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新闻 > 协会视角 >

这份体育消费报告透析了哪些当下热点丨中国体育产业峰会•特稿2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0-08-27点击:

        9月28日,在2020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首日举行的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上,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将联合全球著名的市场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重磅发布《2020年全民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这份《报告》,将分为六个篇章发布,分别是当前体育发达地区全民健身的整体特征、全民健身消费行为现状、商用/家用/室外健身器材、青少年体育培训、家庭健身和女性健身、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民健身。
 
 
        值得一提的是,此份报告的第六章内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民健身,正是结合2020年当下的疫情经济,首次从居家期间运动方式、体育用品购买、未来锻炼计划和预算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全民健身情况。对于当下的企业界,具有参考决策的时效性。
 
        本文今天正是节选这部分内容,让读者先睹为快:疫情之下,全民健身开展现状,以及疫情给全民健身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居家模式:有限空间创造无限可能
 
        受疫情影响,当人们参与体育的锻炼地点从健身房、运动场馆等转向“居家”,锻炼空间的受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很多健身项目的开展。但空间有限并不意味着运动受限,而是创造出无限可能——“客厅马拉松”、“线上瑜伽”、各类健身操、力量练习等,一时间成为疫情期间居家锻炼的热词。桌椅、水桶、水瓶、箱子、墙壁则成为有限空间中,锻炼的重要器械。
 
 
        《报告》显示,疫情居家期间,体育运动者锻炼热情较高,保持运动者比例为93%。在锻炼方式方面,则更显出多样性:58%的锻炼者做自己熟悉的基本运动,运动类APP的使用占48%,视频网站上运动视频的使用比例为37%,29%的锻炼者购买了健身设备,新兴的教练直播运动形式的使用比例也达到了20%。
 
 
        注:通过人口经济和体育发展先进地区的双重考量,将城市划分为三个级别:
        l  Tier1: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l  Tier2:成都、重庆、杭州、天津、青岛、昆明、西安、沈阳、苏州、长沙
        l  Tier3:太原、乌鲁木齐、南宁、石家庄、贵阳、厦门、哈尔滨、合肥、兰州、长春、海口、洛阳
 
        《报告》显示,疫情期间保持体育运动者平均每天锻炼1.8次,平均锻炼时长33分钟。同时,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地域性:一线城市体育运动者保持运动的比例显著高于二三线城市,他们对各类室内锻炼形式的参与度明显更高。
 
        需求变化:催生小型健身器材销量增长
 
        疫情下,家用健身器材行业迎来高光时刻。
 
        根据苏宁体育发布的体育消费大数据显示,今年1-5月,体育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52%,健身器材、跑步机等居家运动器械增幅明显,分别增长280.6%、179%。
 
        居家健身器材销售催生体育消费增长的背后,是疫情下消费者健身需求的变化。《报告》显示,疫情期间,65%的体育运动者购买过体育用品。购买最多的类型为运动鞋、运动服饰、球类用品、瑜伽舞蹈用品、小型健身器械。通过综合购买者比例和疫情期间购买占比来看,居家锻炼和空间有限的因素,导致了消费者对小型健身器材需求的短期暴增(63%)。
 
 
        健身意愿高涨、消费提振效果凸显
 
        疫情虽然对体育行业带来巨大影响,但通过疫情也让所有人更加意识到通过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来说,相较于体育受暂时的影响,疫情对激发消费者健身热情,提振消费和市场场信心则更为重要。这种“倒逼”对全民健身和提升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起到了助推作用。
 
        《报告》显示,个人月收入2万元以上、公司中高级管理者和个体/自由职业者,51-69岁年龄相对较大的离退休人员,三线城市人群未来更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运动锻炼上。其中,三线城市锻炼意愿逐渐增强,将为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下沉”做好铺垫,提升健身和健康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带动体育消费。
 
        同时,有80%的体育运动者未来计划投入更多钱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通过调研发现,无论是不同地域、年龄阶段、家庭收入和教育水平的消费者均表现出计划投入更多钱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的意向。
 
 
        《报告》最后指出,疫情结束后,未来的体育健身市场将持续向好。尤其随着疫情的逐步解禁,全民“放风”也将带动健身、旅游等领域的爆发性增长。全民健身市场效应的放大在未来是十分值得期待的。
 
        得出这样结论的信心还源于——正如《报告》所述,在一线城市健身氛围、居民花费在健身项目时间和金钱不断增长的同时,三线城市居民锻炼意愿也在逐渐增强,全民健身消费市场的渠道正在不断“下沉”。

Copyright © 2013-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