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明晓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
北京体育大学中国体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十四五”期间,中国体育将由经济社会生活的边缘逐步走向中心。人民群众对体育的基本需求和多样化需求会快速提升,过去是以为国争光为主线,而未来的体育更多是生活体育,即以 14 亿普通人的运动生活设计体育制度、机制及运行办法。体育加速融入到经济社会生活,将给体育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和更好的空间。
在中国体育向生活体育的转型之路上,最根本的是怎么把老百姓的运动消费激发出来。除了中央发布政策,更重要的是从体育消费的本源入手,要从“六有”入手,即:有意愿、有钱、有闲,有消费技能,有便利的场所,有体育组织,这是激发体育消费的关键。
第一,提升居民体育消费意愿。
当前人类社会处于非传统安全威胁频发的高风险时代,我们要利用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机遇,让越来越多的民众认识到,运动不仅是良药,还是每个人自带的安全性最好的、获取性最强的、永远有效的基础性疫苗,增加体育健身消费能显著提升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体育的英文是 Physical Education,是指通过身体来进行的教育。体育在市场上的价值传播、让消费者认可,不仅仅要讲体育的生物学价值,还要讲体育的社会学价值,特别是要强调体育对人格的完善所具备的价值。把老百姓的运动消费激发出来!
第二,增加居民体育消费的支付能力。
体育消费在中国还没有大幅的增加,其主要的原因是消费结构。在促进体育消费的时候,不能简单的不分人群、不分阶层的讲消费政策,笼统地讲 14 亿人怎么弄。体育消费促进政策一定是分社会阶层的,有针对性的消费政策,这才有效。
第三,增加居民的休闲时间。
很多中国人不参与运动消费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没有时间,要从国家层面推动和落实弹性休假制度、给中小学生减负、在群众身边建更多的场地;在各地层面,要鼓励老百姓利用好碎片化时间、优化日常生活的安排、提升对运动价值的认知等。
第四,提升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技能。
体育消费对技能有要求,现在中国老百姓的运动消费里面有这个技能限制,未来要改革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增加运动技能的教学比重,系统的掌握几项运动技能,走出校门以后,可以利用学到的东西继续参与体育活动。群众体育也要改变,现在就是全民健身路径、国民体质监测、长跑等,真正群众体育好的一定是项目化开展、竞赛化开展。北马排在前 20 位的是竞技体育,后面的都是群众体育。同时,还要实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项目化改革,鼓励更多专业人士进学校、进社区开展服务。
第五,增加消费者身边的经营场所。
如果要开半个小时车找到一个体育中心进行体育消费,这个行为时间成本太大。荷兰任何一个居民,从家门口,东南西北任何一个方向,走出去 600 米一定会找到运动场地。要让体育消费做到刚需、高频,增加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是至关重要的。体育不挣钱是因为没有把体育消费做到刚需和高频。未来在群众身边的场地建设方面要加强,特别要重视户外设施的建设。比如纽约,直接把大量运动场地做进城市公园里,有 2000 多条步道、67 个游泳池、14 英里的人造沙滩、50 个船艇码头、900 多个田径场、14 个高尔夫球场、1777 个篮球场。想办法把大量体育设施做在户外空间里面,把场地植入到老百姓身边。
第六,大力发展体育的社团组织,推动组织化的体育消费。
中国老百姓的体育消费是个体参与比较多,组织化参与比较少。未来要鼓励支持民间自主制的各类体育社团的组建和运营。目前,中国体育发展中的内在活力或者说黏度不够,解决不了民众自主制的体育组织机构的合法性,以及保障相关措施。未来要鼓励跑团、骑行社、冰雪俱乐部、车友会,包括各类的俱乐部的运作,让个人跟着组织一起消费。
第七,推动供给侧的改革,增加有效供给。
一个是引领运动的消费升级,现在老百姓从健步走、广场舞、路跑、骑行到水上运动、冰上运动,升级的趋势明显。第二是引进一些好的消费项目。另外,要围绕四类人群创新产品、重点发掘。第一个是儿童青少年。第二个是女性。第三是中产阶级家庭。第四是北上广深及东部发达地区,60 到 70 岁的健康老人。
第八,推动体旅文商的融合发展。
体育产业实际是做一个乐活自在的商业模式,主要通过优质内容带人流,把旅游的渠道优势、促销优势用好,文化产业的优创意、美场景、提品质的优势做好,把商业的主题化、品质化、综合的商业配套用好,一起做乐活自在的商业模式。
第九,提升和优化运动消费场景。
现在体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场景化的时代,这里讲的运动场景不是一个物理空间,是从消费者视角重新定义运动场域,是灵动的艺术空间,包括五个维度——视觉维度,也就是艺术空间,具备艺术的审美能力;技术与服务维度,给消费者带来极致体验;社群归属维度,也就是心理维度,消费者在进入俱乐部、培训班的时候,实际进入的是亚文化社群,需要建立和维护;媒介维度,任何运动场景要做到实时分享和传播;商业维度,也就是消费的连接,流量的变现。
第十,推动数字体育建设。
现在全行业面临的问题是数字意识和数据能力不强,未来要构建一个覆盖全领域、全场景、全流程的数字体育发展新格局,推动体育高质量发展,没有数字体育的助力是实现不了的。利用数字技术把体育系统的信息和基础设施搭建好,利用大数据把体育部门的数据资产充分盘活,支撑体育和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最终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运动场景的感知化、运动体验数据化、运动展示视频化,运动社交的情境化。
国际体坛也在加速变化
第一,国际体育组织对全球体育的掌控力会下降。新冠疫情以后,特别是中美大国竞争博弈以后,主权国家对国际体坛的干预会加强,而国际体育组织对全球体育的掌控力会下降。
第二,奥运会可能会遭遇全球性的危机。新冠疫情对全球化的解构、对跨国企业的打击,使支撑奥运会持续繁荣的经济基础出现问题,虽然奥运会不会马上“退出历史舞台”,但将会是一个向下的周期。
第三,大型国际体育赛事风光不再。承办大型赛事的风险急剧增大,未来除了奥运会、足球世界杯、欧锦赛这样的品牌赛事及各个大赛的大满贯会继续受追捧之外,其余很多赛事可能将受到冷遇。
第四,体育的意识形态会回潮。政治和国际体坛的关联是弱关联的。但是,预计未来的体育意识形态化会急剧增加。
第五,全球体育产业增长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