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园三问:建什么?怎么建?怎么管?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2-01-17点击:
郝虎山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全民健身器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澳瑞特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全民健身已成为群众的常态,追求更有效、更科学的健身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场地设施供给总量还不足、结构还不优、载体还不新、质量还不高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引导和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去年国办 36 号文,明确提出 1000 个体育公园的目标,今年发改委和体育总局又发布了十四五的实施方案,提出要重点支持体育公园建设。
但是,“建什么、怎么建、怎么管”?《2021 体育公园研究报告》试图给出答案。这项研究由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牵头、全民健身器材专委会和清华五道口体育金融研究中心联合发布。本文节选自郝虎山先生在 2021 城市体育空间论坛暨体育公园专题分享会上基于该报告的主题分享。
体育公园是什么
体育公园是众多公共场地设施服务中的一种,和其它各种服务一道构建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育公园是以体育健身为重要元素,与自然生态环境融为一体,集合各类运动场地和设施,具备体育健身、运动休闲、赛事竞技、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的公园。
体育公园在灵活性、经济性、开放性和功能性上都很突出:所谓灵活性,因地制宜、因需制宜,根据具体的条件与需求来规划体育公园的场地规模与设施类型;经济性与开放性:露天场地,可以实现集约用地和弹性规划,节约了土地资源和建筑成本,同时又保证了场地设施的开放性与可达性,使得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经济便利地使用体育公园提供的运动场地;至于功能性,体育公园除了全民健身功能外,还兼具绿化、游憩和防灾防震功能。
体育公园是体育设施 + 绿化环境相融合的空间。绿色环境可以有效加强体育运动的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环境教育又可以提高市民生态意识,有助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体育公园的概念在我国是 90 年代才提出的,2003年全国公园中体育设施才 5000 多个,仅占全部体育场地的 0.7%;十年之后数量上翻了两番,占比翻了一倍;到 2014 年全国真正算得上我们所定义的体育公园,只有1600 多个;2014 年全民健身升级为国家战略;两年后,各地建设规划体育公园开始落地;到今年,经过五年发展,部分省市已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广东、江苏和重庆三个地方,合计建成社区体育公园 4000 多个。预计在未来 5 至 15 年,我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需矛盾有望得到明显缓和。
“建什么、怎么建、怎么管”
建公园前要先建标准,先建技术规范。在制订地方标准时,有关机构还需结合建设目标和现实条件构建体系化的体育公园规划标准,注重公园的全民性、全龄性,注重人群健身的科学性,注重公共设施的耐用性、耐候性,平衡体育用地和绿化用地。
怎么建?从国际经验来看,基层执行单位的统一性是日、美能够全面推广体育公园建设的原因之一。日本运动公园建设的具体执行工作由都道府县的建设局负责,美国城市体育公园由专门的体育与休闲局建设、管理可有效避免了体育公园建设中部门权责不清、工作推进不畅的问题。体育公园在我国属于新型全民健身载体,尚未形成明确的建设机制,建设工作牵涉发改、城规、住建、自然资源和体育等诸多部门,所以我们更要完善体育公园建设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划分、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在现阶段,建议各地市可将体育公园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对体育公园的审批、资金和用地做到特事特办,不断探索推动体育公园建设的有效机制。
“体育公园的运营维护经费谁来出”、“体育公园的场地设施该不该收费”?
公共体育服务由政府主导,但并不等于公共体育服务只能由政府提供,我们建议政府、市场和社会应该合作探索,把政府服务的公益性和企业服务的效益性有效融合起来。
政府体育部门可与各类体育企业和组织合作,共同提供体育组织、运动指导、赛事活动、健身信息和体质监测服务,让体育公园不仅仅只是“有体育场地的公园”,而是群众能够加入体育社团、获得运动指导、参加业余比赛和学习健康管理的公共体育空间。
长期来看,体育公园将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新范式,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城市的个性,成为城市与市民新的融合点。
如何打造与城市共同成长、向居民传递真正体育价值的体育公园,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在未来共同书写答卷。
体育公园的三个类型
社区体育公园
有些地方叫口袋公园,建设成本最低、建设周期最短、建设审批最简易,居住用地的附属绿地、3 亩以下的边角地等都可以建设。广东、江苏和重庆等地都以社区体育公园为切入口开展全域体育公园建设。2018 年至 2020 年,重庆市建成 92 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采用“市区共建项目”的资金模式,建设资金由区级财政专项资金负责,市级财政按实际建设支出的 50% 进行补助,项目纳入当年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综合型体育公园
按照“体育设施进公园”、“公园兼容体育设施”模式改建或新建的体育公园,使城市公园在发挥其生态、景观、防灾和美育功能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满足民众的健身需求。综合型体育公园因为体育设施多,又有大片绿地,能够同时服务的市民很多,所以经常是市区级政府作为民生实事项目在推动。深圳市罗湖区,土地资源很紧张,人均文化体育休闲用地面积全市最低,罗湖区政府 2015 年集约利用水库土地资源,投资建设了占地面积 17 公顷的罗湖体育休闲公园,由区城管局承建,建成后移交区文体局管理。
主题型体育公园
也叫体育主题公园,用地类型是体育用地、商业用地甚至工业用地,因此不受绿化条件限制,体育场地设施占比通常超过 45%,建筑比例也高于公园绿地。其中,单项运动公园是以特定体育项目为主题,足球、篮球、网球非常适合打造单项体育公园,随着滑板、攀岩、小轮车等新兴运动流行、入奥,极限运动公园也成为北上广深等城市的选择。全民健身中心型体育公园,同时提供室外场地和室内场馆,新建投资动辄上亿,适合采用政企合作模式,李宁体育园就是一个范例,已经在全国多个地方成功落地。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本行业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会观点,内容仅供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