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自2020年起,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启动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城市,推动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等,形成若干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经过三年来的持续探索与实践,各试点城市取得了积极成果。如今,随着疫情防控逐渐放开,体育产业发展呈现出全新态势,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体育消费的发展趋势,关乎着每个行业公司未来的命运。
我们邀请到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研究总监白宫鼎,就体育消费发展的一些洞察进行专题分享。
文/王雪莉 白宫鼎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于2020年在全国启动开展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目的是通过确定一批试点城市,推动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形成若干可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以点带面,促进我国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稳就业、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做出积极贡献。
最终通过自主申报与专家评选,来自国内2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40个市(区)成功入选。经过三年来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各试点城市在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机制创新
各试点城市均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推进机制,从加强体育消费统计监测机制、建立体育消费目标考核机制和完善市场监督机制等方面着手,促进体育消费机制平稳健康运行。
上海市杨浦区依托专业数据统计和分析服务机构,加强对体育消费人次、体育消费规模、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体育消费占居民消费总支出比重以及体育消费增长带动贡献等指标数据的监测、分析,深入了解市民体育消费习惯、偏好、结构和水平,通过统计调查工作结果指导相应试点工作,科学引导市民体育消费。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推进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为抓手,以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契机,积极融入黄河“几字弯”战略部署,与西安市、兰州市、西宁市等建立“沿黄”城市体育交流合作机制,深挖黄河文章,用体育为城市赋能。
福建省厦门市建立了多部门联动的体育消费“一站式”服务站,加强了体育类投诉举报的处理,使得投诉举报渠道畅通、接听处理及时到位,努力做到从源头化解体育类消费纠纷,优化了体育消费市场秩序。
安徽省黄山市加大体育“双招双引”力度,积极开展市体育会展中心、“环黄山”品牌、冰雪运动、水上运动等招商合作,持续深化与中国赛艇协会、中国田径协会、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等合作交流。
政策创新
各地政府结合当地体育产业发展实际,不断完善促进体育消费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繁荣体育消费市场,从资金、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
陕西省西安市编制了《西安市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指引》,明确了体育用地、体育建筑之外,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其他用地类型和场地空间资源,并对不同健身设施的类型、规模、设置要求等方面进行说明, 为充分挖掘群众身边可利用的场地资源,不断拓展体育消费空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和依据。
湖北省荆门市用好工会经费支持体育消费,各级工会组织可按每年人均不超过500元的标准,安排工会经费用于开展职工体育活动,激发了企业职工群体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热情。
福建省厦门市充分利用好资金杠杆,撬动产业发展,先后出台《高水平职业体育俱乐部资助奖励实施办法》《社会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奖励实施办法》《高水平体育赛事补助管理办法》《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产业政策,有效激发社会力量提供优质体育消费产品的积极性。
浙江省绍兴市设立每年2000万元绍兴市体育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打破市县财政分灶沿革,全市重金、重点支持高端运动休闲项目、先进体育用品制造、体育品牌赛事、体育健身服务业等,努力培育壮大本土体育消费供给侧市场主体。
浙江省金华市大力发展群众身边的体育社会组织,鼓励具备条件的游泳、足球、篮球、钓鱼等市级体育协会组建经营实体试点,推进实体化改革,鼓励每年组织符合条件的协会参加社会组织等级评估。
模式创新
各地政府充分利用新兴技术,积极探索“体育+”消费新模式。
江苏省常州市围绕”常享动”智慧体育管理平台,以大数据为核心,建立同时面向政府职能部门、场馆、用户的体育信息资源网络,促进体育健身服务智能化、优质化、便民化。
四川省成都市联合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创建成都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共同搭建成都体育产业资源、投资项目、优质企业集中展示展览、交流交易平台,提升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为体育产业发展赋能。
上海市杨浦区创新“体育+生态+消费”的体育消费模式,依托“一江一河”,开展“五五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体育消费主题活动,打造了体育消费新IP。
福建省福州市创新“一赛会一节庆”举办模式,串联“大型赛事+系列赛预热+会展及体文旅产品推介+体育文化精品培育”多板块内容,持续打造“有福之州”“悦动福州”“生态绿城”“奔跑福州”等城市IP,延伸大型赛事品牌效益。
产品创新
为了满足日益多元的居民消费需求,各地政府积极对体育消费产品创新。
湖北省荆门市一是做精航空运动产品,依托爱飞客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和圣境山滑翔基地,开展运动飞机、跳伞、滑翔伞、动力伞等航空运动项目,充实航空运动的后备人才、挖掘潜在消费群体;二是做全网球运动产品,京山网球小镇在网球赛事、网球培训的基础上,开发智慧体育公园和智能网球装备制造项目,形成网球全产业链产品。
海南省三亚市做大做强海洋旅游文章,西部天涯•海洋运动俱乐部项目主营海上运动业务包括尾波冲浪、彩虹拖伞、摩托艇、珊瑚礁潜水、香蕉船、卡丁船、动感飞艇等,测试阶段每周平均营业额可达3万元。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完善全民健身公共云服务信息化平台,以“i银川”APP作为服务平台,将全市主要运动场馆、健身站点、健身路径等信息以电子地图模式接入政务服务APP,动态、及时获取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现状和需求,并进行精准分析。
吉林省吉林市打造冰雪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将冰雪体育产业与节庆活动相结合,把冰雪休闲体验作为“雾凇冰雪节”重点内容进行了宣传,开发了冰雪旅游线路,如吉林市“吉林雪乡冰雪体验线路”被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评为“2022年春节假期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成功引爆吉林本地春节假期体育旅游消费市场,仅春节7天假期,线路成功接待游客超过6万人次,实现直接收益近4000万元。
成绩单点评
目前,共有7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公布了2020年和2021年人均体育消费数据。其中2021年广东省深圳市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为3492.21元,同比增长9.9%;浙江省金华市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为3096.86元,同比增长10.52%;浙江省绍兴市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为2859.4元,同比增长11%;浙江省宁波市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为3006.01元,同比增长11.98%;山东省青岛市人均体育消费支出 3000余元,同比增长3.97%以上;山东省日照市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为2179.21元,同比增长12.27%;四川省成都市人均体育消费支出2518.6元,同比增长9.6%。
此外,江苏省常州市、安徽省合肥市和黄山市、江西省新余市、海南省三亚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南省洛阳市、湖北省荆门市和宜昌市、陕西省咸阳市和渭南市等11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公布了2020年人均体育消费支出;福建省厦门市和三明市、江苏省南京市和辽宁省沈阳市等4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分别公布了2021年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或居民体育消费规模情况。
总的来看,开展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一是能够从“需求侧”倒逼“供给侧”高质量发展。随着各城市试点工作不断走向深入,群众体育消费水平将逐步提升,不仅有望呈现数量上的增长,更将强调体育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提升,这将对体育产业发展提出新的期待与要求,倒逼产业链各类型企业加速实现转型升级,否则将很快在体育消费改善提升的浪潮中黯然出局。体育产业全链条上的各类企业应当重视近年来试点工作所呈现出的消费发展趋势与特点,及时跟进转型升级,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为改善民生汇集政府与社会各类资源。在试点工作中,国家体育总局明确要求各试点城市完善促进体育消费政策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体育市场活力,创新促进体育消费各项政策措施,因地制宜通过政府购买、税费补贴、积分奖励、消费券等方式引导体育消费,促进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在这一目标要求指导下,来自政府与社会的各种资源必将向体育消费领域聚集,为体育产业及相关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增强市场发展预期。
三是能够为城市更新拓展更加丰富的内容与方向。体育消费的发展离不开场地设施作为支撑,伴随着近年来城市更新概念的兴起与火热,试点工作所带来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改善与提升为城市更新拓展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与方向。老旧厂房设施如何化身为高水平体育运动场地,办公场所如何改造出特色化体育运动空间等等都将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而成为现实课题,进而为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企业发展带来良机。
消费是拉动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相信随着在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经验持续积累、探索不断深入,未来国内体育消费必将向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提供坚实的支撑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