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如今越来越受到重视。前不久,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草案)》明确规定,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并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体育正式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成为定局。
近期,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8名学生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将高中体育成绩纳入学业水平考试,86.7%的受访家长表示支持,71.9%的受访家长认为能有效提高家校对学生运动的重视。科学评分标准如何制定、是否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如何保证考试公平性是受访家长关注的三大问题。
01
高中体育成绩纳入学业水平考试,
86.7%受访家长表示支持
今年41岁的许强有一个读小学六年级的女儿。他常听女儿放学回来说“今天的体育课被占用了”。“连小学都一再挤占体育课程,中学的情况就更严重了”。他感到,孩子是很想上体育课的,“我非常看好将体育成绩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这样体育课就会得到重视”。
四川自贡的郭丽丽孩子今年上初二。她也非常支持将体育成绩纳入学业水平考试,“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86.7%的受访家长支持将高中体育成绩纳入学业水平考试,其中26.1%非常支持。
“孩子一上高中,学校和家庭就都进入了备考状态,体育锻炼总是容易被忽略。将体育成绩纳入学业水平考试,一定会提高家校对孩子体育的重视。”浙江杭州44岁的罗青孩子今年刚上大学。“不过我也担心一部分家长会偏移重心,不关心孩子的体育素养,只关心‘孩子能不能拿满分或高分’”。
对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储朝晖指出,如果只是把体育放到会考考试科目里去,而没有一个恰当的评价体系,就容易让体育科目带有功利性,脱离增强学生体质的初衷。他认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很关键。
高中体育成绩纳入学业水平考试,71.9%的受访家长认为能有效提高家校对学生运动的重视。其中,受访高中生家长认同度最高(77.3%),其次是初中生家长(72.1%)。
02
科学评分标准如何制定、
是否增加学生学业负担、
如何保证考试公平性是
受访家长关注的三大问题
许强很关注体育科目考试的内容与形式。“比如有没有笔试,有没有体测,各种形式的分数占比如何。如果考试当天孩子出现身体不适等突发情况,会有机会进行调整吗?”
罗青介绍,目前浙江省有“三位一体”招生模式,是对学生的学业水平、综合素质、高考成绩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学生填报的志愿批次是提前批。她表示,将体育成绩纳入学业水平考试,会不会影响参加高考的提前批招生是很多家长关心的。“未来体育纳入学业水平考试,在‘三位一体’招生中,体育科目是否具有其他科目同等的效力?”
罗青的女儿身材瘦小,体育不是强项,“浙江中考成绩中体育占30分,为了不让体育科目拉分,孩子付出了很多努力拿到满分。升学考试是‘差一分就差一操场人’,高考更是。我担心高中体育成绩纳入学业考试,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反而达不到体育锻炼的效果。孩子们的运动长项各有不同,体育考试中项目的确定也很重要。学生有没有选择的权利?如何在自选的基础上保证公正公平?”
储朝晖也表示,不同的学生运动能力、技巧、擅长都各有差异,很难用一个标准进行衡量。“体育学科的宗旨是增强体质,更多体现的是个体体质的提升,所以在体育成绩的确定上,我认为应当将学生个体体质的增强作为一个考量指标,建立起一个针对个体体质相对发展状况的测试”。
将体育纳入学业水平考试,家长都关心哪些问题?数据显示,科学评分标准如何制定最受家长们关注,61.6%的受访家长选择了此项。其次为是否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61.1%)。其他主要还有:如何保证考试公平性(54.4%),特殊人群和不同体质学生如何考量(53.9%),测评体育项目如何确定(36.1%)。
03
69.7%受访家长希望
做好体育类用地规划与建设,
满足青少年健身需求
储朝晖指出,将体育成绩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公平性的问题值得关注。“一个是不同孩子的身体条件不同,项目有选择性更加合理。另一个是城乡教育条件的差异。城里的孩子有更好的场地、更好的教师资源。农村的孩子没有这样的条件,尤其是在一些技巧性、技术性的项目上,是要落后的”。在很多家长关注的考试形式上,他认为体育成绩是过程性的,不能由一次考试就决定学生成绩,而且相比纸质测试,运动测评更加重要。
罗青认为,提高体育科目地位,增强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学校应当发挥主要作用。她希望学校能改善体育硬件设施条件与环境,运动道具要配齐,配套设施要跟上。在体育领域要加强人才引进,吸引优秀的体育老师来校参与教学。在文化课与体育课的课时配比上也要做好平衡。
“作为家长,我也深深感到自身的体育运动知识储备不足,对孩子锻炼的指导作用发挥得很有限。特别希望相关部门能关注到家长需求,给予指导。比如,怎样的锻炼程度是合理的,怎样确保孩子在家运动的安全,以及基本的运动技巧。”许强说。
郭丽丽感到,方便孩子们进行日常体育活动的场地很有限,“比如有的社区没有健身区域,有的规划了但存在器材少、破损老旧等问题。希望未来规划中能关注到未成年人运动锻炼的需求”。
推进并加强学生体育运动,69.7%的受访家长希望做好体育类用地规划与建设,满足青少年健身需求,67.8%的受访家长认为要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提升硬件设施,62.4%的受访家长期待各地推进综合性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的建设,54.7%的受访家长希望能为各年龄段学生制订个性化体育活动方案。
受访家长中,孩子处于学龄前的占15.8%,上小学的占29.8%,上初中的占28.2%,上高中的占26.1%。
*注意:在体育培训机构的审核和监管中,校外体育培训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在迎来政策红利的同时,持证上岗、规范监管也将进一步加强,教练资质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培训班》是首个最具权威性的儿童青少年体适能国家级证书,是体育培训机构提升教练资质的最佳选择,也是最适合体育教练和体育老师自我提升的职业技能;课程由国内专注体能训练、运动心理、教育及卫生等多领域的权威专家,调查中国10万个家庭样本、历经数年研发,是专门针对2-6岁幼儿和6-15岁儿童青少年体适能教练设计的儿童青少年体适能训练与培训体系,该课程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培行业树立了标准,该专业培训成为培养儿童青少年体适能基层教练人才的新平台。证书编号备案登记、全国通用、长期有效、无需年检,可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官网查询。
来源: 生态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