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新闻 > 协会新闻 >

感恩 笃行 传承 超越——2023中国体博会新闻通气会QA实录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3-05-09点击:
        感恩、笃行、传承、超越——中国体博会在乘风破浪的路上一往无前,进入“四十不惑”之年,对于中国体博会而言,也预示着开启了新的历史航程。
 
        2023年5月9日上午,2023中国体博会媒体通气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在此次通气会上,系统回答了各位媒体记者关于第40届中国体博会筹备情况的相关提问,随着新闻发布会的结束,也象征着关于中国体博会与“第十三城”——厦门的篇章进入了“正片”,以下是关于本次新闻通气会的详细文字实录:
 
 

        Q1:2023年以来,体育行业最大的改变是体育消费场景的回归。包括足球、篮球观众重新回归赛场,包括以马拉松赛事为代表的体育赛事陆续回归,为C端消费者、B端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场景和可预期的营销场景。您认为这样的回归意味着什么?对于体育制造业企业而言,又该如何把握这一时间节点?
 
        A1:过去三年疫情的突然爆发,对于体育消费的确造成了一定量的冲击。站在服务端的角度来看,这三年,个人体育消费水平的下降幅度其实并不明显;反观另一端,体育消费服务业受疫情的影响会更大一些。
 
        能够肯定的是,各类体育赛事的回归,对于行业的复苏来说肯定是利好现象。大众对于体育消费的认知有了明显提升,消费场景也发生了悄无声息地变化。据我所知,后疫情时代,小众品牌在不断成长,疫情的转好,为体育消费打开了一个回暖的窗口。
 
        不过,还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体育消费还未成为我国大众生活中的“必需品”,而借助于多种途径,正在潜移默化地让体育成为大众必需的一种生活方式——是现阶段乃至未来,我们亟需要攻克的一个课题。
 
        为此,疫情之后,加大对体育消费场景的开发显得愈发重要,以往,对于体育制造企业来说,产品的性价比是决定能否在市场中立足的一个核心要素;如今,多个企业倾向于开始将重点放置于各个时尚体育项目上,比如最近爆火的飞盘。
 
        所以综上,对于我们体育制造业从业者来说,让体育消费成为内需,是我们致力于完成的使命和责任。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过去三年,我们用时间分割线划分为了“前疫情时代”、“疫情时代”和“后疫情时代”。2023年,我们终于可以说,疫情对于体育行业的影响基本过去。
 
        “疫情时代”下,大量体育消费场景萎缩,最大的新生体育消费场景恐怕是居民健康意识增加后出现的居家健身需求。而作为最重要的体育消费场景,体育赛事时隔三年终于回到公众视野。现在,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已经开赛,CBA总决赛即将拉开帷幕,而沉寂了几乎三年的马拉松路跑运动,更是在上半年呈现出超越疫情前的红火之势。
 
        作为体育从业者,我们很欣慰,三年过去后,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对体育基于城市形象、城市经济、民生发展意义的认知还在,体育行业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热情还在,品牌方和赞助商们对于体育赛事、体育消费人群的信心还在。
 
        竞技体育对全民健身有着极强的引领作用。赛事的顺利进行,将体育重新放进了公共议题之中,体育重新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体育消费成了自然而然的行为。
 
        尤其是路跑行业,作为将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结合的最紧密的竞赛活动,它为体育消费者提供了多元且直接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而赛事的成功提速和升级,更是体育装备的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见证。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过去,中国本土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往往是外国选手身着外国产品站上最高领奖台;而在今年,越来越多的国内运动员身着李宁、特步、安踏、361°、中国乔丹等品牌的装备第一个冲过终点。同时,随着国内品牌的跑步装备矩阵愈发完善,越来越多的、不同水平的业余跑者,也都开始选择信赖国产品牌。
 
 
        这样的现象自然不仅仅出现在路跑行业,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骑行等运动项目,都出现了这样的趋势。
 
        经济学界流行着“口红效应”的说法——越是经济萧条的时期,“廉价的非必要产品”的销量越会提升,满足人们消费欲望的同时,安抚人们在经济衰退时期的不安情绪。在当下的中国,跑步、游泳、骑行、户外健身等,带有“弱旅游”属性的本地周边中小型赛事活动,有可能会成为新时代的中国中产阶级“口红”。考虑到近两年国内电影、电视剧、综艺等娱乐行业替代品竞争力不足,上述运动的产品、装备“口红化”趋势就更为强劲——对国产品牌而言,这不仅是增量的机会,同时是倒逼自己提档升级、实现创新的机会。
 
        包括中国体博会的回归,我们通过四大展区的科学设计,通过配套活动的打造,希望以展会的形式,为普通消费者和专业买家提供更丰富、更多元、更具体验感的消费场景,也为企业提供商贸对接平台的同时,提供“可预期的营销机会”。
 
        在这样的时间节点,对制造业企业而言,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应该予以关注:
 
        一是,不仅要积极参与到赛事相关活动的冠名、赞助之中,还要努力实现自有IP赛事活动的打造,实现对消费场景的主动控制,进而将品牌和消费者的距离拉近。这就要求制造业企业不仅要懂产品,还要懂活动、懂策划、懂传播、懂品牌。这也是制造业企业服务化升级的必由之路。
 
        二是,继续加大对于产品研发的投入。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能够占据市场先机的企业,一定是那些实现了某项技术革新的企业。事实上,技术的革新也是实现品牌差异化、精品化的基础。
 
        三是,要努力破局、破圈,实现融合发展。传统制造业、传统体育产业有着较为明确的边界。但体育运动本就是多元、相通、没有界限的,依托于体育运动衍生的体育制造业也不应该存在边界,起码在我们的想象空间中不应该存在——文化、旅游、教育、健康、科技、养老、会展、传媒、金融、农牧等行业,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可供挖掘。回归的消费场景绝不应该局限在体育领域内。
 
        Q2:从第二季度承前启后的举办时间结点上看,2023中国体博会有可能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中国体育展会市场全面复苏并一举恢复到2020年之前状态的“标志性事件”——从之前的相关报道来看,这也是本届体博会的定位,对此您怎么看?支撑全面复苏的标志性事件,是否有判定的相关数据或理论依据?
 
        A2:2023中国体博会的举办,作为中国体育用品业展示的权威载体,在当今的大政策环境下,愈发受到诸多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这一点从侧面,也凸显出了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中国的地位也在不断地提高。
 
        近些年来,随着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两大正向因素:
 
        一是中央对于体育制造业的发展,在经济政策上的扶持力度有所增强;
 
        二是领导人在中央财经工作会上所强调的——新时代稳抓实体经济的要求,这实际上也是一大重点,其所释放出来的利好信号也会为体育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加码。
 
        这些,都给中国体博会的顺利举办创造了友好的外部条件。
 
        三年的疫情,确实给整个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中国体育展会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冲击,而在防疫形势全面放开之后,随着各地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有序出台,以及中央持续推动稳经济政策的落实,全国各地各大展会也重新恢复了正常的筹办周期,同时,2023中国体博会在经过一年沉淀后,也得以重回政策利好的窗口期、机遇期。
 
        能够肯定的是,今年会展业势必将出现全面的、积极的复苏与回归。但要说一举回到2020年之前状态,仍需要一定时间。不过,站在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中国体育展会市场的整体发展态势肯定是向好的。
 
        从目前2023中国体博会的整体筹办情况来看,业界对于参展中国体博会的积极性颇高,参展规模超出预期;同时,参展人群呈现出差异化特点。
 
 
        另外,各省市体育局对于本届中国体博会的举办表现出了巨大的重视,这也恰恰彰显了体育产业地位的逐步上升。值得一提的是,2023中国体博会的政府展团规模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从展会的内容定位层面来审视这一变化的话,可以说,2023中国体博会已不仅仅是单一的体育装备展会,更是一个聚焦体育产业整体发展的综合性展会。
 
        因此,对于“2023中国体博会的举办会或对整个体育产业起到一定标志性作用”的说法,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而2023中国体博会定位于“破局·蝶变,演绎新时代体育产业”的展会主题,凝结各方资源和力量,对于稳体育经济、提质增效整个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而言,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的依据来自如下四个方面:
 
        首先,政策方面。日前,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2023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提出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政策研究完善工作制度、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推动冰雪运动普及发展、推动“三大球”普及发展、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强化各级各类全民健身组织、加大传播推广力度、推动形成“大群体”格局、统筹发展与安全等十二个领域重点工作。
 
        其中,破解“健身去哪儿”、体卫融合、赛事活动开展、推动冰雪运动、“三大球”普及等新工作、新提法的提出,标志着新时代对于体育制造的新要求,也意味着体育用品的供给需求将持续拉大,而作为中国体育用品业最大的综合性展会,中国体博会被当作行业新风尚的“晴雨表”——从这一点来说,2023中国体博会此届的亮点表现,很有可能就是未来体育制造的新方向。
 
        另外,上述政策所提到的重点部署内容,在本届展会同样也是重点规划的展区内容,因此,2023中国体博会的展示内容是顺应政策指向的,其或将成为政策场景的一个集合缩影。
 
        其次,行业方面。前面我们就曾提到接踵而至的“解绑”政策,有利于2023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的进程,有助于重振中国体育会展行业的士气、复苏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信心。
 
        去年年底,我预测决定“2023年体育会展行业是否拨云见日”的关键因子时,和各位分享过,尚需满足以下几个恢复条件:第一,展会项目稳定恢复,举办确定性进一步增强;第二,企业生产生活有序恢复,复工复产稳健开展;第三,经济贸易环境得到恢复,企业家信心重回2019年之前;第四,消费者在心理上和身体上,均已普遍适应疫情的放开。目前来看,上述“四大条件”除了经济贸易环境还不太景气之外,其他三项条件均已达标。
 
        通过举办展会,能够让四面八方的人聚集到一起,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带动资源的流动,本身对于招商引资、联动地方经济就有一定的辐射作用。而且,2023中国体博会恢复了对境外观众的邀请,并加大了对各个地区政府展团的邀请,“产业+会展”的模式,吸引了行业的知名品牌前来参展,展会的商贸对接的功能超出往届,可以预测,2023中国体博会的举办会为体育经济的复苏注入磅礴动力。
 
        再次,市场方面。之前,我们曾联合麦肯锡发布了《2023全球体育用品行业报告:在混乱的世界中恢复元气》,在调研数据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全球体育用品和体育服饰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但长期来看仍呈现积极增长态势,体育用品蕴藏着众多投资机会,预计将会迎来反弹。
 
        体育用品价格的提升以及消费者可自由支配支出的减少这样的现象,如何应对?面对中国体育用品企业竞争加剧的现象,该如何进一步规范中国体育用品业市场,让市场秩序更加稳定?当细分市场跃升为市场新的主流,如何在繁杂的品类中挖掘出极具潜力的“黑马产品”?……
 
        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势必需要一个搭建行业各界供需交流的窗口,而2023中国体博会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平台,一旦这些问题借助中国体博会的“契机”得到解决,2023中国体博会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标志性事件”的角色。
 
        最后,展会层面。2023中国体博会在展区内容呈现上不再拘泥于单独某一体育领域本身的范畴,而是主打“体产融合”,还原、复刻真实的消费及服务场景,不仅保留了具有中国体博会传统特色的元素,同时结合新生代人群的体育风尚,还添加了一些新鲜的现代元素,比如“元宇宙”、“新兴体育”等,在借助智能技术的情况下,营造出了充满沉浸感的展区效果。
 
        在充分调研市场的情况之下,2023中国体博会传统与现代兼容,可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如此一来,当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彩,当中国体博会成为不同人群共同认可且想要加入的“社群”,必然会衍生出新的“化学反应”,促进体育经济的增长,而当中国体博会的IP再次被擦亮,也预示着,2023中国体博会的影响力将被再次提升。
 
        Q3:本届展会在既有的三大展区之外,新增了政府展区,您能否介绍一下2023中国体博会政府展区的看点?较过去几届的展会相比,本届中国体博会在展区规划设计、主题内容打造及规模实现等方面,完成了哪些突破点或创新点?
 
        A3:为了建立良好的政企合作空间,汇聚各地区优质体育资源,充分发挥展会的职能,为商业合作拓展提出新的思路,中国体博会组委会今年于三大展区之外——专门打造了政府展区,形成了本届中国体博会的一大突破性创新。我们将政府展区的功能定位为“政企联动合发力,探索行业新模式”。
 
        政府展区将以搭建各省、市体育产业交流及地方体育服务贸易对接平台为目标,为前来参展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协会等相关机构,提供定制化的现场商务对接服务,并匹配针对目标受众的传播服务。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2023中国体博会政府展区的联动效应,组委会加深了对政府展区的功能及服务建设,并有意借助展会平台资源的强大支撑力,向新形势下的政策内容方向倾斜。
 
        在政府展区内,不仅各地体育产业成果将得到集中展示,各类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将热烈举行,同时,地方资源与企业需求也将会相互撮合、精准对接,招商引资氛围满满,与行业息息相关的各垂直领域、各地的优惠政策集中公布,紧锣密鼓地召开各类行业资源推介会、媒体新闻发布会,及时向业界发布各类数据和报告等……
 
        目前已有20余家省市体育局、项目中心、单项运动协会正式入驻2023中国体博会政府展区,参展总面积超过1000平米。可以说,依托于政府展区的设立,让2023中国体博会平台的政企联动机制充满了凝聚力,构建了体育用品资源汇聚的共同体。
 
        在整体规模上,2023(第40届)中国体博会创下近几年规模的新高——1500+的参展商(目前参展企业数量有望超过2018年所创下的1573家记录,达到1600+的历史新高)、150000平米+的展会体量、100000+的专业观众,依旧雄踞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用品展会之首,且展会配套服务越发完善健全。
 
        与往届相比,2023中国体博会健身展区、体育场馆及器材展区、体育消费及服务展区,在展区主题呈现上都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不仅各个展区都设置了相应的大主题,还根据市场的热点细分了多个子主题,针对各个领域目前或遇到的各种难题,以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形式提供各项服务。因此,我们主办方对于2023中国体博会是抱有强大的信心的。
 
        事实上,2023中国体博会将举办地之所以选择定在厦门,对于中国体博会本身的发展而言,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意义。考虑到中国有很大一部分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聚集在厦门,所以选择如此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集群、集聚地,初衷在于:借助中国体博会举办的契机和厦门当地的产业资源优势,为体育经济、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提效增效作用。
 
        除此以外,基于当下各省市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定的困惑,举办中国体博会,为业界搭建这样一个有效的交流的窗口也是很有必要的。
 
        加之进入40届的中国体博会,正在从B2B升级至B2C,我们希望也能够使其发展成为一个有效交互的展会平台,业界能够通过参展、参观中国体博会这样的一个契机,更加全方位地了解各地体育政策,也能助力政府部门有的放矢发挥出行业引领作用。
 
        Q4:今年第一季度以来至今,全球最高频的词莫过于包括“Chat GPT”在内的人工智能。有一种声音认为,这将是颠覆人类发展进程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人工智能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会颠覆体育制造业乃至整个体育消费行业吗?这些颠覆将体现在哪些领域和维度?在2023中国体博会期间,我们会不会窥探到一丝AI+体育的端倪?
 
        A4:今年年初,技术仿佛爆炸一般,以“Chat GPT”为代表的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人工智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样的趋势是令人震惊、同时令人振奋的。我们似乎无限接近科幻电影中预判的生活形态。
 
        Chat GPT的诞生,其背后反映出来的大背景,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虽然人工智能的应用,目前还只是处于尝试开发阶段,距离全方位应用还有一定距离,但其确实对于大众的思维观念起到了深度的转变作用。可以预测,今后,倘若人工智能发生进化,不仅是对产业,对人的生活方式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当我们用理性思维来看待Chat GPT的话,其实更多指向的还是一个关键词——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应用,提升产品效益是现在最直观的一个结果。但对应功能方面,Chat GPT的出现还尚未达到颠覆产业模式的地步。现在细分到产品层面上,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运用数据形成处方的程度上,并未真正意义上触及到智能、智慧的高度。数字化产品的核心还是一种科技技术的体现。
 
        因此,Chat GPT若想要得到普遍应用,有一个大前提是:需要得到道德、法律的约束;当然,不可否认,它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当然现阶段,人们关注的重点还是放在了如何把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运用到产品研发上面。
 
        结合现实来看,诸多新型人工智能的应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不仅可以用于娱乐和社交,还可以用于教育、咨询、辅助等领域,它不仅可以根据不同领域或主题来调整语言风格和内容,还可以生成诗歌、故事、歌词等创意内容,甚至连程序代码都能帮你完整的敲出来。
 
 

        毋庸置疑,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全方位地改变我们的传统认知和生活工作方式。体育产业也不例外。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体育制造业迎来新的发展动能的同时,也要迎接新的挑战:
 
        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提升智能制造的交互性,改善智能制造的决策支持,提高智能制造的自我学习能力——它的出现,也将加快产品升级迭代的速度,提高企业数字化管理水平。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将会重塑传统的商业逻辑,重塑营销、生产、管理等环节。
 
        或许,此时此刻当下的我们,还难言颠覆,但AI重塑制造业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事实上,本届体博会上,就有诸多展商带来了充满智能元素的新品,彰显了中国体育制造业的“AI+体育”的大趋势。
 
        Q5:随着防疫政策的放开,中国国内的体育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复苏,这对于中国体博会来说应该是个利好信号;可不得不承认的是,疫情给全球进出口贸易带来的经济损失仍然存在——本届展会是否恢复了境外观众邀请工作?其邀请进度现在如何,以及目前境内观众的整体邀请情况和相关服务体系的打造,是否也有力地佐证了“双循环”下行业信心已然全面恢复?
 
        A5:当前,虽然防疫政策已经放开,但全球整体的经济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格局依然是当下的不变格局。外贸方面,我们主办方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研,得出的结论是:疫情对与外贸的冲击还是非常大的。
 
        回顾疫情这三年,第一年,体育外贸出口还呈现出小幅度的增长趋势;第二年,出口贸易直接“腰斩”,降幅至一半;第三年,出口贸易面临更加动荡的局面。目前,外贸出口的情况也并不良好——去库存加上欧洲经济环境,以及签证情况的变化等多方面因素,让外贸形势的“冰霜”尚未“解冻”。
 
        而在此之前,国家采用“双循坏”的新经济格局和战略,对于外贸市场的复苏和出口导向型企业的转型,都是个关键点。所以,从去年2023中国体博会宣布首次延期开始,我们组委会就一直在对境外观众的邀请工作上发力续航。
 
        也的确如你所说,目前,2023中国体博会已恢复了对境外观众的邀请工作,并且开创近年来线上、线下同步邀请海外观众前所未有之模式:
 
        其一,针对海外买家的观众画像,我们对境外观众的人群类比进行了划分,然后点对点、一对一地进行需求分析,并将信息同步给参展企业,与其协同,帮助他们扩大国际市场的辐射力;
 
        其二,过去三年,我们还坚持在自媒体全平台和垂直领域第三方渠道向海外体育用品行业从业者同步展会形象、制作物和资讯,积极迎接境外观众回归;
 
        其三,本届展会筹备周期中,除传统的通知公告和展会宣传外,我们还与专注健身器材外贸行业的自媒体合作,推出了名为“中国体博会趋势”的品牌活动,持续以图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境外输出优秀展商、展品资讯,使境外宣传招观更具象、更言之有物。
 
        目前,境外观众的邀请工作整体进度顺利,境外预登记观众数量仍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
 
 
        2023中国体博会境内观众的邀请工作更是早早布局谋远,唯实惟先,以参展企业对观众群体拓展的实际需求为出发,全面升级观众邀约及服务工作。为了使展会观众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我们对于境内观众邀约的呼叫方式触达机制更加多元,比如进行AI邀约、电话邀约等。
 
        但更关键的,是我们从数据管理和应用、非商业体系团体专业观众组织和招募、商业体系专业观众招募、观众服务、大众观众等五个工作方向上进行系统化操作,继续强化和完善展会的观众服务体系。
 
        ①在数据管理和应用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快数据闭环和数据库功能整合实现进程,保障观众数据安全;
 
        二,继续加强数据分类和标签化,以期实现信息点对点精准投放和自动化营销;
 
        三,加强与数字营销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合作,不断提升外部潜在观众数据获取及分析应用能力。
 
        ②在非商业体系团体专业观众组织和招募方面,则是按照以下几条路径构建:
 
        一,加强与地方体育系统单位的主动沟通,更深层次地挖掘体育系统之外的非商业体系专业观众的观展需求,拓展联系渠道,做到信息通达。同时加大对政府采购主体的邀请及服务力度,向各地政府单位相关部门、商协会机构发出邀请。
 
        二,梳理与属地相关部门对接的工作流程,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属地观众组织和属地宣传工作能更高效、直接地开展,并结合宣传品投放效果的反馈作出应对。
 
        三,更好地发挥联合会及分支机构在展会宣传、展期会议和参观组织等方面的作用,丰富参会团组的展期活动内容,促成团体参观和商贸洽谈,让展商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主办方观众组织的工作成果。
 
        ③在商业体系专业观众招募方面,一是结合中国体博会观众数据管理工作,持续开展对展商观众需求的调研,针对需求开拓渠道并选择科学的推广工具实现潜在邀请对象有效触达及参观转化;二是加大主办方对于展商邀约观众的支持力度,为展商提供便捷的邀请手段及展览内容支持,完善中国体博会展览注册体系,合规收集、管理观众信息,为未来数字营销推广奠定基础;三是扩大了传统销售渠道、境内外电商、场馆建设运营方等VIP买家的邀请范围;四是为了让观众“不虚此行”,我们也是特意丰富了活动形式——根据服务对象的差异化需求,通过举办组织供需对接会、开设专场推介会等方式,为供需双方搭建精准对接场景。
 
        ④在私域数据运营方面,建立官方社群,规范运营管理,保持观众的黏性,并为信息传达、活动组织、供需对接提供便利,注重展会信息的广泛触达,挖掘更多公海数据,利用新兴的点对点触达智能营销工具,如AD7、机器人呼叫、信息流广告、5G短信等方式,使中国体博会的信息能触达更多相关人群,以求信息高效裂变。
 
        ⑤大众观众层面,通过策划组织大众体育赛事及体验活动,融合体育消费内容,深度挖掘举办地体育消费潜力和全民健身市场,促进体育消费提质扩容,只为不断增强展会的社会影响力和大众吸引力。
 
 
        2023中国体博会观众的人群覆盖面,目前来看,可以说已经暗藏了爆发式增长的苗头,我们为此也做足了准备,希望给前来观展的观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参展环境。我们预计,今年展会期间,境内观众到场数量预计将超过100,000人次。
 
        因此,要判断“双循环”下体育用品行业的信心是否已然全面恢复可以有一个依据——那就是待“会展业”以真正“陌上花开”之日为标志,行业信心也将随之达到高位。这也是展会对于市场的“管中窥豹”功能所在。
 
        Q6:为了迎接中国体博会30年、40届到来的历史里程碑式时刻,组委会将举办哪些具有行业纪念意义、体现体博会历史的活动?此外,本届展会整个活动体系是如何构建的?
 
        A6:回顾过往,中国体博会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中国体育产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而在三十年、四十届这样一个历史节点,我们会在2023年5月25日——以“感恩相互成就,携手共创未来”为主题的40届答谢会上,携手同中国体博会共进的合作伙伴,一起重温那段珍贵的回忆,进行中国体博会历史的回溯和重温。
 
        今年的中国体博会,我们在筹办之初,就明确了三大打造任务:
 
        第一,是让中国体博会成为政府推动行业发展的抓手。
 
        第二,由于之前中国体博会曾经将举办城市多届固定在上海,这是因为当时上海承担了重要的进出口贸易位置——那个阶段,中国体博会也是正从生存阶段向发展阶段过渡;如今,中国体博会正在向新的阶段迈进,如果说中国体博会是一个舞台,那主角就是参展企业,舞台的主题风格则是行业发展的生命力,所以在当下这个阶段,我们会着重考虑观众和企业的需求。
 
        第三,就是我下面要重点说的,活动价值的培育与打造。我们希望能够将中国体博会打造成为一个承载行业情怀、凝聚行业文化、连接政策内容的主阵地。
 
        2023中国体博会的活动体系较之前相比,在内容层次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与展区设计进行衔接。我们将2023中国体博会会议活动的筹办整体基调定为“感恩”二字,为此,我们策划了一系列的线上传播活动:
 
        我们在视频号上增加了一个嘉宾访谈录,回馈陪伴中国体博会发展的老展商,通过视频访谈,众多中国体博会的老朋友们分享了他们与体博会的故事,既有李宁这样的大品牌,也有行业里聚焦细分市场的企业——营造了一种让老展商“回娘家”的感受力,包括那些同一家企业父子、父女两代人对于中国体博会感情的不同触达。
 
        在中国体博会公众号上,我们根据史料撰写了“四十届·十二城”的篇章和故事,通过国民经济和体育大事件、在中国体博会每一届见微知著的展区规划和城市体育发展变迁的基础上,三线叙事,构建出了一幅体育、城市、展会交融的宏大画卷。
 
        总的来说,2023中国体博会的整体会议论坛活动的内容较之前相比有所提升,数量也有所增加,G、B、C三端都有兼顾,对体育产业不同细分领域的资源进行了深挖,并以更加多元的面貌呈现给大家。其中,值得关注和期待的会议活动由以下三大类构成:
 
        第一大类,聚焦产业前沿探讨的论坛类活动。
 
        作为本届展会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议论坛板块,较往届相比,2023中国体博会同期会议论坛类活动数量有所增加,聚焦产业前沿,更接行业地气,包括有“中国体育产业风向标”之称的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今年迎来了十年的里程碑时刻,以更加多元和融合的面貌与行业同仁见面。还同步配套了中国数字体育产业高峰论坛、2023中国运动空间大会、2023中国体育场馆设施论坛暨运动地材与铺装大会、“资源共享·供需对接”中体联公益服务平台系列活动、全民健身器材配建工作交流会等多个平行论坛和重要会议。
 
        总的来说,今年展会期间的平行论坛和重要会议板块呈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权威性和高规格。在这一些列论坛中,汇集了发改委、体育总局领导等政策制定者,他们届时将对近年来重要的体育产业政策现场进行权威解读,并对体育产业发展趋势进行预判。
 
        二是多元和融合。以政策和市场需求为指向,系列论坛的议题在设计上融合了全民健身、体育场馆及器材、体育消费及服务为三大“主线”,穿插体育产业新型业态、体育投资、数字化转型、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等热点的探讨,比如:
 
        在中国体育产业峰会上,将由数字经济、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在企业发展层面,针对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体育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升级等话题,输出强观点和指导建议;
 
        以“赋能空间,链接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国运动空间大会上,聚焦城市体育空间功能优化,体育消费新场景打造,通过购物中心运动休闲业态发展趋势的解读,探讨体育消费升级新的新路经;
 
        在全民健身器材配建工作交流会上,武汉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将从公共服务细分场景的角度,去分享全民健身设施适老化场景建设的经验与展望行业未来趋势。
 
        多个重磅会议搭建起了产业信息和思想交流的平台,通过紧跟时事热点的议程设置,系列论坛将在引领行业思考的同时,还将提升中国体博会的整体传播影响力,帮助参展企业实现破圈思考和营销。
 
 
        第二大类,资源推介类活动。
 
        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由政府展区延伸出来的多项会议活动。作为展览服务的延伸,今年有多家政府与行业息息相关的各垂直领域、各地的优惠政策将集中公布,因此在展会期间,他们将会召开各类行业资源推介会、媒体新闻发布会,及时向业界发布各类数据和报告等……
 
        我们还积极致力于实现跨地区的融合,致力于帮助政府与企业进行高效对接,帮助区域体育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依托于政府展区的设立,让2023中国体博会平台的政企联动机制充满了凝聚力,构建了体育用品资源汇聚的共同体。比如:
 
        中国·庆云体育产业招商推介会,将在大会期间同步举行。招商推介会致力于帮助政府与优质企业高效对接,在体育产业园区、体育城市更新、体育文旅等方向推动城市体育产业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定州招商推介会,将全方位加快推进定州体育用品产业发展,推介定州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体育产业链体系和扶持政策,拓展定州体育用品产业对外宣传和招商引资途径,助推定州市体育用品产业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品牌建设、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系列活动由定州体育产业政府展区、定州体育产业招商推介会暨对接会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定州体育产业政府展区”为定州体育产业首次以整体形象、以政府主办的模式,在中国体博会期间得以展示。
 
        此外,还有河北省体育用品新品发布会暨体育产业招商推介会、双奥北京体育产业招商会等……总之,政府联动与跨界融合,将会在这些活动中加以重点呈现。
 

        第三大类,行业技术类活动。
 
        技术标准是制造业的本源,是体育用品高质量发展的核心。2023中国体博会技术类研讨会数量将达到峰值。展会期间将举办多场热点赛道的技术研讨会议,这些论坛会议为广大体育产业从业者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平台,共商行业技术标准、推动行业良性发展。
 
        大致来讲,本届体博会将举办2场标准新闻发布会与4场标准技术研讨会,并具备了两大看点:
 
        一是标准类型涉及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突出联合会服务政府、服务行业、服务企业的宗旨,承上启下,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起到社会缓冲面的作用,更好地起到政府与市场、行业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是研讨会聚焦细分赛道,其主题包含了青少年人群、老年人群、新兴群体项目等群体,以下属各专委会为抓手,倾听体育产业各领域、各层面企业的不同需求,以标准促进行业规范,进一步带动市场有序竞争。
 
        由此,联合会与标委会积极协助政府部门解决工作中发现的行业突出难点,以制定标准等技术手段规范市场,为大众创造更安全、健康的运动环境。
 
        具体包括:“GB/T 42379-2023 移动真冰场技术规范”、“跳绳团体标准”新闻发布会、《蹦床场所配置要求》团体标准宣贯会暨授牌仪式、主动健康与智能化体育用品应用于发展趋势、青少年足底健康技术研究、“二代健身路径集成管理与服务系统信息传输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技术研讨会。多场技术研讨会及发布会将从严谨的学术和科学角度,补充当下体育产业标准化工作的缺失,全力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标准化建设保障等。
 
        总之,本届体博会,我们将借助评选颁奖、技术研讨、商务对接、标准会议、报告发布、成果推介、宣传培训、主题沙龙等各类形式,以政策指向为导向,穿插体育产业新型业态、体育投资、数字化转型、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等最新发展趋势,旨在建立一个包含权威观点、前沿视角、技术探讨、资源共享等功能为一体的体育领域旗帜性的思想碰撞与行业交流平台。

Copyright © 2013-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