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新闻 > 研报观点 >

健身要花时间,但现代人用来健身的时间更短了|精练学院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0-12-02点击:
对于当代中国的年轻人来说,健身最大的阻碍是:没有时间。
 
因此,团课更受欢迎的很大一个原因,是满足了现代人高效健身的需求。相比一小时户外跑有氧,半小时战绳是种近乎「快消式」的健身体验。
 
从源头来看,每个人可支配用时都减少了,健身的时间也被不断压缩。比如近十年间,北京「上班族」的平均工作时长增加了56分钟,健身活动在2018年居民主要活动用时中,仅占到2%。
 
对于中国大部分年轻人来说,没有时间健身是个客观事实。对比健身更发达,精品健身房林立的纽约,原因在于,人均工作时间比北京少了2小时。
 

 
中国当代年轻人需要健身,但更短时高效的健身方式,才是当下北上广用户的需要。
 
而从另外一个角度讲,除了每个人的健身时间被压缩外,信息过载下年轻人的专注能力被逐渐削弱,也是高效健身被迫切需要的另一大原因。
 
「人类的精神专注时间,已经比金鱼还短」,判断源于微软公司的脑电图研究。研究表示,自2000年移动科技革命以来,人脑展现出的平均专注时间从12秒降至8秒。
 
而这种心理上的专注能力下降,也已被证明与生理健康层面的关联。
 
比如说,针对生理指标波动,和专注能力变化的关系,就有PLOS ONE发表的实验作出探究。相比接受了更多训练的运动员,亚健康人群在神经敏捷实验中,呈现了较为紊乱的心率波动。在这背后,是自主神经紊乱导致的专注困难。
 
当然,如今也能看到跟多健身课程,基于「夜店氛围、高效燃脂」,以迎接「时间被压缩、专注被削弱」的用户特征。但另一方面,也有冥想、瑜伽、普拉提等静态运动方式,从心理层面改变快节奏生活下的现代人。
             
现代人的健身时间
更短了
 
每个人可用来健身的时间更短了。
 
被占据的更多时间,有很大一部分被用于工作加班、碎片化的互联网使用。
 
在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北京人的一天——2018年北京市居民时间利用调查报告》中显示,2008年至2018年的十年间,北京「上班族」的平均工作时长增加了56分钟,上网时间增加了2小时41分钟。
 
而再看健身在中国人一日时间的占比也能预测,这种不算刚需的生活组成,大概率会被压缩。
 
同样也有《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显示居民主要活动用时。其中,健身锻炼时间。居民健身锻炼的平均时间为31分钟,其中城镇居民41分钟,农村居民16分钟。
 
再按10岁为年龄组距分组,75-84岁居民健身锻炼的平均时间最长,为64分钟;25-34岁居民时间最短,为14分钟。居民健身锻炼的参与率为30.9%,其中城镇居民38.7%,农村居民18.7%。
 
如果以百分比来测算时间占比,健身锻炼仅占到2%。
 
相较而言,人均拥有较大可支配时间的国家,健身人口渗透率一般不低。
 
比如说,欧洲Basic Fit、美国Planet Fitness,之所以能采用「高价值低价格high value/low price」的运营模型大范围铺开,不仅在于庞大的健身需求,更在于人均充足的健身时间。
 
举例来说,欧洲基金会公布的欧洲工作时间数据报告,欧盟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40.2小时。甚至就全美工作时长最多的纽约而言,人均每日工作时间不到7小时,较北京少了2小时。
 
而在国内,更多人均收入呈现增长且可支配时间较多的二线城市,被认为是健身房可切入的下一个主要市场。
 
在麦肯锡发布的《2020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中国指出,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年轻购物达人」仅占受访者 的25%,但却为2018 年消费支出增长贡献了近60%。
 
其中,「有钱有闲」的中低线「年轻购物达人」,也是麦肯锡认为拓展二线城市的机会所在。除此以外,2010至2018年,三、四线城市中,年可支配收入达到14万至30万元人民币的家庭,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8%,高于一、二线城市的23%。
 
现代人能用来健身时间更短了,短时高效的的健身方式,在成为一种趋势。
 
更短的健身时间下,
是人类弱化的专注能力
 
团课从传统健身房的服务补充,到市场需要的健身内容,也许代表了高效健身的需求增长。
 
打开头部团课品牌课表,无论是TRX、战绳等小团课,还是以莱美为代表的团操课程,1小时-30分钟是课程时长的主要分布区间。
 
除此以外,中国的家用健身公司也面向这种需求,将产品作为用户健身方式的全新补充。
 
比如按照健身镜FITURE早先对外表示,产品首先需要满足的,是那些有健身意愿、但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健身房健身人的需求。而与此同时,也能看到Justin&Julie Fitness、myShape等更多公司入局健身镜市场。
 
但在讨论现代人健身时间被压缩时,其实更需要注意现象背后,更多人失去的专注力。
 
因为时间被数字信息占据,被动导致的专注力减弱,也是现代人需要高效健身方法的原因。
 
正如波兹曼在他的《娱乐致死》一书中提到,数字科技的使用率增加,很大程度弱化了人类原有的专注能力。
 
事实上,在微软的脑电图实验中,则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结论。研究共2000名受试者,通过大脑活动变化来看,对比十余年前,人脑的平均专注时间从12秒降至8秒。
 
简单来说,人脑中的筛选器,已经很难再过滤无关的信息刺激,更容易受到信息干预。
 
而这种专注能力下滑,与生理健康存在真实联系。
 
在PLOS ONE于2013年发布的研究中,共面向亚健康大学生及运动员两类人群,就生理指标和专注能力关联作出探究。从结果来看,亚健康大学生在敏捷按钮实验中,更容易出现较大的心跳波动。
 
研究员认为,亚健康人群的专注能力不佳。相反,运动员因为副交感神经时长处于活动状态,并与交感神经活跃相平衡,因此能维系较好的专注力。
 
而另一方面,也能看到通过练习冥想以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增强专注力。比如说,在南宁师范大学《正念训练对竞赛压力相关因素影响的元分析》中提到,正念训练参与者在自我报告的专注力方面,比传统干预对照组效果更好。
 
可支配时间收缩下,专注力的进一步减弱,现代人需要更短的健身耗时。
          
当代人更需要的,
高效健身指南
 
而与其说降低健身耗时,更多人需要高效的健身方式。而从动机入手,也许能维系较高的健身专注力。
 
比如在增肌减脂的基础需求上,其实更需要挖掘真实原因。无论是构建自尊、社会影响、娱乐休闲,都可能是内在动机。得到内在动机后,则能应用至行为变化模型中,基于用户真实需求发挥价值。
 
如何挖掘内在动机,对于更多教练员来说,也是考验沟通能力的部分。比如常见的沟通模型会涉及建立默契-调查-计划-行动,而在调查项中尽可能获取价值信息是要求。
 
除此以外,包括冥想在内的静态运动方式,也是改善时间收紧、工作高压下现代人专注力丧失的方法。
 
冥想被认为可以有效地对抗情绪障碍,部分原因是冥想可以教会大脑,从紧张的默认模式网络(DMN)中获得放松,听喜欢的音乐就是放松方法之一。
 
当然,运动可以类似于冥想的方式改善大脑健康。例如,瑜伽经常包含冥想元素,如深呼吸和对身体意识的知觉。
 
因为,包括呼吸和冥想在内的瑜伽练习,会增加整体脑电波活动和额叶皮质灰质,赋予了大脑信息处理能力。比如在任务切换和解决问题时,大脑提升专注力,减少分心现象,也许是能让健身高效的不错方式。
 
来源: GYMSQUARE

Copyright © 2013-2023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