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年报陆续发布,企业收入普遍下滑虽成事实,但结合我国整个体育消费市场的宏观产业环境来看,体育用品企业收入下滑应是受行业阶段性业务模式所累,中国体育市场作为刚刚起步阶段仍然存在巨大的消费空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体育社会化,中国体育消费的能量将逐步释放,有望迎来巨大的消费市场,包括李宁在内的国内体育用品品牌仍大有可为。
中国体育消费能量还远未被释放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将中国体育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全民运动蓬勃开展,作为体育事业重要构成的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亮点。
官方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中国居民体育消费迅速增长,从业人员不断增加,2008年奥运年全国体育产业从业人员317万,实现增加值1555亿元,占当年GDP的0.52%;2010年增加值为2220亿元,占GDP比重上升到0.55%,比上一年增长13.44%,明显高于GDP增速。
然而,快速增长的体育产业值中,有相当一部分(80%)由体育用品相关联的产业贡献,本应是体育产业核心的本体产业却只占了很小的比例(10%左右)。而对比欧美较发达的体育市场,体育用品消费也只是占到整个体育产业值的大约30%,主要部分还是以体育竞技表演和健身休闲为构成的体育本体产业贡献。
信中利资本集团总裁汪潮涌在近期举办的2013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三届年会上表示,美国的体育产业占GDP的12%;中国的体育产业占GDP的0.7%。因此中国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有数据显示,2011美国体育产业的收入接近人民币2.3万亿元,而中国仅有人民币1600亿元,中国的体育产业产值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巨额差距的背后也暗示着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之庞大。随着中国政府对体育行业的大力支持,行业规模预计在2015年将达2500亿元。
国内领先的体育用品品牌李宁公司创始人李宁则预期:“中国的城市化给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些必要条件,如果中国城市体育消费能够真正活跃起来,全国的人均消费能达到欧美的一半,就可以形成一个超过2万亿人民币的巨大市场。”
李宁率先变革把握先机 引领体育用品行业转型
虽然目前的行业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但是中国体育消费市场蕴藏的巨大能量还远未被释放出来,体育用品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的现状,这给体育用品行业展示了巨大的增长空间。
谁率先调整和突破,谁就将掌握先机。在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宏观环境下,体育用品行业也同样亟需业务模式的转型。作为中国体育用品领先品牌的李宁公司就率先提出业务模式转型的变革战略。李宁公司认为必须突破过去行业过分依赖的批发业务模式,转变成更加以零售和消费者为导向的零售业务模式,才能立足于快速变化的消费者市场。
在投资市场看来,在行业面临阶段性调整时,能够率先做出自我变革并能有效执行的企业将最具投资价值。有投行专业人士表示,在转型的过程中,投资者看的一定是行业起步之前哪个企业成为行业的领先者,这样的企业会赢得投资市场认可并获得股价提升。而如果企业要维持在高增长水平,则需要企业有很强的执行能力。
这一点在率先转型的李宁公司身上尤为明显。自去年7月公司创始人李宁携手新任执行副主席金珍君共同推进企业变革以来,李宁公司的一连串行动都极具战略眼光,聚焦中国的体育市场,从成为CBA未来5个赛季装备赞助商到签约NBA顶级球星韦德,无处不体现了其三个聚焦的发展策略。
同时,李宁公司还推出全新的“三阶段变革蓝图”及包含提升渠道运营效率、改变商业模式、提升整体运营能力和加大品牌建设与产品创新的四个战略方案,为公司的变革大计明确战略方向。而作为变革计划扩展部分的“渠道复兴计划”的推出,更凸显李宁公司加快清理积压存货的决心。这一系列举措的推进落实都需要高效的执行能力。
在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以及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未来发展多重挑战的情况下,李宁公司锐意进取、率先变革的魄力也赢得了市场认可。业界普遍认为李宁近期推出的诸多举措已经明确了做专业运动品牌的战略方向,变革过程虽仍需待以时日,但可望引领整个行业复苏。
李宁近日在公开谈论公司业务时也表示,李宁公司业务转型能顺利进行,更有信心将会是首家走出体育用品行业调整期的公司。
Copyright © 2013-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