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新闻 > 协会新闻 >

2009-2012年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工作报告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15-10-30点击:

  国家体育总局装备中心主任 李桦

  尊敬的晓敏局长助理、各位领导、代表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领导及代表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向大家多年来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一年,正值全社会进入“十二五”规划的发展中期。在倡导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科技创新和组织机构优化的同时,国家对于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业、推进城镇化建设方面也给予了积极的政策支持,这无疑为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可以说,我们这个时机召开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意义不同寻常。

  下面,我谨代表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就2009-2012年行业发展状况、联合会主要工作及下一届工作建议三个方面做工作报告,请大会审议。

  一、2009-2012年行业发展状况回顾

  2009-2012年,是我国体育用品行业苦练内功、稳步成长的四年。四年间,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增加值逐年增加,2012年增至193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37%,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产量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65%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育用品生产大国。海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进出口总额为174.67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59.13亿美元。其中,进口额为7.77亿美元,同比增长14.97%;出口额为166.90亿美元,同比增长4.87%。

  同时,我们也看到,一方面,业内主要体育用品品牌的市场集中度逐步提高,品牌价值有所提升。耐克、阿迪达斯、卡帕、李宁、安踏、特步、乔丹、匹克、361°、美津浓等品牌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生产和营销网络,占据了国内体育用品市场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中的不少品牌已跻身中国500最具有价值品牌排行。另一方面,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苏、浙江、北京、上海6省(市)的体育产业,集中度超过了85%,产业集群效应更明显。

  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探索,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在中国已具雏形,高、中、低档体育产品并存的市场格局业已初步形成,体育用品行业在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尽管面临着产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升级、品牌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等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挑战,特别是由于过去几年对体育用品需求的过高估计及受金融危机影响,导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近几年的增速在逐步放缓并进入调整阶段。但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国家积极政策对行业的利好、宏观经济逐渐好转的走势以及大众对体育用品多元化、多层次需求的日益提升,又都为体育用品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容量将进一步扩大,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二、2009-2012年联合会的主要工作

  2009-2012年期间,联合会圆满地完成了发展体育用品生产、促进体育用品流通、繁荣体育用品市场、扩大体育用品业的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等各项任务。同时,结合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需要,在为行业提供信息服务、推进体育用品标准化工作、提高体育用品质量、履行行业协会社会责任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由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为有效地为企业服务、促进体育用品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下面,我将就八个方面对四年来的工作做一梳理和总结:

  (一)建章立制,完善内部管理,为联合会全面做好服务打好基础

  自联合会1993年成立以来,作为联合会的主管部门,国家体育总局一直给予了正确的指导和大力的支持;作为联合会秘书处所在单位,装备中心始终将联合会工作置于重要的位置。为保证联合会工作的专职化、常态化,装备中心专门设立了综合部、展览展示部、对外交流部、信息宣传部和体育用品标准化部等部门,配备相应岗位和人员开展相关工作,使联合会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更加完善。

  (二)加强组织建设,完善协会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增进各细分领域企业间的交流,为行业创造一个自我完善的平台,联合会平行设立了6个专业委员会,分别是:体育器材专业委员会、运动服装专业委员会、运动鞋专业委员会、场馆器材专业委员会、健身器材专业委员会、流通专业委员会。2012年12月,结合工作开展及当前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前期走访、听取企业反馈的基础上,联合会完成了健身专业委员会的换届改选工作,通过了委员会新的章程和工作方案,选举了新一届领导机构。这是联合会吸纳行业更多的企业参与专业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过程,并对专业委员会机构和工作方式进行改革探索的一次尝试。意在通过这种方式,将联合会运行机制变革真正落到实处,使联合会真正成为“企业之家”。

  室外健身器材技术联盟自成立以来,不仅联盟自身及其会员企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且还很好地促进了室外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截至今年3月,联盟12家企业中共有7家通过了新国标的认证,4家在审核阶段。今年4月,在联盟年会上,针对联盟以及所在行业的发展,联盟又进一步完善了章程,产生了新一届的理事会,吸收了包括英派斯、舒华等行业优秀企业在内的5家新会员,发展到了18家。3年来,联盟先后参加了GB19272-2011《室外健身器材 安全通用要求》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承担了相关技术指标的验证工作,今年年初还积极参与了国家科技部产业创新联盟的申报,目前已顺利通过初审和会员调查阶段。

  (二)发展会员,重视会员意见,使联合会能够真正代表行业意愿

  积极而慎重地发展会员,是使联合会不断壮大并富有活力的重要工作。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现拥有会员778家,2009-2012年期间,会员数量以每年平均50余家的速度增加。在联合会会员企业中,既有运动鞋服、竞赛器材、健身器材等传统体育用品类别,也有设计类、研发类、传播类等新兴领域的企业;既有像李宁、安踏、红双喜、泰山、澳瑞特这样的知名体育品牌,也有占会员比例较大的中小体育用品企业。

  为了发挥重点企业的积极性,增强联合会作为企业家之家的凝聚力,更好地服务会员企业,联合会吸纳了各专业领域中有影响力的企业代表加入领导机构,使联合会能够真正听取企业意见、代表行业意愿、引领行业发展。

  (三)精博并举,打造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行业发展平台

  大家都知道,由联合会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经过20年、30届的发展,目前已经跻身世界体育用品展会的前列,成为亚太地区最具专业性、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行业盛会。每届10万平米的展览规模、1000余家国内外展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万人次的专业观众,这些数据已使体博会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当之无愧的“风向标”,也成为体育用品业培育品牌、扩大出口、开拓市场的重要窗口,和展示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成就、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特别是2009-2012年,体博会一年一个台阶,逐步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型。这一成功转型体现在两个“提升”上:一是办展目标的提升——不仅满足于规模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服务体育、服务社会能力的建设,将展会的各项工作提升到党中央加强服务社会主义文化能力建设的要求上来;二是服务目标的提升——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体博会不仅服务于企业、服务于体育用品行业,还将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的变革中,思考如何更好地为人民大众的生活服务,为全民健身事业服务,为社会服务。

  随着对行业、对展会认识的不断提升,体博会的整体工作更加系统化,服务更加主动化,形成了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办展方式和团队,实现了由过去追求展会规模向提高展会品牌价值、文化内涵和人性化服务的品质转变。同时,体博会的品牌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体博会的品牌在媒体、在公众面前,具备了有更大影响力。

  (四)加强信息统计与交流,不断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为会员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是行业组织的一项重要工作。多年来联合会始终把信息建设工作作为中心任务来抓:一方面,设立专款,委托学术机构和专业调研机构收集、统计、编发行业信息;另一方面,加强信息交流平台建设,逐步形成了网络、刊物杂志和实地交流相结合的、立体的信息交流架构,有效地提升了联合会的服务水平。具体体现在:

  1、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强化网络服务功能

  2009-2012年期间,联合会投入专门的人员、时间和经费对官方网站以及体博会官方网站进行改建,并新建了体博会官方微博,进一步完善了功能、丰富了内容,扩大了信息量,增加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其中,体博会官方网站还扩充了功能,更新了企业和专业观众数据库,实现了网上实时报名,同时配套了短信平台和邮件群发,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沟通效率,在方式、渠道和量级上均实现了信息交流的国际同步,为更好地向会员和参展企业提供更便捷、更完善的服务创造了条件。

  2、以行业数据统计为基础,注重行业现状、趋势及对策分析,助力企业决策及行业发展

  经委托专业机构调研,联合会于2012年5月发布了《2010-2011年中国体育用品业行业发展报告》。这份报告是中国体育用品业发展历史上首次对体育用品业各细分门类发展状况的一次集中梳理,也是一次针对整个中国体育用品业的“摸家底”,为企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据。明天,在我们新创办的高峰论坛上,联合会还将推出《2012年中国体育用品业行业发展报告》,发布2012年度的行业数据和信息,以及对体育用品行业所面临的困难、机遇和未来趋势的分析。

  此外,联合会还启动了一项课题,专门就国内外体育用品行业的过去、现状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分析,并研究体育用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咨询。

  3、定期编发信息,供会员、业内分享

  多年来,联合会秘书处设立专人专职并委托学术机构,广泛搜集国内外的体育用品信息资料,每年编发十二期《中国体育用品信息》杂志,并通过邮寄、电子期刊以及官方网站等方式向会员和业内人士发送,同时,利用协会刊物—《世界体育用品博览》杂志,向业内以及广大消费者传递体育用品相关信息。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企业、业内以及社会提供了大量国内外最新体育用品动态和信息,为大家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掌握国内外体育用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搭建交流平台,解读环境变化趋势,引领业界思考,推动行业发展

  近几年,联合会越来越重视利用协会资源优势,以高峰论坛、研讨会、对接会等多种形式搭建业内交流平台。相信在座的很多领导和代表都已经收到邀请,明天,5月30日,由联合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体育用品业高峰论坛》将要拉开帷幕,届时有名的专家、学者和业内的大腕儿以及新闻媒体都将到场。大家将就当前中国体育用品业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并与大家共享智力成果,谋求行业创新之路。

  (五)健全、完善体育用品标准体系,为体育用品行业和体育事业服务

  2009-2012年期间,为引导体育用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联合会在体育用品标准化工作方面做出了很多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与相关的技术委员会和行业协会共同完成国家标准11项,参与其它技术委员会组织的国家标准31项。同时,围绕体育产业结构的变化,体育用品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对体育用品业标准体系进行了有效地补充,更加注重服务职能,在做实有形产品标准的基础上,创新了无形产品标准技术开发工作,如组织制订了《体育用品售后服务的要求》和《室外健身器材的设置与管理》等国家标准。

  2、近几年,科技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组织了质检公益项目——关键技术标准的研究,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合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组织并承担了《旅游休闲质量安全标准研究》、《体育用品安全通用标准研究》、《季节性户外健身运动安全技术标准研究》三项研究工作。

  3、体育用品认证工作的开展,是我国全民健身工程实施与贯彻的具体体现。目前已对27个省市的室外健身路径和健身器材的生产企业进行了认证、检查等工作,为全民健身工程的实施与开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六)在全球体育用品行业中发出重要的声音,对外交流工作日见成效

  联合会一直高度重视广泛开展国际行业协会的交流。目前在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中担任常务理事,每年派代表参加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年会和理事会,在全球行业组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09-2012年期间,联合会共派出20余个、共计70多人次的工作小组,与全球包括台湾地区在内的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用品行业组织进行交流、访问,参加各类国际会议,维护行业权益。配合世界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共同与商务部、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系,寻求应对欧盟和世界其他地区对中国鞋类的反倾销和保护措施。同时,通过两次承办世界体育用品联合会年会,扩大了中国体育用品业与世界体育用品业的交流,提高了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在国际上的地位。

  此外,接待世界体育用品组织及成员组织的来访也是联合会国际交流工作的一部分。2012体博会期间,联合会秘书处负责国际组织及驻华使馆的邀请工作,完成了接待WFSGI主席、日本协会秘书长、台湾区体育用品工业同业公会及台北市体育用品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及其团员、韩国协会主席及其团员、澳门体育发展局代表共计75人。

  (七)责任当先,积极认真履行联合会社会责任

  联合会自成立以来,不仅一直坚持履行行业责任,而且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也责无旁贷。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联合会捐赠了100万元和2000顶帐篷,第一时间送到灾区群众身边;

  2010年年初,联合会发布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宣传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和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在2010年体博会上,联合会通过征集体育收藏品举行拍卖会的形式,将拍卖所得近50万元全部捐给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用于给学校老师的资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在2011年体博会期间,正值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之际,联合会举办了“一路,我们同行”主题捐赠仪式,发动会员企业支援汶川,累计捐赠学校体育器材价值达464万余元,惠及100多家汶川地震受灾学校的中小学生们。

  (八)行业管理成绩斐然,获评国家4A级社团组织

  2009年6月23日,民政部召开“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评估等级授牌表彰大会”。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在此次评估中荣获4A级称号,成为体育总局系统首家获得4A级殊荣的行业协会。这是对联合会在实体化建设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以及在推动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上所取得的成就的一次充分肯定。2010年,联合会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2013年,正值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成立20周年。经过20年的发展,联合会工作可以说已经进入到一个既成熟又充满生机的阶段。在这样一个崭新的开局之年,我想藉此对下一届联合会的工作提几点建议。

  三、对下一届联合会工作的建议

  (一)顺应国家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强联合会的组织建设

  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开启了各行业的务实新风。联合会工作也将进一步脚踏实地,充实队伍,强化职能,继续完善组织机构,健全运行机制,为做好各方面工作打好基础。

  (二)进一步强化服务宗旨,加强行业基础工作

  服务是联合会的立身之本,为企业服务、为政府服务、为行业服务,是联合会的一贯宗旨。行业协会要有所作为必须立足于服务,扎扎实实为会员办实事、办好事。为此,联合会在未来几年内将进一步做好以下服务工作:

  1、切实加强行业调研,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做好行业运行分析和预警;

  2、进一步建立并丰富统计渠道,做好行业统计工作;

  3、继续加强体育用品标准化工作,积极推动行业技术标准国际化;

  4、及时反映行业诉求,主动争取政府和社会各个方面对行业的支持;

  5、继续做好国家体育总局委托的工作,当好参谋,做好服务。

  (三)推动自主创新,提升行业科技竞争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未来四年,联合会将在鼓励企业创新方面做出更多尝试,包括:积极推动企业把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创新内容,提倡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实现行业和企业的升级发展;加强行业分析调研,以具有行业共性的关键技术、重点项目为切入点,推动企业公关,促进企业产品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创新,积极争取获得相关政府部门支持,促进体育用品产业优化结构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改造提升体育用品产业。

  (四)推动行业自主品牌建设,做大、做强民族体育用品品牌

  中国虽然是世界体育用品生产大国,但多为“中国制造”产品,品牌代工比例大,自主品牌开发薄弱。为此,联合会将进一步加大在鼓励、推动企业提高品牌意识、创立自主品牌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促进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向“中国智造”乃至“中国创造”方面发展。

  (五)继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协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进一步发挥联合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国际交往与交流,更多地“走出去、请进来”,及时掌握贸易信息,特别是在推动民族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利用国际组织的资源和力量加强反贸易保护措施、协助企业拓宽国际营销渠道方面多做努力,切实推动整个行业国际化接轨的步伐。

  (六)注重人才培训,特别是对行业内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引领整个行业的人才全面升级。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近些年来,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一直定位于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服务,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始终致力于引导和推动中国体育用品业做大做强,走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之路。2009-2012年,在我们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下,联合会从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广大会员企业的需要出发,在加大体育用品标准化工作力度、为体育用品企业营造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提高行业经营管理水平和体育用品质量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再次对在座的各位领导、来自相关行业协会、地方体育局、会员企业的代表们及新闻界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多年来与联合会携手同心,一如既往地关注、参与、支持联合会的各项工作!

  谢谢大家!

Copyright © 2013-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