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新闻 > 协会新闻 >

成为奥运供应商需要走几步?调研东京奥运上的“中国制造”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1-08-17点击:

        8月8日,2020东京奥运会正式落下帷幕。十六天时间里,我们见证了大量天才运动员的横空出世,也有无数激动人心的瞬间被镌刻和铭记,他们共同以体育的形式,为2021年的这个夏天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然而俗话说,奥运内外、两个赛场。在表面上运动员之间的斗争之外,属于各大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竞技,也早已先一步打响。这其中,就有不少中国企业的身影。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下称“联合会”)在东京奥运会期间也调研了包括红双喜、泰山、英利奥、张孔、领先在内的五家2020东京奥运会供应商,从他们的奥运故事,尝试剖析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步入大赛视野的路径。
 
        - 1 -中国制造为东京奥运保驾护航
 
        相信很多关注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业动态的朋友已经注意到,在刚刚结束的2020东京奥运会各比赛场馆基础建设中,有不少器材、设施均来自于中国的体育用品品牌。
 
        其实,早在东京奥组委完成本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市场开发及供应商签约工作后,就曾在其官网发布了一份《2020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独家供应商清单》。清单涵盖了本届赛事33个运动项目、49类比赛设施,其中共有4家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上榜,成为了7类设施的独家供应商。
 
 
        作为此前连续5届夏季奥运会的指定器材供应商,红双喜此次再度出现在2020东京奥运会的赛场,成为乒乓球项目比赛用球及相关器材独家供应商。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红双喜便首次以比赛器材供应商的身份登上奥运舞台,开启了品牌与奥运之间的漫长合作。与此同时,那届赛事对于整个乒乓球运动而言,也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国际乒联在早些时候通过的“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使得悉尼奥运会成为乒乓球“小球时代”最后一届国际大赛。
 
        而在调研过程中,红双喜市场与产品中心主任管亚松也向联合会透露,早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市场开发工作周期,他们就曾尝试成为奥运会比赛器材供应商,但受限于当时的外汇政策,最终于这一机会失之交臂。
 
        彼时公司上下并没有为此感到过分遗憾,反而迅速制定接下来的发展策略——在得知国际乒联对比赛用球的改革决心后,红双喜自96年正式开启40毫米乒乓球研制工作并进行推广,终于在2000年成功获得国际乒联批准,而当时的那一技术标准也被国际乒联纳为国际标准,一举成为国际乒乓球器材头部品牌,赢得了各项国际大赛的认可。
 

红双喜为2020东京奥运会提供的器材
 
        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另一位奥运赛场上的“常客”——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此次也成为2020东京奥运会包括自行车等十余个比赛项目在内的器材供应商与赛事服务商。
 
        泰山体育产品大批量现身奥运赛场,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时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集团董事长卞志良指着头跟奥组委保证,可以用性命担保产品质量的决心,也成为了行业中广为流传的故事。现如今,作为全球体育产业产品种类最全、科技创新能力国际领先的世界知名品牌,他们早已无需再向奥组委过多保证什么,而此次一举成为十余个比赛项目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也正是对品牌实力最好的证明。
 
泰山体育此次也向东京前线派出由数十人组成的专业赛事保障团队
 
        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举重代表队豪取7金1银的成绩,使“中国力量”成为了国民心中的骄傲。而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力举起的每一分重量,同样来自一家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河北张孔杠铃制造有限公司。
 
        作为国际举联认证企业和合作伙伴,张孔杠铃在2020东京奥运会供应商竞标环节中,凭借杠铃杆轴线弯度值0.2毫米以内、杠铃片重量误差5克以内的顶级制造水准,强势击败了来自日本、美国等5家企业,成为举重比赛器材独家供应商,也见证了中国举重代表队在奥运赛场上的又一次称霸。
 
        作为2020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独家供应商4家中国企业中最“年轻”的一位,仅成立13年便登上奥运舞台的英利奥,在国内体育用品行业无疑给了人们很大的惊喜。
 
        英利奥副总经理刘俊泉告诉联合会,三人篮球比赛攻防转化快、活动区域集中,而室外搭建的客观条件又让场地必须经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品牌在最初便放弃了在传统硬质材料上进行改善的思路,转而历经两年研发,创造出能够解决以上痛点的橡胶材料,并成为国际篮联3X3全球官方独家运动地板供应商。
 
        相比于针对已有产品进行提升,英利奥选择了一条更为困难的路。但也正是这种创新与坚持,让他们赢得了国际篮联的信任,并推荐给东京奥组委,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3x3篮球地板独家供应商,也在第一时间见证了中国女子三人篮球的历史突破。
 
2020东京奥运会三人篮球比赛场地
 
        除独家供应商外,在2020东京奥运会上,同样还有许多中国供应商的参与,比如本届赛事射箭比赛场——梦之岛公园射箭场的5000座装配式金属看台系统,便是出自深圳的领先体育。正是这些供应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一道,用过硬的产品品质和精细的服务,为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提供最为基础的保障,也帮助整届奥运赛事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得以圆满举办。
 
        - 2 -如何成为奥运会供应商?
 
        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赛事IP,能够成为其供应商,不仅是对品牌产品的肯定,更是对企业实力的证明。那么,如何才能成为奥运会的供应商?要了解这一点,首先就得明白奥运会在庞大的赞助商体系之外,为什么仍需寻求更为广泛的供应商合作。
 
        众所周知,举办一届奥运会所需的开销通常由三个职能部分来分担——举办地奥组委、当地政府和举办国政府,其中奥组委的开销占比近半。以2020东京奥运会为例,根据东京奥组委发布的第5版预算报告,本届奥运会总支出达到154亿美元,东京奥组委开销约67亿美元,与自身整体收入持平;而东京都政府和日本政府开销分别为66亿美元和21亿美元。
 
        虽然大家花钱都是为了同一件事,但也各有侧重,而采购比赛器械,显然属于奥组委的工作范畴。作为一个短期的非营利性组织,奥组委把通过市场开发得来的钱全部投入赛事无可厚非,但怎奈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分摊到单一领域就没剩多少了。因此,本着“能省一笔是一笔”的态度,公开寻求供应商合作,以尽可能低的价格引入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保证比赛顺利进行,也就成了奥运的“运营之道”。
 
 
        通过以上信息不难看出,“低价”和“高品质”似乎是奥组委筛选供应商、进行采购的关键标尺。这一点确实没错,但事实上远不止于此。
 
        历届奥运会市场开发工作开启后,奥组委都会在其官网发布公开采购标准手册,上面会详细罗列对于竞标供应商企业的基本要求。再次以2020东京奥运会为例,其官网发布的供应商“采购原则”条目中,明确写着“在进行交易之前,奥组委工作团队应对相关企业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企业的财务合理性、对所有法律要求的遵守情况、以及社会责任感等因素,特别是后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力度。”
 
        符合上述基本原则的企业才有资格进入后续的竞标环节,在这里,东京奥组委也罗列出了更为详尽的考核标准。
 
        首先便是安全。这里说是安全,不如更明确的表述为“规范”。主要是针对目标企业生产环境、以及是否有能力遵循稳定的交易流程所进行的评估,因为在奥组委看来,一家企业只有自身在各方面均处于成熟、稳定的环境下运作,才有能力制造出时下顶级水准的产品,并为后续事宜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点是产品质量。不论是场馆基础设施还是比赛器材,质量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保障,哪怕其中任何一个微小的部件出现故障,都有可能对整个赛事的运维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而如果是在运动员比赛进程中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作为室外搭建的临时场地,三人篮球比赛对器材质量的要求无疑更高
 
        针对产品质量,奥组委进行判断最直接的依据通常就是国际标准。管亚松告诉联合会,参与竞标的产品首先必须符合最新的国际标准,如果达不到这一点,在奥组委第一次筛选过程中就会被直接淘汰。
 
        第三点则是交付时间保障。毕竟,如果未能按时将订单产品交付给奥组委,会使整个比赛安排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而在要求企业保证产品交付时间的同时,奥组委通常也会附加“灵活应变”说明,一旦遇到不可抗力致使比赛产生变动,尽量将自身损失降到最低,但这也对竞标企业的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本届赛事周期里,各大供应商几乎就全都遇到了这一麻烦。
 
        泰山体育相关负责人告诉联合会,按原计划,东京奥运会拳击比赛系列资格赛亚洲站和大洋洲站定于2020年2月3日在武汉举行,但由于疫情,比赛前一周临时调整为3月3日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彼时泰山体育工作人员已经在武汉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临时更换比赛地点、加之受限于防疫政策器械无法转运,使局面一度十分被动。
 
        “既然无法转运,我们就重新生产全部的器材和装备!”本着为国家荣誉也要拼一把的精神,董事长卞志良给集团下达了死命令。紧急复工、加班生产……历经10个工作日的不间歇运转后,首批器材产品终于装车运出,确保了奥运会拳击测试赛的如期举行。事后经核算,这一调整直接造成企业成本支出暴增数千万元。
 
去年春节期间,泰山体育加班赶制奥运订单
 
        第四点就是价格。前文也提到,低价是奥组委筛选供应商的关键标尺之一,但在低价的背后,需要企业保障的是技术,这里包含生产技术、安装技术和服务能力等。
 
        对于奥运供应商而言,如期交付合格的产品只是开始,企业还需配备富有经验和实力的团队到一线进行安装和服务保障工作,即便是在疫情反复的东京奥运会,各供应商也会组织团队通过线上方式指导和监督当地服务人员进行安装和调试。
 
        考核的最后一点便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而聚焦当下,品牌产品的可持续性则是重中之重,这一点在整个调研过程中,各供应商也多次向联合会提及。
 
2020东京奥运会的可持续发展宣传页面
 
        除了通过直接竞标奥组委公开采购计划,还有另外一条更加便捷入围奥组委考核范围的渠道——各单项国际体育协会推荐。
 
        相比于4年一届的奥运会,各单项协会每年都要举办多场世界级比赛,自然对全球范围内各个品类高品质产品了如指掌。而查阅历届奥运会供应商资料也不难发现,这些企业几乎都是相应世界级体育协会的合作单位和国际标准的联合制定者。
 
        当然,即便拿到了推荐名额,要想真正成为奥运供应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其它企业一起参与公开竞标,仍是必经之路。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亮相奥运赛场,无疑也体现出我们在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水平上显著的进步。
 
        - 3 -成为奥运会供应商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历届奥运会公开采购工作开启后,都会引得无数企业蜂拥而至,大家为了一纸奥运订单争得不可开交,究其原因,无非是想要借助奥运的影响力,最大限度的提升品牌美誉度和营收效益。那么,成为奥运会供应商,究竟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好处?
 
        我们不妨先从摆在眼前的这笔订单说起。奥组委给企业下达的采购订单并非只针对奥运会正赛,同时也涵盖之前的资格赛和预选赛所需器材,按常规逻辑,如此大笔的订单自然应为企业带来高额的收入。其实不然。
 
        调研过程中,一家品牌相关负责人告诉联合会,由于竞争激烈,即便产品明显优于对手,企业往往也会把递交给奥组委的报价压得非常低,最后结算下来通常只够覆盖成本。当然这还是在正常情况下,一旦遇上了类似东京奥运会这种突发变动,也就只能默默接受高额亏损的局面了。
 
 
        不仅不赚钱、还要承担投入的风险,企业为什么还要挤破头争得一个“奥运供应商”的名号呢?毕竟相比于眼下利益,奥运自身强大的影响力所能够带给企业的,难以用金钱衡量。
 
        首先,便是肉眼可见的营收增长。成为奥运会供应商后,各参赛代表队为了能够提前适应比赛器械,通常会第一时间采购奥运同款产品,针对这部分订单,企业自然无需再进行压价,从而拥有丰厚的利润空间;与此同时,有了奥运会的背书,各类协会和赛事对品牌的信任度也会显著提升,为品牌后续进驻各大国际赛事铺平了道路。
 
        与此同时,奥运会带动大众对运动参与的热情,也会进一步带动大众对运动员使用器材的购买,在更大层面带来体育用品的市场需求。管亚松告诉联合会,从历届数据对比来看,奥运会后的首月内,通常能够为红双喜带来30%左右的营收增长。
 
        其次,助使品牌在推广层面有了更多可能。营销圈有句老话——“通常情况下投入1亿美元,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可以提升1%;而换成奥运会,这一数字将提升至3%。”从某种层面上来讲,确实如此。
 
        虽然国际奥委会有明确规定,除头部层级赞助商外,均不得使用奥运相关字样及标识进行品牌营销推广,但他们也并非“铁面无情”。
 
        针对供应商提供的各类器材,奥组委会允许品牌在器材表面拥有规定大小限制内的标识露出,这些标识足以让观众在直播画面中捕捉到。要知道,按照奥运会规定,比赛镜头范围内不得出现任何广告,即便TOP赞助商也无法出现在直播画面当中。相比之下,这也为供应商品牌传播提供了最直接的途径,不失为奥组委送给供应商们的一大福利。
 

2020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暂停时的直播镜头中,红双喜logo十分显眼
 
东京奥运会举重比赛中,杠铃片上属于张孔的“ZKC”标识  图源:视觉中国
 
        身居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赛场,奥运平台无疑能够成为品牌最新科技和产品的集中展示平台,一次性向目标客户展现品牌实力和发展动态,在后者心目中建立起无可挑剔的品牌形象。
 
        与此同时,“奥运供应商”这一身份对品牌形象的加成,也使得品牌在签约头部运动员层面更具吸引力。有了这一层资源,在品牌原有推广手段的基础上,利用运动员的个人影响力进一步产生营销价值、形成快速传播,也是企业为奥运订单“疯狂”的原因之一。
 
        当然,上述所写也仅仅是奥运IP所能够为企业带来影响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极具效益的玩法值得行业去探究。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更多的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了解奥运、放眼世界,面向三年后的巴黎奥运会,也期盼能有更多的中国品牌亮相奥运赛场。

Copyright © 2013-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