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体育热带动乡村游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2-07-22点击:
        黄龙县石堡镇梁家河村以垂钓为主题向旅游名村迈进;小足球“踢”出留坝县留侯镇营盘村的致富路……我省各地积极探索建设乡村体育旅游综合体,培育乡村文化、体育休闲、赛事旅游、原生态体验聚集区等,加强体育文化与旅游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为乡村振兴赋能。
 
        ■ 统筹城乡发展休闲体育
 
        6月17日,黄龙县政府部门负责人一行特意来到西安,与我省从事休闲体育方面研究的有关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举行座谈会,共同为黄龙县休闲体育发展献计献策。同时,黄龙县与我省长龙体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龙体育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引进社会力量加快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助推黄龙全域旅游发展。双方就体育项目包装、赛事组织运营、体育设施规划设计、体育宣传推广、体育资源整合对接、体育招商协作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乡村体育旅游综合体发展。
 
        “黄龙县主动作为,积极推进体育产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扩大体育旅游消费,为乡村振兴而努力的行动令人欣慰。”西安体育学院运动休闲学院院长杨建设表示。近日,省体育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推荐“十四五”期间乡村体育旅游示范村工作的通知》,旨在发展壮大“体育+”“旅游+”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很多体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积极为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以赛事为载体,整合地方特色,发展体育旅游,构建‘一县一方案’的赛事模式,是我们企业在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总体思路。”长龙体育集团董事长吉云波介绍。早在2016年,长龙体育集团旗下的企业在当年的贫困县黄龙县策划运营了陕西省山地自行车越野定向挑战赛,开创了全省体育扶贫的先例,成为国家体育总局赛事精准扶贫的经典案例。赛事通过赛道将沿途镇村、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串联起来,将地方农特产品销售,文化、旅游资源推广展示等列入赛事活动环节,发挥出赛事综合带动效应,为当地村民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促进了体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黄龙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晓民表示,近年来,黄龙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带动、统筹城乡、全面小康”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规划实施休闲体育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以康养度假为主线,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为支撑的全域旅游新格局。黄龙县先后获得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全省全民健身示范县等称号。
 
        据介绍,近年来,黄龙县按照“赛事+”的办赛理念打造了一批精品赛事,并将办赛与展览展示、农特促销、旅游推介、民俗文化等多样化活动相结合,大力培育体育经济;以越野滑雪(轮)项目为抓手,推进冰雪场地建设和赛事活动开展,形成了冰雪运动推广与深化体教融合、激活生态旅游等相结合的冰雪运动黄龙特色发展模式;连续多年举办黄龙超级越野跑、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等扶贫特色赛事,通过赛事吸引游客到当地消费,助农民增收。
 
        黄龙县以打造山地户外系列精品赛事、建设运动休闲载体、发展冰雪运动、高标准建设陕西省休闲垂钓基地等为重要路径,吸引游客到黄龙旅游,每年仅通过办赛促进旅游收入达3000万元,休闲体育成为黄龙经济新的增长点。
 
        今年,黄龙县出台了2022年休闲体育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督促实施方案的落地落实。黄龙县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体育企业,加强赛事运营、项目包装、体育大数据、智慧体育研发、智慧健身服务、体育宣传、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弥补黄龙县休闲体育市场主体短板,促进休闲体育消费提质扩容,拉动农村节假日餐饮、住宿、旅游等消费。
 
        ■ 一竿钓“活”一池水
 
        7月17日,“上好佰福特杯”尚安超级垂钓联赛第10场大赛在黄龙县石堡镇梁家河村的休闲垂钓基地火热展开。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参赛选手们各就各位,分散排列在钓池两边,场面蔚为壮观。放饵料、抛竿,耐心等待后,拉钩、起网、迅速将鱼收入网中,选手们一气呵成,在山水间尽享欢乐。从5月28日到7月18日,该基地已举办了10场垂钓大赛、4场小规模钓鱼比赛,平均每场有200人参加,吸引了河南、山东、山西、内蒙古、河北、甘肃、宁夏等地的选手前来参赛。
 
        黄龙县石堡镇梁家河村风景秀美、山水相依,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目前这里已建成陕西省休闲垂钓基地。该基地距县城约9公里,占地面积112亩,投资近3000万元,是西北最大、供氧设备最先进的国家一类垂钓赛事基地,也是黄龙县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亮点工程。
 
        “梁家河村休闲垂钓基地自2020年建成后,已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垂钓爱好者前来参与比赛,带动了当地农村相关产业发展。”黄龙县体育运动中心主任叶剑介绍,2021年,石堡镇梁家河休闲垂钓小镇共举办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社会组钓鱼赛、湖南卫视快乐垂钓全国公开赛等赛事13场次,日常小钓23场次,30个省(区、市)的5000余名选手、8万余名游客先后到黄龙参赛观战。这些赛事累计招用保洁、辅助裁判、交通疏导员等临时用工人员315人,平均每人每天收入300元。
 
        石堡镇是黄龙县人口资源、市场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最集中的地方。该镇建起西北地区首个千人垂钓基地,配备了最先进的磁悬浮供氧设备,聚合自然资源,为垂钓大赛融入竞技、体验、娱乐等元素,吸引了诸多网红前来直播赛事盛况和黄龙美景,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吸引人们对黄龙的关注,用一竿钓“活”一池水。
 
        叶剑说,随着各类垂钓赛事的不断开展,石堡镇梁家河村的产业转型迈出了坚实一步,体育赛事和生态旅游有机融合,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创业机会。各类品牌赛事活动,激发了当地群众发展精品民宿和农家乐的积极性,促进村集体多点增收,梁家河村正在向以垂钓为主题的旅游名村迈进。
 
        “自从发展渔业小镇后,村民们收入增加了不少。每次举办钓鱼大赛,村子里会来很多游客,村民们通过摆摊、经营民宿获得不少收入。”黄龙县石堡镇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刘克强介绍,村民现在开办民宿、农家乐的积极性很高,村上也会开通绿色通道帮助他们尽快走上致富路,享受更多赛事红利。
 
        “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家门口经常举办大型垂钓活动,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不用到外地辛苦打工了,生活越来越好了。”梁家河村村民辛强说。
 
        黄龙县优越的地理环境赋予了石堡镇发展渔业小镇的区位优势。黄龙县委、县政府积极利用区域内天蓝、山绿、水清的生态资源,依托石堡镇梁家河休闲垂钓基地,培育建设休闲垂钓小镇,创新休闲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为乡村振兴赋能。
 
        ■ 小足球“踢”出乡村致富路
        
        留坝县留侯镇营盘村,10年前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留守村。高海拔、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落后的交通状况,使这片土地相对封闭,村民只能在地里刨食,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如今这里因为足球基地的建立,成为令人羡慕的富裕村。
        
        “今年我们这里的农家乐一床难求,很多游客过来因为没有提前预订房间,只能选择到附近村住宿,仅七八两个月营盘村24家农家乐平均收入预计达到8万元。”7月16日,营盘村驻村第一书记、汉中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马俊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由于今年夏天天气炎热,营盘村平均温度只有22摄氏度,加之优质的足球训练环境,吸引了2万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及陪同家属来此训练消暑。当前所有房间预订一空,生意异常火爆。为了进一步提升接待能力,这里正加紧建设高标准民宿、四星级酒店、留坝足球学校,明年的接待能力将大幅提升……
 
        昔日的贫困村如何变成了“香饽饽”?留坝县政协副主席、县体育运动中心主任陈军给出答案:“经过顶层设计,市场运作,政府部门的全力推动,留坝县从2016年开始,借助校园足球品牌,依托营盘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高标准建成了4个标准化天然种植草坪足球场、3个标准化人工草坪足球场,建设了可容纳800人食宿的运动员公寓、餐厅楼及图书馆、多功能厅、运动员康复中心等各种配套设施。足球赛事、青训等大型体育活动带来了运动员、教练员、学生家长等多个年龄段的消费群体,形成了一条集交通、住宿、餐饮、休闲观光、销售为一体的消费链,为营盘村开拓出致富奔小康的新路子。”
 
        营盘村村民黄金艳说:“我在2008年开办了农家乐,刚开始几年营盘村也没多少游客,生意不行,但自从2016年政府投资修建了足球场后,来营盘村的游客一下多了起来,每年光夏季来集训的学生就有两万人。正是有了足球场,我的农家乐生意一下子好起来,特别是去年8月中国女足到营盘集训后,营盘村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今年的生意非常好,腊肉、木耳、蜂蜜、西洋参等土特产被抢购一空,每家的收入较往年翻了一番。”
 
        据了解,近4年(不包括今年),足球赛事和集训为留坝当地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近3000万元。营盘村还积极与营盘足球训练基地、紫柏山国际滑雪场对接,让营盘村村民到旅游公司务工,仅2020年营盘村人均纯收入就突破1.2万元。每年赛事期间,运动员中心和餐厅会招用当地务工人员从事宾馆及餐饮服务。农家乐的服务人员、足球场地的维护人员80%是当地村民。
 
        营盘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正在加快建设民宿、超市、快餐店、医院、康养、留坝足球学校、四星级酒店、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未来,营盘村将会更出名,农民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足球运动,让农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小足球“踢”出了营盘村的致富路。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本行业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会观点,内容仅供参。

Copyright © 2013-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