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疫情下的三年,全球体育产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特别是进入2022年以来,世界局势的不稳定加剧了全球经济放缓,对于国内体育产业的影响同样甚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体育产业规模放缓背景下,如何突破发展困局,谋定新的发展方向、寻求更大发展空间,成为了国内体育企业亟待思考的问题。
此前,我们曾对健身企业展开专题调研(拓展链接:把握前沿科技脉搏,丰富服务模式|调研疫情下健身企业的生存之道),试图通过企业故事给予行业以启发思考。不过,行业的发展除了企业需修炼好“内功”外,同样离不开政策的推进。近期,我国各地陆续出台了纾困政策以助企业度过难关,借此机会,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梳理了北京、上海、深圳、福建、山东等体育产业重点省份及城市的相关政策,以方便企业及时精准了解相关政策。(下方正文可通过识别二维码查看文件原文)
稳经济、保民生,国家加力帮扶企业纾困
《关于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等问题的通知》
5月31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税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扩大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等问题的通知》,允许体育在内的22个特困行业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该通知一经发布,便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
《通知》就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延长缓缴期限等问题提出六大措施,重点包括:缓缴扩围行业所属困难企业,可申请缓缴三项社保费单位缴费部分,其中养老保险费缓缴实施期限到2022年年底,工伤、失业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1年;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生产经营出现暂时困难的所有中小微企业、以单位方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可申请缓缴三项社保费单位缴费部分,缓缴实施期限到2022年年底,期间免收滞纳金。
实纾困政策,地方出台针对性惠企政策
湖北省
3月29日,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湖北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措施》。《措施》共27条,其中,文旅体育业适用政策8条。
《措施》重点提出,加强文旅体育市场主体与金融机构合作,加大对文旅体育市场主体普惠金融支持。发挥湖北文化金融服务中心的作用,建立中小微文旅体育企业融资需求库,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文旅体育企业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
为拓展旅游体育消费群体,《措施》提出推动各级工会使用工会经费办理“湖北职工惠旅年票”,同时在2022年完成发放1500万元体育消费券,带动体育消费。
海南省
4月20日,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印发《海南省进一步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实施办法》。主要针对海南省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特定困难,从着力解决成本升高、需求锐减、资金紧张、疫情影响等制定相关举措。
《实施办法》涉及四个方面、八个部分、46条政策措施,除了将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入“六税两费”适用范围,按规定在50%税额幅度内减征外,还将举办2022年海南健康游欢乐购——“我和春天的约‘惠’”联合推广活动。鼓励各类服务业企业参与“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大型展会活动,对企业参加国内国家级展会,按照参展项目费用的一定比例给予最高30万元补助。
海南鼓励银行机构主动与省文旅主管部门沟通对接,畅通银企通道,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建立重点旅游业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库,并将融资需求与金融机构共享,提升获贷成功率。
西藏自治区
5月13日,西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西藏自治区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回复 发展的实施方案》。
《方案》规定,自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实施阶段性缓缴政策,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文化、体育、旅游行业参保单位,可以申请缓缴工伤、失业保险费一年,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在资金扶持方面,西藏要求在藏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预期发展前景较好登山户外探险等重点文化、体育、旅游市场主体加大信贷投入,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引导在藏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文化、体育、旅游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体育、旅游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拓宽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内蒙古自治区
4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精准纾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主要包括5大部分,共16条。涉及倡导对旅游、体育健身等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进行精准纾困。
《通知》要求,推动各地区出台和落实文旅企业奖补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企业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中小微企业按照企业上年度实际缴纳当年度失业保险费的90%返还。内蒙古将积极推广“信易贷”“政采贷”“银税互动”“蒙享贷”等线上融资模式,鼓励各地区担保机构扩大对上述产品的担保规模,按照各级各类担保公司的担保额,自治区财政给予融资担保奖补和风险补偿。
广东省深圳市
5月23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商务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措施》针对促进户外文旅体消费指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积极开展文旅体活动,举办潮流主题消费活动,推动体育设施“一键预约”全覆盖,推广高品质智能健身器材四大方向。
《措施》中,对打造全民健身新场景提出了针对性帮助,在社区、公园、广场及机关、事业单位等场所新建或改建200个以上便民健身设施,推广使用一批受众面广、灵活轻便、科技含量高的健身器材。鼓励商业楼宇、厂区、园区等重点场所采购使用符合条件的健身器材,按其实际采购总金额的5%、给予最高不超过1万元资助。
安徽省合肥市
5月26日,安徽省合肥市印发《进一步加大纾困力度助力企业发展若干举措》。《举措》特别针对企业采购疫情防控物资给予补助,具体为:购买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达到5万元的,按30%给予一次性补贴,单个企业补贴不超过10万元。
安徽省还将加大对体育行业纾困力度,面向合肥市城区健身人群发放健身消费补贴,鼓励市民和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市内健身房、游泳馆开展健身活动;对2022年服务类机构承接全市各级政府部门的项目,可按规定进行预付,预付金额不超过合同约定金额的50%。
复工复产,多省市体育局出台纾困举措
上海市
上海市体育局发布《关于支持体育企业抗击疫情加快恢复发展的实施细则》,出台10项措施助力企业纾困。
《细则》包括减免承租公共体育场馆租金、给予体育企业纾困资金补贴、持续配送体育消费券、发放体育场所防疫物资补贴、支持体育彩票销售、鼓励体育企业发展线上模式、支持社会资本扩大体育投资、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体育企业力度、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5月中旬,上海市体育局发放了《上海体育产业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与后续经营需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小微企业形势尤为严峻,87.9%的体育企业在疫情期间整体停业,62%的体育企业面临资金链或房租压力,95.5%的体育企业希望出台专门针对体育行业的惠企政策。
江苏省
6月1日,江苏省体育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帮助体育市场主体纾困解难促进体育产业稳步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通知》对促进体育产业稳步发展提出了9大具体工作措施。
《通知》重点提出“一企一策”服务,以精准对接体育企业需求,深化实施服务体育企业行动计划。江苏省还将推出“助企纾困政策工具包”,直达快享惠及更多体育市场主体。鼓励各地采取多种形式送政策进体育企业,有效提升政策知晓度、获取便利性和企业获得感。
江苏省将全部下放全民健身器材政府采购计划,加大全民健身器材采购专项经费市县转移支付力度,及时向体育市场主体提供更多订单需求。此外,《通知》提出助力市场主体推介优质体育产品和服务。发挥各类体育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组织参展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等,帮助市场主体扩大优质体育产品和服务知名度。
山东省
5月26日,山东省体育局与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22年金融辅导助企纾困集中行动的通知》,同时公布了756家体育企业纳入金融服务企业名单。
据6月山东省出台的《山东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实施方案》显示,截至2022年4月底,全省首批2666家中小微企业获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共计5739万元,18449户市场主体受惠;发放餐饮、零售、体育等服务业困难行业贷款648.4亿元,同比多增182.6亿元。
四川省
6月17日,四川省体育局日前印发《助力体育企业纾困解难推动体育产业稳步发展的八条措施》,从“政策扶持、金融支持、人才培育、扩大内需”等多方面着手推动四川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在夯实金融支持方面,继续推行“体育贷”,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商业赛事经营权质押、场地经营权质押等方式向体育企业提供信用贷款产品;同一企业通过“体育贷”,最高可以获得1000万元贷款资金和不超过100万元的贷款利息、担保费、保险费等融资成本补助。
此外,四川省还将在培育市场主体方面,对纳入体育产业统计的企业,由“四下”企业转型升级为“四上”企业的,给予一次性补助资金5万元。在加大示范培育方面,对获评体育产业示范类的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
山东省青岛市
5月29日,青岛市体育局印发《青岛市体育局促消费激活力稳增长若干措施》。《措施》共包含十大部分,涵盖了政策扶持、金融支持、扩大需求、激励创新等方方面面。
《措施》提出,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承租市体育局所属房屋的非国有中小微体育企业,免收3个月租金。在激发消费活力方面,青岛市会同体育健身经营单位持续开展“你健身,我买单”体育惠民消费券发放,总金额不少于2000万元。对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积极承办各项体育赛事活动,社会力量举办的全国、国际体育赛事给予最高100万元扶持,年度总额1000万元。
福建省厦门市
4月13日,厦门市体育局印发《关于印发应对新冠疫情进一步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的通知》。
厦门市主张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激活体育市场活力;鼓励各类体育场馆加入“Ai运动”智慧体育平台,在体育系统举办的各类赛事活动现场,邀请体育场馆进行宣传推广和互动展示活动,助力体育场馆复工复产、消费升级。
此外,厦门市将提前启动高水平赛事、市级产业基地和社会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等相关奖励申报工作;推出针对体育企业的金融服务方案,促进体育企业信贷平稳过渡;通过开展体育消费生活节、发放惠民运动券等促消费活动,激发体育消费热情。
江苏省南京市
6月21日,南京市体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助企纾困提振体育市场稳步发展的若干举措》。
《举措》从促进助企纾困政策落实、完善政企联系沟通机制、强化体育产业发展资金效能等十个方面进一步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释放体育消费潜力。南京市支持体育装备智能制造、智慧体育场馆、线上体育等数字体育产业创新项目,分类别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对在本市举办的全国性重大体育赛事、传统品牌单项赛事、自主IP赛事,给予30-70万元资助。
紧盯痛点、堵点,多地多措同心共克时艰
北京市开办体育企业金融政策线上宣讲会
6月16日,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北京市金融监管局、北京市银保局共同主办了北京市体育企业金融政策线上宣讲会,通过搭建企银平台为相关企业纾困解难,共谋发展。
北京市体育局将加强政、企、银联动,搭建企银需供平台,开通“融资纾困直通车”,为本市中小微体育企业纾困解难和健康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引和金融服务,为体育企业提供支撑。
在本次宣讲会取得实效的基础上,市体育局随后还将进一步加强重点体育企业走访调研,摸清企业融资需求,建立政企银联动机制,持续深化企银对接,引金融活水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体育企业纾困解难,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天津市召开体育企业纾困专题研究
6月6日,天津市体育局召开党组会专题研究,提出“五条”举措帮助体育企业纾困解难,推动企业复工复产。
五项措施直指企业重难点,面向全市公开征集大型赛事活动、体育装备制造转型升级、等9类项目,发放15家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432万元;对有关小微企业租户减免租金,帮助小微企业租户渡过经营难关,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此外,措施充分注重体育产业消费市场,通过举办首届“海河群英”线上跑暨百万健身体验券发放活动,以线上带动线下,帮助企业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引流潜在消费群体。天津市还将不断扩大体育惠民健身服务规模,发放体育惠民补贴248万元,拉动体育消费近1000万元。
浙江省杭州市成立体育产业创业陪跑空间
6月,杭州市首家体育产业创业陪跑空间——杭州西湖体育健康科创陪跑空间成立,面向大学生、退伍军人、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和残疾人等五类人群提供创业支持。目前已有12家创业企业办好了相关手续并入驻。
杭州西湖体育健康科创陪跑空间主要采用“一家成熟企业+五类人群”的运营模式,即“老带新”的结对帮扶模式。该陪跑空间最多可以容纳26家企业入驻,基本覆盖体育器械产业、人力资源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体育赛事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等所有体育业态。
安徽省出台《快乐健身行动方案》
6月,安徽省出台《快乐健身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3年,对全省已配建健身设施的小区和所有行政村的健身设施进行全面维修改造提升,对未配建健身设施的小区进行配建,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身边健身设施全覆盖。到2025年,新建全民健身步道3000公里。
《方案》从小区内、小区外、城市中、有氛围四方面提出了工作措施,具体包括:对已配备健身设施的住宅小区,进行全面检修、补配;对未配备健身设施的住宅小区,按照群众需求配备;加快城市健身步道建设,形成立体化步道网络,丰富群众综合健身空间;激发市场盘活资源,建设一批“口袋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增强群众健身意识,常态化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和省、市、县、社区(村)四级联赛,带动群众健身发展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开设“体育贷” 助力体育产业发展
6月10日,广西首笔“体育贷”在柳州宣告成功投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积极争取下,今年4月,广西地方金融监管局、广西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西监管局联合下发通知,在“桂惠贷”中创新开设“体育贷”,重点支持全区体育产业企业,对体育企业融资给予贴息和担保费用补贴。
5月,广西体育局组织各地市体育部门开展政策宣传,积极引导本地符合条件、有融资意向的体育企业申报“体育贷”并做好指导申报工作。经汇总审核,广西已有第一批86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纳入“体育贷”企业库,优先向金融机构推荐,对符合贷款要求的企业给予贷款贴息及担保费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