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深圳、四川、成都、天津、内蒙古、张家口等地陆续发布推动体育产业的相关政策,结合地方特色多措并举激活体育产业发展。场地设施是体育运动的基础保障,各地对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予以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夯实体育产业的根基。身边的健身场地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具体来讲,上海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体育标准化 助力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意见》和《上海市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将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全面推进全民健身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上海将至少建设20座体育公园。深圳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强对学校场馆建设规划指导,鼓励存量土地和房屋、绿化用地、地下空间、建筑屋顶等兼容建设体育场地设施。
四川省发布《关于推进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农村健身场地设施基本健全,乡镇级健身设施全覆盖。成都市《户外休闲运动总体规划》是全国首个超大城市发布户外休闲运动专项规划,提出构建三个层级的创建目标体系。
天津市印发《“运动之都”建设行动方案(2022—2030年)》,预计到2030年,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国际化“运动之都”。将新建改建10个以上体育公园、500个社区体育公园、150公里以上健身步道。内蒙古自治区《 “十四五”体育公园建设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将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32个以上。张家口《建设体育强市十条措施》提出到2027年,初步建成体育强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5平方米。
此外,包括北京、湖北、福建、贵州、黑龙江在内的省市近期举办了2023年体育工作会议。其中,北京将改扩建10个体育公园,新建70处足球、篮球等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新建或更新3000件室外健身器材。湖北将把体育产业放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加快推进量质齐升,力争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福建将新建20个智慧体育公园、30个游泳池和23个多功能运动场。贵州将建设5个体育公园,8块社会足球场和200公里健身步道。黑龙江将聚焦体育强省建设目标,以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为引领,推动体育产业加速发展。
以下是各地政策的相关内容:
上海
《关于加快推进体育标准化 助力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意见》
发展目标
——到2025年,体育领域地方标准、团体标准数量达到55个以上。
——到2030年,体育领域地方标准、团体标准达到80个以上,上海体育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到2035年,建成与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相适应的高质量发展的体育标准体系。
徐家汇体育公园
重点领域
(一)全民健身领域。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全面推进全民健身标准化建设,动态调整体育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为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标准技术支撑。
其中,要求扎实推进健身场地设施标准化。建立健全“一江一河”沿岸体育健身设施、都市运动中心、长者运动健康之家、体育公园等标准,形成具有上海鲜明特色的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标准。深化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制定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服务系列标准,引领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品质提升。强化市民益智健身苑点、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步道等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推动公共体育设施规范化建设。
(二)竞技体育领域。以备战奥全运会为导向,注重体育科技和后备人才标准化建设,增强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三)体育产业领域。发挥标准化在打造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中的引领性作用,提升办赛标准化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体育产品和服务。
(四)体育治理领域。加强体育市场监管标准化建设,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上海市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目标
“十四五”全市至少建设20座、各区至少建设1座占地4万平方米以上的体育公园。通过项目建设,拓展全市体育场地面积20万平方米以上,更好发挥全民健身作用。
建设要求
(一)分类指导规划建设。
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体育公园,绿化用地占比不低于65%,健身设施用地占比一般不低于15%(或不低于2万平方米),健身步道不少于2公里,运动场地不少于10块,可同时开展体育项目不少于5项。
占地面积4万至10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绿化用地占比不低于65%,健身设施用地占比一般不低于20%(或不低于1万平方米),健身步道不少于1公里,运动场地不少于6块,可同时开展体育项目不少于4项。
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以下的体育公园,绿化用地占比不低于65%,健身设施用地占比一般不低于20%,合理设置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健身器械、儿童乐园等运动场地,可同时开展体育项目不少于3项。
(二)坚持绿色生态底色。
(三)布局各类健身场地。
(四)合理设置配套设施。
(五)鼓励与体育场馆相邻设置。
深圳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全面提高学校体育与健康课质量和深化教学改革。鼓励中小学每天开设1节体育与健康课,让每个青少年较好掌握1项以上运动技能,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加强对学校场馆建设规划指导,提高办学条件。推进健康教育课、专项运动技能体育课、基本运动技能体育课三种教学模式,推进“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实践基地工作。探索“必修+选修”、“走班选课+班级授课”教学模式改革。
完善学校体育考试与评价制度。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逐步增加体育中考现场考试的选项项目,丰富考试内容。
鼓励存量土地和房屋、绿化用地、地下空间、建筑屋顶等兼容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推进各类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实现“一门两开、早晚两进”和“一键预约、优惠使用”,探索学校和社会体育场地资源双向开放机制,探索学校体育场馆社会化、专业化运营,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四川
《关于推进农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目标
到2025年,逐步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更高水平农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农民群众的体育意识显著提高,农村青年普遍掌握1—2项运动技能。农村健身场地设施基本健全,乡镇级健身设施全覆盖。
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健身设施短板,推动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有1个面积不低于2000平方米的健身中心或多功能运动场。
二是广泛开展农民体育健身赛事活动,推动乡镇(街道)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2次以上,行政村(社区)每年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1次以上。
三是深入挖掘乡村体育文化内涵,扶持推广具有四川历史文化特色的舞龙舞狮、武术、龙舟、磨儿秋、推杆等传统体育项目,“姆河达斯”彝族式摔跤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四是全面提升农民体育人才培养质量,大力实施“百万群众体育引领员工程”,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和技能培训。
五是不断创新农民体育宣传工作。用农民听得懂、看得到、学得会的方式普及健身知识和健身文化,讲好农民体育故事。
成都
《成都市户外休闲运动总体规划》
这是全国首个超大城市发布户外休闲运动专项规划。《规划》提出构建三个层级的创建目标体系,计划到2030年:创建3个户外休闲运动主题的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创建3个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5个省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打造10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建成自驾车营地/休闲露营地300个;培育各类户外休闲运动专业俱乐部50家以上。
钟家山步游道
天津
《天津市“运动之都”建设行动方案(2022—2030年)》
天津市将在2030年全面建成天津风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独具魅力的国际化“运动之都”。
《方案》包括20项行动,明确了强化竞技体育引领、构建高品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体育产业创新发展、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等4个方面内容。天津市将做大做强排球、网球、举重等优势项目,重点支持发展田径、游泳、体操等基础项目,加快引进高端赛事。天津市将持续完善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施社区健身设施夜间“点亮工程”。为每个社区至少配备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新建改建10个以上体育公园、500个社区体育公园、150公里以上健身步道。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 “十四五”体育公园建设方案》
建设目标
到2025年,全区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32个以上,通过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带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
呼市小草公园
建设要求
(一)技术要求及设施功能。绿化用地占公园陆地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65%,要满足不同年龄人群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至少要包括以下 4 类功能:一是常规球类:3人制篮球场、5人制足球场、7 人制足球场、标准篮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单打)、网球场(双打)、多功能运动场地、极限运动设施等。二是步道类:健身步道。三是广场与器械类:健身广场、室外健身器械场地。四是儿童活动设施类:秋千、滑梯、平衡木、攀爬类设施、浅水池、沙坑。
(二)建设要求及建设标准。鼓励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行政区域(含旗县级行政区域和苏木乡镇,下同),建设不低于10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其中,健身设施用地占比不低于15%,绿化用地占比不低于65%,健身步道不少于2公里,无相对固定服务半径,至少具有10块以上运动场地,可同时开展的体育项目不少于5项。
张家口
《张家口市建设体育强市十条措施》
总体目标
——到2027年,初步建成体育强市。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3%,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5平方米。
——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育强市。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2平方米。
工作举措
共提出十条工作举措,包括全面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打造高水平赛事集聚区、搭建服务平台、推行标准化建设等等。其中,在优化体育产业供地方面,鼓励各县区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符合条件的荒山、荒地、荒滩及石漠化土地发展体育产业,对利用荒山、荒地、荒滩及石漠化土地发展体育产业的,优先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出让底价可按不低于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前期开发成本和按规定收取相关费用之和的原则确定。鼓励利用城市边角公园用地大力建设小型笼式体育场地。
北京
《2023年北京市体育工作要点》
——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满足群众体育健身需求
进一步加大健身设施建设力度,落实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创建10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改扩建10个体育公园,新建70处足球、篮球等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新建或更新3000件室外健身器材。
——深入推进科学训练备战,持续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瞄准巴黎奥运会、杭州亚运会和粤港澳全运会备战参赛,完成好巴黎奥运会资格赛任务,力争重点运动员尽快获得奥运会席位。
——持续深化体教融合,不断厚植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基础
抓好体教融合各项措施落实,修订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管理办法,制定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库管理办法、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建设指导意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管理办法等政策。
——加快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首都“两区”建设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全力服务体育行业复工复产,推进体育健身场所和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开放运营,保障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企业复工达产。完善重点企业走访调研机制和政企银对接机制,畅通融资渠道,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用好冬奥遗产,持续推动冰雪运动发展
扎实开展米兰冬奥会备战,加大与国家队共建力度,落实与体育总局冬运中心共建合作框架协议,全面推进车橇项目高效共建、可持续发展,为国家队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统筹推进重大赛事筹办,服务首都国际交往中心建设
办好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马拉松等品牌赛事,提升办赛水平,进一步扩大赛事影响力。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三大球”发展水平
全力推动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深入落实30条整改措施,研究出台青少年足球发展、球员升学保障、场地建设、协会组织建设等方面支持文件和规划措施,进一步完善足球发展制度。
湖北
2023年湖北省体育工作会议
把体育产业放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加快推进量质齐升,力争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武汉体育中心场馆群
为实现这一目标,湖北将从四个方面付出努力。一是加强政策供给。围绕助力武汉、襄阳、宜荆荆“三大都市圈”建设,制定出台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措施、促进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竞赛表演业、体育培训业以及赛马、垂钓、冰雪等重点产业发展,逐步形成湖北体育产业特色和优势。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围绕助力“三高地两基地”建设,办好湖北(黄石)体育产业大会、第二届湖北·武汉中国青少年体育博览会、鄂粤“双向双层”招商引资推介会以及湖北与港澳台体育交流等活动,全力支持武汉市申办2023中国体育消费博览会,创新“双百”活动内容和形式,用心用情解决好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力争湖北体育市场主体超过2.7万家。
三是强化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的引领作用。创新开展湖北省体育产业共进纵横谈、湖北数字体育产业大会、体育产业科技创新优势调查等活动,加快提升我省体育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科技化水平。
四是夯实发展基础。建立体育产业监测平台及统计核算体系,探索开展体育产业季度核算、产业发展与消费大数据监测等,提高产业统计工作的时效性。推动体育标准化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完善体育行业地方标准。加强对经营高危体育项目、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等重点领域的监管,营造安全、有序的体育产业发展环境。
福建
2023年福建省体育工作会议
2023年,福建将深化体育领域改革,重点实施群众体育惠民行动等“六大行动”。群众体育惠民行动将继续在全省新建20个智慧体育公园、30个游泳池和23个多功能运动场,推动新增300所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青少年体育春苗行动将加强体育后备人才“三个阵地”(体校、学校、俱乐部)建设,评选约300所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9所闽台棒球交流试点校,并以现有37所国家级中小学冰雪特色校、示范校和省体职院为重点,逐步将冰雪知识普及纳入中小学校体育课程;
体育消费提振行动将举办“八闽名赛”“乐动八闽”系列赛事活动、“福建体育品牌”系列评选,推进国际国内知名电竞赛事落地福建,促进电竞经济发展。
贵州
2023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
贵州省2023年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方面的工作要求如下:
黑龙江
2023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
黑龙江省体育战线将聚焦体育强省建设目标,统筹做好2023年各项体育工作,包括:
——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载体,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以备战训练为重点,推动竞技体育跨越发展。
——以深入推动体教融合为目标,促进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
——以黑龙江省冰雪经济发展规划为引领,推动体育产业加速发展。
——以坚定文化自信为导向,推动体育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以统筹体育发展与安全为底线,提升体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来源:当众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