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新闻 > 协会新闻 >

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行业逻辑正在悄然改变|专家观点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1-07-06点击:
        【编者按】
 
        一直以来,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高度重视产业研究工作,并着力打造体育用品制造领域的专家智库平台,邀约知名体育产业专家,结合行业相关热点话题,定期进行专项深度调研或权威解析。
 
        今天,我们邀请到新华社体育部体育产业专项记者林德韧,就今年4月在长三角地区进行体育产业调研中关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一些洞察进行专题分享。
 
        文/林德韧 新华社体育产业专项记者
 
        疫情“黑天鹅”飞过,让体育产业的2020充满了苦涩的记忆。这只“黑天鹅”不仅影响了这个行业的全部门类,而且重塑了很多内在逻辑,疫情前与疫情后,人们对于体育产业的理解已经完全不同,行业内部的从业者们,也开始在被重塑的赛道上重新寻找自己的位置。
 
        在2021年4月,笔者赴长三角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体育产业调研,看到了被疫情影响过的这个行业所萌发出的勃勃生机。
 
        体品业率先突围
 
        相比较体育产业的其他门类,体育用品制造业所受的影响最小。在疫情最开始的阶段,因为全面的疫情防控政策,所有企业的用工都受到了影响,但随着疫情逐步受到控制,复工复产逐步落实,体育用品制造业成为了率先恢复正常的门类。
 
 
        以浙江华鹰集团为例,这个以游艇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企业在2020年初受到了用工方面的压力,但本地的员工半个月就开始重新上班了,外地员工一个月后也基本上恢复了工作状态。从整体上看,除了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地区外,大部分制造业企业都在短暂的冲击下迅速复原,在生产环节并没有受到过于剧烈冲击。当然,在物流、销售等方面,影响依然不小,但相比较以人员聚集、追求坪效为主要特征的服务业来说,制造业的状态还是相对正常的。
 
        这样的“正常”实为不易,对于体育用品制造业来说,也带有一些运气成分。能够影响产业的变量很多,而且这些变量均需要足够有力的大环境的支持。幸好,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序,在调研中,从业者们都对于这一点十分感慨,任何的个体发展都离不开整体发展,任何企业的命运,也都与大环境息息相关。
 
        国内外市场双赢
 
        2020年的国际形势十分复杂,随着时间的推进,疫情逐渐开始在全球肆虐,而中国由于出色的防疫工作而成为一方净土。在国外体育用品产业链接连断裂的情况下,工业门类齐全、制造能力强大的中国成为了体育用品制造最坚实的依靠。
 
        在国内疫情逐步控制住之后,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开始陆续接到来自国外的大量订单,尤其是以外贸为主营方向的企业,更是迎来了一次爆发式增长。根据了解,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在2020年的销售实现了翻番,尤其是家用跑步机,健身车、弹力绳瑜伽垫等等,卖得异常火爆。火爆到什么程度?有说法是“什么铁疙瘩都卖得出去”,还有说法是“10年的库存都清掉了”。
 
 
        不光是外贸,国内市场方面,对于小型健身器材的需求也呈现了明显的增长。根据由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与三体云智能科技共同研制的《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截止到2020年12月,中国健身俱乐部门店数量约44305家(不含港澳台),比2019年的49860家下滑了11.1%。中国整个健身行业的会员数约为7029万(不含港澳台),比2019年增加3.19%。
 
        这一数据反映了人们健身方式的改变。在疫情状态下,人们外出健身的风险大大增加,但对于自身健康的意识有了相当大的提升,也就是说,健身房不能去了,但还是得健身,加上各式各样的线上健身类指导课程,于是可以用家庭的、小型的健身器材的需求猛增。虽然线下销售渠道受到影响,但因为中国发达的物流行业,线上销售也可以满足这类需求,因此导致了健身器材销售的火爆。
 
 
        可以说,在2020年的下半年,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春天。
 
        行业逻辑发生改变
 
        疫情是一次磨难,也是一次考验。对于体育用品行业来说,这次疫情改变了原有的发展轨道,与此同时,也改变了一些深度逻辑。
 
        首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辩证关系。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一直是制造业占主导,这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体育文化发展阶段、大众消费偏好等等有很大关系,在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中,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成熟状态,以服务业为主,因此长期以来,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就是提升服务业的比重。
 
 
        这个目标的大方向肯定是没问题的,但底层逻辑一定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相互促进,而不是强调一个,忽略另一个。事实上,制造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有一个必然趋势,就是向全产业链发展。以体育场馆座椅制造为特色的浙江大丰体育,从硬件和软件两端提高创新研发能力,目前用于体育场馆的实景视频和虚拟三维共嵌系统、场地三维监控系统等产品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在制造端发力的同时,公司角色已从“看台座椅制造商”转变为“体育工艺集成商”,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将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出面向未来生活的新时代泛文体旅综合体。
 
        服务业尤其是培训业的发展,可以为制造业带来源源不断的消费需求,而制造业在技术上的提升,又可以更好地提高服务业的产品质量。
 
        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与体育服务业,是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都是中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基石。
 
        其次,实体逻辑与资本逻辑的辩证关系。这个观点源自于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凯老师对于近年来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两条脉络的梳理。个人观点,从目前来看,做企业有两种发展思路,一种是传统的,做产品,把产品卖出去,靠实体赚钱;另一种是做体量,在实体上不一定赚钱,但通过资本运作,让企业估值得到提高,最后把企业卖出去赚钱。
 
        这两种发展思路各有各的特点,但经过了疫情以后,看得出还是实体逻辑的生存能力更强。在调研中,大家有个非常一致的观点,就是“体育产业是一个慢产业”,既然是慢产业,那么就不能指望从体育产业里面挣到“块钱”。因此,在疫情发生前扩张过于迅速、现金流不够健康的企业,抗压性远不如做实体业务、现金流健康的企业。
 
 
        体育产业,还是要耐得住性子,把本事练扎实了,才有未来发展的基准。
 
        第三,危局与机遇的辩证关系。疫情对于体育产业来说是一次大的洗礼。其实疫情并不是改变了企业的业务状态,而是像一场暴风雨,对整个行业进行了一次冲刷。在调研中从业者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现在留下来的,能继续发展的,大都是在2014年‘46号文’发布之前就开始立足这个行业的。”
 
        从大的趋势看,虽然疫情影响了体育的聚集,影响了很多体育产业从业者赚钱的方法,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变,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得以提高,人们对于健身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因此,疫情的不利影响虽然有,但体育产业向前发展的趋势不会有变化,这依然是一个朝气蓬勃、前景远大的行业。
 
        进入2021年,“复苏”“重启”的新闻越来越多了,对于体育产业来说,好消息,也一定会越来越多。(完)
 

Copyright © 2013-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