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体育记者提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主任李桦】
记者:请问李主任,今年是继去年连续两届、历史上第四次在福州举办体博会,对于体博会来说,在福州举办体博会,体博会究竟收获到什么?
李桦:对体博会而言,福州能为我们带来四个方面的收获:
第一,收获了办展“福地”,同时收获了行业地位。大家知道,过去20多年来,福州一直扮演着体博会的“有福之州”的角色,见证了体博会的产生之初,到精彩转身,再到如今华丽蜕变的过程。尤其是这两届,连续突破13万平米的展馆面积,突破12万人次的参观观众——并且不断刷新各项展会记录,福州也是体博会成长壮大过程中的里程碑。同时,由于福建是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大省,这两年展会在福州举办,吸纳了更多福建当地企业参展,使得展会更接地气,使体博会作为亚太地区专业而权威的体育用品展会的地位,更加名副其实。
第二,收获了影响力、现实意义和存在价值。虽然国家一直提倡部分行业要积极向服务业转型,但是中短期内,我国的体育产业结构还会是以体育用品业为主,现状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改变。国家部门也高度重视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不仅是福建的优势,也是我们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体育用品业能够吸附劳动力、解决就业、扩大出口,因此这个优势需要被保留——秉承着这样的发展体育产业的态度,在福州举办体博会,对于提升体博会本身的影响力和坚持体育用品的定位,意义重大。
第三,收获了态度和决心。促进供给侧改革是目前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接连在福建举办体博会,表明了我们的态度:在响应中央关于助推中国体育用品业供给侧改革方面的态度和决心。淘汰落后产能,运用新的技术和新的理念,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体博会以这样的理念引导着企业发展。而整个体育用品行业经过2012-2014这两年的调整期后,正是在福州体博会的平台上,行业呈现整体复苏的态势,重新收获了发展体育产业、提振体育用品业的信心。
第四,收获了真挚的情谊。在福州办展的过程中,通过方方面面工作的配合与对接,收获了体育系统兄弟单位、福州市相关支持单位的情谊。
【福建新闻广播记者提问福建省体育局徐正国局长】
记者:福建的体育产业发展得特别热,比如去年一青会、两年举办体博会。而今年福建又公布了《闽十条》,其中提到,2025年福建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1万亿元,请问,目前的落实情况如何,接下来还会有哪些进展和推进计划?
徐正国:体育产业这几年确实很火爆,基层和企业家到体育局谈工作时探讨体育产业的话题也逐年增多。特别是伴随体博会连续两年在福州的举办,进一步推动了福建省体育产业的发展。
前不久,省委、省政府专门召开服务业发展的会议,体育部门也应邀参加,这意味着体育产业、体育服务业在其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闽十条》是去年8月福建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十条措施的通知》的简称,提出,到2025年福建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达到一万亿,据我了解目前全国各省都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意见,也有相应指标,我省的指标最高,广东是9000亿,排名第二。但是路程还很漫长,因为到2025年还有10年的时间。据我了解,2015年福建省的体育产业规模已经突破3000亿,接下来的十年还要翻两番,才能达到目标,这两年我们确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做了大量工作。下面就这方面的工作向记者介绍。
我们所做的第一项工作:全力推动体育产业政策落地。按照国务院46号文件和我省十条措施提出的体育产业发展目标任务,一是推动各地市出台相关政策,目前福州已出台《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建设特色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厦门、泉州、漳州、宁德等地也将陆续出台相关政策;二是要加强与发改、财政、经信、税务等部门沟通协商,增加省级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总量,2016年省级体育产业专项引导资金突破1亿元。
我们所做的第二项工作:进一步提高竞赛表演业运营水平。联合财政厅出台《福建省体育竞赛表演业项目资助扶持办法》,继续打造好以厦门马拉松、环福州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为代表国际品牌赛事。鼓励各市做强做大马拉松、自行车、登山、武术、龙舟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推动本土赛事向国际化接轨,不断满足群众欣赏高水平赛事的需要。
我们所做的第三项工作:加大场馆开放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为了加大体育服务业扶持力度,《闽十条》从促进体育消费、创新体育场馆运营机制、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2015年,福建共有26个大型体育场馆场馆对外开放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84万元,省级财政也按1:1配套。2016年,拟制定出台《福建省中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培育体育市场。
我们所做的第四项工作:持续加强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壮大厦门、泉州国家体育产业联系点,加快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规划实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支持福安等具备条件的县(市、区)争创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研究出台《福建省体育产业基地认定办法》,启动首批福建省体育产业基地评选,支持省内知名企业争创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我们所做的第五项工作:促进体育用品企业转型升级。继续做好重点体育品牌产品培育,挖掘一批可以培育壮大的体育用品企业。借助第34届体育用品博览会平台,组织好“福建体育产业招商推介会”,借机向国内外宣传和推广福建体育产品,促进我省体育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朝阳产业的体育产业刚刚兴起,孕育着巨大商机、潜力,将为有志于创业的各类人才提供很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健康、文化、旅游等业态的融合,需要更多的创新。我局将为大家做好基础服务、落实好政策,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参与、投入到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中来。
【福建电视台体育频道记者提问福建省体育局王维川副局长】
记者:体博会对福建省体育产业意味着什么?
王维川:我认为体博会是很好的展示平台和沟通枢纽。不仅对大型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对中小型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而言也是非常好的机遇。众所周知,目前福建省拥有许多大型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但更多的是中小型的企业,我们也希望通过体博会——这一难得的机遇,促进福建体育用品制造业快速发展。
可喜的是,通过省体育局的积极申办,体博会已连续两届落地福州,而且我们也非常重视发挥这个能撬动福建体育产业发展的杠杆。
本届体博会,福建参展企业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119家。另一个方面,省体育局也利用这一次博览会,专门设立了福建体育产业招商引资投融资项目的展区,这也是过去没有的。据现在掌握的情况,在此次招商当中,共有14个项目有望签约,总投资超过35亿元。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体博会对福建体育产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也希望利用这一难得机遇,结合省政府出台的《闽十条》,加快福建体育产业向前发展。
【福州晚报提问福州市商务局局长范建敏】
记者:体博会的举办对福州会展行业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范建敏:2015年5月份,我们成功地举办了第33届体博会,这个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在去年的体博会之前,海峡会展中心展馆面积为8万平方米,经过不到8个月的努力,我们根据需要,在会展中心扩建了4万平方米,达到12万平方米的面积,满足了大型展会的要求。所以体博会在会展中心可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此我们心怀感激。
同时,由于我们举办12万平方米展会的经验不足,期间也出现了许多硬件上的磨合问题,交通组织、停车、安保等方面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所以,这一届将进行逐一整改,以期为大家呈现一个比较完美的体博会。
此外,今年体博会将有1000多家各个国家的企业参加,省内企业就有100多家,人流量超去年。体博会这一大名牌、大名气的专业展会,也推动了福州市会展业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福州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015体博会后,我们相继举办了第六届奶业展览会、中国保险精英圆桌大会等国家级大型展会。据统计,乘着第33届体博会的东风,福州市举办的各类展会达到59场,展览规模超过100万平方米,比14年同期有很大增长,创历史新高。所以,今年我们除了将举办第34届体博会外,还将举办2016年中国福州餐饮食品博览会、全国制药机械博览会等大型展会,这些都与体博会的举办密不可分。
未来,我们还将借助举办体博会以及一系列展会的契机,发挥福州“四区叠加”的战略优势,加上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又是全国唯一一个在自贸区核心区内开设的会展中心,所以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有信心办好本届体博会。
【福建经济电台提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会展部主任罗杰】
记者:今年体博会是否有厂家带来一些和我们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产品?有何亮点?
罗杰:每一年的体博会都有1000多家企业来参展,共分5个类别,包括健身器材、场馆设施、网羽和球类、户外(帐篷、轮滑)和服饰。今年共有1056家企业签约、占地面积约6.8万平米,在展馆里面呈现出来的将近13万平米左右,所以目前的展馆面积已不能满足厂商参展的需求。
同时,每一年的体博会都会有80%的企业带新品来参展,而体博会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贸易的展会,企业来此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做生意。今年共有6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海外采购商前来展会,这是很难得的。
今年在展会之前,自媒体上一直在连续报道一些新的产品,比如在健身器材领域就有根据你的步态来控制速度的跑步机,还有根据人体的姿势来调节跑步机的形态以及互联网跑步机等,都实现了社交功能、运动场景的融合。
此外,在按摩椅部分,现在的厂商对按摩椅的模拟状态进行了升级,价格上也有所提高。在跑步领域内,阿迪达斯羽毛球鞋也已实现了智能化,包括一些羽毛球的拍子也都装入了芯片,可以纪录你的运动轨迹和运动消耗。
在表演、体验活动方面,今年的体博会将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角度向体育服务业、体育产业这个平台上迈进,不仅将在展区内搭建人造滑雪场和冰刀体验区,实现“冰雪室内化体验”,还有笼式网球、笼式足球等室内项目都将得到更多的展示。总之,今年的展会和去年相比除了逐渐强化产品、贸易等功能外,还将加大与全民健身以及当地民众参与度的结合。
Copyright © 2013-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