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简约、高科技 赛场内外的全面提升
2022年北京冬奥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方面,在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下举办冬奥会,加之气候特点的差异、新冠毒株在世界范围内的演变,都为组委会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另一方面,此次冬奥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充分贯彻,为后续赛事的举办方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板。
低碳与简约的理念首先体现在场地设施的赛后利用上。与历届冬奥会的一般做法不同,本届冬奥会一改往年采用临时性场地设施中和成本的策略,新建了大量为冬季运动设计的永久性场馆:首钢滑雪大跳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这些场馆在设计之初便将赛后利用纳入规划,为冬奥会提供了新的可持续发展标杆。
充分规划是永久性场馆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王雪莉介绍,本次冬奥利用的场馆中,“水立方”变为“冰立方”,增加了未来运营的方向和可能性,而“雪如意”底部的足球场、“冰丝带”双标准冰场的场芯,都为新建场馆的赛后利用,尤其是面向社会公众的更多应用做了准备。
此外,场馆是无形奥运遗产的载体,随着冬奥结束后旅游业高光时刻的到来,这些场馆均能为所在地区带来包括经济效益在内的综合效应。借助冬奥会的契机,河北省交通条件改善,国际国内各类企业来到举办地之一的张家口发展,激活当地的体育、文化资源,冬奥小城崇礼更是从贫困县变身为高端滑雪聚集区与将来的国际冰雪旅游度假目的地。王雪莉强调,冬奥场馆在赛后要尽可能实现功能转换,将规划设计阶段中的赛后利用功能迅速释放,强化其品牌效应;而在会展经济、大众赛事引入、冬奥旅游打卡、奥林匹克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具体的产品设计和创新,也将有助于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的建设,有效利用冬奥余温,增进区域协同发展。
“在冬奥会之后,更好地传承和利用冬奥遗产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和检验。”在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报》采访的过程中,王雪莉总结道,“要利用好冬奥会契机,赋能民生福祉,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多收益。”
(王雪莉主任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报》采访,谈冬奥会遗产的可持续利用和传承)
先进科技的广泛利用也为绿色、低碳的办奥理念助力。由于需要压冰、控温、人工造雪,冬奥会的耗能较夏奥会更多,而在北京冬奥会中,我国采用了光伏、风力发电技术维持场馆供电,并采用了世上首次应用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系统制冰技术降低压冰能耗。而在奥运火炬、赛事出行保障汽车等细节上,本次冬奥会也都使用了更低碳、节能的氢燃料,将可持续理念应用到赛事的方方面面。
“简约理念还对筹办工作全流程全系统的成本优化、效率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光明日报》的采访中,王雪莉强调。本届冬奥会,在成本管理、杜绝铺张浪费、防止无效投入等精细预算和资金管理流程中,组委会也通过精简冗余环节、灵活安排各项测试活动等举措,有效优化简化流程,提升了整体效率。通过在筹备工作中打破思维惯性和传统框架,转变理念、力求创新,本届冬奥会实现了“简约与精彩兼顾”的目标。
而在赛场之外,低碳、简约的理念也成为了影响新时代全民生活方式的社会倡导。王雪莉表示,通过大型赛事的影响力,本届冬奥会的节俭实践将辐射全社会,有助于营造良好风尚;而借助冬奥会的契机,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本届冬奥会举办地之一张家口实现了“办赛事与建城市”的有机结合,崇礼地区通过发展冰雪产业打通脱贫道路,均成为了此次赛事对区域综合拉动效果的有力证明。
低碳、简约的理念,也使得本届北京冬奥会呈现出“收支平衡”的良性局面。在接受《财经》杂志访问时,王雪莉告诉记者,北京申报冬奥会时提供的支出预算,仅包括办赛直接产生的支出,在节俭办奥的理念下,此次冬奥的花费相对较低;而直接支出之外,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冬奥地铁、相关公路等间接性投资,在冬奥结束之后将继续为国计民生发挥余热。
(低碳、简约是本次北京冬奥会核心理念。王雪莉主任在《光明日报》分享观点。)
与此同时,此次北京冬奥会也为相关技术产业公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和宣传渠道。烹饪机器人,包含导览、雾化消毒、清洁配送等多种服务的智能系统,AI手语主播,5G+8K转播技术……冬奥会上的高科技产品与数字化技术成为赛场内外的“亮丽风景线”。
王雪莉认为,数字化技术、智能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商,在此次冬奥会中获得了良好的品牌展示舞台和广告传播渠道。科技产品的应用在实际场景中得到展示,并通过使用者的体验进行直接推广与传播,成为其将来在生活场景中更广泛应用的天然示范。她表示,随着参与冬奥会的运动员、媒体记者、工作人员等不断记录其所见所感,相关市场和新的需求会随之出现,对开发国内市场甚至国际推广,均能起到良好的带动效应。
而对赞助商而言,此次冬奥的赞助策略和市场开发手段的更新,不仅将疫情带来的线下观众减小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甚至为他们开拓了全新的推广方式。
王雪莉指出,与夏季奥运会不同,雪上项目的现场观众数量本身就相对有限,且受益于先进的转播技术,冰雪项目的转播画面往往比现场更为完整震撼;过去几年间对疫情影响下线上品牌宣传模式的适应,同样减小了冬奥赞助商的权益损失。
本届冬奥会与“双奥”的联系,让企业的命运与国家使命紧密关联,使企业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情感纽带,为赞助商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双奥营销能给人一种引申想象。”王雪莉在接受商学院杂志访谈时提到,“它让人感觉从2008年到2022年你都没有离开过,同时既能赞助夏奥会,也能赞助冬奥会,实际上是企业综合能力的展现。”北京冬奥会在市场开发过程中引入的“联合排他”模式,也在赛场内外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权益,使得来自同一领域的企业得以共享无差别的赞助权益,分享奥运红利。
与此同时,全新的赞助类别也在本届冬奥会中出现。据北京冬奥组委会官方信息,猿辅导在线教育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在线教育服务赞助商,为青少年了解和学习冰雪运动、进行知识宣传研发相关在线课程,成为首个在线教育品牌与奥林匹克合作的案例,为此后的企业赞助打开了新思路。
低碳、简约、科技、创新,赛场内外各个环节,本届冬奥会都将这些理念推进到了极致。而与之相对应的产品展示、技术突破、营销尝试,也为我国未来体育产业的综合发展提供了机遇。
来源:清华体育产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