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强监管时代来临,青少年体培圈不好“混”了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2-01-13点击:
        近日,上海市体育局会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上海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正在面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该规定明确了机构设置、培训场地、从业人员、培训内容等标准,其中指出,将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
 
        在此之前,天津、浙江、河北等地先后出台了加强对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的具体规定,学科教育重挫后,拥有千亿蓝海市场的体育培训一度被寄予厚望。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双减”之后,体育培训市场同样迎来强监管时代。
 
        体育培训的风口浪潮,刚刚启动便要戛然而止了?
 
        — 1 — 
        学科教育溃不成军,转投体育培训 
 
        花无百日红,这句话用在投资市场屡试不爽。
 
        过去十多年里,一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引发的教育内卷,刺激了以K12为中心的教育行业的火爆繁荣,以新东方、高途为代表的的教培企业快速崛起,席卷中国。
 
        彼时的教育市场如日中天,前途大好。俞敏洪曾志得意满地表示,只要教育行业不倒,新东方就会一直存在。而今时过境迁,一纸“双减”条令,瞬间将这家老牌教培行业龙头企业从云端打下凡尘。
 
        俞敏洪透露,2021年,新东方遇到了太多的变故,因为政策、疫情、国际关系等原因,很多业务都处于不确定性中。新东方的市值跌去90%,营业收入减少80%,员工辞退6万人,退学费、员工辞退N+1、教学点退租等现金支出近200亿。
 
        聚焦非学科培训,成为了以新东方、好未来为代表的的教培巨头们的共同选择,体育培训成为救命稻草。天眼查数据显示,2021年间,新增体育运动类培训相关企业33万多家,下半年新增超过13.8万家。
 
 
        新东方则是最早关注并布局体育培训的教培巨头。早在里约奥运会时期,作为政协委员的俞敏洪曾发表过一篇题为《体育是件快乐的事》的文章。2020年7月,俞敏洪还进行了一场主题演讲,号召每个孩子至少要练习一项体育运动。
 
        去年4月,新东方成为杭州亚运会官方赞助商;7月、8月,新东方青岛学校、天津学校宣布开设针对中考的体育课程;11月,杭州新东方与悦胜体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出面向3-15岁的青少儿体适能课程;12月,新东方旗下济南斯林姆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经营范围包括体育竞赛组织、体育健康服务、招生辅助服务等。据俞敏洪自曝。新东方目前已投资5-6家体育公司。
 
        除了新东方,好未来也将目光投向了体育培训,目前面向2-18岁的儿童青少年开设体育素养课程,同时,好未来旗下的深圳、宁波学而思都曾变更经营范围,新增了体育等科目的培训。
 
        教培巨头们的加入,让体育培训赛道刹那间热闹非凡,甚至有从业者认为,体育培训赛道或能就此诞生独角兽。
 
        — 2 — 
        体育鸡娃,教育内卷转移阵地? 
 
        中国体育教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边缘地位。关于体育老师的梗五花八门,体育课被占用成为家常便饭。随着中考、高考相关加分政策出现,体育成绩在学业评价中的占比越来越高,体育教育的边缘地位才一举得到扭转。
 
 
        2021年,江苏、广东深圳等地都提高了中考体育成绩的权重。去年12月,北京明确将体育在中考中的分值比重增加至70分。
 
        体育成绩权重的不断提高,刺激了家长的重视程度,体育培训行业快速受到家长追捧,体育培训方面的投入也随之增加。
 
        与此同时,体教融合政策的不断加码,为体育培训行业的繁荣提供了政策支持。“逐步提高体育的中考分值”“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等要求让体育培训行业热度显著增加。
 
        “双减”政策的出台,为体育培训进一步提供了实施基础。据教育部直报平台摸底调查,“双减”政策落地以来,全国有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体育类活动。
 
        以上种种刺激了体育培训市场的火爆,也坚定了教培巨头进军的决心和力度,毕竟当下我国中小学阶段体育师资力量和配套设施有限,课外体育培训作为学校教育的服务延伸有其必要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科目。
 
        但另一方面,与中高考成绩直接挂钩,体育教育培训市场快速火爆的背后,“体育应试”的身影愈发浓重。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体育培训的内容还是在跟着教育部的大纲走,考试考什么项目,培训机构就会聚焦哪个方面。对此,社会上不乏担忧的声音,认为其本质上仍没有摆脱教育内卷的桎梏,属于“体育鸡娃”,换汤不换药。
 
        清华大学体育部副主任乔凤杰教授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要谨防过度的体育培训给孩子增加的新负担。他认为,“让孩子们解放出来多参加体育活动和让他多参加体育培训班,这不是一回事。我们要谨防体育培训变成了又一种加压。体育培训如果过度了,它实际上不是给‘双减’帮忙,有时候是在帮倒忙。”
 
        不过,也有人持乐观态度,认为体育所占分值有限,“刚需”效果明显弱于学科教育,同时目前80、90后家长对体育教育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正逐步提升,“体育鸡娃”模式缺乏基础。
 
        — 3 — 
        最强监管时代来临,体培再遭打击 
 
        市场的繁荣,政策的加码,“双减”的刺激,推动了体育培训市场的火速蹿升。企查查相关数据显示,仅2021年上半年,我国的“体育培训”相关企业新增4.8万家,同比增长108.7%。
 
        与此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
 
 
        近年来,孩子在体育培训机构受伤引发的纠纷日益增多,且存在发生事故责任区分难的问题。市场繁荣的背后是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教学资质鱼龙混杂,师资力量得不到保证,且行业缺乏统一标准。
 
        据了解,目前体育培训市场上,非专业人士从事体育培训工作的问题较为突出。此前,体育培训主要集中在短期内教授孩子一项体育技能,对老师的资质和场地的要求,并没有统一标准。“很多业内人士吐槽,几个退役运动员或者体校毕业生,攒个班,弄块场地就能开课,有些之前从事的行业甚至完全跟体育教学项目不搭边,花里胡哨的从业证书,听着唬人,实际上毫无含金量。”
 
        与此同时,与一般学科教育相比,体育培训现阶段课程研发力度薄弱,并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行业内各行其是,不乏赚快钱的充斥其中。虽然短时间内可以提高孩子的运动技能和成绩,但从长远来看,对孩子身体以及运动乐趣的维持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
 
        体育培训市场的种种隐忧,推动了对其规范管理的势在必行,繁荣之下,大棒随之来临。
 
        2021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提出要深化体教融合,进一步完善课外体育培训监管,加快建立和完善制度标准规范,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其中对场地、设施、课程、从业人员资质、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为解决从业人员参差不齐的问题,在从业人员要求方面,《规范》明确指出,执教人员应持有以下至少一种证书: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颁发的体育技能等级证书、体育教师资格证书、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人才评价机构颁发的体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经省级(含)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关证书。
 
        值得注意的是,《规范》强调,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应公示执教人员的姓名、照片、资质证书编号等信息。聘用外籍执教人员的,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并做好外籍执教人员持有资质证书的认证工作。
 
        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科学健身与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富百慧表示,一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参加体育运动,主要是担心在运动过程中出现问题,但是这次《规范》的内容非常细化,对场地、教练、安全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要求,做到了出现问题有章可循,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长的顾虑。
 
 
        不过,体育课外培训门槛的提高,意味着教培机构转型体育培训行业难度的增加,对投资者而言,依靠资本挣体育培训快钱的时代或许尚未开始就已经落幕,想吃体育培训的饭,必须有真功夫。
 
        而业内对强监管政策的出台也持欢迎态度,认为其推动了体培市场的良性有序健康发展,本质上是对脚踏实地做体育培训从业者的一种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特别提到,本市各级体育行政部门所辖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体校、场馆等事业单位实施面向中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的体育类培训活动,不适用本标准。
 
        目前体育行业国进民退现象突出,这也引发了不少从业者的担忧,认为会打击社会力量进入体育培训市场的积极性。
 
        来源:互联网+体育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本行业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会观点,内容仅供参。

Copyright © 2013-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