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新闻 > 研报观点 >

疫情后,体育用品业面临四大变革之路丨专家观点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0-07-27点击:
        【编者按】
 
        7月7日的专家观点栏目,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老师从市场需求端的角度,谈到了新冠疫情和世界贸易格局变化给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带来的影响和压力——这篇可以视为展望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在新冠疫情之后,在外贸领域面临新战略定位思考话题系列之(上)。
 
        这期相当于这个系列的(下),王裕雄老师继续向我们阐述的观点是,除了需求之外,生产端的四大变革因素同样会影响产业的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
 
        正如我在近期走访过程中遇见很多体育用品从业者面临的“决策途径困惑”那样——如果说对需求变化的准确把握和合理应对,能帮助企业规避短期风险;那么及时识别生产端影响产业发展的趋势性因素,并“应势而谋,顺势而为”,则可以帮助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利于不败之地乃至脱颖而出。
 
        因此,从生产角度思考我国体育用品产业所面临的变革,就具有战略价值。我们认为,体育用品企业目前至少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和趋势:
 
        第一,比较优势变化的影响加快显现。
 
        谈到我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就绕不开“人口红利”。应该说,劳动力优势是成就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跨越刘易斯转折点,这种优势还能否持续的问题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总的来说,截至目前,通过产业地区转移、发挥规模效应、培训规模庞大的技术熟练且纪律性强的产业工人、不断完善营商环境以及渐进式的技术进步等多种方式,帮助我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的过程中依然保持了很强的竞争力,这在体育用品产业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近年来,在一些中西部内陆地区快速发展起来的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园区和集聚区整体上还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例如运动地材、钓具、室外健身器材等,并且依然在国际市场保有很大份额。虽然部分企业在中美贸易战中受到了影响,但是在欧洲、南美和非洲市场表现仍旧抢眼。原本,如果没有新冠疫情的冲击,这些企业按照原有的模式还存在进一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逐步转型升级。
 
        但是,新冠疫情的发生使得留给国内企业转型升级的空间和时间被压缩。从目前来看,国内体育用品产业至少在两个方面受到了很大的现实压力:
 
        一是面临国际高端产品的降维打击。例如国际著名鞋服品牌的大规模大幅度的降价促销,无论这种打击是竞争行为还是不得已而为之,都在客观上严重挤压了同品类国产产品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国产品牌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抗风险能力弱的劣势在这场“降维打击”中暴露无遗。
 
图片来源:网络
 
        二是在国际市场,疫情的冲击导致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在具有市场优势的地区被按下了暂停键,导致营销渠道暂时中断,增加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市场被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产品抢占的风险显著增加。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意味着新冠疫情可能会迫使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需要加快从“微笑曲线”中间(制造)向两端(品牌和营销)转移的步伐。
 
        第二,智能制造和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
 
        智能制造和制造业服务化意味着在大数据中心和工业云的支持下,个性化定制逐渐取代单一品类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同时,制造业产品只是提供给消费者服务的一个中间环节。
 
        体育用品因为兼具功能性和时尚性,很可能会成为智能制造和工业服务化最先应用的场景和领域之一。由于需要数据支撑,因此从进化路径来看,企业智能制造的发展有很大概率是从数字化销售开始。实际上在新冠疫情之前,一些处于行业领先的有远见的体育用品企业早已启动了数字化转型战略,通过数字化销售直接与消费者沟通。而新冠疫情的冲击无疑加快了企业数字化销售转型的步伐,从而会在客观上为体育用品智能制造和服务化奠定基础。
 
 
        第三,5G的发展和物联网的延伸。
 
        5G的发展和物联网的延伸,导致体育用品和器材终端化的可能性急剧增加,并使其最终成为生态体系中的一环。这种发展趋势意味着行业集中度会快速提升,体育用品企业的竞争对手也不再仅仅是同行业的企业,而很有可能是互联网生态型企业——正如同打败快餐实体店的是外卖平台,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的最强劲威胁来自于互联网企业的进入一个道理。
 
        第四,体育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的融合。
 
        如果说上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属于长期性、全局性的趋势,其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体育用品制造业,那么第四个趋势则是单纯针对体育用品制造业而言。
 
        毫无疑问,从战略层面来讲,其无法与上述三个趋势相提并论。我们之所以要特别提出来,是考虑在国际市场受阻,众多出口型制造业企业不得不将视线转回国内市场时,这一趋势或许能帮助我们产生新的思路。
 
        所谓体育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融合,也可以理解为制造业企业的一种产业链延伸,从体育用品制造领域进入体育赛事、体育旅游等服务领域,应该说这是近年来国内体育用品行业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趋势。
 
 
        这种趋势背后的动机可能比较复杂,既有可能是构建商业模型的考虑,即着眼于通过进入体育服务业来提升其品牌资产和营销能力,或者是为了给其高净现值客户提供全价值链服务等等;也有可能是一种投资行为,即基于体育赛事或者体育旅游市场的巨大空间而着手进行提前布局。但毫无疑问,这种趋势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中越来越明显。因此,当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在出口受阻寻找出路时,这种趋势无疑值得关注和思考。
 
        由于体育用品产业范围非常宽泛,各细分产业和品类的差异很大,因此上述四个趋势对不同细分产业和品类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别,相应的,其对不同企业所具有的现实涵义的重要性也不同,仅供大家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参考。
 
        【本文作者】
 
        王裕雄,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体育经济理论与体育产业政策、体育消费与参与、体育价值与经济社会影响、职业体育组织与规制。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委托课题。

Copyright © 2013-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