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通知公告
政策解读
标准化动态
媒体声音
行业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新闻 > 政策解读 >

总局领导谈体育产业,其中这些涉及体育制造业 | 两会声音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时间:2020-05-29点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体育报记者就大家关心的有关体育话题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以下为文中与体育制造业相关的内容节选——
 
        记者:疫情期间,体育产业受到一定影响,随着疫情逐渐好转,体育总局如何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持续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颖川:这次疫情对体育产业冲击很大,体育赛事全面调整,东京奥运会已延期至明年,全国体育赛事活动取消或延期。各类室内外健身场所、体育场馆、线下体育培训机构暂停运营。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延期开工,受到了不同程度损失。随着疫情逐渐好转,体育总局将就完善政策环境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落实好应对疫情的各项惠企政策。为应对疫情影响,中央及各地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其中的很多政策对体育企业直接有效,包括房租减免、税收优惠、社会保障费用优惠等方面的举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免征体育等服务增值税,执行期限延长到今年年底,这将进一步减轻体育企业的经营压力,我们将持续梳理、跟踪这些政策措施,推动各省市区体育局贯彻落实。
 
        二是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与公安部、林草局加强沟通,推动研制赛事活动安保、自然资源向户外赛事活动开放等配套政策措施。同时开展促进体育消费试点工作,目前我们已经启动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申报工作,通过确定一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推动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形成若干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促进体育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推动全国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
 
        三是鼓励各地创新支持举措。各地体育部门因地制宜,专门出台帮扶措施,截至5月15日,有6个省市区体育局单独或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支持体育企业平稳发展、渡过难关的举措。如北京市出台11条措施,上海市出台12条措施,江苏省出台15条措施,山西省出台12条措施,内容都非常给力,包括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安排专项资金、利用体育产业引导资金等。河北、山东等省市区体育局也创新帮扶举措,通过发放体育消费券等方式促进体育消费。经初步统计,截至5月15日,共有16个省市区及相关地市组织发放了体育消费券,财政资金投入超过9亿元,预计拉动体育消费近百亿元,比例达1比11,参与市场主体5000多个,体育消费人次超过1100万。
 
        记者:为方便群众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如何统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解决“健身去哪儿”难题?
 
        李颖川: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健身环境,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履行的重要公共服务职能,是落实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战略、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围绕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难题,体育总局将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政策。体育总局会同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推进社区体育发展的政策文件,目前已进入报批阶段。体育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抓好相关政策落实,推动解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划、用地、资金投入、开放服务、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的政策瓶颈问题。
 
        二是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要求,推动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十四五”城乡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任务。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全民健身提升工程,推进智慧健身设施建设。
 
        三是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水平。指导推动地方推进大型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推行有关标准规范,推广使用具备场馆预订、客流监控、赛事活动服务等功能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会同财政部,进一步研究完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绩效评价及资金补助政策,提升公共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益。
 
        四是进一步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及管理服务标准。包括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服务、老年健身场所器材配置和服务、滑冰场建设管理等方面,为地方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指导。(节选自5月27日《中国体育报》01版 记者曹彧 顾宁)

Copyright © 2013-2019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83596号-1)