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新闻 >

体育产业中,还有什么是这些AI做不到的?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3-02-21点击:
        在ChatGPT蹿红之前,就已经有AI聊天机器人服务于体育的案例,而前者的出现,只是更进一步加速人工智能对体育产业的改造工作。就像人们在与ChatGPT的聊天中反复提及的有关人工智能的问题,“你能帮我们做什么?”“你会取代我们吗?”着眼现在,AI的确在改变着体育的各个方面,而放眼未来,体育产业中还有什么是AI做不到的?

        说起AI(人工智能),笔者对它的初印象要追至2001年,好莱坞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拍摄的经典电影——《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彼时,笔者对这个还有些天马行空的概念非常模糊,依稀记得影片中世界观的描绘:人类科技高度发达,而人类生存环境遭受严重威胁,为应对棘手的环境问题“人工智能”机器人出现。21世纪中期,他们已经拥有了近似人类的外表,在服务于人的同时,能感知自我的存在,更拥有了自主意识和精神信仰,在不断地学习模仿中,这些机器人的双商甚至都在人类之上。

        如今距离这部电影上映已过去22年,很多在当时被认为不可能发生的情况,绝大部分在现实中已得到应验,尤其是那些关于人工智能应用的想象。


        这二十余年里,人类科技水平高速发展,人工智能行业也取得重大突破。据德勤预测,全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预计从2017年的6900亿美元增长至2025年的6.4万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32.10%;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达到300.46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也将达到717.1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27.63%。

        如今,小到智能家电、车载导航、新闻采写,大到医疗辅助、国家安全、卫星测控,人工智能已渗透进千家万户、千行百业,变得无处不在。而在数字经济、智慧城市、数字孪生、数字化转型、元宇宙、AIGC等概念的不断加持下,人工智能还在加快与更多行业的融合创新,体育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体育与人工智能间的碰撞近些年内才兴起,AI逐步探索深入体育领域的事也只是发生在2016年前后,但AlphaGo、智能健身教练、VAR,包括前不久蹿红的ChatGPT,他们的出现,都预示着体育领域各细分行业的变革正在加速,潜在的应用和未来的价值都将是无穷无尽的。

        有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的体育市场价值大约为14亿美元,到2030年,预计将增长到19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3% 。就地区而言,2020年北美市场占有率最高,占全球体育市场人工智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预计到2030年,北美都将继续保持这一统治地位,而亚太地区预计将在这十年中以最快的速度增长,复合年增长率为34.6%。


        就像人们在与ChatGPT的聊天中反复提及的有关人工智能的问题,“你能帮我们做什么?”“你会取代我们吗?”着眼现在,AI的确在改变着体育的各个方面,而放眼未来,它们也不禁令我们心生畏惧,体育产业中还有什么是这些AI做不到的?

        AI如何改变体育产业?

        体育产业是文化和经济的产物,在北美拥有数十亿美元的年收入,2016年曾占美国生产总值的1.1%。七年前,人工智能在体育行业中的实践和应用极为罕见,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且不断进步和完善,从聊天机器人的实践到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普及,AI和计算机视觉融入和应用到体育行业的发展中已变得司空见惯。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产业范畴内广泛铺展,从体育教培、全民健身、赛事运营、竞技体育和场馆空间等方面渗透进体育产业,并试图改变一些既定的规律。

        人工智能不仅使体育培训过程更具竞争力和效率,使竞技体育比赛判罚的准确性提高,使体育场馆运营与安全有了更高的保障,使全民运动健身变得更具科学性,还在运动员表现的分析和预测,以及球迷观赛的体验和感受上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而在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实际操作和运用中,人们不难发现,该技术拥有节省时间和金钱、减少不必要且繁琐的工作流程、大量解放人力劳动,以及提高工作转化率在内的诸多潜在优势。

        例如,如果你是一名教练员,在培训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系统,那么你将会在每一堂训练课后及时得到一份学员运动数据报告,他们的运动表现将可视化,以数据和分析的形式呈现在你面前,这会让你对他们的改造工作变得轻松。

        除此以外,人工智能还可以根据运动员的不同表现与具体需求,为他们创建定制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甚至是饮食计划。


        另外,现在我们已知用于体育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大致包含四种类型——聊天机器人、计算机视觉、自动化新闻和可穿戴技术。

        聊天机器人

        聊天机器人可以说是最早被应用于体育产业中的人工智能技术,全球众多体育组织和团队目前正通过使用虚拟助手功能来与体育迷们进行互动,培养感情,解决他们包括赛事的实况信息,团队数据和后勤情况等咨询问题。

        早在2016年6月,一家致力于定制机器人开发,名为Sapien的计算机软件公司就和萨克拉门托国王队联名推出过一款叫做“KAI”的AI聊天机器人。该聊天机器人通过Facebook平台致力于回答和解决球队粉丝们的各类咨询,涉及内容包括球队的发展背景、球队当前的数据统计情况、球队的队员名单,以及有关萨克拉门托国王队主场的具体信息。

        可以说,“KAI”有点类似前不久刚刚爆火的ChatGPT,它也是人工智能语言模型最早应用在体育领域的案例。而在这之后,美国职业冰球联盟(NHL)也曾在粉丝互动的工作中引入了聊天机器人“Thunder Bot”,它的具体工作流程与KAI无异,只不过NHL方面为可能出现的机器人故障问题,加入了人工客服,明显提高了售后效率。


        计算机视觉

        人工智能视觉技术在体育产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不同团队的视觉系统在体育赛事、体育转播、体育训练和运动员表现评估工作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早,计算机视觉技术被应用于高速赛车赛场。Argo AI和福特汽车公司的工作团队通过包含数千个图像的数据集来改善和调节系统网络,为了可以高效的改善图像识别特定的汽车的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在识别特定赛车的能力方面将提供比人类更准确的结果,可以快速寻找赛场上的问题车辆,从而减少意外情况对赛车运动员的伤害。

        近几年,该技术被逐步应用在奥林匹克赛事以及其他体育单项赛事中。2021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上,人工智能的踪影就随处可见。Omega花了4年时间训练其“AI视觉”系统,并应用到沙滩排球比赛中,该系统能够有效地跟踪和预测球的运动轨迹,而归功于传感器和多个摄像头以每秒250帧的速度运行,该系统的准确率能超过99%。

        日本富士通(Fujitsu)开发的AI技术评分辅助系统,以激光雷达技术为基础,通过每秒约200万次的激光照射运动员身体,根据反射时间计算距离,追踪选手的动作,并且实时转换成三维立体图像。

        基于此计算机视觉技术,AI可以对选手身体的旋转和扭动等动作做出分析,并将这些数据与体操动作数据库进行比较,遵照评分标准,判断技术的完成度,减轻人工裁判的负担。不仅如此,AI评分系统能够将选手在一瞬间的动作和身体扭转角度清晰地展现给观众,大大提升了比赛的观赏性。


        中国国家跳水队在跳水训练中也引入了“3D+AI”的系统。“AI教练”不仅能识别出跳水动作和难度系数,还会通过算法为动作完成质量打分、分析目前问题的原因,并协助教练制定计划,解决训练中的实际问题。

        另外,AI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其他体育项目中仍然有相当大的出现频率:

        · 棒球——人工智能收集有关球员的信息,例如他们的平均速度和他们击球的角度或他们将球投出的速度。这有助于为球队选拔队员创造洞察力。这里还利用到了VR,即Virtual Reality,一种模拟工具,可以让击球手练习,让击球手掌握特定投手的投球。

        · 足球——众所周知,从AI驱动的算法中获得的见解可以为足球增加更多价值。门线技术 (GLT)、视频助理裁判 (VAR) 、半自动越位识别(SOAT)等技术通过为裁判在比赛中做出正确决定提供额外支持,提高了比赛效率。此外,总部位于马德里的Olocip公司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比赛进行时接下来15分钟内场上的成败。

        · 网球——人工智能让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栩栩如生,IBM设计的开创性的Watson AI技术,有理解、学习和交互的能力,它允许网球迷近距离观看比赛,从而获得宝贵的见解并改善他们的观看体验。从聆听人群的噪音和感知他们的反应到注意观众的肢体语言,它使用所有元素来生成视频集锦,可供球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共享。

        · 篮球——NBA球队也将注意力转向了AI视觉方向。HomeCourt就是一个基于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程序,它可以帮助球员提高投篮水平。该应用程序会检测人、篮筐和三分线元素,并确定球是命中还是未命中。此外,它还能提供其他投球的统计数据,如发射角度、垂直跳跃和反应时间。


        自动化新闻

        AI在体育新闻的采集与写作过程中主要作为新闻行动者和新闻内容生产者而存在。相关媒体组织正在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化来扩展其体育覆盖能力并提高收入。

        海量数据生产出来的海量“传感器资讯”进一步降低了专业传播工作者在内容生产整体格局中所占的份额。万物互联和全时在线的数据使得机器内容生产成为重要的内容生产方式,进一步改变传统新闻业的产品形态和思维。

        人工智能自动化新闻技术可对隐含的信息进行抓取、挖掘、统计、分析,丰富新闻信息来源。《洛杉矶时报》体育报道团队就曾在撰写周末棒球赛的报道时,就通过使用该技术发现一些信息源之间的隐藏关系与线索,挖掘出更为深度的内容。

        目前“机器人写新闻”在国内外各大知名体育媒体中已成为常态,如美联社Wordsmith、《洛杉矶时报》Quakebot、《华盛顿邮报》Heliograf以及腾讯Dreamwriter、新华社“快笔小新”等,他们无论是出稿数量还是报道速度,均超过传统的人工采写。例如Wordsmith就被用于美国职棒小联盟的体育报道,覆盖13个联赛和142个附属球队,它每季度可生产3700篇有费用的稿件,使美联社人工效率增加了12倍。

        除了文字类新闻自动采写,视频集锦同样用到了该项技术。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举行期间,来自以色列的体育科技公司WSC体育就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帮助Super Sport、NOS、TV2等多个转播平台进行赛事集锦采集,并将集锦的创建、分发过程自动化,为他们的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观赛体验。

        央视频也利用以色列WSC体育的AI平台生成了共55小时,超过5000个视频内容,平均每场比赛输出80个集锦和精彩片段针对赛事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的事件,WSC都会进行AI智能剪辑,并迅速自动化生产短视频内容,最终呈现在央视频的客户端。


        可穿戴技术

        可穿戴技术是人工智能与体育产业之间联结的最新工具,该技术的目标直指运动训练、运动健康与康复,以及全民健身领域。很多研发公司和组织正在将AI与物联网设备结合使用,以收集数据,并尝试优化培训体系和运动性能机制。

        PIQ是一家法国体育机器人创业公司,与Everlast联合起来开发了第一款用于格斗项目的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GAIA Intelligence则是一家致力于体育数据分析的智能教育平台,他们声称该设备非常有助于跟踪和分析拳击运动员的细节变化,能够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锻炼和训练的效率。

        Boltt Sports Technologies是来自印度的体育科技初创公司,他们通过基于AI技术研发的可穿戴品牌打破国际市场,该公司尝试过将其包含蓝牙可连接式运动鞋、健身追踪器和步幅传感器等设备产品进行整合。另外,公司还拥有一个名为“B”的虚拟健康助手,通过公司应用程序功能,还能获取到例如营养指南、锻炼库和定制培训计划等内容。


        此外,如今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更多的与运动康复及运动损伤预防产生了关系。为确保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运动队和有关团体会越来越多的在运动员训练康复和保健中采用该技术。可穿戴设备利用人工智能监测采集球员在训练期间的动作和身体指标,以保持他们的总体健康状况。

        为了分析他们的健康状况,人工智能可穿戴技术甚至可以发现其肌肉骨骼或心血管问题的早期迹象,与压力相关的损伤。运动员会定期接受体能测试,使用人工智能跟踪各种健康变量。这可以帮助体育组织的医务人员确保运动员的健康康复工作,使他们不再受伤。人工智能技术被用于实时分析可穿戴设备接收到的数据流,这可以让运动队在漫长的赛季中保持他们最重要的“资产”处于最佳状态。

        可穿戴技术在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希望,同时这些产品可以吸引更多的健身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市场前景广阔。


        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已经彻底颠覆了体育产业的发展,且仍将继续改变体育产业的未来。同时,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导致大众在未来参与体育运动、观看体育赛事、分析评估运动水平时的方式会出现更多科技创新和出乎意料的结果。

        事实上,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潜移默化的向人类灌输它们的思想,改变人类的思考模式与生活方式。如果现在有人问,人工智能能不能取代运动专家、体育教练、新闻记者、赛事解说等职业,答案一定是不太可能完全取代。但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这些职业以及那些奋斗在一线的教练和球员将得到巨大的优势,并领先那些只依赖人类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

        此外,人工智能还会为体育经营者们提供更深入、实时洞察体育消费者行为、需求和欲望的机会,反过来,人工智能也将成为为个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体育内容的主要生产者。但是,至少现在和不久的将来,人类还都将作为人工智能的主人存在,人类的指导和干预也仍然是实现精英运动表现和体育商业战略决策的必要条件。

        不过,此阶段属于人工智能的潘多拉魔盒也正在开启。当机器人开始入侵传统上以人为本体育领域时,人类也将越来越需要考虑自己的职业和目前的领地如何不被这些更聪明、更具优势的生物取代,以及与人工智能在体育领域能否友好共存。

        来源:互联网十体育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本行业信息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会观点,内容仅供参。

Copyright © 2013-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