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新闻 > 研报观点 >

最新高校体育场馆及器材设施现状调研报告发布,这些趋势洞察值得关注 | 附报告下载链接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3-12-18点击:
 
        新时期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人们对体育健身环境和设施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体育场馆及其体育器材设施的优化问题成为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关键因素。在各类体育场馆中,高校场馆设施齐全,功能性好,相对社会上的其他场馆,高校体育场馆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早在2009年国务院公布的《全民健身条例》中就提出,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由此来看,开放校园体育设施应该是“怎么开”的必答题。然而,目前高校体育场馆场地及其体育设施同样存在场地破损、维护不当、投入成本高等现实问题,而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的北京地区亦是如此。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怎样实现高效体育场馆的规范化管理、如何使高校体育场馆的资源能够更充分更合理的利用等问题成为行业普遍关注的焦点。今年三月,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与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以下简称“北京大体协”)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对学校场地建设、体育用品采购等多方面研究,客观反映首都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现状。日前,由双方共同调研、撰写的《新时期首都高校体育场馆(地)及器材设施的现状与需求分析》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出炉。
 
        这份报告通过调查新时期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出现的场地问题以及需求情况,为首都高校体育场馆(地)建设与发展提供优化策略与思路。
 
        本报告首先对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报告指出,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以体育部直接管理模式占据多数,其次为学校直属机构、后勤部门管理,由此可见,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机制主要由高校自主运营占据主要地位,而社会企业合作运营等管理模式及运营模式占为少数。
 
 
        另一方面,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维护场馆的经费来源主要以政府下拨,学校下拨为主,自主运营的收入较少,体现出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相对封闭,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报告还对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对象进行重点研究,经调查,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开放的对象主要是本校师生群体,以满足锻炼需求;另外还有体育社团的活动。与此同时,报告认为,已有很大一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了部分体育功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锻炼需求和增加体育场馆的运营收益,但需要注意的是,各个高校的体育场馆并未完全开放。
 
        在开放时间方面,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设施主要为保证学生体育教学质量,开放时间主要集中于在中午和晚上,并且考虑到学生课后体育锻炼和社会人士下班后的常规锻炼时间。
 
        在有偿开放产生的收益方面,大多数体育场馆需要上交给学校,只有一小部分高校体育场馆能够全部自留以此来自主运营,这部分费用主要用于体育场馆维修、购置体育器材、发放体育场馆工作人员工资及补助。不容忽视的是,近几年,高校体育场馆的收益基本较少,仍需政府及学校的财政下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于运动需求呈现出个性化趋势,聚焦于这一社会现象,报告对北京市高校体育场地室内外运动场所的运动资源配置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市高校体育场地主要以三大球、三小球、健身房,操场为主的场地配置以满足师生的主要锻炼需求,其中新兴体育场地及民族特色体育运动场所只有少数学校配备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不难看出,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主要运用与大众的健身、业余训练和满足业余比赛和专业训练,只有部分学校可以满足专业比赛的比赛场地和国家及国际重大比赛场所。
 
        
        科技的进步及智能化的普及也深刻影响了高校体育场馆的智能化配置情况,报告指出,北京高校在体育场馆运营中使用的智能化设施包括线上预约、智能支付、视频监控、运动环境调节四个方面。在具体运营中,北京市高校大量使用了线上预约和智能支付功能,这有助于提高场馆运营效率,减少人工操作,降低成本。除了以上提到的设施外,还有其它智能化设施如智能手环等,这些设施的应用有助于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整体而言,在体育场馆运营中,北京市高校初步采用了多种智能化设施,紧跟时代的科技发展,这些设施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场馆运营效率、安全性,以及个性化服务水平,但体育场馆的智能化高端设施也应逐步在运营中应用。
 
        此外,报告重点对北京市高校体育器材采购模式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北京市高校体育器材采购模式以公开招标、自主采购模式为主,公开招标的金额集中在 10万-20万和50万以上,自主采购的金额主要集中在10000-30000元。由此表明,北京市高校大型场地器材选用公开招标模式、金额较少的器材采用自主采购模式,并且高校体育设施及器材的选购由体育部门负责,体育教师采购的比例较低。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器材、地材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中国体育用品获得了海内外市场的认可。聚焦到北京市高校田径场地、人造草材料、篮球场面层等选材,目前北京市高校普遍使用国产品牌/产品。
 
        目前,部分北京市高校已经开启 “一场两馆”的大型改造计划,数据显示,北京市高校有“一场两馆”的大型改造计划的比例为37.04%,我们看到,一些高校体育场馆已经在积极地寻求改造计划。但是大部分体育场馆设施、场地还是存在超期使用,带病使用的状况。
 
 
        在全面分析北京市高校体育场地各方面现状的基础上,报告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及不足提出了合理建议。
 
        结合调研中各类体育场地地面材料使用中常见问题,本报告给出了翻新选材要素,诸如:运动脚感软硬适中的人造草坪和不易出现运动员受伤事故的人造草坪是最受欢迎的选择。建议在人造草坪翻新时,重点考虑这两种类型的人造草坪;对于田径场地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跑道起鼓、起包和局部开裂、翘边等问题,报告建议校方加强对场地的维护和管理。
 
        报告认为,对外开放能够切实增加体育场的运营收益,但与此同时,学校体育场馆对外运营主要担心人员、安全、管理等问题,这也是目前 90%的学校体育场馆不愿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报告也给出了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有效方式即:政府购买——学校负责提供场地和设施——第三方管理服务,这种模式可能为首都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针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器材使用,报告提出,高校体育场馆对使用的器材设施要求较高,生产企业提供的产品质量必须过硬,能够满足场馆的使用需求。由于高校体育场馆具有使用频率高、使用场景多样性的特点,因此各类器材的持久性、稳定性应为采购人员首要关注的因素。
 
        在满足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体育用品相关企业提供的价格也需要合理,以便高校能够在预算范围内选择合适的产品。需要各企业注意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校体育场馆可能会引入新的设备和技术。因此,各类型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跟上技术的发展步伐,为高校提供符合未来发展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挖掘数据的价值,这份由联合会和北京市大体协合作撰写的报告展示了当前北京市高校体育场馆使用现状,并通过调研、座谈、分析等形式总结出专业性建议,为政府、行业以及企业、高校等各方,更好地应对可能产生的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方式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权威数据依据。
 
        本次调研,同期组织联合会会员企业走北京高校进行实地场馆考察,并与学校负责场馆老师进行深入座谈,搭建校企交流平台,解决了制造商与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考察中,针对老师们日常遇到的体育设施与场地使用及维护的问题,进行了专业技术讲解和解决建议,同时,还为一些学校实地处理一些售后问题。
 
 
        温馨提示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会员单位,可登录会员系统免费查阅报告原文。 

Copyright © 2013-2024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