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和冬残奥会的大幕已经落下,但留在人们记忆中的经典镜头,依然令人每每为之动容。
当谷爱凌与苏翊鸣相继完成首钢大跳台的「飞天一跃」,运动员腾空的身姿与场地一旁冷却塔上的会徽交相叠映,现代与历史交织在一起的反差,让首钢园成为世界级「网红」的同时,也让首钢这个曾经的京西重工业基地,因为体育和奥运再度焕发了生机。
拍摄:赵晴
01
首钢,北京人绕不过去的回忆
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很难想象,这座「十里钢城」曾经百年历史的灿烂岁月。
1919年,时值清政府刚刚垮台,军阀混战之中民众对于物资的储备要求就比较高,市场也随之迎来了一阵「小繁荣」。这不仅刺激了国内的生产,也让很多商人纷纷将自己的家底掏出,选择发展实业。
在这样的情况下,用来投入生产的机械设备,以及生产这些设备所需要的钢、铁等原材料成为了刚需。看到当年唯一的钢铁企业「汉冶萍公司」迅速完成了从亏损到盈利的转变,北洋政府决定,在北方开办一处官商合办的铁矿公司。
最终,北洋政府投资500万大洋,选址定在北平石景山,批准成立了官商合办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开始了首钢长达百年的发展历程。
不过,在最初的几十年间,这个钢铁公司却始终处在风雨飘摇当中。最初开办它的北洋政府,很快便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抗日战争时期,这个钢铁厂也始终没有真正实现理想的生产目标。
直到新中国收归国有之后,从1949年6月全面恢复生产,到1952年底北京黑色冶金工业全面恢复。3年的时间里,首钢便实现了自1919年建厂以来,30年从未完成的目标。
1955年8月首钢一焦炉工作场面(图片来源:新华社)
在那个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工业的「北平」,烟囱林立的首钢,象征着当时中国现代经济的崛起。而首钢的建设,也因此成为了将中国变为生产型国家、摆脱贫困的核心项目。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首钢与中国其他几个主要钢厂,一起代表了新中国「蓬勃发展」的工业文明,是新中国经济的代言人。
而对于地处京西的石景山人来说,从作为长安街起点的首钢厂东门外的音乐喷泉;到厂房外墙上长168米、高10.8米、面积达1800平方米,曾经中国最大的长城壁画《众志成城》;开创花园式工厂先河的月季园和梅花鹿苑;东西两座标志性建筑——文馆、陶园;以及梅兰芳、马连良、张君秋等京剧名家频频展演的五一剧场......
更不用说,那些属于孩子们的面包、汽水和红果冰棍。首钢,几乎占据了京西人民大半的生活和欢乐,成为了一代人成长的回忆。
2014年,由于长安街西延长线施工,巨幅壁画随着特重型车间厂房一同被拆除
02
从钢铁报国到体育名片
然而,当时间进入1990年代后,北京城市规模的扩张和中国经济转型凸显了首钢尴尬境地。首钢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诟病。
2001年北京申办夏季奥运会成功以后,为了实现绿色奥运的承诺,首钢从2003年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搬迁调整。
2005年6月30日,首钢的功勋高炉——五号高炉停产拆迁,标志着具有八十多年辉煌历史的首钢——这一中国最大钢铁联合企业涉钢系统搬迁的正式启动。成群结队的首钢人,自发地潮水般拥到五号高炉前,怀着复杂的心情,作最后的告别。
首钢涉钢系统搬迁,开世界特大型企业搬迁的先河。这一耗资677亿元人民币的工程,造就了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临海而建的大型现代化钢铁基地。而10多万首钢人「从山到海」的跨越,既为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给首钢打上了更深的体育烙印。
2010年12月,首钢最后一炉钢冶炼(图片来源:工人日报)
事实上,在首钢的历史中,体育一直以来都是被刻在DNA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足球、篮球等耗资较大的项目在各地方集中优势资源发展奥运夺金项目的背景下陷入困境。为配合政府对体育事业的改革,首钢在1998年与北京市共建北京篮球队,北京男、女篮正式更名为北京首钢男、女篮。
两年之后,首钢接收了原北京军区足球队的班底组成了首钢足球队,这也是我国成立的第一支,完全由企业出资建立的职业化足球队。
虽然首钢足球队很快消失在历史当中,但随着首钢男女篮在联赛中相继夺冠、乒乓球队培养出张怡宁、丁宁等一批奥运会冠军,首钢逐渐成为了北京体育的一面旗帜。
2012年3月30日,北京首钢在万事达中心,捧起了队史上的第一座CBA冠军奖杯。
或许和很多国企一样,首钢最初只是把投资体育事业,作为履行国企社会使命的一部分。但不同的是,首钢通过30年来对体育尤其是篮球的坚持,使得体育元素成功融入到首钢的「血液」中。
随着体育成为首钢「非钢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体育改革如火如荼的背景下,首钢集团早在2008年就成立了首钢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在产业布局上实现着跨越式发展。
在聘请了体育行业内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秦晓雯出任首钢体育总经理后,首钢也展开了一系列的规划和行动:冠名北京男子冰球队并获得该队运营权、和中国棒球协会合作主办棒球联赛、开展雏鹰计划培养更多篮球后备人才、和国家体育总局在冰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而在2017年成为北京市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综合试点之后,体育在首钢的转型之路上,则越发地重要起来。
北京首钢冰球国家队俱乐部成立仪式
03
改造,工业园区重生
正是基于首钢多年中与体育元素的契合,以及首钢园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015年,北京2022冬奥组委宣布选择首钢园区作为办公地点,首钢也以此为契机,开始大力推进园区建设。
曾经历经辉煌的北京西部规模最大工业区,开始被打造成北京工业「遗存再利用」的典范和城市复兴新地标。
2016年5月,北京2022年冬奥组委入驻首钢,并开始在首钢园区内建设国家冬训中心,除冰球场馆是由运煤车站改造之外,剩下短道速滑馆、花样滑冰馆、冰壶馆三个场馆的基础厂房都选在精煤车间——一个长300米、宽66米的老储煤仓库,此前为卸煤工作而建,长度相当于一列火车。
KHL昆仑鸿星主场一度就落户于此
2018年12月,首钢滑雪大跳台开工建设,作为世界首座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它不光可以承办国内外大跳台项目体育赛事,此外,在设计、建造之初就充分考虑到赛后利用,奥运后会改造成服务大众的体育主题公园,向公众开放。
在国际上类似的园区改造案例并不在少数,比如同样在北京的798艺术区,就是巧妙借用闲置的50年代苏联老旧厂房原貌,引入「艺术家」「文化机构」等轻资产资源,经过邀请知名设计师通过内部精心的设计装饰,逐渐发展成为了具有国际化色彩艺术的新区。
首钢的改造难度和成本,则要远远高于798。798以厂房为主,而首钢园区内则多是筒仓、料仓、高炉等工业设施,改造复杂程度和难度非常大。
比如在大跳台雪飞天背后,在整个冬奥会中与运动员腾空瞬间一同成为镜头捕捉焦点的,被谷爱凌称为「大烟囱」的冬奥会徽塔。这4座双曲线造型、高达70米的冷却塔其实是原首钢电力厂的配套设备,最早的建于1978年,最晚的建于1991年,一直运行到首钢老厂区钢铁主流程停产。
在设计之初,就计划将冷却塔作为运动员腾空而起的重要背景,出现在高速摄影机画面中,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要识别元素。然而,这对涂装的设计和实施都有很大难度和挑战。
根据中国日报等媒体的报道,冷却塔塔形巍峨高耸,但其蛋壳结构的主体十分脆弱。为了确保景观效果,设计团队反复测试,重建冷却塔模型,模拟运动员起跳轨迹,精确测算冷却塔会徽涂装的尺寸和角度。最终确定涂装会徽高16.5米,宽13米,距地46米,这个点位的确认成就了与运动员的交叠。
另一方面,由于冷却塔形体较大,施工过程中需要将会徽切分成单元画面,逐点确认会徽转折点,最后手工进行涂装。担任总设计师的张利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冷却塔是北京天际线的延伸,这是小时候对首钢的印象。而今,首钢是北京进行城市更新的缩影。」
除此之外,根据首钢有关负责人向氪体的介绍,大跳台赛道在建设时就预留了出水口,未来不仅可以滑雪,甚至还可以根据需求改造成滑水、滑草等更多项目。在滑雪大跳台下方的体育广场和观众区,建设者还特别设置了「氛围照明」系统,也可以举办演唱会等大型活动。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这座工厂向北京上空「喷吐」的,从滚滚烟雾变成了一个个奥运选手,这样的改变,可以说成为了冬奥元素与老工业遗址最好的融合。
如今,包括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比赛场馆的首钢滑雪大跳台部分区域在内的首钢园北区已经面向游客开放
04
冬奥遗产打造城市新地标
对于冬奥会的体育设施而言,由于其比赛项目的特性和位于市区的地理位置,大部分很难与生活结合,因此很多奥运比赛场馆,往往在盛会后被闲置或拆除。但作为北京冬奥会中仅有的四个冬奥会比赛项目新建场馆之一,首钢园区内的滑雪大跳台场地成为了世界上首个永久保留场地,
在总设计师张利看来,国际上体育场馆设计的趋势是「越来越接近日常」,因为体育本身就是日常生活方式的一种,场馆正从服务于专业大型赛事转向服务于日常使用。
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可持续性,恰恰体现在青春运动与工业遗产的永久结合。张利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谈道:「滑雪大跳台运动的‘粉丝‘多是酷酷的年轻人,边喝啤酒、边看比赛,永定河边的首钢工业遗产区,冷却塔、冷却池、高炉、料仓,场景恰恰很酷。」
而按照首钢的初步方案,首钢滑雪大跳台的赛后利用主要围绕举办世界级赛事、打造专业运动员训练场地、开展商业文化娱乐活动等,带动首钢园乃至京西地区体育经济社会多元发展。
「冬奥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遇,更是打开了首钢重新振兴的大门。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老工业区工业遗存和风貌的保护再利用,把奥运遗产利用、老工业区有机更新、绿色高端发展紧密结合,实现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首钢集团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将坚持老工业区工业遗存和风貌的保护再利用,面向新产业、新业态,保持工业风貌,挖掘工业遗存的独特魅力,真正做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首钢情结」。
首钢园区旧貌换新颜,曾经的冷却池群明湖碧波荡漾,自动驾驶和无人零售车「智慧灵敏」,改造后的铁轨和管廊充满了满满工业风。记忆里的首钢一去不返,但新首钢让他们依然可以在这里找到快乐的时光。
如今,整个园区成为周边市民散步,溜娃的首选。充满时代感的工业遗迹,搭配着绿地碧波,以及重新奔流的永定河,那个骄傲的「钢城」,正以全新面貌再度出现在大家眼中。
曾经完整的首钢厂区,如今就像两个平行世界存在。厂区南侧是焕然一新的首钢园,是被滑雪大跳台和极限运动公园们环绕的新厂区。而北侧的老工作厂区和仓库,一地的落叶和挂满爬山虎的老式楼房,都还在诉说着这里的历史。
走在这里,看着那些穿着首钢蓝色员工服一个个排队进入食堂的工作人员,颇有穿越之感。曾经的首都钢铁公司已经外迁,这里的未来不再属于工业,而更近于人文二字。
体育,是人文发展的重要一部分;百年首钢,则肩负着责任和担当。
来源:体育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