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一大共识就是其带来的经济效益是被高估的、也没有持续性。尽管如此,过往的研究着重聚焦于服务行业,忽略了工业领域的影响。也有观点认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是以牺牲他人为代价,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资源都投入到一个地区或城市。基于此,本文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背景, 调查北京的工业企业是否于08奥运之前显著地增加了资金投入;是否在奥运之后相比于其他城市地区的同类型企业获得更高的利润和收益。利用双差法估计,作者发现奥运会并没有导致这些工业企业增加显著的投资或收益。
作者: Ted Hayduk and Johan Rewilak
编译:陈宁
如欲阅读原文,全文见于:
Hayduk, T., & Rewilak, J. (2021). What are the benefits of hosting a sporting mega event? Evidence from industrial firms in China. Journal of Sport Management, 1(aop), 1-12.
研究大型体育赛事、尤其是奥运会或世界杯之类赛事经济效益的研究很多,焦点都集中在个人收入、就业、税收等。而这些研究的发现基本都集中在短期效益上。和大型赛事密切相关的行业领域主要为旅游和酒店服务业,而大型体育赛事毫无疑问会吸引国内外游客从而拉动这些领域的发展。按这个逻辑举办大型赛事的地区和城市需要在赛前对赛事举办地进行城市美化、场馆建设、基础设施升级、娱乐产业开发等。因此事实上服务产业的发展也相应带动了其他非服务产业的发展。
然而,大型体育赛事对工业产业影响的研究比较匮乏。以往研究并没有发现大型赛事对产业可观的经济效益,这很有可能是因为这些研究忽略了大型赛事对供应链和产业结构产生的宏远影响。另一方面,对于需求方面过多的关注也导致供给侧在大型赛事举办前获得的发展和收益则被忽略。因此,当前的文献无法阐释,工业企业在大型体育赛事前为了应对需求增长的各类投入和操作是否带来预期效果。鉴于这一问题,本文重点考察了中国几大城市共1470家工业企业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需求和供给侧收益。
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
以往对大型体育赛事产生经济效益的研究都集中在就业、平均收入、工资、税收等方面,以及服务产业。这是因为大型体育赛事一般会带动国际旅行、餐饮、酒店、旅游等产品的消费,而这些消费一般为短期或一次性的。例如,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期间,里约热内卢新建了总数为15000间酒店房间,以应对奥运期间的庞大客流。而实际上,大型赛事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可能被这些服务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所吸收。例如,增加酒店房间无疑带来了客流和相应的收入,也增加了酒店等服务产业背后的基建成果。
有学者就对24届冬季和夏季奥运会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举办这类大型体育赛事基本没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即便有也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相关研究也无法证实举办奥运会所能带来的长期收益。例如,瑞士举办2008年足球欧洲杯没有带来显著的宏观经济收益。大部分研究都将目光集中在赛事举办前后的短期内,因此无法对长远期进行客观和科学的预测。而那些在大型赛事举办上参与竞标但没有获得成功的城市,反而因为获得国际关注而却实地获得了经济效益。
在大型体育赛事特别是奥运会带来的旅游市场增长上,有研究发现2014年巴西足球世界杯带来了约一百万体育游客,2016年夏季奥运会带来了约10万名国际游客,北京奥运也毫无疑问地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德国2006年足球世界杯期间,酒店预订增加了约70万间。但相应产生的问题是,这些增长是永久性的吗?从以上实证研究调查的结果来看,显然不是。2006年托里诺冬季奥运会造成的游客增长在奥运结束后即消失。悉尼2000年奥运会导致了国际游客数量增长后,也回落并长期稳定地保持低于赛事期间的水平。
为应对赛事期间各类需求的增长,赛事举办地的服务产业和其他产业都要扩大生产规模和容量。这就包括体育设施的升级扩容、城市美化工程、交通和通讯设施的扩容和改造、基础设施建设、酒店酒吧餐饮娱乐场所的新建等等。尽管各地的发展因地制宜各不相同,总体上大型赛事带来的产业发展是不容小觑的。然而,过往研究对这类变化的关注是有限的,而对需求侧的增长更为重视。而供给侧的发展和增长本身也有企业层面对未来经济效益的预期和预测。
北京2008奥运和2022冬奥
北京于2001年7月击败了多伦多、巴黎、伊斯坦布尔、以及大阪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而在08奥运的成功举办之后,北京又于2015年获得了2022冬季奥运会的举办权。十几年间举办两次大型奥运赛事,给研究长期经济效益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背景,也给研究企业层面奥运影响的评估和战略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中国特殊的经济和政治体系也给这一研究提供了独特的价值点,因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巨大体量、以及政治影响力都使得本研究可以做深度挖掘和剖析。
在北京奥运之前,中国政府在基础设施方面就大力加大了投入,包括机场的翻新和扩容、北京轨道交通的新建、20个体育场馆的新建或升级。围绕奥运会的基础建设投入达到了400亿美元。除去08奥运会之外,这些基础设施还目标服务于2000年至2008年150万人口的增加。然而并不是每个产业都获得了同等的发展机会,很多工业企业就不得不为了减排和减污染的目标迁址或关厂。而北京奥运和冬奥的准备也不仅仅是北京一座城市的工作,还获得了很多周边和其他城市和地区各方面的支持。
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假设:
(1) 在08奥运的筹备阶段,北京非服务产业的企业相比于其他地区同类型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
(2) 在08奥运之后,北京非服务产业的企业相比于其他地区同类型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
3) 在2022冬奥的筹备阶段,北京非服务产业的企业相比于其他地区同类型企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但要小于08年奥运同期的投入水平。
研究方法
本文获得2000年至2017年中国1470家工业企业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并将所有数据分为三个时间阶段:奥运前的2000年至2004年;奥运影响期2005年至2012年;以及冬奥筹备期的2013年至2017年。数据来源于会计数据库。
通过基于双差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估计的回归分析发现,
(1) 2000年至2004年,位于北京的工业企业相比于其他地区的同类型企业在资金投入上并无显著的差异;
(2) 2005年至2012年,位于北京的工业企业相比于其他地区的同类型企业在经济收益上并无显著的差异;
(3) 2013年至2017年,位于北京的工业企业相比于其他地区的同类型企业在资金投入上并无显著的差异;
(4) 2013年至2017年,位于北京的工业企业相比于2000年至2004年期间的资金投入仅有不明显减少,并不统计意义的显著差异。
研究启示
北京奥运吸引了400亿美元的投入,按道理会造成社会和经济上较大的反弹效果。然而,本文研究发现,位于北京的工业企业在赛事前后的资金投入和经济收益上,相比于其他地区同类型企业并没有显著差异。唯一的特例仅出现于2008年的年度数据。因此,这些结果可以说明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经济效益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
本文结果带来的另一个启示在于,大型体育赛事给举办地带来的经济推动,可以同比推算在周边和其他区域。例如,有研究指出北京夏季奥运会给北京带来了0.8%的经济增长,鉴于本文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推算出,北京08奥运给上海、天津等其他城市带来的经济增长也基本在同等水平。
那么为什么奥运会没有给工业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影响呢?本文作者提出了几个观点:(1)北京基础设施的开发需要举全国之力、利用全国产业体系来推动,而非仅仅是北京当地的企业;(2)北京奥运尽管举办于北京一座城市,确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大事,因此造成的影响也是全国性的;(3)北京奥运的举办也受到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规划的影响,因此影响不仅仅于北京一座城市。
大型体育赛事的筹办需要获得本国公民和本地居民的支持,而不支持的两个主要观点在于(1)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效益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及(2)仅有举办城市和地区获得收益。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消除大众对第二点的忧虑,——大型赛事在政策和规划的统筹之下,是可以给不包括赛事举办地的多个地区甚至全国带来收益的。
来源:清华体育产业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