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直以来,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高度重视产业研究工作,并着力打造体育用品制造领域的专家智库平台,邀约知名体育产业专家,结合行业相关热点话题,定期进行专项深度调研或权威解析。
今天,我们邀请到长期专注体育投资及体育空间研究,来自清华五道口体育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专员刘芯,就《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做一专题解析,并分享其独家观点。
文/刘芯 清华五道口体育金融研究中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体育圈中又一次引发热议。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是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甚至竞技体育的基础,自2014年以来一直是各类体育企业重视的焦点,而体育公园作为新型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相关建设规划也备受多方关注。
事实上,《意见》并不是第一个提及体育公园建设的中央文件,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提出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的目标,为“十四五”时期的体育公园建设定下基调,后续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体育总局又印发《“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体育公园建设的标准。
此次出台的《意见》可以看作是前两者的后续政策,对各省市相关部门如何建设好“体育公园”这一新载体作出了具体指导。而相关体育企业也可以从中了解体育公园建设程序,探寻参与体育公园发展的新契机。
摸清需求,主动对接
对于体育用品企业,尤其是全民健身设施器材企业而言,“风向”固然重要,但如何拿到项目才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意见》提出了1000个体育公园的五年建设目标并将任务进一步落实到省市。从北京、上海和深圳市等一线城市的指导目标来看,各市未来五年计划建设10—15个体育公园,年均2—3个,与各市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规划相契合。
以上海市为例,《关于推进上海市公园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十四五”期间上海将着力实施千座公园计划,公园数量从438座增加到1000座以上,其中包括10座以上特色公园和郊野公园及50座左右开放休闲林地公园等“大公园”。如在其中条件适合的15座公园中嵌入10%—15%的体育设施,上海市即可达成体育公园建设目标,提高城市绿地利用率和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除了新建外,改扩建也是体育公园建设的重要路径。在用地规划紧张的城市中心区域,适当提高建成城市公园的铺装面积比例,或利用建成公园附近的地块配建公共体育设施都是中央及地方政策允许、鼓励的。
除了《意见》外,去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就要求各地区摸清健身设施底数,编制五年行动计划,近期安徽、上海等地已相继出台《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各类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目标。其中,安徽省提出未来五年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不少于98个,远远高于《意见》提出的指导目标48个,可见未来五年,我国实际建设的体育公园可能将超过1000个。
有目标就有需求,相关体育企业应积极关注各地区的规划文件,了解各地市的建设目标,按照规范流程主动与相关部门建立有效联系。根据《意见》,体育公园的项目储备工作由各省市体育部门负责,可以预见体育部门在体育公园建设工作中的主动性将有所提升。另外,与过去的“全民健身路径器材采购”不同,体育公园属于工程项目,因此在公共招标中,具备设计、施工资质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将比单一的产品或设备供应更具竞争力。
积极申报,争取资金
如果说《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解决了“量”的问题,那么《“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实施方案》就解决了“钱”的问题。
该文件将体育公园纳入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提出将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据“十三五”公共体育普及工程的经验来看,过去五年发改委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04.5亿元支持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未来五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也将达到百亿级别,平均单个项目的支持资金约500万元(不超过2000万)。
在项目建设中需要注意的是,《意见》鼓励根据常住人口合理确定体育公园建设规模,并提出了10万平方米、8万平方米和6万平方米等三个规模标准,但“十四五”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资金支持的体育公园总面积应不低于 10 万平方米。
此外,中央预算内投资原则上按照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不超过平均总投资 30%、60%和80%的比例进行支持。也就是说,虽然东部地区政府对体育公园建设工作更积极,且有能力增加省、市、区级政府投入,但中央资金支持份额较低;而中西部地区的体育公园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比例高,或将为相关体育企业带来新机遇。
“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项目申报方式由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当年投资计划编报通知要求组织申报,再通过省发展改革委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确认。在项目申报中,企业应与政府合作提高项目质量、落实配套资金,以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探索机制,加强运营
最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质量,而体育公园的社会效益不仅依靠建设,更依赖于建成后的运营。为了避免体育设施无人维护的问题,《意见》指出各地要将体育公园内已建成的体育设施纳入市政公共设施养护管理,明确资金安排,这对地方政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此,《意见》也明确鼓励委托第三方运营管理,允许微利经营,以提高体育公园运营效率。因此,具有相关运营经验或资源的体育公园企业将格外受青睐。体育企业可以在规划建设阶段与政府共同探索场地租赁、社区俱乐部等多元运营模式,使得体育公园真正服务于全民健身,共创政府、企业、群众三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