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参展商:
2025年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组委会(以下简称:体博会)将组织举办“产品评选活动”。
2025年体博会参展商请在3月19日至4月20日提交申请资料至组委会,报名参评。
组委会在2025年5月15日前组织专家对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评选,确定参评入围的产品并进行网上公示。5月21日至5月22日体博会期间,将组织专家对入围并展出的产品进行现场评选。具体见《2025年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产品评选活动细则》。
报名资料邮寄: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法华南里17号楼A座四层
联系人:王枫
联系电话: 010-87108881-421 13811966570
邮箱:standard@sportshow.com.cn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组委会
2025年3月19日
2025年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
产品评选活动细则
一、 评选目的和意义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积极响应《“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等政策,落实体育强国战略部署,成为当前体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秉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务实、可及为导向,聚焦创造高品质生活,本次评选活动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及运动健康的需求为核心目标,充分发挥体育在大众健身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落实,以及新版《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 通用要求》(GB19272)国家标准发布、《二代室外健身器材通用要求》团体标准最新修订,全民健身工作迎来新发展契机,获得更坚实的标准保障。今年,工作重点聚焦于嵌入式全民健身社区建设、老旧器材与场地的升级改造等任务的推进,同时积极推动新国标室外健身器材、智能室外健身器材的创新研发。
为进一步助力全民健身事业,本次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活动围绕五大板块展开:“嵌入式全民健身社区方案评选”“老旧器材和场地升级改造方案评选”“创新型室外健身器材产品评选”“新国标室外健身器材产品评选” 以及 “智能室外健身器材产品评选”。通过开展这些评选活动,激励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推动健身器材在设计上创新、规划上科学,完善社区嵌入式全民健身器材设施功能配置,提升健身设施的安全性、科学性以及智能化水平,为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健身水平的群众,提供更便捷、丰富的健身选择,全方位推动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二、 主办单位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组委会
三、 支持单位
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91)
中体联(北京)认证服务有限公司
四、 评选类别
(一)嵌入式全民健身社区方案评选
(二)老旧器材和场地升级改造方案评选
(三)创新型室外健身器材产品评选
(四)新国标室外健身器材产品评选
(五)智能室外健身器材产品评选
五、 参选申报要求
2025年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参展企业,并具备以下条件,符合下列要求:
(一)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一)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会员。
(二) 申报单位在入围以后,按照组委会要求在体博会期间展示参选方案及产品。
(三) 同时参加多个类别评选的企业须分别提交申报材料。每个类别最多可以提交3个方案(技术内容不重复),按照评分结果,选最高分的1个方案颁发奖项。
(四) 体博会现场展示产品与申报材料中的产品保持一致,不得更换。
六、评选范围
(一)嵌入式全民健身社区方案评选
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国办函〔2023〕121号)鼓励企业设计和建设适合社区环境的嵌入式健身设施,提高社区居民的健身便利性。打造“15分钟健身圈”,兼顾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需求居民多样化生活和健身需求,器材丰富多样,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健身水平居民的需求。鼓励参评方案加强嵌入式健身社区的互动性和社交功能,设置休息区、交流区等。
(二)老旧器材和场地的升级改造方案评选
针对推动8年以上超期使用的老旧健身器材和场地的升级改造制定的方案或案例。改造方案建立在对老旧健身器材和场地重新判定的基础上,关注以下重点:
1、因地制宜、重新科学合理的规划老旧健身器材所在地的全民健身场地功能。
2、系统性提升场地和器材的健身性能,增加适老化和适儿化设计,让升级后的健身场地更加科学、安全。
3、升级改造方案经济可行,在保证使用质量的情况下,通过维修或更换零部件延长部分可用器材的使用寿命。
4、改造后的器材的应有维护和保养方案,能够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三)创新型室外健身器材产品评选
评选范围为国内外销售的突破现有室外健身器材设计理念的创新型室外健身器材。鼓励企业基于科学健身的基础上研发创新性的室外健身器材,满足各类人群(如:青少年、老年人、儿童等)或特定环境下(如:海滨公园、大学城等)的健身需求。强调产品环境适应性,或者同类人群聚集适配性。创新型室外健身器材区别于传统健身器材,在产品设计理念、结构、工艺和材质上有明显改进。
(四)新国标室外健身器材产品评选
根据新版的《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 通用要求》(GB19272)国家标准中对室外健身器材要求的变化,评选按照新标准设计的器材产品。确保室外健身器材符合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
(五)智能室外健身器材产品评选
根据2024年新发布的《二代室外健身器材通用要求》团体标准设计的智能健身器材,推动二代室外健身器材的发展,提升器材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
七、评选内容和具体要求
(一)嵌入式全民健身社区方案评选内容:
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中,适合城市社区(小区)公共空间环境的嵌入式健身设施方案。多元化功能全民健身器材和设施配置齐全,同时提供适配社区的服务。
1、健身区域功能设计与规划(20分)
研究嵌入社区需求,科学分区合理划分全龄健身区:成人器械区、老年人康复区、儿童游乐区、社交互动区等功能板块,区域边界清晰且互不干扰。各类器材、设施的配置科学合理,在实现运动功能组合的基础上,可拓展、可转换、能兼容更多社区服务性能。
设计动线规划,避免器材间距过近导致的运动妨碍,保障安全性与舒适性。
2、空间利用效率与复合功能(20分)
方案中因地制宜的采用立体布局或多功能复合设计(如健身车+临时储物柜),提升空间利用率≥30%,同时保留健身功能多样性。
提出至少1项“一区多用”设计。使用当地材料、艺术装置,或者绿化设计融入社区并美化环境,确保设施与周边建筑、自然景观协调统一。
3、社区健身人群差异化配置与配比优化(20分)
针对老年群体,需配置防滑地垫、安全防护栏、可调节高度的器材等。针对特殊人群(如行动受限人士)设置无障碍通道及适配器材(如轮椅友好型拉伸器)。
按年龄段和健身需求细化器材配比(如老年人区占比≥30%、儿童区占比≥20%),确保功能多样性且无重复性器材。
4、社区服务功能融合(10分)
在健身区域内整合健康服务终端(如体脂秤、心率监测屏)、文化休闲设施(如音响、长椅、Wi-Fi增强设备),打造“健身+健康+社交”一体化空间。
5、器材功能配置多元化(30分)
根据科学健身原则,提供功能覆盖全身锻炼功能的器材,如:上肢、下肢及核心肌群锻炼。
方案中至少提供5种以上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器材和设施。如老年人无障碍健身器、儿童趣味体能训练器材、成人智能有氧器材,交互式器材等。
健身器材体现“嵌入式”特点,占地小、灵活和组合式多功能的特点。鼓励创新性增加专为嵌入式全民健身社区设计打造的室外健身器材和运动项目设施。例如:具有交互式体验功能的器材/设施、老年人健身多功能系列设施、亲子系列设施等。
详见《嵌入式全民健身社区方案参选申报表》
(二)老旧器材和场地的升级改造方案评选
针对推动8年以上超期使用的老旧健身器材和场地的升级改造制定的方案或案例。
1、老旧健身器材所在场地的功能规划(20分)
经过对老旧健身器材和场地情况进行判定,重新科学合理的规划功能分区,结合场地原有地形、面积及周边人群需求,划分健身区、休息区、无障碍通道等功能板块,明确全龄适配性占比。新增或改造升级的器材设施配置科学合理,在实现运动功能组合的基础上,可拓展、可转换、能兼容更多社区服务性能。
老年人区配置防滑地垫、安全防护栏等;儿童区采用圆角防护设计,器材高度匹配3-12岁儿童身高特点,并设置家长看护区。
2、空间整合与存量资源改造(30)
社区综合效益提升“金角银边”利用方案,针对小区楼栋转角、废弃花坛等狭小空间,设计可折叠/伸缩的微型健身区。资源整合与空间活化,充分利用废弃区域(如边角地、高架桥下)建设微型健身点,或结合绿化带设计嵌入式健身设施。
3、场地与健身器材设施性能系统升级(20分)
确保所有器材改造后符合GB/T 19272-2024《室外健身器材安全通用要求》。系统性提升安全性,更换老旧器材锈蚀部件,延长部分可用器材的使用寿命。地面铺设减震橡胶垫或塑胶跑道,降低运动损伤风险。
智能化功能拓展,增设智能化功能的健身器材设施,或者拓展原有器材的智能化功能。安装夜间照明系统及紧急广播装置,保障夜间使用安全。
完善无障碍设施,改造建设轮椅通道,调整器材配置,确保行动受限人士可独立使用至少3种器材。
4、经济性与可持续改造(10分)
优先维修可继续使用的器材,维修费用可控,建议给出不超过新购价的30%的方案,解决安全隐患问题。
逐步完善功能区,低碳环保设计,采用太阳能照明、雨水收集系统等节能技术,降低后期运营成本。
5、社交互动功能与场景融合(20分)
通过升级改造,完善全民健身区域嵌入式服务设施功能配置。公共空间场景营造,结合健身器材布局设计社交区域(如健身区与长椅/遮阳棚的联动),提供充电接口、Wi-Fi增强设备等便民设施;功能复合延伸,在健身区域增设健康监测站、叠加存放急救箱、工具箱、自动售货机等便民设施;亲子共融设计,设置家庭健身单元(如父母与儿童同步训练的器械组),或嵌入儿童看护区(如家长休息座椅与儿童游乐设施相邻)
详见《老旧器材和场地的升级改造方案参选申报表》
(三)创新型室外健身器材产品评选内容:
评选范围为国内外销售的突破现有室外健身器材设计理念的创新型室外健身器材。强调产品环境适应性,或者同类人群聚集适配性。
1、环境适应性与复合功能设计(30分)
器材设计体现较强的场景化定制,复合集成多项功能,拓展健身以外的公共服务,或融合特定环境。例如:针对老旧社区金角银边空间、嵌入式社区健身中心健身加便民服务、融合海滨公园环境等。
2、模块化可拓展架构(20)
标准化模块设计,器材建议组件结构。同时解决未来器材易维修更换的问题,维护成本降低,延长使用寿命、维护效率提升。器材兼容性强,便于未来增补其他社区服务设施。
可以加装太阳能、自发电等方式供电照明。
3、产品安全性(20分)
产品结构设计安全,户外安装适应极端天气,电器安全且防水。产品外观有明显的安全警示及标志、标签。加强全龄友好与无障碍设计,鼓励器材折叠伸缩可调节,设置安全防护。
4、人机工程性与极简结构设计(15分)
产品设计的运动功能科学合理,符合人体结构,使用过程安全、有效,符合人体运动规律。
鼓励结构创新,极简结构设计,节约材料经济耐用。
5、生产工艺和可持续材料应用 (15分)
产品结构、零部件、显示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信息系统等稳定可靠。器材整体防水、耐用。主要可以广泛满足全国各地安装地区环境气候要求。耐候性处理工艺先进、稳定。表面处理工艺和各部分的材质环保。
鼓励新型健身材料突破,材料坚固提高使用年限,可重复回收利用,有效防止环境导致的功能结构部件老化失效等。
详见《创新型室外健身器材产品参选申报表》
(四)新国标室外健身器材产品评选
1、人体工学结构设计(30分)
器材的结构设计应符合人体运动学规律,消除卡夹、剪切风险,运动轨迹合理。器材的结构、功能和可以预见的非正常使用不应有潜在危险。器材应具备防止使用者跌落、碰撞等安全防护措施。摆动部件应有防撞击设计。
器材增加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器材座椅设置靠背和至少一侧的扶手,器材表面做防滑处理。器材应便于进入退出。儿童器材儿童易接触部件的器材表面应柔性处理。
2、材料与环保(20分)
器材应优先采用绿色环保和可回收材料,木材进行防腐处理,金属材料应采取表面防腐处理,工艺环保,确保器材长期使用时不易老化、褪色、掉漆。人体易接触材料的有害物质含量应符合新标准规定。
3、功能部件与适配性(30分)
器材的功能部件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使用人群的需求。脚踏面应具有防滑功能,漫步机等活动部件的摆动幅度应加以约束。器材各个部件具有稳定性,多人器材立柱无明显晃动风险,提供器材地基设计方案。鼓励创新便于维修和更换的器材部件和地埋结构。
4、空间设计与使用安全(20分)
器材的空间设计合理,为使用者提供足够的安全空间和运动空间。
活动空间和活动区域应为使用者和第三者提供足够的碰撞防护,特别是使用者头部或视线高度范围外不应有不可预知的障碍物。锻炼空间的圆柱形空间尺寸应符合新国标要求。
锻炼空间站立时半径、高度及平躺时高度对应平躺长度应符合新国标要求。
详见《新国标室外健身器材产品评选参选申报表》
(五)智能室外健身器材产品评选内容:
1、智能化功能(30分)
具有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人机交互等功能。使用和操作方便,控制板面,自带显示屏、语音播报、智能设备显示等功能设计合理,操作文字或图标简单易懂
2、智慧化健身平台(20分)
具有数据分析和反馈,应用数据分析后提供增值服务等功能。可通过信息化技术获取运动信息、器材信息及管理信息等,并进行数据呈现及管理。
3、产品设计(20分)
符合人体运动规律 ,产品设计的运动功能科学合理,锻炼的同时充分考虑使用者安全,各项功能可操作性强,使用体验舒适。外观设计新颖,产品稳定性高,噪音小,与安装环境相融合。
4、产品创新与多元化功能(20分)
鼓励最新研发没有上市的产品参选。运动功能丰富多样,可以是单件多功能健身器材或设施。产品在实现锻炼的同时,增加体质监测、人机交互、运动视频、健身指导、运动统计、运动排行等功能。
5、产品安全性(10分)
产品有用户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结构设计安全,户外安装适应极端天气,电器安全且防水。产品外观有明显的安全警示及标志、标签。
详见《智能室外健身器材产品参选申报表》
八、奖项设置
五个评选类别均设有金、银、铜三个奖项,颁发证书和奖牌,初评入围方案和产品作为本届体博会推荐展示产品,颁发证书。
九、材料提交
填写申报书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参选申请表”原件2份打印盖章,同时提供word格式电子版。多方案或产品参选,需要分别提交参选申请表。
(二)“嵌入式全民健身社区方案评选”“老旧器材和场地的升级改造方案评选”的视频展示,时长在3分钟以内。
(三)“嵌入式全民健身社区方案评选”“老旧器材和场地的升级改造方案评选”提供参选方案设计效果图、区域划分平面图、实例照片,并附方案说明。建议制作gif动图。
(四)所有图片请同时提供彩色纸质版和电子版(jpg或tif格式,清晰度600dpi),资料图片文件名称:公司简称+设计效果图。
(五)企业logo电子版图片格式:AI格式,文件名称用公司中文名称+logo,例如:“联合会logo.ai”。
(六)签署《参选承诺书》。
(七)其它具体材料提交要求参照《参选申报表》。
十、 评选程序
(一)报名资料提交截止时间:2025年4月20日前。参选单位向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组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附相关材料。
(二)初评评选时间:2025年5月15日前。组委会组织专家对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评审,确定入围参选资格。
(三)初评结果公示:2025年5月在体博会官方网站公布。
(四)现场评选时间:2025年5月21日—22日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现场专家评选。
十一、评选活动组委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枫(13811966570)
联系电话:010-87108881-421
纸质资料邮寄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法华南里17号楼A座 王枫 13811966570(收)
电子版资料发至邮箱:standard@sportshow.com.cn
附件:
注:参选单位应提供符合标准的,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产品参加评审。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组委会。
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组委会
2025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