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艾媒咨询发布《2021年中国健身房行业市场现状及消费趋势调查研究报告》,对中国健身房行业发展潜力、用户画像等进行了分析。
《报告》显示,超六成健身房消费者为女性,到2025年,中国基础阶段体育健身人口或增长至3.25-3.5亿,在全国体育健身人口中达65%-70%的占比。
二线城市将成健身行业发展主力
《报告》指出,在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全球健身房收入高达967亿美元,超1.84亿会员、21万处设施使得健身行业蓬勃发展,但疫情对于全球健身房行业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各地健身业发展水平不均衡使得挑战更为突出。
2020年美国健身人口渗透率达19.0%,位居全球第一,其次为英国(15.6%)、德国(14.0%)、法国(9.2%)等欧美体育大国,中国的健身人口渗透率仅为(4.9%)。高健身渗透率国家的特点为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城市人口多密度大、肥胖率高、健身房产业发达等。
在2019年,美国已有6240万健身房会员,行业市场规模达340亿美元,市场份额占全球健身房行业市场份额的35.2%,商业健身房行业业态更丰富。
相对而言,在2020年,中国的健身房会员已达7029万,渗透率达4.87%,有待进一步提升。尽管中国健身房行业起步较晚,但市场规模已从2018年的2722亿元增至2020年的3362亿元,预计2021年中国健身房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771亿元。
中国健身房行业景气度排名依次为华北(指数94.0)、华东、东北、华南、华中、西南、西北。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健身房会员渗透率基本超10%,已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近半数消费者年卡消费金额在1001-3000元之间,而低于1000元与高于5001元的年卡消费受访者比例分别占比10.0%和18.8%。
以华东地区健身房会员消费能力为例,该区域健身房年卡均价2390元,价格分步统计如下:
低于1000元(14.4%);
1001-3000元(60.6%);
3001-5000元(21.6%);
5001元以上(3.4%)。
此外,部分准一线城市渗透率也已经接近10%,消费者看好健身房消费前景和服务。
从国内整体来看,未来二线以及低线城市的市场潜力较大。
2020年中国各大城市健身房会员渗透率对比
61.8%健身房消费者为女性
《报告》对中国健身房用户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消费者对健身房的总体评价较高,不满意的比率仅为6.5%;不过有超三成受访者对团课表示不满意或是一般。
健身房消费者中女性占比为61.8%,男性为38.2%。中高学历、中等收入、“办公室一族”、“80后和90后”为主要特征,58.1%的用户月收入在5000-15000元。
健身房消费用户画像
在平均健身时长方面,16%的用户单次运动时长在1小时内,53.6%的用户单次运动时间为1至2个小时,21.9%的用户单次运动2-3小时,8.5%的用户单次运动3小时以上。
《报告》显示,中国女性在健身房停留的时间要长于男性。12.1%的受访女性有过单次在健身房运动超3小时的经历,而仅有2.6%的受访男性有类似体验。
超五成用户单次运动时间为1至2个小时
消费者在选择健身房时依次考虑环境(64.9%)、设施(63.2%)、地理位置(51.3%)、价格(46.8%)、教练专业度(27.8%)、团体课程(23.1%)等要素。
月均收入超1万元的消费者更看中团操课质量,而月均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消费者更注重健身房设施。健身房需要在打造自身软硬件条件的基础上,围绕周边消费者价格承受能力提升服务品质。
《报告》显示,22-30岁是国人健身意愿最强烈的年纪,《报告》指出,在这一年龄段中,有56.7%的受访者有意愿在未来去健身房;其次是21岁及以下人群(53.3%)。
22-30岁是国人健身意愿最强烈的年纪
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全国3520万微信用户至少有一天微信步数少于100步,超过413万微信用户日均微信步数少于100步。
对于以上这些数据,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的一项调查也许能够提供部分答案。
根据受访者反馈,阻碍国人进一步参与运动的障碍依次为:没时间(44%)、天气不佳(28%)、主观意愿不足(25%)、缺少朋友陪伴(15%)、缺少场地器材(14%)、缺钱(5%)。抓住这些痛点来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将是健身房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行业规范化迫在眉睫
在健身房行业发展趋势方面,《报告》预测行业将向垂直细分、规范化、线上线下协同的发展。
各地健身房小型、专项化趋势明显,这些小而美的健身房开业成本低、员工少,更易于打理,能够在细分领域维系住客户。
此外,《报告》的一项重点便是探讨了行业规范化的议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健身行业的预付式消费投诉数量较为多发,用户往往在健身房遭遇办卡容易退卡难、不履行“7天冷静期”、格式条款扩张滥用、健身房跑路等的情况,实质是健身房在限制消费者权利、排除经营者责任,导致双方矛盾加剧。
对此,支付宝开放平台联合网商银行、芝麻信用推出“防跑路套餐”。其中商家接入“履约担保”模式后,用户向商家的预充资金将由合作银行提供全额保障,商家如果跑路,由银行为用户退回未核销资金。
北京、上海、深圳和江苏等地也上线了健身行业服务合同范本及7-15天健身卡冷静期政策,消费者自签署合同的次日起,有7天冷静期,冷静期期间,在未开卡使用健身服务的情况下,有权无条件解除合同。北京还成立了首个预付费监管平台,消费者如果遇到“跑路”现象,可向平台申请取证,进行投诉维权和法律诉讼。
据了解,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会员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实施后,2021年上半年上海市体育健身行业投诉件数实现近三年来的首次下降,对比2020年,同比下降23.46%、环比下降29.64%,有2135位消费者使用“七天冷静期”条款获得了全额退款。
在法律法规不断趋于完善的同时,各地消协也多次提示消费者,考虑办理健身卡时有一些通用的准则:
购买健身卡前实地考察健身场所,先办理次卡、月卡,不购买尚未正式开业健身房的预售卡;
谨慎办理5年、10年以上的低价超长年卡,不要冲动消费;办卡时要问清会员卡所涵盖的服务项目、适用门店、使用期限、退费规则等;
签署合同留好凭证,与健身房签署书面合同,不要将钱款转入工作人员或他人的个人账户,并勿忘索要发票收据,以便发生消费争议时,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来源:体育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