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涨价、供应链短缺、资本风向,运动品牌2021绕不过的三道题 | 年度总结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1-12-22点击:
        如果要给2021年找个关键词,“小心翼翼”应该在列。疫情笼罩下,人们并不比去年夏天更乐观,小心翼翼地防御着病毒的侵袭。最直接的影响还是消费层面,大多数人能省则省,小心翼翼地盘算着今后的日子。
 
        三季度最为典型。各方坚持下,东京奥运会顺利举办,然而运动品牌期待的奥运消费热潮并没有到来,反而Q3成了今年销售增速的低点。主要原因是在于三季度国内再次遭遇疫情反复,叠加河南暴雨疫情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对终端零售造成了一定拖累。
 
        对于运动品牌而言,一切计划都赶不上变化。
 
        在今年运动鞋服赛道发生的众多大事中,懒熊体育选了三个维度——消费者热议的“涨价潮”、部分品牌陷入的“供应链难题”以及大资本的借势入场,来回顾这一年的发展。
 
        产品持续涨价的背后
 
        “李宁去年300多的鞋,今年涨到500了!”如果你去虎扑,同类型的帖子能找到不少。
 
        “涨价”已经成为品牌和消费者口中的敏感词。就单一产品上,双方肯定各执一词。
 
        客观地说,今年的“涨”有一部分是在去年的“跌”的基础上。去年疫情期间,耐克阿迪动辄“低于4折”“不止3折”,国产品牌也有销库存的需求。可以说去年是“抄底”的好时机。
 
        今年正相反,清库存进展顺利,大品牌也控制了新的产品生产和投放,价格回归在所难免。这些体现在消费端,就是“优惠券少了”。此前淘宝用一连串复杂的算法告诉你一件商品卖多少钱,很少有消费者去关心它的吊牌价格。
 
        根据Q3运营表现,大部分品牌基本都恢复了2019年的折扣率。
 
        但国产品牌越卖越贵也是事实。
 
        当李宁2019年推出2099元的飞电跑鞋时,它想要的肯定不是个噱头。众品牌共同推动“国货崛起”的概念,背后传达的信息是国产跑鞋不输耐克阿迪,无论是科技、质量,还是营销、设计上。
 
        包括李宁今年推出的新品牌“李宁1990”,也是在打中高端市场。
 
        国产运动品牌着力提高品牌溢价能力,但结果并不如人所愿,即使是现在,提起国产运动品牌卖到4位数,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仍是“震惊”。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31个省份中只有10个省超过这一数字。
 
        消费者纷纷冲进鸿星尔克直播间野性消费,也是一种消费降级的体现。以前穿鸿星尔克可能没面子,现在是一种心情的传达、信念的表态。消费者在店里一通厮杀,从头到脚置办齐全的花费可能都不及一双韦德之道。
 
        运动品牌溢价之路任重而道远,但今年多了一层底气,那就是顶流明星的加盟。
 
        因为“新疆棉事件”的出现,衍生了一波海外品牌解约潮,然后是本土品牌的签约潮——自李宁签约肖战后,其他品牌纷纷跟进,如今饭圈流量密码基本上都掌握在运动品牌手里。今年完成合作的就包括李宁-肖战,安踏-王一博、白敬亭,361°-龚俊,特步-迪丽热巴,匹克-吴磊等。
 
▲截自李宁天猫旗舰店。
 
        这相当于变相给自己圈了一波消费者。如果你去看李宁天猫官网1699元的绝影跑鞋,上面清晰地写着“肖战同款”。你不买,总有人会买。
 
        更不用说,李宁刚刚签约肖战,就有人提出产品提价,后来发现是一张针对新用户的消费券取消了。甚至李宁在今年也经历了黄牛和二级市场炒鞋,这些都不属于品牌单方面行为了。
 
▲北京街头,不时能看到李宁和安踏两家挨在一起的门店。
 
        肖战和王一博不但带火了品牌,还把品牌形象拉升到另外一个维度。有位朋友,见到李宁和安踏开在一起的门店一定要停下来拍照,当你以为她是在搜集头部品牌竞争激烈的证据,她却告诉你:“这是我们CP粉的快乐”。
 
        没想到,有生之年竟然看到李宁和安踏“炒”CP了!
 
        供应链困境,原材料暴涨,中国工厂承压
 
        “耐克是一个属于中国、为中国服务的品牌。”这是耐克CEO在约翰·多纳霍(John Donahoe)在与华尔街分析师的电话对谈里说的。很难评价这句话带着几分真意,但听上去,多少有那么一丝绝望。
 
        “新疆棉事件”让耐克、阿迪达斯、彪马等纷纷折戟中国市场,大中华区销售额并不乐观,而这里恰好又是各品牌销售增长的主力市场。去年全球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大中华区简直成了“救命稻草”。
 
        但摆在他们面前更棘手的其实是供应链短缺。其一,越南、印尼等东南亚地区代工厂因疫情停工;其二,集装箱短缺、港口拥挤、海运物流时间延长等,不断增加品牌成本压力。
 
        事实上,国内运动品牌也在遭受供应链短缺带来的种种压力,很多产品的生产都停滞了。
 
        有品牌告诉懒熊体育,此前一双篮球鞋从设计到量产的时长基本是固定的,但今年却难以预测,因为工厂订单太多给不出确切排期。有品牌为主打单品准备了十几种配色,今年却只能推出三四种,因为没有工厂接单,尤其是小批量产品,工厂更没有意愿。
 
        此外,受航运叠加国际形势的影响,一些专业高端的鞋服材料也难以突破重重阻碍进入中国市场,品牌短时间又无法找到替代材料,这使得产品专业性和科技性难以落实。
 
        而工厂今年也是双倍承压。首先,工厂要承接“去年”的货。疫情期间,不少品牌降低了生产规模,然而今年市场行情回归,国内外品牌的订单都加倍增长,工厂即便加班加点也追不上订单飞来的速度。其次,越南等东南亚地区代工厂因疫情商品无法交付,部分重担也落回到国内工厂手中。
 
        尽管进入11月,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的工厂陆续恢复运营,但产能短缺的现状短时间难以解决。不少品牌都卡在有策划无产品的阶段,直接影响了明年一二季度的产品供应。
 
        产能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原材料的供应,EVA、PU、橡胶全线涨价,哪怕是纸箱价格也在上涨,各种材料价格突破历史最高点。懒熊体育从晋江一家工厂的厂长处了解到,EVA价格每吨已突破2万元,“十几年了1万出头,疫情期间最低卖到8000一吨”。即便这样,材料仍然供不应求,有些工厂被要求货不到位提前付款,“价格根本定不下,上午一个价下午一个价。”该厂长表示。
 
        对供应商来说,或许只有上部公司在这波订单爆棚的时机挣到钱,中下游公司的利润被挤压,内卷严重。
 
        资本借势进场,转向第二梯队
 
        站在资本的角度回头看,第二梯队的特步和匹克是今年不能忽视的品牌。
 
        6月初,特步宣布高瓴资本10亿港元(约8亿多人民币)入股,其中约5亿支持盖世威(K-Swiss)及帕拉丁(Palladium)发展,5亿认购可换股债券。9月底,匹克宣布融资15亿元人民币,由华润国调厦门消费基金战略领投,此举被看作是在为明年国内上市做准备。
 
        在此之前,国产运动品牌已经多年没有融资了。
 
        今年特步的战略较为激进,懒熊体育了解到,公司内部今年更换了7个品类负责人,在专业跑鞋和时尚潮流领域都有大动作。而匹克则一直坚持单品爆款的策略,根据公司内部提供的数据,态极系列累计销售额已超过35亿元。
 
        运动服饰也一直延续优质赛道的美名。根据国金数据,2021年初至9月,运动服饰板块平均涨幅约为120%,远高于品牌服饰整体(17.9%)及大众服饰(7.6%)、中高端服饰(37.5%)、家纺(11.0%)等其他细分板块涨幅。
 
        截止目前,李宁、特步国际、361°股价今年累计涨幅约为58%、236%、232%,但跟夏天峰值相比,均有回落。
 
▲安踏这一年来的股价走势。
 
        今年6月底安踏市值一度突破5000亿港元,股价一度达到187.4港元的高点,直逼阿迪达斯。后续安踏股价持续下降,如今股价112港元已不及年初水平,市值回到3000亿港元。李宁最高曾到108.2港元,但如今也回落到84港元。在经历了过去两年的市场红利和股价飞涨后,资本市场现在也需要一些新的亮点或重大利好才能有所刺激。
 
        明年的北京冬奥会以及杭州亚运会对运动品牌来说仍然还有机会,但“后奥运时期”的发展走向很难说,至少2008年那次就不是好案例。此外,随着国潮红利逐渐显现疲软态势,运动品牌又会依靠什么来吸引消费者。就目前情况来看,头部品牌在走过这个大周期后,已经比13年前变得成熟得多,相比那时候的大刀阔斧跑马圈地,如今的市场环境更需要精细化运营。确实打铁得看自身硬了。
 
        来源:懒熊体育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本行业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会观点,内容仅供参。

Copyright © 2013-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