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件——这是小满在今年双十一的战绩。
同往年一样,预售开启前的阶段是她最紧张的时刻,时间被精准切割到了分秒的密度,依据物品重要程度排出了近十件必抢产品,又在发现今年抢购形势不及从前严峻后,把购物车一网打尽;而与往年不同的是,除了必需的化妆品外,这次她买的基本全是运动产品,自己和老公的瑜伽、健身装备,儿子的篮球鞋和公路车,甚至还给父母每人准备了一双跑步鞋。
小满在消费品类上的转变不是个例——根据京东相关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京东新百货运动户外品类全面爆发,越野跑步鞋、公路车、瑜伽服、滑板等103个品类较去年同期翻倍,包括迪桑特、特步等五百多个运动品牌成交额较去年同期也有着翻倍的表现。
在这背后,无疑体现着全民健身大背景下我国居民运动理念的转变。
大众运动参与度稳健提升,实物类运动消费持续走高
11月18日,由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体育金融研究中心共同撰写,市场监测与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执行市场调研完成的《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对于这份《报告》,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表示,「考虑到企业、行业、政府的多方诉求,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连续三年发布《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共同把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不断发挥作为行业协会的智库和平台作用,继续夯实联合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行业、服务于政府’的自身职能,助各方在变化中寻找契机,给行业传递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过往其他行业调研,本《报告》将研究视角跳出常规的商业健身场所,首创性地将公众体育设施纳入调研范围,从而更为真实有效地展示了全国城市居民体育活动的全貌。
《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每周锻炼1-2次及以上的运动人群,合计占比达到98%。其中,轻度运动人群(每周锻炼1-2次)占比为20%,较去年13%有着显著提升——这也充分显示出大众运动参与人群基础的进一步扩大。
来源:《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
其实,近年来伴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的出台,大众体育运动热情持续高涨,休闲与专业运动之间的壁垒被打破,原本属于小众的运动项目也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以近来持续火热的飞盘运动为例。在之前发布的《2022年轻人新潮运动报告》中,飞盘就以高票当选年轻人最爱的新潮运动,数据显示对飞盘感兴趣的90后达到47.49%,平均「盘龄」达到了4.2个月,甚至有近10%的90后群体接触飞盘的时间达到了1年以上,在各年龄段中占比最高。
与此同时,另有相关数据统计显示,过去一年在社交平台上的飞盘相关内容发布量同比增长了6倍,全国参与飞盘运动的玩家大约有50万人,其中有很多人此前都是运动小白。
运动人群基础的扩大与新潮运动的火热,必然会带动运动消费需求的提升。
据《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时间里,大众在体育/健身方面的年平均总花费为4709元,虽然较去年同期的5670元有所下降,但拆分来看,购买运动鞋服(运动服、鞋袜、帽子等)、运动器材 (如篮球、自行车、太极剑等)和运动饮料食品的人均消费额均有上升,购买运动装备的花费也与去年基本持平。
图片来源:《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
实物类消费之外,活动类消费上的显著变化也能够反映出当下大众运动需求的转变——《报告》显示,过去一年里,大众在团体、俱乐部会员费上的支出比重明显增加,由去年的766元提升至838元;与此同时,场地租赁费用的支出也有小幅上升。
不难看出,当下在体育/健身方面的年人均消费额度降低,其实并不代表着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热情的减弱,而是随着多样性运动的全面爆发、以及疫情不确定条件下传统健身市场的遇冷,居民的运动消费选择较往年有所转变,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我国运动健身消费市场发展趋势的变革。
运动健身行业变革正在发生,智慧化服务成为趋势
疫情持续之下,大众运动健身场景近年来被推上风口。从追随KOL进行线上跟练,到互联网健身模式广泛渗透,再到各类数字健身服务和产品成为消费热点,持续升温的大众运动健身市场,智慧化的趋势愈发显现。
参与《报告》撰写的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体育金融研究中心总监王浩羽告诉我们,这种现象的产生其实来自于供需两端的共同作用,「从供应端看,最初线下健身房因为疫情停业,为了保持用户粘性和教练收入,各大平台开始发力线上渠道,推出在线课程并持续提升会员服务,维持大众健身热情;与此同时,在需求侧,疫情同样催生了大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运动健身需求高涨,线上健身服务平台便捷、低门槛的属性,能够满足大量运动小白的入门需求。」
「两端对接,加上科技加持下高速迭代的产品和服务,共同推进了智慧健身相关产品、服务的发展,以及大众市场认知度的全面提升。」
根据《报告》调研数据显示,疫情期间,线上健身平台用户规模和活跃度快速上升,其中,有65.6%的消费者用来做运动记录,并分析运动表现提供自动定制的运动健康处方;有64.1%的消费者使用智能体质测评对自身进行健康评估;另有45.8%的消费者用来观看健身视频。
与之相应的,记录运动数据的智能运动手环、集成身体检测仪器的智能跑步机和嵌入运动教学视频的智能健身镜等器材,也将成为实物消费的热点。
《报告》中所展现的这一消费趋势,在今年双十一期间大的众运动品类消费倾向上,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根据魔镜市场情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天猫平台运动品类销售榜单中,主打健身产品的麦瑞克、keep、梵品、易跑、亿健、future slim均跻身榜单前十名,占比超过一半,其中麦瑞克、keep销售表现甚至超过了李宁、尤尼克斯两大综合类运动品牌。
从热销款产品来看,不论是依托互联网健身平台而生的keep动感单车、future slim健身镜,还是时下热门的跑步机、椭圆仪等产品,在智慧化层面,这些品牌都普遍认同软硬件结合的路径——通过配套线上应用提供科学的运动指导,以在线课程和游戏化训练场景优化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运动体验,并辅以数据算法支持帮助分析运动效果、优化训练方案,增加用户粘性。
这也与《报告》中所呈现的大众最常使用智能健身线上服务场景十分吻合。
可以看出,随着大众运动健身意识的持续高涨,以及智能健身器材与线上应用的紧密结合,智能健康管理将成为大众使用健身器材智能服务的重点场景;而通过器材提供的科学锻炼计划和体质测评等健康管理服务,帮助用户实现健康生活方式、获得更好的生活状态,也将成为大众运动健身市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但这只是开始。
在信息技术赋能体育产业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以智能健身器械的智慧化、数字化为起点,串联起从小型数字健身设备如运动手环等,到大型智能体育器材、智慧体育场馆的全链条运动和健康监测,打造更为多元、闭环的运动健身场景,为个人设计出更为科学、可持续的运动方案,或许才是大众运动健身行业在未来长时间内持续探索的趋势所在。
而这,显然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行业的共同努力。
砥砺前行,行业未来依旧可期
2022年对于中国大众运动健身行业而言,注定将是一个值得铭记、却又无法复刻的年份。
全民健身层面,年初的北京冬奥会将全民冰雪热带到了新的高度,年末的卡塔尔世界杯也让足球热情再度在这片土地爆发,而贯穿全年快速兴起的飞盘、腰旗橄榄球等运动项目,更是让大众体育运动参与度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飙升。
然而,所谓「冰火两重天」。放眼传统健身行业,持续的疫情让整个市场陷入低迷,大量线下运动健身场所不得不在停业和闭店中走过这一年。
但正如《报告》发布之初王浩羽所说,「体育行业在过去近三年的疫情中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但唯一不变的是政府和产业对其社会和经济价值的认识和信心,这正是我们想通过《报告》来传递的——对当前形势的充分认识,和对未来潜力的坚定信心。」
不论是《报告》中所呈现的大众运动健身参与度持续提升(2022年每周锻炼1-2次及以上的运动人群合计占比98%,每周锻炼3次及以上人群占比74%),还是平均锻炼时长的稳步增加(较2021年增加2.3分钟至64.1分钟),亦或是大众在健身团体、俱乐部会员相关消费支出的显著上升,都为我国大众运动健身行业在未来的厚积薄发,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与此同时,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也给行业发展投下了一颗定心丸——在今年3月发布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到203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体育健身和运动休闲成为普遍生活方式,人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政策的引领和大众需求的提升,无疑将会带动运动健身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企查查公开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内我国新成立的运动健身相关公司超过1.1万家,体育服务相关企业超过147万家,体育用品相关更是超过259万家,资本对于体育行业依旧保持乐观态度。
而根据Datayes投研数据显示,今年天猫双十一预售额中,运动/瑜伽/健身/球迷用品累计预售额达2.46亿元,同比上涨142.2%;自行车/骑行装备/零配件预售额达1206.97万元,同比上涨169.95%,户外/登山/野营及旅行产品达5.43亿元,同比上涨109.81%。
健康生活方式理念下催生的一系列运动健身相关消费需求仍在扩张,体育产业前景依旧广阔。
只是对于当局者和入局者而言,认清趋势、把握时机变得尤为重要——而这,也正是《2022年大众健身行为与消费研究报告》存在于此的重要意义所在。
如有意向获取报告全文,请关注“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微信公众账号,后台留言“2022运动报告”,进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