积累的用户基础,加上疫情后户外运动休闲消费市场的爆发,还是给这个行业未来构建了一个坚实的发展基础。
汤聪慧表示在疫情后,从去年夏天到白银事件之前,他很明显地感觉到运动眼镜的需求有所上升,在今年6月份之前,公司的很多产品都卖断货了。他认为随着白银事件影响慢慢减退,整个户外市场的整体趋势会向好。
户外运动市场渗透率提高的大趋势不会变,近两年户外市场还不时涌现出局部热点,滑雪、冲浪甚至更新潮的桨板运动的爆发就是例子,相关的装备需求量自然水涨船高。另外钓鱼和露营等泛运动场景的火热也拓宽了运动眼镜的使用场景,为市场带来了增量,如果有品牌能通吃这些垂直运动需求,收益将相当可观。中国的大户外仍然处于早期,还有潜力可挖,运动眼镜行业还有增长空间。
机会总青睐有准备的人,中国运动眼镜行业要想抓住未来的机遇,就要提前做好技术、品牌的积累。芯片产业研发难,投资收益慢,因此曾经不受资本待见,但近两年中美贸易战这只“黑天鹅”让芯片行业突然成了风口,不过等到机会到来的时候再用钱砸,也很难入局,受益的反而是在行业平台期做好技术储备的公司。
但在熬出头之前,中国运动眼镜行业仍然要克服行业自身的短板,目前可依仗的也只有自己。
虽然在很多人的认知中,眼镜是个暴利的行业,但其实并非如此,以运动眼镜为例,耿志斌表示很多人只是看到了材料的成本,而忽略了前期的隐性成本:“你可能开发了100款,真正好卖的只有5款,其余95款的模具费谁来算?再比如生产了一万副眼镜,只卖出去的100副,剩下的躺在仓库里,过几年就变成废品了。更不要说眼镜还是个低频消费品。”
业内人士表示眼镜这个行业还很传统,对外行来说并不透明,而且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占比很高,目前踏实做产品的国内品牌利润并不高。
行业传统、封闭,市场体量小,人工需求较多,利润现阶段也相当有限,因此不管是国内还是从国际,运动眼镜赛道对外部资本的吸引力都相对有限,相关的投融资很少,更多的是行业内部的兼并和收购。虽然行业巨头一直在布局中国市场,但规模有限,研发、品牌和渠道都尚不过硬的中国运动眼镜品牌对收购方的吸引力也有限。有一个可以参照的对比案例,2013年依视路收购了手握暴龙眼镜的厦门雅瑞光学。当时沉淀已久的雅瑞光学拥有约30000个销售网点。对比之下,中国运动眼镜还需要在规模上提升。
运动眼镜在很多运动中并不是刚需用品,因此在中国要出现一个或者几个欧克利,说到底还是要依赖庞大的基础运动人群,在基础运动人群中涌现的专业用户越多,中国运动眼镜行业才能把量做起来。
虽然业内人士向懒熊体育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坚持做品牌有些孤独,但品牌消费的趋势不可阻挡,市场也将更垂直,更细分。“我认为市场小从另一个角度看说明潜力大。只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是长江断流是不可能的。” 耿志斌说。
来源:懒熊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