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政策速递】各省市体育行业纾困解难措施汇总一览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2-06-17点击:
        面对疫情给体育产业带来的持续冲击,各省市体育局及有关部门近期出台多项举措帮助体育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加快推动体育企业复工复产,促进体育产业稳步发展。数工委摘录了部分省市(江苏省、上海市、四川省、深圳市、海南省、湖北省、天津市、山东省、厦门市、合肥市、西藏自治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措施内容进行分享,供各省市有需求的体育企业参考。
 
        江苏省
 
        4月26日,江苏省体育局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帮助体育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体育产业稳步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一是深化实施服务体育企业行动计划,进一步发挥省、市、县三级体育产业政企沟通联系点作用,健全体育企业诉求快速回应和解决问题服务机制,实行“一企一策”服务。
 
        二是推动各类助企纾困政策落实落地,加强相关助企纾困政策在体育领域的宣贯解读,推出“助企纾困政策工具包”,直达快享惠及更多体育市场主体。
 
        三是尽早确定年度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提前开展省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加快推进省级评审工作,9月底前确定年度立项支持项目和额度。
 
        四是全部下放全民健身器材政府采购计划,加大全民健身器材采购专项经费市县转移支付力度,年度全民健身器材采购计划全部下放市县。
 
        五是优化升级“体育企业金融贷绿色通道”,联合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推出“阳光体育贷”融资服务方案2.0,实行7×24小时全流程线上办理一站式信贷服务。
 
        六是加快释放体育消费新动能,全面推进国家和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引导各地打造体育公园、体育旅游基地,发放体育消费券,开展体育嘉年华、体育大卖场等主题活动。
 
        七是有序开放公共体育场馆,恢复全民健身和体育竞赛活动,启动开展第二届长三角体育节、江苏省老年人体育节和第二十届省运会青少年部各项比赛;严格落实疫情属地防控要求,推动各地有序开放公共体育场馆,开展全民健身和体育竞赛活动。
 
        八是切实落实体育彩票网点纾困帮扶补贴政策,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2022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资金用于体彩网点纾困帮扶。
 
        九是助力市场主体推介优质体育产品和服务,发挥各类体育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组织参展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长三角国际体育休闲博览会,继续办好江苏体育产业大会和第三届体育新空间全球设计大赛。
 
        Jiangsu/  江苏
 
        上海市
 
        6月7日,上海市体育局发布《关于支持体育企业抗击疫情加快恢复发展的实施细则》,出台10项纾困措施:
 
        分别是:减免承租公共体育场馆租金、给予体育企业纾困资金补贴、持续配送体育消费券、发放体育场所防疫物资补贴、支持体育彩票销售、鼓励体育企业发展线上模式、支持社会资本扩大体育投资、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体育企业力度、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Shanghai/  上海
 
        四川省
 
        近日,四川省体育局印发《助力体育企业纾困解难推动体育产业稳步发展的八条措施》 ,从“政策扶持、金融支持、人才培育、扩大内需”等多方面着手,加快推动体育行业恢复振兴。
 
        《措施》提出,进一步加大体彩公益金对体育公园、健身步道、乡镇健身中心、社区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2022年6月中旬前下达第一批省体彩公益金项目。推进各级重点项目加快实施,具备开工条件的年内全部开工,在建项目加快形成更多实物量。
 
        在夯实金融支持方面,继续推行“体育贷”,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商业赛事经营权质押、场地经营权质押等方式向体育企业提供信用贷款产品。同一企业通过“体育贷”,最高可以获得1000万元贷款资金和不超过100万元的贷款利息、担保费、保险费等融资成本补助。
 
        在培育市场主体方面,探索成立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强化对四川省体育领军企业、骨干企业、重点项目的投资支持。对纳入体育产业统计的企业,今年内由“四下”企业转型升级为“四上”企业的,给予一次性补助资金5万元。
 
        在加大示范培育方面,对获评体育产业示范类的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其中,对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示范项目分别补助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对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单位、示范项目分别补助15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对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分别补助300万元、150万元;对四星级体育服务综合体补助50万元。
 
        另外,《措施》对强化人才培养、丰富赛事供给、推动要素流转等方面都给出了具体的支持举措。
 
        Sichuan/  四川
        
        深圳市
 
        5月23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商务局、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其中第六项为“促进户外文旅体消费”:
 
        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积极开展文旅体活动。发挥深圳“山海连城”“一脊一带二十廊”的城市生态脉络优势,举办黄金海岸旅游节、红色旅游等系列旅游活动。鼓励广大市民走到户外,支持体育社会组织下沉社区组织健身、露营等活动,联动契合活动主题的品牌生产商、经销商配套开展促销活动。鼓励各级工会组织举办健身活动,按规定使用工会经费为职工购买健身服务。丰富推广城市文化菜单,积极开展草地音乐节、沙滩音乐节、粤剧周、青年艺术周、读书月、美丽星期天等文化活动,办好马拉松、赛艇等体育赛事。(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总工会、财政局、各区)
 
        举办潮流主题消费活动。支持重点商圈联合经营商户举办咖啡、茶饮等主题消费节,开展品鉴、教学、沙龙、陈列等活动,拓宽消费体验场景,打造时尚、休闲城市生活方式。(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区)
 
        推动体育设施“一键预约”全覆盖。鼓励学校、社会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共享,推动已建成且有条件的学校进行“一门两开、早晚两进”安全隔离改造,2022年6月底实现学校、社会、公益等体育设施“一键预约”全覆盖。用好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通过“i深圳”平台预约体育场地享最低6折优惠,促进体育消费增长。(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财政局、各区)
 
        推广高品质智能健身器材。在社区、公园、广场及机关、事业单位等场所新建或改建200个以上便民健身设施,推广使用一批受众面广、灵活轻便、科技含量高的健身器材。鼓励商业楼宇、厂区、园区等重点场所采购使用符合条件的健身器材,按其实际采购总金额的5%、给予最高不超过1万元资助,打造全民健身新场景。(责任单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财政局、各区)
 
        Shenzhen/  深圳
 
        海南省
 
        5月23日,海南省发布《海南省进一步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实施办法》。海南将举办2022年海南健康游欢乐购——“我和春天的约‘惠’”联合推广活动。鼓励各类服务业企业参与“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活动,对企业参加国内国家级展会,按照参展项目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最高30万元补助。(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省财政厅、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省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海南鼓励银行机构主动与省文旅主管部门沟通对接,畅通银企通道,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建立重点旅游业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库,并将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共享,提升获贷成功率。(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人行海口中心支行、海南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海南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将符合规定举办的工会活动、会展活动等的方案制定、组织协调等交由旅行社承接,鼓励文旅行业主管部门组织赴国内主要客源城市举办路演推介活动。(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各级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Hainan/  海南
 
        湖北省
 
        5月26日,湖北省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为涉及到体育的相关举措:
 
        鼓励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会同债券融资监管部门梳理建立餐饮、零售、旅游、体育、交通运输等服务业领域发债后备企业名录库,组织有实力、有意愿的证券公司、评级机构等中介机构开展库内企业辅导培育,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帮助拟发债企业担保增信缓释风险,支持拟发债企业申报注册发行债券。(责任单位:省发改委、人行武汉分行、湖北证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交通运输厅、省体育局、民航湖北监管局,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加强文旅体育市场主体与金融机构合作。各级文旅、体育部门建立健全重点文旅、体育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库并定期更新,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预期发展前景较好的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星级酒店、旅行社、健身场所等重点文旅体育市场主体加大信贷投入。(责任单位:人行武汉分行、湖北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文旅厅、省体育局,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加强对文旅体育企业信贷支持。对于小微文旅体育企业信贷融资,不得在贷款合同中约定提前还款或延迟用款违约金,取消法人账户透支承诺费和信贷资信证明费。降低担保、再担保收费比例,对符合条件的小微文旅体育企业的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按照每年不高于1%收取担保费,再担保费率按协议征收,最高每年不超过0.2%。对受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文旅体育企业,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续贷方式,对符合续贷条件的文旅体育企业按正常续贷业务办理,保障续贷需求不断档。(责任单位:人行武汉分行、湖北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财政厅、省文旅厅、省体育局,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加大对文旅体育市场主体普惠金融支持。以县域为单位,每个县域选择3—5家符合条件的、预期发展良好的中小微文旅体育企业,开展企业信用培植工作。发挥湖北文化金融服务中心的作用,建立中小微文旅体育企业融资需求库,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文旅体育企业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将文旅体育业作为“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体系重点支持行业,设立“再担文旅贷”“农担乡村文旅贷”等新模式,将文旅体育企业和有关工作室、个体工商户纳入服务范围。(责任单位:人行武汉分行、湖北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财政厅、省文旅厅、省体育局,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拓展旅游体育消费群体。推动各级工会使用工会经费办理“湖北职工惠旅年票”。2022年发放1500万元体育消费券,带动体育消费。(责任单位:省总工会、省文旅厅、省体育局,各市、州、县人民政府)
 
        Hubei/ 湖北
 
        天津市
 
        6月6日,天津市体育局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提出“五条”举措帮助体育企业纾困解难,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措施一: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助企纾困政策
 
        一是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各区企业调查研究,主动服务企业,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面临的困难,大力宣传贯彻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大力协调税费减免、融资服务等方面的纾困政策问题,帮助企业享受相关政策扶持,解决企业燃眉之急;二是推动政策落实。严格执行《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等政策要求,统筹制定面向中小企业预留采购份额方案,扩大预留份额和采购比例;对有关小微企业租户减免租金,帮助小微企业租户渡过经营难关,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措施二:积极推动落实财政扶持项目资金
 
        及时与市财政部门对接,制定2022年度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指南,启动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工作,面向全市公开征集大型赛事活动、体育装备制造转型升级、体育场馆改造、体育会展、体育惠民签约补贴、贷款贴息等9类项目,组织开展评审论证,尽快推动扶持资金拨付;发放15家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432万元。
 
        措施三:搭建企业信贷融资银企对接平台
 
        一是畅通银企对接渠道。积极组织筹备举办金融政策宣讲暨银企对接相关活动,邀请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参加,为企业宣讲金融信贷政策,现场与企业对话答疑,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帮助解决企业信贷需求问题;二是开展服企主题活动。组织策划每月持续开展“聚力服企 提质赋能”主题系列活动,邀请相关委局、高校、银行等专家,面向企业开展体育企业培训、政策解读、企业品牌建设指导、产业资源对接、座谈答疑等活动,提升体育企业生产经营和品牌化打造水平,畅通沟通联络渠道。
 
        措施四:充分激活体育产业消费市场
 
        一是推动线上体育健身消费。充分发挥“互联网+体育”模式优势,线上带动线下,计划举办首届“海河群英”线上跑暨百万健身体验券发放活动,为健身服务商户免费搭建宣传平台发放百万健身体验券,帮助企业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引流潜在消费群体;二是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打造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和线路,推动V1汽车世界体育服务综合体建设,筹备举办京津冀体育产业大会,积极引进和承接国际国内汽车、摩托车赛事及活动,提振体育消费信心,全面激发体育消费活力。
 
        措施五:不断扩大体育惠民健身服务规模
 
        一是发放体育惠民补贴。今年以来发放体育惠民卡4万余张,惠及持卡市民1.2万人,发放体育惠民补贴248万元,拉动体育消费近1000万元;二是提升体育服务质量。近期启动新一批签约服务单位征集工作,丰富体育服务种类,扩大体育惠民卡服务单位覆盖规模。通过“体育惠民卡”微信公众号持续开展线上健身专题指导活动,结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课程进行指导服务;三是完善体育惠民政策。持续收集市民及签约单位对体育惠民卡提出的建议,优化体惠卡使用方式与流程,调整和完善体育惠民补贴政策,不断提升体育惠民健身服务水平。
 
        Tianjin/  天津
 
        山东省
 
        5月26日,山东省体育局与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金融辅导助企纾困集中行动的通知》,同时公布了重点支持企业名单、受疫情影响企业名单、金融辅导工作流程、辅导队“辅导填报”操作手册和省级金融惠企政策。山东共有756家体育企业纳入金融服务企业名单。
 
 
        而在山东省出台的《山东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实施方案》中,山东对所还有优惠政策均顶格落实、应享尽享,比如对于国家提出的“六税两费”减免、核酸检测补贴等政策,山东省全部按照最高标准顶格落实。截至2022年4月底,全省首批2666家中小微企业获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共计5739万元,18449户市场主体受惠;发放餐饮、零售、体育等服务业困难行业贷款648.4亿元,同比多增182.6亿元。
 
        【青岛市】
 
        5月29日,青岛市体育局印发《青岛市体育局促消费激活力稳增长若干措施》,通过激发体育消费潜力,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发展,促进全市体育行业平稳健康运行。《措施》共包含十大部分,涵盖了政策扶持、金融支持、扩大需求、激励创新等方方面面。
 
        青岛市鼓励社会力量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积极承办各项体育赛事活动,社会力量举办的全国、国际体育赛事给予最高100万元扶持,年度总额1000万元。
 
        《措施》提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承租市体育局所属房屋的非国有中小微体育企业,免收3个月租金;对存在资金支付困难的企业,可以协商延期收取租金。
 
        在激发消费活力方面,青岛市会同体育健身经营单位持续开展“你健身,我买单”体育惠民消费券发放,总金额不少于2000万元。
 
        此外,还鼓励品牌创建。获评省级以上精品(标牌)体育赛事的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奖励,年度总额不超过200万元。获评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示范项目的,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奖励;获评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示范项目的,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奖励,年度总额不超过100万元。
Shandong/  山东
 
        厦门市
 
        4月13日,厦门市体育局印发《关于印发应对新冠疫情进一步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的通知》: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在“厦门体育”微信公众号上设立专栏,加大对国家、省、市关于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等应对疫情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力度,帮助体育企业进一步了解政策,及时做好相关申报工作。
 
        二、减免企业租金
 
        对承租市体育系统的经营性房产和保障房配套商业用房用于生产经营的,按市里的有关规定进行减免。
 
        三、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激活体育市场活力。
 
        四、支持体育场馆复工复产
 
        指导体育场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大复工复产工作宣传及优惠信息发布。鼓励各类体育场馆加入“Ai运动”智慧体育平台,完善健身地图。在体育系统举办的各类赛事活动现场,邀请体育场馆进行宣传推广和互动展示活动,助力体育场馆复工复产、消费升级。
 
        五、培育体育消费新业态
 
        开展体育消费生活节、发放惠民运动券等促消费活动,激发体育消费热情。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消费新模式,鼓励体育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转变发展模式,拓展网络销售、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等新业态,促进体育消费新模式、新场景的普及应用。
 
        六、加强金融信贷支持
 
        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体育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出针对体育企业的金融服务方案,促进体育企业信贷平稳过渡。
 
        七、做好企业服务保障
 
        科学安排预算内财政资金,提前启动高水平赛事、市级产业基地和社会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等相关奖励申报工作,加强企业申报辅导工作。及时开展由企业承担的体育赛事、体育活动、设施建设等项目,需要招投标的,尽早发布招投标信息。引导相关体育协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搭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及时了解、解决体育企业在生产、经营、投融资中的困难,加强信息共享。
 
        八、加强典型企业宣传
 
        及时收集体育企业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对在疫情期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捐赠各类抗疫物资,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有序推动复工复产,服务市民健康等方面的先进典型做法给予宣传。
 
        Xiamen/  厦门
 
        合肥市
 
        5月26日,安徽省合肥市印发《进一步加大纾困力度助力企业发展若干举措》,其中多处均涉及到对体育行业的纾困举措,还公布了合肥市体育局相关纾困政策的咨询电话:0551-62648050。比如,合肥市对体育场馆等文娱体育行业的规上企业,购买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达到5万元的,按30%给予一次性补贴,单个企业补贴不超过10万元。(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市体育局、市邮政管理局、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
 
        合肥市要求,对承租本市国有企业经营性用房或产权为行政事业单位房产,涉及文体娱乐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免收今年2月至6月房屋租金,免收房屋租金必须落实到最终承租户,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可参照执行。(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体育局、市交通局、市邮政管理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各县(市)区、开发区)
 
        合肥将对受疫情影响上半年延期且于当年度举办的市场化展会项目,按照不超过实际缴纳场租费用25%的标准给予支持,单场补助金额不超过10万元;支持影院、演出场所运营发展,按照每个座位25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继续面向合肥市城区健身人群发放健身消费补贴,鼓励市民和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市内健身房、游泳馆开展健身活动;对2022年服务类机构承接全市各级政府部门的项目,可按规定进行预付,预付金额不超过合同约定金额的50%。(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体育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开发区)
 
        合肥市要求,2022年6月30日前,将信易贷平台上“政信贷”金融产品支持范围扩大到批零住餐、文体旅游行业。上述企业申请“政信贷”金融产品新增贷款不超过2000万元,给予企业50%最高50万元贴息补助和担保机构1%担保费补贴,期限不超过2年,并给予信用贷款最高80%、担保贷款最高70%风险补偿政策支持。(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体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
 
        Heifei/  合肥
 
        西藏自治区
 
        在《西藏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实施方案》中,多处涉及到文体旅游业的纾困扶持措施。
 
        西藏规定,自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实施阶段性缓缴政策,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文化、体育、旅游行业参保单位,可以申请缓缴工伤、失业保险费一年,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区税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西藏要求在藏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预期发展前景较好登山户外探险等重点文化、体育、旅游市场主体加大信贷投入,适当提高贷款额度。〔旅游发展厅、文化厅、区体育局、人行拉萨中心支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西藏将文体旅游企业融资需求纳入“6+1+N”融资对接服务清单。鼓励在藏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增加文化、体育、旅游业有效信贷供给。建立重点企业融资风险防控机制。引导在藏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文化、体育、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体育、旅游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拓宽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旅游发展厅、文化厅、区体育局、人行拉萨中心支行、区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西藏要求对符合条件的、预期发展良好的旅行社、旅游演艺、登山户外探险等领域中小微企业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在藏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文化、体育、旅游相关初创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主题民宿等个体工商户分类予以小额贷款支持。〔区旅游发展厅、文化厅、区体育局、人行拉萨中心支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Tibet/  西藏
 
        内蒙古自治区
 
        4月29日,内蒙古印发《关于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精准纾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倡导对旅游、体育健身等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进行精准纾困。
 
        内蒙古要求,本着能开尽开的原则,鼓励区内各类旅游景区、酒店民宿、健身娱乐场所有序恢复开放。推动各地区出台和落实文旅企业奖补政策。
 
        内蒙古对不裁员、少裁员的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企业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中小微企业按照企业上年度实际缴纳当年度失业保险费的90%返还,通过“免申直返”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发放稳岗返还资金,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经济参照中小微企业执行。对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企业、个体工商户采取欠费不停供措施,可延缓3个月缴纳企业生产经营产生的水、电、气费用,并减免在此期间产生的欠费违约金。
 
        内蒙古将不断提升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可得性和便利度,积极推广“信易贷”“政采贷”“银税互动”“蒙享贷”等线上融资模式。鼓励各地区担保机构扩大对上述产品的担保规模,按照各级各类担保公司的担保额,自治区财政给予融资担保奖补和风险补偿。
 
        Inner Mongolia /  内蒙古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本行业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会观点,内容仅供参。

Copyright © 2013-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