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体育教育看衰还是看涨,写在“双减”半年后的思考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2-02-16点击:
        前不久,看到我一同行发的朋友圈,让大家说说对“双减”的看法。圈子很小,我能看到很多同行的留言。我发现大家对双减政策的态度呈两级分化,有的说“生意好做了”,有的说“要悠着点,保命要紧”。
 
        对整个体育培训业来说,双减一定是未来几年影响最大的政策,而其影响却一言难尽。我们会发现,自政策出台后,行业就在慢慢发酵两股对立的态度:有的从业者非常看衰,有的却唱兴、觉得超级利好。经过这半年的情绪发酵,两个阵营的队伍也逐渐成型。
 
        我们来分别看下两边的立场:
 
        看衰的理由其实不难理解。试想下,一群老鼠和一群猪关在一个地方。现在猪被拉出去一个个宰了,老鼠会怎么想?看衰的从业者们,觉得自己就是这群老鼠,他们看到新政能让学而思新东方这样的“大肥猪”歇业,自己有什么理由庆幸呢?赶紧找个洞活着就不错了,不要想着怎么把自己养肥。
 
        我认为,看衰的人并非是破坏妄想症,这份焦虑的心情是有充分理由支撑的。
 
 
        首先,国家的方向是增加出生人口,这是一个战略,关系到民族的兴亡。而教育资源的公益化,就是这条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我们开门做生意,做个小生意就算了,想要做大就要资本化,就必须把公司打造成高效的韭菜收割机。制造焦虑的事情,学而思当年可没少做。焦虑的人们,就像是一个鱼群,鱼群有了定向的流动,就可以用渔网去收。这样收钱的效率才高,这是资本在教培背后推动的事情。
 
        这个逻辑脉络很清晰,资本是培训机构制造焦虑、抬高出生人口抚养成本的真正幕后推手。所以,要从根子里解决问题,就是要掐死培训机构的资本化通路。你会发现,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培训机构想要融到钱真比登天还难。不信,你可以把你的梦想和商业模式做成BP,去融一圈看看。你马上发现纯属浪费时间。
 
        因为,只要我们是赚小朋友的钱,就别想上市。上不了市,投资人的钱就被套牢。国家只要卡上市这一个关卡,就能够让资本市场歇菜。背后的道理朴素又简单:国家不希望你资本化,不希望你拥有很强的社会号召力,不允许你把家长的钱当韭菜割。这一点就连煤老板都看得出来,把口袋捂得紧紧。如果在这个时候还要和国家意志拧着来,不就是和政府扳手腕吗? 
 
        事儿还没完,培训和一般行业不一样,能用学费从社会融资把自己做大。对不起,这条路断了。3个月、60课时、资金监管…… 这些政策讲白了就是要限制你的营业款融资。到最后,就只有这么点钱,给老师发发工资,给自己留点生活费,差不多了。
 
        我们换一个说法:体育培训能做,但不能做大。如果你想着教好孩子,然后赚点体面的收入,那是鼓励的;如果你想着资本运作上市,那就不行。
 
        对于政策的这个逻辑,有的从业者看懂了,就乖了。万里目在双减后没多久,就撤退了,这是很明智的。我认识一个朋友,一手在张罗把自己的公司卖了,一手开始全面切换3个月收费。跪着找出路,这叫识时务。还有一些更加识时务的,干脆不做体育培训,转行做体育培训的商学院,发发行难财,赚赚冲进这个行业的小白的钱。这也没什么,无奸不商嘛。
 
        但问题来了,谁还在看好这个行业呢?
 
 
        这群人就是唱兴行业的从业者,我们来看下他们有谁。
 
        首当其冲的,就是行业真小白,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前面我说的这个逻辑,可能压根就没有想到。他们看到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就选择冲进了这个行业。
 
        事实是什么呢?整个儿童服务的行业,出现了挤出效应。挤出来的是原来给学而思、新东方的时间和预算。这块资源,需要被二次分配,而体育运动,绝对是首选。
 
        我一位同事所在的小区对过开了家不知名的小篮球培训机构,小区群里的妈妈都疯了,纷纷去抢课。我们知道,做机构难的不是做好第一家店,而是第十家店。第一家店只要服务态度好、上课认真上,总不会太差。自然,我刚刚说的那个机构的第一家店火了,这个机构的从业者,也感觉自己吃了伟哥,站上了时代的巅峰,踏上成为下一个新东方的道路。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东南西北发生着。无数教练员从原来的机构跳出来,开始了自己的事业。这条路能走多远,谁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想要真正做大,之前大牌们要做的事情,一件都不能少:确认课消制、前中后台搭建、薪酬体系搭建、引流模型搭建、单店财务模型、教学标准化体系、内训体系……
 
        总之,又一个轮回,修行路漫漫。
 
 
        除了上面说的小白们,其实现在还有很多已经很有规模的品牌,也在疯狂扩张。这一点我其实一直有些费解,猜测可能有两个因素的考量:
 
        第一个因素就是我前面讲到的挤出效应产生的集体焦虑:大家都在抢人,如果错过这一波行情,损失感肯定不好受;
 
        第二个因素,可能是一种合法性的储备,尤其在篮球赛道。
 
        大家知道,现在大多数做得比较大的篮球品牌,都是自建场地和时租场地结合的模型。但是,时租场地未来很可能会发生营业合法性的问题。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国家可能对所有体育培训进行新一轮行业准入。除了教练员的资质外,还要看场地的资质。理论上来讲,所有的时租场地,可能都会办不出营业执照,成为非法经营场地。与其这样,不如自建场地,把学生导入,把现有业务合法化,扩张洗白两不误,这也倒是一个明智之选。
 
        所以,在我所在的城市,有一些品牌,据我所知同时在建的场地就有5个以上,都是明年一开年就开张,绝对是超一流的扩张速度。不过,这当中也藏有隐患。因为有些机构看店是否能够盈利,是直接用现金流来计算,觉得现金流能打平,就可以开。这其实是有风险的。因为有的租金,按照权责确认制来算的话,无论如何没办法打平。最终,除了涨价没有其他办法。更有些机构,为了降低资金压力,甚至让教练员一起凑钱开店,后续教练员一起参与分红。这其实让开店原本的学费杠杆之上,加了一层内部融资的杠杆。这会进一步让团队心急如焚地签单。
 
        这种种操作,让我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铜臭味,让我对行业的未来充满担忧。
 
        看清路,再出发,这是我一向以来的原则。这个原则让我无可避免地划入我前面划分的第一阵营。没错,在这个时候,我就是一只瑟瑟发抖的小老鼠。唯独能让我重新获得定力的方法,就是努力在迷雾中,找出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看到全局,进而看到未来。
 
        在现在,我看到了两个撕裂的阵营,他们的态度和行为是相反的,但其背后有一个共性的东西,那就是情绪。而这个情绪就是:焦虑。
 
        人是一种很容易焦虑的动物,未来看不清的时候,就会焦虑自己赔钱,投资会收紧。而害怕失去的时候,就会焦虑自己错过机会,就会冒进。而有趣的是,双减一个政策,同时触发了两种市场焦虑,让两拨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进而引发了一次行业剧烈的震动,这也算是人生难得的经历。
 
        而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觉得会不了了之。经营收紧的从业者,慢慢会乐观起来,慢慢放开手脚;激进扩张的从业者,会需要花一点时间补补课。当然补课补不出来的,可能会关店、退出。这些都是正常的操作。
 
        是的,我觉得到最后,可能什么都没有发生。大家回头看看,除了大伙儿一起紧张了一下、瞎动了几下,什么都没发生。与其这样,我觉得还是不要瞎动比较好。
 
        最后,真的有什么指导建议的话,我还是那永远的三个字:平常心。
 
 
        在中国现在的营商环境里,我觉得最稀缺的东西就是幸福感。这一代中国年轻人的梦的本质是财富梦,是钱梦。我们做了十年的财富梦,年轻人已经忘却了诗和远方,失去了获得幸福的能力。野心大的年轻人,因为成为不了马云而焦虑。野心小的年轻人,因为买不起车和房子而焦虑。
 
        其实,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是因为他们先要解决自己的焦虑问题,同时又体会不到生孩子的幸福。我的同事很多是90后,我和他们沟通,发现他们对于生孩子是恐惧的。这当中学而思可能有一定作用,但归根到底,还是价值一元化带来的副作用。打开抖音和小红书,不是三俗、晒美,就是教赚钱。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低俗的韭菜,是整个民族的不幸。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总有能让我们焦虑的事情,也总有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事情,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视角。我们忘掉财富数字,回归到本质,就会找到幸福。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看着孩子成长就是最幸福的事。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互助养育的情感能力,是写在我们每个人的基因中的。我们每个人能把注意力关注到孩子,我们整个行业的从业者也就会幸福很多。
        
        然而,在大环境和焦虑的情绪的面前,我的声音是如此微弱和无力。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
 
        来源:懒熊青少年体育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本行业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会观点,内容仅供参。

Copyright © 2013-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